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0555U - 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0555U
CN210680555U CN201921836319.2U CN201921836319U CN210680555U CN 210680555 U CN210680555 U CN 210680555U CN 201921836319 U CN201921836319 U CN 201921836319U CN 210680555 U CN210680555 U CN 210680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interface
housing
camera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363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激光
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nsetim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363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0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0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0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主机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电路板;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类接口和第二类接口,第一类接口和第二类接口分别与电路板相连;其中,第一类接口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第二类接口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辆配置辅助系统的成本,且减少配置辅助系统所占用的车内空间。

Description

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上的各种零部件也越来越先进,特别是在车辆安全和驾驶安全等领域,出现了诸如人脸解锁车门系统和防疲劳驾驶(DriverFatigue MonitorSystem;DMS)系统等辅助系统,利用上述辅助系统能够提高车辆自身的安全性以及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本公开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辆配置辅助系统的成本,且减少配置辅助系统所占用的车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类接口和第二类接口,所述第一类接口和第二类接口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类接口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所述第二类接口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散热件对应的散热口。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散热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件包括多排所述散热片,相邻两排所述散热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片包括铜片或铝片。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口上还设有遮挡网。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挡网焊接固定、卡固定接或粘接固定在所述散热口内。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铝合金壳体。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还设有螺柱,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固定在所述螺柱内,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固定在所述螺柱内。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以下接口或者按键中的至少一种:电源接口、网口、数据传输接口、音频接口、USB Type-C接口、数据卡接口、开关按键和复位按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上还连接有拓展架,所述拓展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拓展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两侧的第一拓展架和第二拓展架,所述第一拓展架上设有第一拓展孔,所述第二拓展架上设有第二拓展孔。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拓展架和两个所述第二拓展架,所述第一拓展架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拓展孔,两个所述第二拓展架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拓展孔,两个所述第二拓展架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接口和所述第二类接口分别为以下接口中的一种:Micro USB接口、USB Type-A接口。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图像处理器和深度学习芯片,所述图像处理器与所述深度学习芯片通信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和所述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信息,所述深度学习芯片能够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器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深度学习芯片包括如下至少一种:CPU芯片、MCU芯片、FPGA芯片或者ARM芯片。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及预警系统,包括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和如上任一所述的主机,所述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和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均与所述主机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车辆,包括车辆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安全及预警系统,所述安全及预警系统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辆主体上。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全及预警系统的主机设置在所述智能车辆的仪表台内、座椅下方或手套箱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通过设置可供电路板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的第一类接口和第二类接口,其中,第一类接口可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第二类接口可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从而可以利用本实施例的主机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和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而同时实现两种辅助系统的功能,由于设置一个主机即可实现两种辅助系统的功能,因此有效的降低了车辆配置辅助系统的成本,且能够减少配置辅助系统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另外,由于摄像头均通过外接方式与主机连接,主机与摄像头分离设置,使得主机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正视图;
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仰视图;
