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4024U -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4024U
CN210714024U CN201921582296.7U CN201921582296U CN210714024U CN 210714024 U CN210714024 U CN 210714024U CN 201921582296 U CN201921582296 U CN 201921582296U CN 210714024 U CN210714024 U CN 210714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bottom plate
elastic
link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22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德平
勾艺
陈越
孙亮波
王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5822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14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4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4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涉及限行机构技术领域。该单向限行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复位弹性件及连杆机构,顶板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为通行侧和禁行侧,底板用于安装于地面,且与顶板的通行侧转动连接,复位弹性件连接于底板,连杆机构转动连接于顶板,并与复位弹性件转动连接,顶板能够在外力的压持下转向底板,并使得复位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于底板和连杆机构之间,且在顶板上无外力压持后,能够在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并通过连杆机构撑起起顶板,以使禁行侧高于通行侧。该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具有能够限制车辆单向通行的特点。

Description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限行机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汽车使用量逐年增加,车辆的增多导致停车位在高峰期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停车场管理的规范性和技术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停车场入口实现了无人值守,但是,在无人值守的停车场中,车辆逆行的情况难以避免。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限行装置,其具有能够限制车辆单向通行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停车场管理系统,其具有能够限制车辆单向通行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限行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复位弹性件及连杆机构;所述顶板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为通行侧和禁行侧,所述底板用于安装于地面,且与所述顶板的通行侧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连杆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并与所述复位弹性件转动连接,所述顶板能够在外力的压持下转向所述底板,并使得所述复位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杆机构之间,且在所述顶板上无外力压持后,能够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撑起所述顶板,以使所述禁行侧高于所述通行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且在所述顶板转向所述底板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能够压缩或拉伸所述复位弹性件。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复位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并在所述顶板转向所述底板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于所述连接槽内滑动。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以转动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杆。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板在转向所述底板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所述第三连杆均位于所述连接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弹性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槽,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弹性件还包括减震部,所述减震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板包括主体和分别位于通行侧和禁行侧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均与所述主体呈夹角设置,且均偏向所述底板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停车场管理系统,包括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所述单向限行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复位弹性件及连杆机构;所述顶板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为通行侧和禁行侧,所述底板用于安装于地面,且与所述顶板的通行侧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连杆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并与所述复位弹性件转动连接,所述顶板能够在外力的压持下转向所述底板,并使得所述复位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杆机构之间,且在所述顶板上无外力压持后,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所述连杆机构撑起所述顶板,以使所述禁行侧高于所述通行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顶板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为通行侧和禁行侧,而底板用于安装于地面,且与顶板的通行侧转动连接,复位弹性件连接于底板,连杆机构转动连接于顶板,并与复位弹性件转动连接,在没有车辆压持于顶板时,在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连杆机构支起顶板,以使禁行侧的高度高于通行侧的高度,并且,在车辆压持于顶板时,顶板能够在外力的压持下转向底板,由于设置有复位弹性件,在顶板转向底板的过程中,连杆机构压缩或者拉伸复位弹性件,以使复位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以便于在车辆经过顶板后,复位弹性件通过连杆机构撑起顶板,使得禁行侧的高度恢复为大于通行侧的高度。