CN210717698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17698U CN210717698U CN201921835219.8U CN201921835219U CN210717698U CN 210717698 U CN210717698 U CN 210717698U CN 201921835219 U CN201921835219 U CN 201921835219U CN 210717698 U CN210717698 U CN 2107176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air inlet
- storage area
- wind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50006573 P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6 varni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面板以及位于底壳(1)内的散热风机(4)和显示板(31);底壳(1)上开设有进风孔(110),至少部分进风孔(110)位于显示板(31)的下方,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设置有绝缘层(5),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从该部分进风孔进入的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直接落至显示板下表面上而导致显示板受潮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的几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盖设在底壳上的面板以及位于底壳内腔中的线圈盘、显示板、主控板以及散热风机。底壳上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其中,至少部分进风孔位于显示板的下方。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从底壳上的进风孔进入至底壳内,将线圈盘、主控板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底壳的出风孔吹出至电磁炉外部,从而实现了电磁炉的散热。
然而,由于显示板为带电部件,若有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从显示板下方的进风孔进入至底壳内,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会直接落至显示板的下表面,导致显示板受潮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影响电磁炉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从进风孔进入的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直接落至显示板的下表面而导致显示板受潮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的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底壳内的散热风机和显示板;所述底壳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孔,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位于所述显示板的下方,所述显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在显示板的下表面设置绝缘层,通过绝缘层将显示板的下表面与位于显示板下方的至少部分进风孔隔开,这样即使有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从该部分进风孔进入至底壳内,由于绝缘层的存在,绝缘层可以对至少部分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阻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直接落至显示板的下表面而导致显示板受潮或者损坏的现象出现的几率,即,通过绝缘层实现显示板的下表面与水汽、油烟、灰尘等在一定程度上的隔开,对显示板进行了有效保护。另外,若有人将条状或者棒状等导电体从该部分进风孔伸入至底壳内时,由于显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绝缘层,使得从该部分进风孔伸入的导电体不会直接触碰到带电的显示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从进风孔伸入的导电体触碰到底壳内的带电的显示板而导致触电的情况出现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由于绝缘层位于显示板的下表面,因此,在起到对显示板和进风孔的隔开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进风造成影响。而且,绝缘层的存在还提高了显示板的结构强度。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为由喷涂或印设在所述显示板的下表面的绝缘材料而形成。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绝缘层与显示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绝缘层不会轻易从显示板上脱落,且制作比较方便。
可选的,所述绝缘材料为硅胶漆或者橡胶漆或者绝缘油漆或者绝缘油脂或者绝缘油墨。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板的下表面的绝缘纸。
通过绝缘纸实现显示板与进风孔之间的隔开,效果好且制作成本低。
可选的,所述绝缘纸粘贴在所述显示板的下表面。
这样安装方便且连接可靠。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显示板的整个下表面。
这样可将显示板的整个下表面与进风孔隔开,进一步提高了绝缘层对显示板和进风孔的隔开效果,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从进风孔进入的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直接与显示板下表面接触的情况出现的几率,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从进风孔伸入的导电体触碰到显示板的情况出现的几率。
可选的,所述底壳包括下盖以及位于所述下盖上方的上盖;所述显示板固定在所述下盖上。
这样使得显示板的安装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底壳具有第一侧壁,所述底壳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散热风机的风机腔连通的第一储风区,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储风区,所述显示板位于所述第一储风区的至少部分进风孔的上方。
