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00563U - 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00563U
CN210700563U CN201920828122.8U CN201920828122U CN210700563U CN 210700563 U CN210700563 U CN 210700563U CN 201920828122 U CN201920828122 U CN 201920828122U CN 210700563 U CN210700563 U CN 210700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elt
stage
elevator
lifting machin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81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干强
宋增炜
林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oling Longteng Rotary Kiln C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oling Longteng Rotary Kiln C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oling Longteng Rotary Kiln C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oling Longteng Rotary Kiln C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81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00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00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00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送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包括一期地坑、二期地坑、一期磨机和二期磨机,还包括一号提升机、二号提升机、一号输送带和二号输送带,一号提升机的落料口位于一号输送带的正上方,二号提升机的落料口位于二号输送带的正上方,一号提升机和二号提升机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和二号输送带的外侧,一号传送带和二号传送带的落料口下方均连接有分料溜子,分料溜子的底部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和二号输送带上方的出料孔,每个出料孔内均设有闸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生产组织的瓶颈,可更加合理地调配混合材用量,保证了生产调度,为磨机的连续运转提供保障,提高磨机运转率。

Description

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送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材是指在粉磨水泥时与熟料、石膏一起加入磨内用以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提高水泥产量的人造或天然矿物质材料混合材料是指在粉磨水泥时与熟料、石膏一起加入磨内用以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提高水泥产量的人造或天然矿物质材料。
混合材输送系统一期、二期无法互通转运,同时一期混合材破碎系统需供应(1#、2#)两台磨机的混合材用量,而二期混合材破碎系统只需供应(3#)一台磨机的混合材用量,造成的现状是一期破碎机停机时间较少仍无法满足生产要求,而二期破碎机有能力无法发挥出来,如遇破碎系统突发故障,很容易造成因混合材供应不足而出现停磨的情况,对生产现场的制约非常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合理分配产能的跨机组输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包括一期地坑、二期地坑、一期磨机和二期磨机,还包括一号提升机、二号提升机、用于连接一期地坑与一期磨机的一号输送带和用于连接二期地坑与二期磨机的二号输送带,一号提升机的落料口位于一号输送带的正上方,二号提升机的落料口位于二号输送带的正上方,一号提升机和二号提升机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和二号输送带的外侧,一号传送带和二号传送带的落料口下方均连接有分料溜子,分料溜子的底部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和二号输送带上方的出料孔,每个出料孔内均设有闸门。
作为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的优选方案,一号输送带和二号输送带的初段互相平行,一号提升机和二号提升机均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和二号输送带的初段,分料溜子的两个出料孔口径均小于一号输送带和二号输送带的宽度。
作为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的优选方案,一号提升机为斗式提升机,一号提升机的进料端位于一期地坑内,一号提升机的出料端位于一号输送带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的优选方案,二号提升机为斗式提升机,二号提升机的进料端位于二期地坑内,二号提升机的出料端位于二号输送带的正上方。
作为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的优选方案,一号输送带的初段位于一号提升机的正下方,一号输送带的末端与一期磨机连接,一期磨机的熟练为两台。
作为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的优选方案,二号输送带的初段位于二号提升机的正下方,二号输送带的末端与二期磨机连接,二期磨机的数量为一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解决了生产组织的瓶颈,可更加合理地调配混合材用量,保证了生产调度,为磨机的连续运转提供保障;2、为破碎系统的设备检修维护工作提供硬件支持,提高磨机运转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分料溜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分料溜子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所示为连接管道的俯视图。
图5所示为图4中沿A-A线处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图4中沿B-B线处的剖视图。
图中:一号提升机1,二号提升机2,一号输送带3,二号输送带4,分料溜子5,闸门6,上段管道7,下段管道8,直通管道9,连接管道10,连接板11,分料孔12,第一连接边框13,第二连接边框14,第三链接边框15,树脂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包括一期地坑、二期地坑、一期磨机和二期磨机,还包括一号提升机1、二号提升机2、用于连接一期地坑与一期磨机的一号输送带3和用于连接二期地坑与二期磨机的二号输送带4,一号提升机1的落料口位于一号输送带3的正上方,二号提升机2的落料口位于二号输送带4的正上方,一号提升机1和二号提升机2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的外侧,一号传送带和二号传送带的落料口下方均连接有分料溜子5,分料溜子5的底部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上方的出料孔,每个出料孔内均设有闸门6。
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的初段互相平行,一号提升机1和二号提升机2均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的初段,分料溜子5的两个出料孔口径均小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的宽度。保证了混合料不会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上溢出。
一号提升机1为斗式提升机,一号提升机1的进料端位于一期地坑内,一号提升机1的出料端位于一号输送带3的正上方。一号提升机1将一期地坑内的带出并从出料孔落入一号输送带3上,当一期磨机负荷过大时,通过闸门6控制物料流向,使一期地坑的物料从另一个出料孔落入二号输送带4上,并送往二期磨机进行分担。
二号提升机2为斗式提升机,二号提升机2的进料端位于二期地坑内,二号提升机2的出料端位于二号输送带4的正上方。二号提升机2将二期地坑内的带出并从出料孔落入二号输送带4上,当二期磨机需要停机检修时,通过闸门6控制物料流向,使二期地坑的物料从另一个出料孔落入一号输送带3上,并送往一期磨机进行分担。
一号输送带3的初段位于一号提升机1的正下方,一号输送带3的末端与一期磨机连接,一期磨机的熟练为两台。一期物料需要供应两台磨机的混合材用量。
二号输送带4的初段位于二号提升机2的正下方,二号输送带4的末端与二期磨机连接,二期磨机的数量为一台。二期物料只需供应一台磨机的混合材用量。
分料溜子5包括主管道和分管道,主管道呈竖直设置并且分管道的上端与主管道的内侧连通,两个出料孔分别为主管道与分管道的中空通孔,两个闸门6分别安装在主管道和分管道上,分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防粘结构,主管道由上段管道7和下段管道8组成,与之配合的闸门6固定安装在上段管道7与下段管道8之间,分管道由直通管道9和连接管道10组成,与之配合的闸门6固定安装在连接管道10的底部与直通管道9的顶部之间,连接管道10的上端与上段管道7连通。
上段管道7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用于螺栓连接的连接板11,上段管道7的下端一侧开设有一个供连接管道10连接的分料孔12。用于供物料从分料孔12进入分管道中。
连接管道10为倾斜方管结构,连接管道10的上端与分料孔12连接,连接管道10的上端外缘与上段管道7的侧壁上均设有用于互相连接的第一连接边框13。便于连接管道10与上段管道7的固定连接。
上段管道7的下段外缘与下段管道8的上端外缘均设有用于连接闸门6的第二连接边框14。便于上段管道7与上下段管道8的固定连接。
连接管道10的下端外缘与直通管道9的上端外缘均设有用于连接闸门6的第三链接边框15。便于闸门6的固定安装。
两个闸门6均为气动棒条闸。通过气动棒条闸的开闭来控制主管道和分管道中的物料走向,从而实现物料输往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
防粘结构贴合设置于连接管道10的内壁上,防粘结构为光滑的树脂板16。树脂板16保证了下料的通畅性。
工作原理:在一号提升机1的原落料口处新增一条分料溜子5至二号输送带4,用气动棒条闸控制物料走向;在二号提升机2的原落料口处新增一条分料溜子5至一号输送带3,也是用气动棒条闸控制物料走向,同时便于设备停机检修,考虑到下料的通畅性,需对连接管道10进行三面镶树脂板16。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Claims (6)