这样一来,通过设置转动连接的底板和顶板,且通行侧与底板转动连接,以便于车辆可由通行侧向禁行侧的方向经过单向限行装置,并设置复位弹性件和连杆机构,使得在车辆经过后,顶板转动至禁行侧高于通行侧的位置,以限制车辆由禁行侧向通行侧的方向经过单向限行装置,以起到单向限行的作用,此外,还通过设置转动连接于顶板和复位弹性件的连杆机构来间接转动连接顶板和复位弹性件,减轻转动的顶板对复位弹性件形变和恢复的影响,提高单向限行装置的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应用于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的顶板可透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V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停车场管理系统;20-道闸;30-车辆识别装置;10-单向限行装置;12-顶板;121-通行侧;122-禁行侧;124-第一侧边;125-第二侧边;126-主体;127-连接加强部;15-底板;151-连接槽;17-复位弹性件;171-弹性部;172-滑动部;173-减震部;19-连杆机构;191-第一连杆;192-第二连杆;193-第三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10应用于停车场管理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向上的箭头为车辆单向通行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限行装置10,该装置具有能够限制车辆单向通行的特点。该单向限行装置10能够应用于停车场管理系统100以及关卡等单向限行的场景,当然,该单向限行装置10也能够独立使用。
其中,以单向限行装置10应用于停车场管理系统100为例,该停车场管理系统100包括上述单向限行装置10,单向限行装置10设置于通道地面,用于限制车辆逆行,当然,该停车场管理系统100还可以包括道闸20和/或车辆识别装置30等,道闸20用于安装于通道内。在车辆经通道进入停车场时,道闸20放行车辆,车辆由单向限行装置10上方通过,且在通过单向限行装置10后,单向限行装置10将限制车辆由单向限行装置10上反向通过,进而限制车辆逆行,规范了停车流程。
由于停车场管理系统100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10,所以该停车场管理系统100也具有能够限制车辆单向通行的特点。
以下将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10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10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10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单向限行装置10包括顶板12、底板15、复位弹性件17及连杆机构19,复位弹性件17和连杆机构19设置于底板15和顶板12之间,以用于撑起顶板12,使得顶板12可以在车辆经过并压持于顶板12时,顶板12能够转动至底板15附近,以便车辆通过,且在车辆经过后,复位弹性件17和连杆机构19将撑起顶板12,以限制车辆反方向通行。
其中,顶板12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为通行侧121和禁行侧122,而底板15用于安装于地面,且与顶板12的通行侧121转动连接,以使顶板12可相对于底板15转动,使得顶板12的通行侧121与禁行侧122两者靠近地面的距离大致相等,以便于车辆经过,也可使得禁行侧122高于通行侧121,以限制车辆由禁行侧122向通行侧121方向运动。复位弹性件17连接于底板15,连杆机构19转动连接于顶板12,并与复位弹性件17转动连接,在没有车辆压持于顶板12时,在复位弹性件17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连杆机构19支起顶板12,以使禁行侧122的高度高于通行侧121的高度,也就是说,禁行侧122的距离地面的距离大于通行侧121距离地面的距离,并且,在车辆压持于顶板12时,顶板12能够在外力的压持下转向底板15,由于设置有复位弹性件17,在顶板12转向底板15的过程中,连杆机构19压缩或者拉伸复位弹性件17,以使复位弹性件17发生弹性形变,以便于在车辆经过顶板12后,复位弹性件17通过连杆机构19撑起顶板12,使得禁行侧122的高度恢复为大于通行侧121的高度。
这样一来,通过设置转动连接的底板15和顶板12,且通行侧121与底板15转动连接,以便于车辆可由通行侧121向禁行侧122的方向经过单向限行装置10,并设置复位弹性件17和连杆机构19,使得在车辆经过后,顶板12转动至禁行侧122高于通行侧121的位置,以限制车辆由禁行侧122向通行侧121的方向经过单向限行装置10,以起到单向限行的作用,此外,还通过设置转动连接于顶板12和复位弹性件17的连杆机构19来间接转动连接顶板12和复位弹性件17,减轻转动的顶板12对复位弹性件17形变和恢复的影响,提高单向限行装置1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性件17沿底板15上朝向顶板12的表面设置,换言之,复位弹性件17底板15的表面伸缩,在顶板12转向底板15的过程中,连杆机构19被顶板12带动,并带动复位弹性件17于底板15上沿其表面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提高其弹性形变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顶板12上位于禁行侧122的边沿上还可设置有尖锐部(图未标),以使在禁行侧122高于通行侧121,以限制车辆逆行时,避免车辆由禁行侧122向通行侧121强行逆行,提高单向限行装置10的限行能力,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防盗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尖锐部为禁行侧122的边沿切割形成的锯齿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尖锐部还可以为单独连接于禁行侧122的尖锐状部件。