通过设置隔板,隔板与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储风区,通过绝缘层实现对位于第一储风区的至少部分进风孔和位于该进风孔上方的显示板的隔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从进风孔进入的水汽、油烟、灰尘或者导电体等接触或者触碰到显示板的情况出现的几率,与此同时,通过第一储风区对从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进行存储与导向,提高了进入至散热风机的风机腔的风的风量和风速,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可选的,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和/或所述底壳的对应所述第一储风区的底壁上;
和/或,所述第一侧壁为朝向用户的前侧壁。
当进风孔开设在第一侧壁上,且第一侧壁为朝向用户的前侧壁时,用户能很直观且方便地看到进风孔,很容易看到进风孔是否堵塞,进而能够及时对进风孔进行清理,避免进风受到影响。另外,当进风孔开设在第一侧壁上时,进风孔距离桌面的距离比底壳底壁的位置要高,从而可避免电磁炉工作时桌面的积水被吸入至底壳内的情况发生,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由于第一储风区位于隔板与第一侧壁之间,显示板位于第一储风区的至少部分进风孔的上方,当第一侧壁为面向用户的前侧壁时,即,显示板靠近电磁炉的前侧,也就是说,显示板就会距离烹饪者较近,方便烹饪者进行操作。
可选的,所述底壳具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相邻设置,所述散热风机的风机腔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散热风机的风机腔连通的第二储风区,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储风区。
通过设置第二储风区,即,增加了进风风道,使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可分别进入至第一储风区和第二储风区,通过第一储风区和第二储风区对冷却风进行聚集和导向,然后使冷却风进入至散热风机的风机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入至散热风机的风机腔的冷却风的风量和风速,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储风区和所述第二储风区连通。
这样设置若第一储风区和第二储风区的其中一个区发生意外堵塞,冷却风会从第一储风区和第二储风区的其中另一个区进入,并流向散热风机的风机腔,保证了电磁炉的正常散热。
可选的,所述底壳内设置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储风区与所述散热风机的风机腔之间的第一挡风筋,所述第一挡风筋与所述底壳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风口;
和/或,所述挡风筋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储风区与所述散热风机的风机腔之间的第二挡风筋,所述第二挡风筋与所述底壳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风口。
通过设置挡风筋,可防止进入至散热风机的风机腔中的冷却风再吹回至储风区,同时在挡风筋上设置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可使第一储风区的冷却风经过第一通风口顺畅地进入至散热风机处,使第二储风区的冷却风经过第二通风口顺畅地进入至散热风机处,保证了吹向发热元件的风量,使冷却风得以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机为轴流风机。
通过将散热风机设置为轴流风机,降低了电磁炉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显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显示板的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显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11—上盖;
12—下盖;
10—固定件;
101—第一储风区;
102—第二储风区;
121—第一侧壁;
122—第二侧壁;
110—进风孔;
120—出风孔;
2—线圈盘;
31—显示板;
311—下表面;
32—主控板;
4—散热风机;
5—绝缘层;
61—隔板;
62—第一挡风筋;
63—第二挡风筋;
601—第一通风口;
602—第二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显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显示板的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显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具体可包括:底壳1、盖设在底壳1上的面板(图中未示出)、位于底壳1内的线圈盘2、散热风机4、显示板31以及主控板32。其中,面板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面板的材质不作限定。其中,显示板31、线圈盘2分别与主控板32电连接。显示板31上可设置按键、指示灯等操控器件和/或显示器件。
线圈盘2具体可包括线圈盘架以及绕设在线圈盘架上的线圈,在电磁炉工作时,线圈盘2和主控板32为主要的发热元件,散热风机4用于为线圈盘2、主控板32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当使用电磁炉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上,给电磁炉通电,即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线圈盘2上的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从而在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
其中,底壳1上开设有进风孔110和出风孔120,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孔110和出风孔120均与外界连通。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4的作用下从进风孔110进入至底壳1中,通过散热风机增压后,吹向线圈盘2、主控板32等,将线圈盘2和主控板32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出风孔120吹出,从而实现电磁炉的散热。
