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0661U -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0661U
CN210680661U CN201921892054.8U CN201921892054U CN210680661U CN 210680661 U CN210680661 U CN 210680661U CN 201921892054 U CN201921892054 U CN 201921892054U CN 210680661 U CN210680661 U CN 210680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ipe
air
shell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20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tsensor Tech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stsensor Tech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tsensor Tech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Ustsensor Tech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20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0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0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0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调节室和排放室,所述调节室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调节室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除湿箱和加热箱,所述除湿箱内设置有辅助加热室和冷凝室,所述辅助加热室与冷凝室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调节室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上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冷凝室连通,所述出气管上连接有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与辅助加热室连通,所述除湿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和出气支管,所述连接管与冷凝室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加热箱连通,该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设计合理,能源利用率高,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用车过程中会碰到各种烦心事,玻璃起雾肯定算一个,起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会影响行车安全。因此,玻璃起雾一定不可等闲视之,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前挡风玻璃温度也就比车内温度要低,玻璃附近的空气对水汽的容纳量降低,这使得车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表面,造成车窗白茫茫一片的景象,特别在湿度高的地方,车窗非常容易起雾,但是,市场上的车内玻璃起雾清除装置能源利用率都较低,不具有环保节约性,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源利用率高,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调节室和排放室,所述调节室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调节室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除湿箱和加热箱,所述除湿箱内设置有辅助加热室和冷凝室,所述辅助加热室与冷凝室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调节室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上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冷凝室连通,所述出气管上连接有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与辅助加热室连通,所述除湿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和出气支管,所述连接管与冷凝室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加热箱连通,所述出气支管与辅助加热室连通,所述出气支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连通,所述冷凝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管,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管与集水箱连通,所述加热箱内固定安装有电热棒,所述加热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室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分气管,所述排放管与分气管连通,所述分气管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外壳后侧的边角处固定安装有吸盘,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源线,所述外壳的前侧安装有启动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源线的一端连接有USB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散气孔,所述散气孔与排放室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源线通过电线与启动开关连接,所述启动开关通过电线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气泵和电热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集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包括外壳、电源线、调节室、排放室、进气支管、出气管、通气孔、除湿箱、加热箱、辅助加热室、冷凝室、连接管、出气支管、集水管、集水箱、排放管、分气管、出气孔、进气管、排水管、散气孔、吸盘、电热棒、气泵、半导体制冷片和启动开关。
1.此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在对空气进行除湿时,能够将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收集利用,用于后续的加热,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环保节约,加热除湿同步进行,能够有效的提高除雾的效率。
2.此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通过电源线上的USB接头连接到车载电源即可,吸盘的设置能够极大的方便放置和固定,并且在排气时,分气管能够有效的使气流分散,避免产生强气流和噪音。
3.此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还能用于去除车内湿气,具有改善车内环境的功能,避免车内产生霉变,影响乘坐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的除湿箱和加热箱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的分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电源线、3-调节室、4-排放室、5-进气支管、6-出气管、7-通气孔、8-除湿箱、9-加热箱、10-辅助加热室、11-冷凝室、12-连接管、13-出气支管、14-集水管、15-集水箱、16-排放管、17-分气管、18-出气孔、19-进气管、20-排水管、21-散气孔、22-吸盘、23-电热棒、24-气泵、25-半导体制冷片、26-启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调节室3和排放室4,所述调节室3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7,所述调节室3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除湿箱8和加热箱9,所述除湿箱8内设置有辅助加热室10和冷凝室11,所述辅助加热室10与冷凝室11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5,所述调节室3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泵24,所述气泵24上设置有进气管19和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与冷凝室11连通,所述出气管6上连接有进气支管5,所述进气支管5与辅助加热室10连通,所述除湿箱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和出气支管13,所述连接管12与冷凝室11连通,所述连接管12的另一端与加热箱9连通,所述出气支管13与辅助加热室10连通,所述