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俯视图;
图7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右视图;
图8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左视图;
图9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及预警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00-主机;101-第一类接口;102-第二类接口;103-电源接口;104-网口;105-数据传输接口;106-音频接口;107-USB Type-C接口;108-数据卡接口;109-开关按键;1101-复位按键;110-外壳;111-第一壳体;1111-散热口;1112-遮挡网;112-第二壳体;113-第一拓展架;1131-第一拓展孔;114-第二拓展架;1141-第二拓展孔;120-电路板;130-散热件;131-散热片;140-螺柱;141-第一螺钉;142-第二螺钉;210-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220-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正视图;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仰视图;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俯视图;图7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右视图;图8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主机的左视图;请参照图1-图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机100,包括外壳110,外壳110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电路板120;外壳110上设置有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分别与电路板120相连;其中,第一类接口101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第二类接口102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机100不仅可适用于车辆、飞行器等能载体或者载物的工具,还可适用于安全监测设备。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不妨以主机应用于车辆为例,对本实施例的主机进行举例说明。
外壳110可为可呈柱状结构或者锥状结构;外壳110的内部空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可用于收容电路板120,电路板120上集成有各种电器元件,其中至少包括用于提供第一类接口101的电器元件和用于提供第二类接口102的电器元件,也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可通过对应的电器元件与电路板通信连接。壳体110上设有对应的豁口,已将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露出。第一类接口101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第二类接口102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接口101可用于连接人脸识别摄像头,第二类接口102可用于连接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当第一类接口101与人脸识别摄像头相连接后,人脸识别摄像头采集车辆周边场景的图像,主机根据采集到的车辆周边场景的图像判断图像中的人脸是否为需要解锁车门的人脸,并在图像中的人脸是需要解锁车门的人脸时,解锁车门;即人脸识别摄像头与主机构成人脸解锁车门系统,可实现人脸解锁车门的功能;当第二类接口102与防疲劳驾驶摄像头相连接后,防疲劳驾驶摄像头采集车辆的车舱中的图像,主机根据采集到的车辆的车舱中的图像判断驾驶位置上的人脸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在驾驶位置上的人脸处于疲劳状态时,发出提示或告警信息;即防疲劳驾驶摄像头与主机构成防疲劳驾驶系统,可实现防疲劳驾驶的功能。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可供电路板120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的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其中,第一类接口101可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第二类接口102可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从而可以利用本实施例的主机100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和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而同时实现两种辅助系统的功能,由于设置一个主机100即可实现两种辅助系统的功能,因此有效的降低了车辆配置辅助系统的成本,且能够减少配置辅助系统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另外,由于摄像头均通过外接方式与主机100连接,主机100与摄像头分离设置,使得主机100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电路板120上还设有散热件130,散热件130与电路板120固定连接,外壳110上设有与散热件130对应的散热口1111。
具体的,散热件130可以固定设置在电路板120上设置有图像处理器和深度学习芯片的部位上方,以降低图像处理器和深度学习芯片运行时的温度,保证主机100的正常运行。为提高散热效率,在外壳110上设有与散热件130相对应的散热口1111,在主机100安装固定后,散热口1111优选位于散热件130的竖直方向的上方,从而可以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散热件130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散热片131,相邻的两个散热片131之间的距离相等。
将散热件130设置成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片131的结构,能够增大散热件13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热量的散出。
更进一步地,散热件130可以包括多排散热片131,相邻两排散热片131之间的距离相等。
设置多排散热片131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件13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件130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例的散热片131可选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例如散热片131可以为铜片或铝片。
在一些示例中,为防止外界杂物从散热口1111掉落至主机100内部,在散热口1111上还设有遮挡网1112。
具体的,遮挡网1112可以焊接固定、卡固定接或粘接固定在散热口1111内。当采用焊接固定的连接方式时,遮挡网1112和散热口1111优选采用同种材料制成,以降低焊接工艺的难度;当采用卡接固定的连接方式时,可在散热口1111内设置多个固定卡位,遮挡网1112可固定在该卡位中;当采用粘接固定时,可在散热口1111内和遮挡网1112的四周分别涂布胶水以使二者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以上仅示出了部分可能的连接方式,遮挡网1112与散热口1111还可能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壳110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共同围成容纳腔。
为便于描述,不妨以第一壳体111所在的方向为上为例。第一壳体111可包括上壁,上壁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二壳体112可包括下壁,下壁的边缘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上部与第一侧壁的下部对接,以使得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共同围成容纳腔。在其它示例中,第二壳体112可以为盖设在第一壳体111下端的板体。
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可均采用铝合金壳体。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可通过螺栓连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电路板120可靠近第二壳体112设置,且电路板120与第二壳体112固定连接,散热口1111设置在第一壳体111上。