具体地,至少部分进风孔110位于显示板31的下方,由于显示板31的下方存在进风孔110,且显示板31为带电部件,若有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从进风孔进入至底壳内,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会直接接触显示板的下表面,导致显示板受潮或者损坏的情况出现,影响电磁炉的正常使用。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的电磁炉中,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还设置有绝缘层5。也就是说,通过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上设置绝缘层5,通过绝缘层5将显示板31与位于显示板31下方的至少部分进风孔110隔开,这样即使有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从该部分进风孔110进入至底壳1内,由于绝缘层5的存在,绝缘层5可以对至少部分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阻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汽、油烟或者灰尘等直接落至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而导致显示板受潮或者损坏的现象出现的几率,即,通过绝缘层5实现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与水汽、油烟、灰尘等在一定程度上的隔开,对显示板31进行了有效保护。
另外,由于显示板31为带电部件,若有人将条状或者棒状导电体从进风孔110伸入至底壳1内时,若导电体触碰到底壳1内的显示板31,则会引起触电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板31的下表面设置有绝缘层5,这样即使有导电体从该部分进风孔110进入至底壳1内时,由于绝缘层5的存在,导电体不会直接触碰到显示板31,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从进风孔110伸入的导电体触碰到底壳1内的显示板31的情况出现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
由于绝缘层5位于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因此,在起到对显示板31和进风孔110的隔开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进风造成影响。而且,绝缘层5的存在还提高了显示板31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进风孔110位于显示板31的下方,可以理解为:至少部分进风孔110位于显示板31的正下方,或者,至少部分进风孔110位于显示板31的所在平面的延伸面的正下方。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绝缘层5为由喷涂或印设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的绝缘材料而形成。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绝缘层5与显示板3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靠,绝缘层5不会轻易从显示板31上脱落,且制作比较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材料具体为硅胶漆。当然,绝缘材料还可以为橡胶漆或者绝缘油漆或者绝缘油脂或者绝缘油墨。
比如,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印设绝缘油墨,从而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形成绝缘层5。
其中,绝缘油墨比如可以是具有高绝缘性能的固体含量为100%,不含任何溶剂的紫外光固化油墨。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绝缘层5包括设置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的绝缘纸。通过绝缘纸实现显示板31与进风孔110之间的隔开,效果好且制作成本低。具体实现时,绝缘纸可粘贴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这样安装方便且连接可靠。当然,绝缘纸也可以通过吸附、卡设等其他方式固定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
此外,还可以是,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喷涂或者印设绝缘材料,然后再设置绝缘纸,比如,在显示板31的下表面喷涂硅胶漆,然后再粘贴一层绝缘纸,即,实现双重绝缘作用。
较为优选的,绝缘层5覆盖显示板31的整个下表面。这样可将显示板31的整个下表面311与进风孔110隔开,进一步提高了绝缘层5对显示板31和进风孔110的隔开效果,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从进风孔110进入的水汽、油烟、灰尘等直接落至显示板的下表面的几率,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从进风孔110伸入的导电体触碰到显示板31的下表面的情况出现的几率。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具体包括下盖12以及位于下盖12上方的上盖11。其中,显示板31具体固定在下盖12上,这样使得电磁炉的安装更加方便,固定更加牢靠。具体地,底壳1内设置有固定件10,显示板31通过固定件10固定在下盖12上。参照图1所示,固定件10具体可包括设置在下盖12上的向上延伸的螺柱,显示板31上具有可供螺柱穿过的螺孔,安装时,使螺柱穿过显示板31上的螺孔,然后通过螺钉将显示板31固定在底壳1上。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固定件10也可以包括卡扣等,将显示板31卡设在底壳1上,本实用新型对其具体固定方式并不限于此。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显示板31也可以与面板连接,或者与上盖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下盖12具体为腔体结构,上盖11为框形盖,下盖12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下盖12具体包括下盖体和中盖体,中盖体围设在下盖体的外周,中盖体的侧壁形成为底壳1的至少部分侧壁。
具体地,底壳1具有第一侧壁121,底壳1内设置有隔板61,隔板61与第一侧壁121之间形成与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连通的第一储风区101,至少部分进风孔110开设在第一储风区101,显示板31位于第一储风区101的至少部分进风孔110的上方。
通过设置隔板61,隔板61与第一侧壁121之间形成第一储风区101,通过绝缘层5实现对位于第一储风区101的至少部分进风孔110和位于该进风孔110上方的显示板31的隔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从该部分进风孔110进入的水汽、油烟、灰尘或者导电体等直接接触或者触碰到显示板31的下表面的情况出现的几率;与此同时,通过第一储风区101对从进风孔110进入的冷却风进行存储与导向,提高了进入至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的风的风量和风速,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其中,第一侧壁121为朝向用户的前侧壁。至少部分进风孔110开设在第一侧壁121上。当进风孔开设在第一侧壁121上,且第一侧壁121朝向用户,用户能很直观且方便地看到进风孔110,很容易看到进风孔110是否堵塞,进而能够及时对进风孔110进行清理,避免进风受到影响。另外,当进风孔110开设在第一侧壁121上时,进风孔110距离桌面的距离比底壳底壁的位置要高,从而可避免电磁炉工作时桌面的积水被吸入至底壳内的情况发生,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而且,由于第一储风区101位于隔板61与第一侧壁121之间,显示板31位于第一储风区101的至少部分进风孔110的上方,当第一侧壁121为面向用户的前侧壁时,即,显示板31靠近电磁炉的前侧,也就是说,显示板31就会距离烹饪者较近,方便烹饪者进行操作。
