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5759U -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5759U
CN210715759U CN201921013808.8U CN201921013808U CN210715759U CN 210715759 U CN210715759 U CN 210715759U CN 201921013808 U CN201921013808 U CN 201921013808U CN 210715759 U CN210715759 U CN 210715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wedge
gear
groove
worm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38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峰
王栋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38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15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5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5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层叠且同轴设置的蜗轮、蜗杆及驱动组件。两个蜗轮的轮齿共同构成多个啮合齿。两个蜗轮相互可转动,以对啮合齿的齿厚进行调节。其中一个蜗轮的侧面开设有楔形槽。蜗杆的外壁具有与每个啮合齿相啮合的螺旋齿槽。驱动组件包括收容于楔形槽内的楔形块、调节件及作用于调节件的弹性件。楔形块沿楔形槽可伸缩,以驱动两个蜗轮相互转动。调节件的一端穿设于楔形块并与楔形块螺合。调节件绕调节件的中轴线可转动,以驱动楔形块沿楔形槽伸缩。弹性件为调节件提供一驱动调节件转动的回转预紧力。因此,驱动组件及两个蜗轮的设置,可实现啮合间隙的自动消除,有效地提高了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

Description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传递机构,被广泛地应用于需要动力传递的机械产品中。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及蜗杆。为了保证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蜗轮与蜗杆之间通常是无间隙配合。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蜗轮与蜗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由于磨损等原因而出现齿隙,从而导致运动阈值精度偏差。为了提高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通常需要通过人工手动调节蜗轮蜗杆中心距的方式来实现蜗轮与蜗杆之间齿隙的调节。
但是,这种通过人工手动调节蜗轮蜗杆中心距的方式,对蜗轮与蜗杆之间齿隙的调节都是操作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在后续维护时进行的,不但调节不方便,而且这种间断式的调节方式,并不能保证蜗轮蜗杆之间具有很好的传动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一传动精度较高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
两个相互层叠且同轴设置的蜗轮,所述两个蜗轮的轮齿共同构成多个啮合齿,且所述两个蜗轮相互可转动,以对所述啮合齿的齿厚进行调节,其中一个所述蜗轮的侧面开设有楔形槽;
蜗杆,其外壁具有与每个所述啮合齿相啮合的螺旋齿槽;及
驱动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楔形槽内的楔形块、调节件及作用于所述调节件的弹性件,所述楔形块沿所述楔形槽可伸缩,以驱动所述两个蜗轮相互转动,所述调节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楔形块并与所述楔形块螺合,且所述调节件绕所述调节件的中轴线可转动,以驱动所述楔形块沿所述楔形槽伸缩,所述弹性件为所述调节件提供一驱动所述调节件转动的回转预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与所述蜗轮层叠并同轴设置,且所述定位盘位于开设有所述楔形槽的所述蜗轮背向另一个所述蜗轮的一侧,所述定位盘与所述楔形块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通孔并与所述楔形块螺合,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调节件及所述定位盘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盘背向所述蜗轮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通孔连通的凹槽,所述调节件远离所述楔形块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调节件,且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定位盘及所述调节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远离所述楔形块的一端套设并固定有转动板,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定位盘及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盘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卡持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楔形槽沿所述蜗轮周向的一侧内壁具有楔形面,且所述楔形面相对于所述蜗轮的中轴线倾斜,所述楔形块的外壁具有与所述楔形面相匹配的斜面,所述调节件转动以驱动所述楔形块沿所述楔形槽伸缩时,所述楔形面与所述斜面相配合,以使开设有所述楔形槽的所述蜗轮相对于另一个所述蜗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楔形槽及所述楔形块沿垂直于所述蜗轮轴向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楔形槽及所述驱动组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楔形槽及多个所述驱动组件均沿所述蜗轮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蜗轮轴,开设有所述楔形槽的所述蜗轮空套于所述蜗轮轴,另一个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蜗轮轴并与所述蜗轮轴传动连接。