具体的,第一壳体11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壳体112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电路板120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还设有螺柱140,第一螺钉141穿过第一通孔后固定在螺柱140内,第二螺钉142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固定在螺柱140内,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电路板120之间的连接固定。
在一些示例中,外壳110上还连接有拓展架,拓展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以便于对主机100的安装固定。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拓展架可包括相对设置在外壳110两侧的第一拓展架113和第二拓展架114,第一拓展架113上设有第一拓展孔1131,第二拓展架114上设有第二拓展孔1141。在对主机100进行安装固定时,可以只利用第一拓展架113与外部结构实现连接,也可仅利用第二拓展架114与外部结构实现连接,或者,可以同时利用第一拓展架113和第二拓展架114与外部结构实现连接。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拓展孔1131可以为圆形通孔,第二拓展孔1141可以为腰型孔。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在一个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外壳110包括一个第一拓展架113和两个第二拓展架114,第一拓展架113和第二拓展架114分别设置在外壳1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第一拓展架113上设有两个第一拓展孔1131,两个第二拓展架114上均设有一个第二拓展孔1141,两个第二拓展架114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外壳110上还设有电源接口103、网口104、数据传输接口105、音频接口106、USB Type-C接口107、数据卡接口108、开关按键109和复位按键1101之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电源接口103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为电路板120供电,电源接口103可采用12V电源接口。
网口104用于实现主机100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数据传输接口105可以使主机100与外部设备(例如电脑)之间实现数据通信,从而便于对主机100进行调试或进行数据更改、复制、删除等操作。
音频接口106可以连接外部音频设备以输出提示音,音频接口106可以为3.5mm耳机接口。
USB Type-C接口107可连接U盘等设备,用于对主机内系统的升级。
数据卡接口108可用于安装数据存储卡,以拓展主机100的数据存储能力。
开关按键109用于控制主机100的开关状态。
复位按键1101用于使主机100恢复出厂设置。
进一步地,外壳110上还可以设置于相应的接口相适配的文字标识,以提醒用户各接口的功能,防止出错。
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各种接口的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进一步地,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分别为以下接口中的一种:Micro USB接口、USB Type-A接口。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类接口101可以采用Micro USB接口,第二类接口102可以采用USB Type-A接口。此时,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可通过配有Micro USB接口的数据线与第一类接口101实现通信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可以通过配有USB Type-A接口的数据线与第二类接口102实现通信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上述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也可采用相同的结构,例如,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均采用Micro USB接口;第一类接口101和第二类接口102的形式也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USB Type-C接口等。
在一些示例中,电路板120上还设置有图像处理器和深度学习芯片,图像处理器与深度学习芯片通信连接,图像处理器与深度学习芯片通信连接,图像处理器用于接收并处理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和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信息,深度学习芯片能够根据图像处理器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其中,图像处理器可与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和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连接,用于对摄像头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深度学习芯片与图像处理器连接,用于基于图像处理器的处理结果生成控制信息或预警信息。其中,深度学习芯片包括用于运行深度学习软件以基于图像处理器的处理结果进行预警分析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Processor;中央处理器)芯片、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芯片、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或者ARM(Advanced RISC Machine)芯片。
进一步地,深度学习芯片可与车辆中控系统通信连接,以将主机生成的控制信息或预警信息发送给车辆中控系统,使得车辆中控系统能够根据控制信息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如减速、避障或停车,或者使得车辆中控系统能够根据预警信息对用户进行预警提示。
实施例二
图9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及预警系统的结构框图;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及预警系统,包括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210、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220和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主机100,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210和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220均与主机100通信连接,从而构成人脸解锁车门系统和防疲劳驾驶系统。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210可与主机100上的第一类接口连接以构成例如人脸解锁车门系统等车辆安全辅助系统;用于采集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220可与主机100上的第二类接口连接以构成例如防疲劳驾驶系统等驾驶辅助系统。主机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以在上述实施例一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安全及预警系统由于设置了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主机,因此可以仅通过一个主机即可实现两种辅助系统的功能,有效的降低了车辆配置辅助系统的成本,且能够减少配置辅助系统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另外,由于摄像头均通过外接方式与主机连接,主机与摄像头分离设置,使得主机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车辆,包括车辆主体以及安全及预警系统,安全及预警系统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车辆主体上;安全及预警系统为如上实施例二所述的安全及预警系统。