当然,第一储风区101的进风孔110也可以开设在底壳1的对应第一储风区101的底壁上,或者,在第一侧壁121和底壁上均开设进风孔110。
进一步地,底壳1具有第二侧壁122,第二侧壁122和第一侧壁121相邻设置,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与第二侧壁122之间形成与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连通的第二储风区102,至少部分进风孔110开设在第二储风区102。
通过设置第二储风区102,即,增加了进风风道,使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可分别进入至第一储风区101和第二储风区102,通过第一储风区101和第二储风区102对冷却风进行聚集和导向,然后使冷却风进入至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入至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的冷却风的风量和风速,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储风区102的进风孔110具体开设在第二侧壁122上。当然,第二储风区102的进风孔110也可以开设在底壳1的对应第二储风区102的底壁上。或者,在第二侧壁122和底壁上均开设进风孔110。
当将第二储风区102的进风孔110开设在第二侧壁122上,使得该部分进风孔110距离桌面的距离比底壳1底壁的位置要高,从而可避免电磁炉工作时桌面的积水被吸入至底壳1内的情况发生,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优选的,可使第一储风区101和第二储风区102连通。这样设置若第一储风区101和第二储风区102的其中一个区发生意外堵塞,冷却风会从第一储风区101和第二储风区102的其中另一个区进入,并流向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保证了电磁炉的正常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机4具体为轴流风机,通过将风机设置为轴流风机,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电磁炉的制作成本。示例性的,散热风机4的下表面形成进风面,散热风机4的上表面形成为出风面,即,进风方向为下进风上出风。冷却风进入至散热风机4的底部,然后从散热风机4的顶部吹向发热元件。
底壳1内还可以设置挡风筋,具体实现时,挡风筋可以与底壳1一体成型,比如,当底壳1为塑胶底壳时,在注塑底壳1时,在底壳1内一体注塑成型挡风筋。当然,挡风筋也可以是后续固定在底壳1内,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筋具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储风区101与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之间的第一挡风筋62以及设置在第二储风区102与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之间的第二挡风筋63。其中,第一挡风筋62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601,第二挡风筋63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602。进入至第一储风区101的冷却风通过第一通风口601进入至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进入至第二储风区102的冷却风通过第二通风口602进入至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
通过设置挡风筋,可防止进入至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中的冷却风再吹回至储风区。同时在挡风筋上设置第一通风口601、第二通风口602,可使第一储风区101的冷却风经过第一通风口601顺畅地进入至散热风机4处,使第二储风区102的冷却风经过第二通风口602顺畅地进入至散热风机4处,保证了吹向发热元件的风量,使冷却风得以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较为优选的,第一挡风筋62与底壳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风口601,第二挡风筋63与底壳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风口602,这样使得从通风口进入的冷却风能够直接且尽可能多的到达散热风机4的进风面,进而在散热风机4的作用下吹向发热元件,进一步提高了进风的速度和顺畅性。
其中,第一通风口601的顶端可以延伸至第一挡风筋62的顶部,也可以不延伸至第一挡风筋62的顶部,第二通风口602的顶端可以延伸至第二挡风筋63的顶部,也可以不延伸至第二挡风筋63的顶部。较为优选的,可使第一通风口601的顶端所在的平面以及第二通风口602的顶端所在的平面不高于散热风机4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即,第一通风口601的顶端和第二通风口602的顶端所在的平面不高于散热风机的进风面的最低处。若将通风口的顶端所在的平面设置为高于散热风机4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会导致散热风机4可能会将部分风吹回至储风区内,进而导致该部分风无法吹向线圈盘2、主控板32等发热元件,导致吹向发热元件的风量变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挡风筋62或者仅设置第二挡风筋63。或者,不设置挡风筋,此时第一储风区101直接与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连通,第二储风区102直接与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连通。
具体实现时,进风孔110可设置为多个,多个进风孔110间隔排布在底壳1上,比如,多个进风孔110排布成格栅状,不仅保证了进风量和进风均匀性,且提高了电磁炉的外观美感。多个进风孔110也可以排布成多行多列或者环状等。每个进风孔110可以是条形、圆形等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出风孔120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比如,多个出风孔120间隔排布在底壳1的与开设有进风孔110的侧壁相对的那个侧壁上,比如,多个出风孔120沿该侧壁的长度方向排布成格栅状,和/或,多个出风孔120间隔排布在底壳1的远离进风孔110的底壁上,比如,多个出风孔120呈辐射状排布。