出气支管13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2连通,所述冷凝室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管14,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水箱15,所述集水管14与集水箱15连通,所述加热箱9内固定安装有电热棒23,所述加热箱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放管16,所述排放室4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分气管17,所述排放管16与分气管17连通,所述分气管17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18,所述外壳1后侧的边角处固定安装有吸盘22,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源线2,所述外壳的前侧安装有启动开关2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源线2的一端连接有USB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散气孔21,所述散气孔21与排放室4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源线2通过电线与启动开关26连接,所述启动开关26通过电线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25、气泵24和电热棒23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集水箱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0,所述排水管20上安装有阀门。
工作原理:在使用此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时,将此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通过吸盘22吸附放置在前挡风玻璃附近,使散气孔21面向挡风玻璃,通过电源线2的USB接头将此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连接到车载电源,当车内玻璃起雾时,打开启动开关26,车载电源为气泵24、半导体制冷片25和电热棒23提供电能,气泵24将调节室3内的空气抽出,车内空气通过通气孔7进入调节室3,气泵24通过出气管6将空气泵入除湿箱8的辅助加热室10和冷凝室11,半导体制冷片25的热端处于辅助加热室10内,其冷端处于冷凝室11内,进入冷凝室11内的空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积累到一定量后通过集水管14进入集水箱15,进入辅助加热室10内的空气将半导体制冷片25产生的热量带出,然后两股空气在连接管12汇合进入加热箱9,经加热箱9内的电热棒23加热后通过排放管16进入分气管17,并从分气管17上的出气孔18均匀的进入排放室4,最终通过散气孔21排出到挡风玻璃附近进行加热,除雾成功后,关闭启动开关26,此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在对车内空气进行除湿时,能够将半导体制冷片25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收集利用,用于后续的加热,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环保节约,加热除湿同步进行,能够有效的提高除雾的效率,此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通过电源线2上的USB接头连接到车载电源即可,吸盘22的设置能够极大的方便放置和固定,并且在排气时,分气管17能够有效的使气流分散,避免产生强气流和噪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调节室(3)和排放室(4),所述调节室(3)的一侧开设有通气孔(7),所述调节室(3)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除湿箱(8)和加热箱(9),所述除湿箱(8)内设置有辅助加热室(10)和冷凝室(11),所述辅助加热室(10)与冷凝室(11)之间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25),所述调节室(3)底部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泵(24),所述气泵(24)上设置有进气管(19)和出气管(6),所述出气管(6)与冷凝室(11)连通,所述出气管(6)上连接有进气支管(5),所述进气支管(5)与辅助加热室(10)连通,所述除湿箱(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和出气支管(13),所述连接管(12)与冷凝室(11)连通,所述连接管(12)的另一端与加热箱(9)连通,所述出气支管(13)与辅助加热室(10)连通,所述出气支管(13)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2)连通,所述冷凝室(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管(14),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水箱(15),所述集水管(14)与集水箱(15)连通,所述加热箱(9)内固定安装有电热棒(23),所述加热箱(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放管(16),所述排放室(4)一侧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分气管(17),所述排放管(16)与分气管(17)连通,所述分气管(17)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18),所述外壳(1)后侧的边角处固定安装有吸盘(22),所述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源线(2),所述外壳(1)的前侧安装有启动开关(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2)的一端连接有USB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散气孔(21),所述散气孔(21)与排放室(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2)通过电线与启动开关(26)连接,所述启动开关(26)通过电线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25)、气泵(24)和电热棒(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20),所述排水管(20)上安装有阀门。
CN201921892054.8U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Active CN210680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2054.8U CN210680661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2054.8U CN210680661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0661U true CN210680661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3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2054.8U Active CN210680661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0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8330B (zh)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CN201951221U (zh) 一种客车动力蓄电池舱散热结构
CN104254454A (zh) 具有水箱和空调设施的机动车辆
CN210680661U (zh) 一种车内玻璃起雾检测清除加热装置
CN208269031U (zh) 一种防起雾的汽车led灯具
CN205440295U (zh) 一种去除汽车后视镜和侧窗上雨、霜的装置
CN206826518U (zh) 一种自动清洁汽车后视镜
CN217817663U (zh) 除雾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05751853B (zh) 一种汽车通风降温系统
CN103538443A (zh) 一体式车用电驱空调器
CN207395027U (zh) 一种新型除湿机
CN202896226U (zh) 一体式电动空调机
CN205468974U (zh) 多功能汽车玻璃防雨水系统
CN212555745U (zh) 一种风道结构和驻车空调器
CN205468424U (zh) 一种汽车通风降温系统
CN204956007U (zh) 汽车空调水冷辅助空气净化装置
CN203543901U (zh) 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
CN2673698Y (zh) 微型面包车用空调系统冷凝器总成
CN206983674U (zh) 车载嵌入式空气净化器
CN201670207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除雨器
CN110481349A (zh) 一种车用蓄电池通风设备
CN216521436U (zh) 一种白色透明灯罩尾灯的透气防雾结构
CN218039319U (zh) 排气集水装置、燃料电池系统及车辆
CN213472719U (zh) 一种家用汽车用暖风机
CN220031911U (zh) 一种三轮车车窗除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