在一些示例中,安全及预警系统可以包括人脸解锁车门系统和防疲劳驾驶系统等车辆安全和驾驶安全辅助系统,其中,安全及预警系统的主机可设置在汽车的仪表台内、座椅下方或手套箱内,人脸识别摄像头可设置在车辆的B柱外侧,防疲劳驾驶摄像头可设置在车身内部靠近驾驶员一侧。
本实施例的汽车,由于设置了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安全及预警系统,因此可以仅通过一个主机即可实现两种辅助系统的功能,有效的降低了车辆配置辅助系统的成本,且能够减少配置辅助系统所占用的车内空间;另外,由于摄像头均通过外接方式与主机连接,主机与摄像头分离设置,使得主机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类接口和第二类接口,所述第一类接口和第二类接口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类接口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所述第二类接口用于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与所述散热件对应的散热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散热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多排所述散热片,相邻两排所述散热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铜片或铝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上还设有遮挡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网焊接固定、卡接固定或粘接固定在所述散热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铝合金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还设有螺柱,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固定在所述螺柱内,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固定在所述螺柱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以下接口或者按键中的至少一种:
电源接口、网口、数据传输接口、音频接口、USB Type-C接口、数据卡接口、开关按键和复位按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还连接有拓展架,所述拓展架用于连接外部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架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外壳两侧的第一拓展架和第二拓展架,所述第一拓展架上设有第一拓展孔,所述第二拓展架上设有第二拓展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拓展架和两个所述第二拓展架,所述第一拓展架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拓展孔,两个所述第二拓展架上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拓展孔,两个所述第二拓展架间隔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接口和所述第二类接口分别为以下接口中的一种:Micro USB接口、USB Type-A接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图像处理器和深度学习芯片,所述图像处理器与所述深度学习芯片通信连接,所述图像处理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和所述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信息,所述深度学习芯片能够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器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学习芯片包括如下至少一种:CPU芯片、MCU芯片、FPGA芯片或者ARM芯片。
20.一种安全及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采集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和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所述的主机,所述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周边场景图像的摄像头和用于采集所述智能车辆的车舱内的图像的摄像头均与所述主机通信连接。
21.一种智能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安全及预警系统,所述安全及预警系统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辆主体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智能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及预警系统的主机设置在所述智能车辆的仪表台内、座椅下方或手套箱内。
CN201921836319.2U 2019-10-29 2019-10-29 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Active CN210680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6319.2U CN21068055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6319.2U CN21068055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0555U true CN210680555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1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36319.2U Active CN21068055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0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18156B2 (ja) 電子装置
EP4198679A1 (en) Computing device and automobile
JP2008022653A (ja) 電動モ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4281792U (zh)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车辆
CN210680555U (zh) 主机、安全及预警系统和智能车辆
CN111688607B (zh) 集成式控制器、控制器仪表、仪表台及车辆
CN210986748U (zh) 一种多媒体主机及车辆
JP7023741B2 (ja) 撮像装置
US20190373728A1 (en) Integrate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for a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CN211124160U (zh) 一种车载视频终端外壳及车载视频终端
CN210268714U (zh) 车载摄像头、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CN211335794U (zh) 感测车辆内的动作的装置
CN209572079U (zh) 一种智能监控终端
CN214591651U (zh) 一种adas摄像装置及车辆
CN210174794U (zh) 车载控制器、车内乘员行为分析系统及车辆
CN107463858B (zh) 触摸一体机
CN211391145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全景影像控制器装置
CN205670800U (zh) 一种摄像机
CN210776853U (zh) 一种车载视频终端及车辆
CN220114570U (zh) 车载主机及汽车
CN219204598U (zh) 一种车载紧凑型红外夜视摄像头
CN215154339U (zh) 一种车载影音装置
CN218276854U (zh) 图像传输装置和无人机
CN112654297A (zh) 超声设备的主机
CN219019371U (zh) 一种发热组件、电子设备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