进一步地,顶板12可包括主体126和分别位于通行侧121和禁行侧122的第一侧边124和第二侧边125,并且,该第一侧边124与主体126呈夹角设置,第二侧边125与主体126也呈夹角设置,且第一侧边124和第二侧边125还均偏向底板15设置,换言之,顶板12的通行侧121和禁行侧122的部分呈偏向地面的弯曲状,以便于方便车辆驶过顶板12,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3和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10的顶板12可透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连杆机构19可包括第一连杆191,其中,第一连杆19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顶板12,另一端与复位弹性件17连接,而复位弹性件17的另一端与底板15连接,并且,在顶板12转向底板15过程中,第一连杆191远离顶板12的一端能够压缩或拉伸复位弹性件17,换言之,在顶板12转向底板15的过程中,第一连杆191被顶板12带动,且第一连杆191相对于顶板12和复位弹性件17转动,以将顶板12的转动动作转换为带动复位弹性件17压缩或者拉伸的动作,以使得复位弹性件17发生弹性形变,通过第一连杆191的设置,以提高复位弹性件17发生弹性形变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顶板12转向底板15的过程中,第一连杆191推动复位弹性件17,以使复位弹性件17发生压缩,这样使得第一连杆191和复位弹性件17的连接不易松脱,两者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在底板15上还可开设有连接槽151,并且,复位弹性件17设置于连接槽151内,且复位弹性件17远离第一连杆191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槽151的内壁,以使在顶板12转向底板15的过程中,第一连杆191远离顶板12的一端于连接槽151内滑动,进而带动复位弹性件17发生弹性形变,连接槽151可限制复位弹性件17于槽内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提高复位弹性件17形变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连接槽151容置复位弹性件17,使得复位弹性件17不占用顶板12和底板15之间的空间,以使顶板12转向底板15至极限位置时,单向限行装置10的厚度降低,进一步地便于车辆经顶板12上通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行侧121至禁行侧122的方向为连接槽151的延伸方向,换言之,在顶板12转向连接槽151的过程中,第一连杆191远离顶板12的一端于连接槽151中朝通行侧121或禁行侧122的方向带动复位弹性件17发生弹性形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槽151的延伸方向也可为与通行侧121至禁行侧122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进一步地,该连杆机构19还包括第二连杆192和第三连杆193,第二连杆192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91远离复位弹性件17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顶板12转动连接,以转动连接顶板12与第一连杆191远离复位弹性件17的一端,也就是说,第一连杆191通过第二连杆192转动连接于顶板12。而第三连杆19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槽151的内壁,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92远离顶板12的一端转动连接,这样一来,第二连杆192由顶板12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191远离复位弹性件17的一端,第三连杆193由底板15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杆191远离复位弹性件17的一端,而第一连杆191连接于复位弹性件17的一端可与连接槽151内滑动,以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进一步提高压缩复位弹性件17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91、第二连杆192和第三连杆193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三连杆193分别连接于连接槽15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两个第一连杆191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杆193,两个第二连杆192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杆193,以提高连杆机构19支撑顶板12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两组连杆机构19和两个复位弹性件17,其一一分布设置于顶板12和底板15之间,以均匀支撑顶板12,此外,在顶板12在转向底板15至极限位置时,第一连杆191、第二连杆192及第三连杆193均位于连接槽151内,这样一来,进一步降低单向限行装置10在极限位置时的厚度。
请继续参阅图4,进一步地顶板12上还设置有连接加强部127,连接加强部127由禁行侧122延伸至通行侧121,以用于加强顶板12的结构强度。
并且,连接加强部127与连接槽151转动连接,以转动连接顶板12和底板15,且连接加强部127还与第一连杆191转动连接,以转动连接顶板12和第一连杆191,且连接槽151与连接加强部127相对,在顶板12在转向底板15至极限位置时,连接加强部127还可位于连接槽151内,进一步降低单向限行装置10在极限位置时的厚度。
进一步地,在连接加强部127上还设置有铰接座(图未标),铰接座位于连接槽151内,且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槽151的侧壁。
请参阅图5,图5为图4中V处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该复位弹性件17还可包括弹性部171和滑动部172,滑动部172滑动连接于连接槽151,弹性部171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槽151的内壁,另一端与滑动部172连接,滑动部172与第一连杆191远离顶板12的一端转动连接,这样一来,通过设置滑动连接于连接槽151的滑动部172,以使第一连杆191远离顶板12的一端可更加稳定顺滑地滑动于连接槽151内。
进一步地,复位弹性件17还可包括减震部173,该减震部173的一端与连接槽151的内壁连接,且减震部173的另一端与滑动部172连接。这样一来,通过设置减震部173来抑制弹性部171的震荡,并且使得弹性件缓慢顶升顶板12,降低禁行侧122伤及车辆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限行装置10的工作原理是:
顶板12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为通行侧121和禁行侧122,而底板15用于安装于地面,且与顶板12的通行侧121转动连接,以使顶板12可相对于底板15转动,使得顶板12的通行侧121与禁行侧122两者靠近地面的距离大致相等,以便于车辆经过,也可使得禁行侧122高于通行侧121,以限制车辆由禁行侧122向通行侧121方向运动。复位弹性件17连接于底板15,连杆机构19转动连接于顶板12,并与复位弹性件17转动连接,在没有车辆压持于顶板12时,在复位弹性件17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连杆机构19支起顶板12,以使禁行侧122的高度高于通行侧121的高度,也就是说,禁行侧122的距离地面的距离大于通行侧121距离地面的距离,并且,在车辆压持于顶板12时,顶板12能够在外力的压持下转向底板15,由于设置有复位弹性件17,在顶板12转向底板15的过程中,连杆机构19压缩或者拉伸复位弹性件17,以使复位弹性件17发生弹性形变,以便于在车辆经过顶板12后,复位弹性件17通过连杆机构19撑起顶板12,使得禁行侧122的高度恢复为大于通行侧121的高度。这样一来,通过设置转动连接的底板15和顶板12,且通行侧121与底板15转动连接,以便于车辆可由通行侧121向禁行侧122的方向经过单向限行装置10,并设置复位弹性件17和连杆机构19,使得在车辆经过后,顶板12转动至禁行侧122高于通行侧121的位置,以限制车辆由禁行侧122向通行侧121的方向经过单向限行装置10,以起到单向限行的作用,此外,还通过设置转动连接于顶板12和复位弹性件17的连杆机构19来间接转动连接顶板12和复位弹性件17,减轻转动的顶板12对复位弹性件17形变和恢复的影响,提高单向限行装置10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限行装置10,其具有能够限制车辆单向通行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底板、复位弹性件及连杆机构;
