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自动旋转打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工业自动旋转打孔装置,属于工业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打孔机的应用范围多而广,打孔机包括气动打孔机、电动打孔机、激光打孔机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
但是该现有技术在需对加工体进行多方向打孔时,还需由人工进行方向的调整,且需人工操控设备来入孔和出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自动旋转打孔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业自动旋转打孔装置,其结构包括钻孔电机、转筒、齿轮、转轴、加工体、夹具、第一转盘、立轴、第二转盘、转向电机、连接杆、拉杆、驱动杆、升降电机,所述钻孔电机与转筒相连接,所述齿轮与转筒相啮合,所述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加工体放置于夹具上,所述立轴穿过第一转盘与夹具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与第一转盘相啮合,所述转向电机通过蜗轮箱与第二转盘相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与转轴相连接,所述拉杆通过轴杆与驱动杆相连接,所述驱动杆通过轴杆升降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为中空圆柱状且内部设有锯齿,所述转轴末端设有转头,所述立轴设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盘上设有四个弧状凹槽,所述第二转盘一侧为半圆状且该半圆状与所述第一转盘弧状凹槽相贴合,所述第二转盘另一侧为“L”状的横杆。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电机通过涡轮箱与转筒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为圆形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空气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加工体放置于夹具上,通过启动钻孔电机,使得转筒转动,利用转筒与齿轮的啮合,使得转轴转动,通过升降电机的启动使得驱动杆将带动拉杆进行伸缩运动,连接杆跟随拉杆上下移动,将转轴拉起和放下,由于转筒为中空的圆柱状,使得齿轮的上下运动时依旧在转动,可自动完成对加工体的多方向打孔,无需人工调节方位与入孔出孔,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加工精度也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自动旋转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自动旋转打孔装置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工业自动旋转打孔装置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钻孔电机-1、转筒-2、齿轮-3、转轴-4、加工体-5、夹具-6、第一转盘-7、立轴-8、第二转盘-9、转向电机-10、连接杆-11、拉杆-12、驱动杆-13、升降电机-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自动旋转打孔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钻孔电机1、转筒2、齿轮3、转轴4、加工体5、夹具6、第一转盘7、立轴8、第二转盘9、转向电机10、连接杆11、拉杆12、驱动杆13、升降电机14,所述钻孔电机1与转筒2相连接,所述齿轮3与转筒2相啮合,所述齿轮3与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加工体5放置于夹具6上,所述立轴8穿过第一转盘7与夹具6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转盘9与第一转盘7相啮合,所述转向电机10通过蜗轮箱与第二转盘9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1与拉杆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1通过轴承与转轴4相连接,所述拉杆12通过轴杆与驱动杆13相连接,所述驱动杆13通过轴杆升降电机14相连接,所述转筒2为中空圆柱状且内部设有锯齿,所述转轴4末端设有转头,所述立轴8设有轴承,所述第一转盘7上设有四个弧状凹槽,所述第二转盘9一侧为半圆状且该半圆状与所述第一转盘7弧状凹槽相贴合,所述第二转盘9另一侧为“L”状的横杆,所述钻孔电机1通过涡轮箱与转筒2相连接,所述夹具6为圆形夹具,所述第一转盘7与第二转盘9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空气腐蚀。
本专利所说的各个电机均与外部控制柜连接,该连接方式为常用驱动连接,为公知技术再次便不再赘述,所述钻孔电机1采用的型号为YASKAWA的一款电机,抗干扰能力强,散热效果好。
例如,将加工体5放置于夹具6上,通过启动钻孔电机1,使得转筒2转动,利用转筒2与齿轮3的啮合,使得转轴4转动,通过升降电机14的启动使得驱动杆13将带动拉杆12进行伸缩运动,连接杆11跟随拉杆12上下移动,将转轴4拉起和放下,由于转筒2为中空的圆柱状,使得齿轮3的上下运动时依旧在转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