上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两个蜗轮在弹性件提供的回转预紧力的作用下,具有相互转动的趋势。使用时,当啮合齿与螺旋齿槽之间没有啮合间隙时,螺旋齿槽对啮合齿具有限位作用,两个蜗轮即使有相互转动的趋势,依然不能发生相互转动;当啮合齿与螺旋齿槽之间由于磨损等原因而出现啮合间隙时,螺旋齿槽对啮合齿的限位作用消失,弹性件驱动调节件绕调节件的中轴线转动,以驱动楔形块沿楔形槽伸缩,从而带动开设有楔形槽的蜗轮相对于另一个蜗轮转动,进而实现对啮合齿齿厚的自动调节。由此,一旦啮合齿与螺旋齿之间出现啮合间隙,驱动组件立即驱动开设有楔形槽的蜗轮相对于另一个蜗轮转动,使得啮合齿的齿厚实现自动调节,从而达到自动消除啮合齿与螺旋齿槽之间啮合间隙的目的。因此,驱动组件及两个蜗轮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两个蜗轮的轮齿对齐时啮合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两个蜗轮的轮齿错开时啮合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开设有楔形槽的蜗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2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调节件除去转动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所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中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包括两个蜗轮100、蜗杆200及驱动组件300。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是一种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传动机构,常用于两轴交错、传动比大、传递功率不大或间隙工作的场合,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床、汽车、仪器、冶金机械及其他机器或设备中。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两个蜗轮100相互层叠且同轴设置。两个蜗轮100 的轮齿110共同构成多个啮合齿130。两个蜗轮100相互可转动,以对啮合齿 130的齿厚进行调节。其中一个蜗轮100的侧面开设有楔形槽120。
请再次参阅图4及图5,其中,当两个蜗轮100的轮齿110对齐时,啮合齿 130的齿厚最小。随着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使用过程中齿隙的产生,两个蜗轮 100相互转动,以使两个蜗轮100的轮齿110相互错开,从而增大啮合齿130的齿厚。一般情况下,蜗轮100由铸铁青铜、铸铝铁青铜、铸铁等强度较大、摩性较好的材料制成。
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3,蜗杆200的外壁具有与啮合齿130相啮合的螺旋齿槽210。由此,啮合齿130插入螺旋齿槽210,以实现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 的啮合。具体的,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啮合而组成交错轴齿轮副。在动力传动过程中,蜗杆200转动并通过相互啮合的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带动两个蜗轮100转动,从而实现动力由蜗杆200向蜗轮100的传递。
请一并参阅图7,驱动组件300包括收容于楔形槽120内的楔形块310、调节件320及作用于调节件320上的弹性件330。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可伸缩,以驱动两个蜗轮100相互转动。调节件320的一端穿设于楔形块310并与楔形块310螺合。调节件320绕调节件320的中轴线可转动,以驱动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伸缩。弹性件330为调节件320提供一驱动调节件320转动的回转预紧力。弹性件330可以为扭簧、橡胶弹片等。由此,在弹性件330提供的回转预紧力的作用下,调节件320可实现绕其中轴线的自动转动。
两个蜗轮100在弹性件330提供的回转预紧力的作用下具有相互转动的趋势。使用时,当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之间没有啮合间隙时,螺旋齿槽210 对啮合齿130具有限位作用,两个蜗轮100即使有相互转动的趋势,依然不能发生相互转动;当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之间由于磨损等原因而出现啮合间隙时,螺旋齿槽210对啮合齿130的限位作用消失,两个蜗轮100在驱动组件300的驱动下发生相互转动。
由此,调节件320与楔形块310之间构成了丝杆机构,调节件320转动,可驱动楔形块310沿蜗轮100的轴向移动,以实现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伸缩。具体的,调节件320转动,可驱使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伸缩,而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伸缩时,楔形块310与楔形槽120相配合,可带动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以实现对啮合齿130齿厚的调节,从而达到消除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之间的啮合间隙的目的。
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的使用过程中,一旦由于磨损等原因而使得蜗杆200 与蜗轮100之间产生齿隙(即为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之间的啮合间隙) 时,弹性件330驱动调节件320绕调节件320的中轴线转动。而调节件320转动可驱动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伸缩,以带动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 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从而实现对啮合齿130的齿厚的自动调节及实时调节。因此,驱动组件300及两个蜗轮100的设置,可以实时且自动地消除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之间的啮合间隙,有效地提高了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 的传动精度。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0还包括定位盘340。定位盘 340与蜗轮100层叠且同轴设置。定位盘340位于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 背向另一个蜗轮100的一侧。定位盘340与楔形块310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孔341。调节件320可转动地穿设于连接通孔341并与楔形块310螺合。弹性件330连接于调节件320及定位盘340之间。