1.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包括一期地坑、二期地坑、一期磨机和二期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号提升机(1)、二号提升机(2)、用于连接一期地坑与一期磨机的一号输送带(3)和用于连接二期地坑与二期磨机的二号输送带(4),一号提升机(1)的落料口位于一号输送带(3)的正上方,二号提升机(2)的落料口位于二号输送带(4)的正上方,一号提升机(1)和二号提升机(2)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的外侧,一号传送带和二号传送带的落料口下方均连接有分料溜子(5),分料溜子(5)的底部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上方的出料孔,每个出料孔内均设有闸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的初段互相平行,一号提升机(1)和二号提升机(2)均分别位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的初段,分料溜子(5)的两个出料孔口径均小于一号输送带(3)和二号输送带(4)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号提升机(1)为斗式提升机,一号提升机(1)的进料端位于一期地坑内,一号提升机(1)的出料端位于一号输送带(3)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二号提升机(2)为斗式提升机,二号提升机(2)的进料端位于二期地坑内,二号提升机(2)的出料端位于二号输送带(4)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一号输送带(3)的初段位于一号提升机(1)的正下方,一号输送带(3)的末端与一期磨机连接,一期磨机的熟练为两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二号输送带(4)的初段位于二号提升机(2)的正下方,二号输送带(4)的末端与二期磨机连接,二期磨机的数量为一台。
CN201920828122.8U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Active CN210700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8122.8U CN210700563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8122.8U CN210700563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00563U true CN210700563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6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8122.8U Active CN210700563U (zh) 2019-06-04 2019-06-04 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00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2764A (zh) 多功能墙体组合大板和纤维石膏大板连续浇注生产线
CN203155348U (zh) 利用单一介质的重介浅槽和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
CN103032082A (zh) 隧道衬砌台车分料机构
WO2021189833A1 (zh) 一种高炉矿焦槽副原料供料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0700563U (zh) 一种跨机组混合料输送系统
CN106560247A (zh) 破碎机给料斗和破碎机
CN210285825U (zh) 一种混合料输送用落料溜子
CN211109664U (zh) 一种用于矿山充填尾矿浆快速均匀分供料的分矿装置
CN107352578A (zh) 氯化炉的加料系统和具有其的氯化炉
CN106077452A (zh) 一种树脂砂分层流砂装置及其自动加砂的方法
CN210456398U (zh) 双向出料振动给料机
CN211099540U (zh) 一种带稳流给矿装置的矿浆分矿箱
CN210906569U (zh) 一种易调节式耐磨矿浆分流器
CN208494739U (zh) 一种涂布机
CN201052923Y (zh) 装卸机
CN215841811U (zh) 一种利于滤饼脱离的压滤机滤板
CN219377242U (zh) 基于圆锥破碎机的集成型塔楼式生产结构
CN217102177U (zh) 一种均匀分矿箱
CN212663861U (zh) 一种尾矿联合干排系统
CN1277730C (zh) 一种供料装置
CN217349911U (zh) 污泥厂干泥收集体系
CN216878803U (zh) 一种矿用湿式筛分造浆分矿装置
CN213260148U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装置
CN104960889A (zh) 铅渣自动定量输送机的铅渣处理装置
CN214637132U (zh) 一种石墨电极立体式配料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