所述顶板上相对的两侧分别为通行侧和禁行侧,所述底板用于安装于地面,且与所述顶板的通行侧转动连接;
所述复位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连杆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并与所述复位弹性件转动连接,所述顶板能够在外力的压持下转向所述底板,并使得所述复位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于所述底板和所述连杆机构之间,且在所述顶板上无外力压持后,能够在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撑起所述顶板,以使所述禁行侧高于所述通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
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且在所述顶板转向所述底板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能够压缩或拉伸所述复位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连接槽;
所述复位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并在所述顶板转向所述底板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于所述连接槽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
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以转动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
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数量均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三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在转向所述底板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所述第三连杆均位于所述连接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弹性部和滑动部;
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槽,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还包括减震部,所述减震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主体和分别位于通行侧和禁行侧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均与所述主体呈夹角设置,且均偏向所述底板设置。
10.一种停车场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向限行装置。
CN201921582296.7U 2019-09-20 2019-09-20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Active CN210714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2296.7U CN210714024U (zh) 2019-09-20 2019-09-20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2296.7U CN210714024U (zh) 2019-09-20 2019-09-20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4024U true CN210714024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2296.7U Active CN210714024U (zh) 2019-09-20 2019-09-20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140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9944A (zh) * 2019-09-20 2019-11-26 武汉轻工大学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9944A (zh) * 2019-09-20 2019-11-26 武汉轻工大学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14024U (zh) 单向限行装置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CN204080690U (zh) 一种道闸
CN107571940B (zh) 翻转式地下停车装置
CN208618883U (zh) 一种自行车立体停车装置
CN207812318U (zh) 一种应急用交通指示牌
CN209162702U (zh) 一种调节式路桩结构
CN205445258U (zh) 适于出租车的车门安全开启装置
CN112282468B (zh) 一种停车视频桩保护装置
CN209466961U (zh) 遮阳帘驱动机构
KR101987486B1 (ko) 차량용 스텝 시스템
CN209324076U (zh) 一种丝杠横移剪式微升降侧方位停车辅助装置
CN208472630U (zh) 一种公路防撞缓冲装置
CN209795626U (zh) 皮卡车后栏板内板
CN115675661B (zh) 半挂车防护型栅栏
CN218813222U (zh) 用于桥梁防撞护栏的定位胎架装置
CN112854058A (zh) 一种具有防撞提醒功能的车位地锁
CN219951760U (zh) 一种道路限高装置
CN219011036U (zh) 一种太阳能车牌识别自动车位锁
CN217100893U (zh) 可折叠容器
CN205395648U (zh) 一种用于安装汽车轮胎的千斤顶
CN216002560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设备箱盖的辅助限位装置
CN218929656U (zh) 座位限载装置及单车
CN102421637B (zh) 容器支撑装置
CN213487394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行李箱
CN206633859U (zh) 一种车载驾驶员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