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消隙过程中,蜗轮100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螺旋齿槽 210与啮合齿130相啮合时产生的冲击力,当这个冲击力通过弹性件330直接传递给调节件320时,就会影响调节件320的使用寿命。由于调节件320可转动地穿设于连接通孔341中,所以调节件320与连接通孔341之间间隙配合,故定位盘340相对于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具有很小的活动余量,而弹性件330在这个活动余量的范围内可吸收一部分冲击力。因此,将弹性件330连接于调节件320及定位盘340之间,可避免弹性件330与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之间刚性连接,大大减小了调节件320由于受到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传递的冲击力而发生弯折、断裂等情况的概率,有效地延长了调节件 320的使用寿命,进而使得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的使用寿命也较长。
可以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30连接于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 100及调节件320之间。由此,弹性件330直接与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 固定连接,省去了弹性件330在蜗轮100上设置其他的安装结构,使得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在实现螺旋槽210与啮合齿130之间啮合间隙自动消除的同时,结构更为简单。
请一并参阅图8,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盘340背向蜗轮100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与连接通孔341连通的凹槽342。调节件320远离楔形块310的一端位于凹槽342内。由此,将调节件320远离楔形块310的一端设置于凹槽342 内,可避免发生由于调节件320突出于定位盘340的表面而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的情况。而且,将调节件320远离楔形块310的一端设置在凹槽342内,相当于调节件320隐蔽于凹槽342内,使得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的外观更为整洁、美观。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30为扭簧。扭簧套设于调节件320。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定位盘340及调节件320固定连接。
扭簧属于螺旋弹簧,扭簧的端部被固定到其他组件,当其他组件绕弹性中心旋转时,扭簧将它们拉回初始位置,产生扭矩或旋转力。由此,先将扭簧扭转一定角度后,再将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固定于调节件320与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上,此时扭簧就可以为调节件320提供一旋转力(即回转预紧力),从而为调节件320的转动提供驱动力。
而且,由于扭簧自身本来就可以提供旋转力,不需要另外设置其他的辅助结构或者辅助手段,只需要将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调节件320及定位盘340固定连接,就可以驱动调节件320转动。因此,将弹性件330设置为扭簧,使得驱动组件300的结构较为简单。
请一并参阅图9,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320远离楔形块310 的一端套设并固定有转动板321。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转动板321及定位盘 340固定连接。当扭簧的一个自由端与转动板321固定连接时,扭簧在转动板 321上的受力点与调节件320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较远,在消隙过程中,即使扭簧只提供一个很小的回转力,调节件320也可以实现绕调节件320中轴线的转动。由此,转动板321的设置,大大降低了发生扭簧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弹力不足而无法驱动调节件320转动的概率,有效地提高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的可靠性。具体的,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凹槽342的内壁及转动板321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盘34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43,转动板 32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211。扭簧的两自由端分别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43及第二安装孔3211。
由此,弹性件330安装时,先将扭簧套设于调节件320上,再将扭簧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再使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43及第二安装孔3211中,即可实现扭簧与定位盘340及调节件320之间的固定连接。因此,第一安装孔343及第二安装孔3211的设置,使得弹性件330的安装更为简便。
请一并参阅图10,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320远离楔形块310 的一端具有限位帽322。转动板321套设并固定于限位帽322上。限位帽322朝向楔形块310的一侧与凹槽342的内壁接触。由此,限位帽322沿蜗轮100的轴向对定位盘340起限位作用,以降低发生定位盘340沿蜗轮100的轴向脱离蜗轮100的情况的概率,提高了定位盘340与蜗轮100之间安装的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楔形槽120沿蜗轮100周向的一侧内壁具有楔形面121。楔形面121相对于蜗轮100的中轴线倾斜。请一并参阅图11,楔形块310的外壁具有与楔形面121相匹配的斜面311。调节件320转动以驱动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伸缩时,楔形面121与斜面311相配合,以使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