参照图5所示,具体可使线圈盘2、主控板32和散热风机4整体呈三角形排布。这样使得散热风机4的出风一部分吹向线圈盘2,一部分吹向主控板32,然后热风直接从底壳1的出风孔120吹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盖设在所述底壳(1)上的面板以及位于所述底壳(1)内的散热风机(4)和显示板(31);所述底壳(1)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风孔(110),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110)位于所述显示板(3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设置有绝缘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5)为由喷涂或印设在所述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的绝缘材料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为硅胶漆或者橡胶漆或者绝缘油漆或者绝缘油脂或者绝缘油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5)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的绝缘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纸粘贴在所述显示板(31)的下表面(31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5)覆盖所述显示板(31)的整个下表面(31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包括下盖(12)以及位于所述下盖(12)上方的上盖(11);
所述显示板(31)固定在所述下盖(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具有第一侧壁(121),所述底壳(1)内设置有隔板(61),所述隔板(61)与所述第一侧壁(121)之间形成与所述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连通的第一储风区(101),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110)开设在所述第一储风区(101),所述显示板(31)位于所述第一储风区(101)的至少部分进风孔(110)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110)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121)上和/或所述底壳(1)的对应所述第一储风区(101)的底壁上;
和/或,所述第一侧壁(121)为朝向用户的前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具有第二侧壁(122),所述第二侧壁(122)和所述第一侧壁(121)相邻设置,所述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与所述第二侧壁(122)之间形成与所述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连通的第二储风区(102),至少部分进风孔(110)开设在所述第二储风区(1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风区(101)和所述第二储风区(10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内设置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储风区(101)与所述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之间的第一挡风筋(62),所述第一挡风筋(62)与所述底壳(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风口(601);
和/或,所述挡风筋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储风区(102)与所述散热风机(4)的风机腔之间的第二挡风筋(63),所述第二挡风筋(63)与所述底壳(1)的内底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风口(60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4)为轴流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35219.8U CN210717698U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电磁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35219.8U CN210717698U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电磁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17698U true CN210717698U (zh) | 2020-06-09 |
Family
ID=70926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35219.8U Active CN210717698U (zh) | 2019-10-29 | 2019-10-29 | 电磁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17698U (zh) |
-
2019
- 2019-10-29 CN CN201921835219.8U patent/CN2107176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17698U (zh) | 电磁炉 | |
CN210717699U (zh) | 电磁炉 | |
CN210717700U (zh) | 电磁炉 | |
CN211695030U (zh) | 电磁炉 | |
CN205425051U (zh) | 电磁炉 | |
CN112741489A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399901U (zh) | 电磁炉 | |
CN210951427U (zh) | 电磁炉 | |
CN210717691U (zh) | 电磁炉 | |
CN210951422U (zh) | 电磁炉 | |
CN210951426U (zh) | 电磁炉 | |
CN210951424U (zh) | 电磁炉 | |
CN211399903U (zh) | 电磁炉 | |
CN207279715U (zh) | 电磁炉 | |
CN212511293U (zh) | 电磁炉 | |
CN210891802U (zh) | 用于烹饪装置的门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 |
CN207094681U (zh) | 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1781282U (zh) | 电磁炉 | |
CN21005564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054763U (zh) | 一种接口安装结构以及空调器 | |
CN209310070U (zh) | 电磁炉 | |
CN207527648U (zh) | 电磁炉 | |
CN209801543U (zh) | 电磁炉 | |
CN211781278U (zh) | 电磁炉 | |
CN207317004U (zh) | 电磁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