具体的,当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伸缩时,楔形块310通过相互配合的楔形面121及斜面311,为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提供一垂直于斜面311 的作用力,而这个作用力可分成沿蜗轮100轴向的轴向力及沿蜗轮100周向的周向力,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在该周向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另一个蜗轮 100转动。由此,在楔形面121与斜面311的配合下,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 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以调节啮合齿130的齿厚,从而实现自动消除螺旋齿槽210与啮合齿130之间啮合间隙的功能。因此,具有楔形面121的楔形槽120及具有斜面311的楔形块310的设置,使得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在实现齿隙调节的同时,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楔形槽120及楔形块310沿垂直于蜗轮100轴向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由此,将楔形槽120及楔形块310沿垂直于蜗轮100 轴向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矩形,可防止楔形块310随调节件320在楔形槽120 内发生转动的情况。若楔形槽120随调节件320在楔形槽120内转动,则楔形块310并不能沿调节件320的轴向移动,也不能带动开设有楔形槽的蜗轮100 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因此,将楔形槽120及楔形块310沿垂直于蜗轮 100轴向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矩形,可提高驱动组件300驱动开设有楔形槽120 的蜗轮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的可靠性,进而使得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10的齿隙调节的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楔形槽120及驱动组件300均为多个。多个楔形槽120及多个驱动组件300均沿蜗轮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10的齿隙调节过程中,即使发生某一个驱动组件300由于磨损、损坏等原因而失效的情况,其他的驱动组件300也可以与对应的楔形槽120配合以带动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故多个驱动组件300的设置,提高了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齿隙调节的可靠性。
具体的,多个驱动组件300沿蜗轮100的周向均匀排布。由此,多个均匀排布的驱动组件300的设置,使得驱动组件300带动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 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的运动更为稳定,进而使得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10的结构也更为稳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0为两个。两个楔形槽 120均匀分布于蜗轮100的侧面。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还包括蜗轮轴400。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空套于蜗轮轴400,另一个蜗轮100套设于蜗轮轴 400上并与蜗轮轴400传动连接。空套是指某一构件套设于另一构件并与另一构件间隙配合,两者之间并没有固定连接,故某一构件与另一构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作用关系。因此,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与蜗轮轴400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作用关系。
具体的,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中,当需要将蜗杆200的动力传递至蜗轮轴时,蜗杆200转动,并通过相互啮合的螺旋齿槽210及啮合齿130将蜗杆200 的动力传递给与蜗轮轴传动连接的蜗轮100,并由与蜗轮轴传动连接的蜗轮100 传递至蜗轮轴400,从而实现动力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中的传递过程。由此,与蜗轮轴传动连接的蜗轮100是传动轮,主要起传动作用。而当螺旋齿槽210 与啮合齿130之间出现啮合间隙时,驱动组件300立即驱动开设有楔形槽120 的蜗轮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此时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即空套于蜗轮轴400上的蜗轮100)也相对于蜗轮轴400转动,以调节啮合齿130 的厚度,从而实现消除螺旋齿槽210与啮合齿130之间的啮合间隙的功能。由此,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是调节轮,主要起调节作用。
而在包含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的设备中,蜗轮轴400与设备中的其他部件传动连接,以实现动能由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向设备中的其他部件的传动。因此,蜗轮轴400为输出轴,用于将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中的动力传输出去。
当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中包括定位盘340时,定位盘340空套于蜗轮轴400 上。由此,定位盘340相对于蜗轮轴400可转动,进一步的,定位盘340相对于与蜗轮轴340传动连接的蜗轮100也可转动。
上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10,两个蜗轮100在弹性件330提供的弹性预紧力的作用下,具有相互转动的趋势。使用时,当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之间没有啮合间隙时,螺旋齿槽210对啮合齿130具有限位作用,两个蜗轮100即使有相互转动的趋势,依然不能发生相互转动;当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 之间由于磨损等原因而出现啮合间隙时,弹性件330驱动调节件320绕调节件 320的中轴线转动,而调节件320转动可驱动楔形块310沿楔形槽120伸缩,以带动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从而实现对啮合齿130齿厚的自动调节。由此,一旦啮合齿130与螺旋齿槽210之间出现啮合间隙,驱动组件300立即驱动开设有楔形槽120的蜗轮100相对于另一个蜗轮100转动,使得啮合齿130的齿厚实现自动调节,从而达到自动消除啮合齿 130与螺旋齿槽210之间啮合间隙的目的。因此,驱动组件300及两个蜗轮100 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蜗轮100蜗杆机构的传动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互层叠且同轴设置的蜗轮,所述两个蜗轮的轮齿共同构成多个啮合齿,且所述两个蜗轮相互可转动,以对所述啮合齿的齿厚进行调节,其中一个所述蜗轮的侧面开设有楔形槽;
蜗杆,其外壁具有与每个所述啮合齿相啮合的螺旋齿槽;及
驱动组件,包括收容于所述楔形槽内的楔形块、调节件及作用于所述调节件的弹性件,所述楔形块沿所述楔形槽可伸缩,以驱动所述两个蜗轮相互转动,所述调节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楔形块并与所述楔形块螺合,且所述调节件绕所述调节件的中轴线可转动,以驱动所述楔形块沿所述楔形槽伸缩,所述弹性件为所述调节件提供一驱动所述调节件转动的回转预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与所述蜗轮层叠并同轴设置,且所述定位盘位于开设有所述楔形槽的所述蜗轮背向另一个所述蜗轮的一侧,所述定位盘与所述楔形块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调节件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通孔并与所述楔形块螺合,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调节件及所述定位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背向所述蜗轮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连接通孔连通的凹槽,所述调节件远离所述楔形块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调节件,且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定位盘及所述调节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远离所述楔形块的一端套设并固定有转动板,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所述定位盘及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卡持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沿所述蜗轮周向的一侧内壁具有楔形面,且所述楔形面相对于所述蜗轮的中轴线倾斜,所述楔形块的外壁具有与所述楔形面相匹配的斜面,所述调节件转动以驱动所述楔形块沿所述楔形槽伸缩时,所述楔形面与所述斜面相配合,以使开设有所述楔形槽的所述蜗轮相对于另一个所述蜗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及所述楔形块沿垂直于所述蜗轮轴向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槽及所述驱动组件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楔形槽及多个所述驱动组件均沿所述蜗轮的周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蜗轮轴,开设有所述楔形槽的所述蜗轮空套于所述蜗轮轴,另一个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蜗轮轴并与所述蜗轮轴传动连接。
CN201921013808.8U 2019-07-02 2019-07-02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Active CN210715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3808.8U CN210715759U (zh) 2019-07-02 2019-07-02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3808.8U CN210715759U (zh) 2019-07-02 2019-07-02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5759U true CN210715759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66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3808.8U Active CN210715759U (zh) 2019-07-02 2019-07-02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157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022A (zh) * 2021-04-14 2021-07-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蜗轮组件及具有其的传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8022A (zh) * 2021-04-14 2021-07-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蜗轮组件及具有其的传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15756U (zh) 蜗轮蜗杆机构
US4106366A (en) Planetary gear
GB2044551A (en) Electric drive unit gearing
CN210715759U (zh)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
EP0006082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lating rotary movement to rectilinear movement
CN108915450A (zh) 一种车门铰链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1941193A (zh) 电动螺丝批
CN216111972U (zh) 一种输出数量可控的减速机
JP2545309B2 (ja) 遊星歯車式の減速機
KR102520930B1 (ko) 백래쉬 방지 기능이 구비되는 커플링
KR20190055291A (ko) 일체형 칼라를 가지는 전동공구의 기어박스
CN213206457U (zh) 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间隙调节机构
CN110173551B (zh) 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的减速机构
CN210799806U (zh) 光轴联轴器及车辆
CN210920040U (zh) 一种摆线钢球减速器轴向锁紧装置
KR200491507Y1 (ko) 리듀서
CN107378006B (zh) 一种主轴自锁机构和配置该机构的钻类工具
CN108466216B (zh)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具有校正功能的电动螺丝刀
CN112709767A (zh) 扭矩调节机构及电动螺丝刀
JPH07332588A (ja) 雲台装置の動力伝達機構
CN101482155B (zh) 一种改进的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臂
CN218167192U (zh) 一种粉末高分子聚合物加工用研磨机用研磨盘
CN108637659A (zh) 一种用在拧螺丝机器人上的单方向保护的扭矩限制器
CN220522792U (zh) 一种无油螺杆压缩机及空调
CN216519323U (zh) 一种新型离合式刹车调整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