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78756U - 真空吸盘设备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吸盘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78756U
CN210678756U CN201920874113.2U CN201920874113U CN210678756U CN 210678756 U CN210678756 U CN 210678756U CN 201920874113 U CN201920874113 U CN 201920874113U CN 210678756 U CN210678756 U CN 210678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hole
driving
hollow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41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国君
易钢杨
胡振华
叶民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m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Shenzhe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uanm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Shenzhe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m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Shenzhe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uanm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Shenzhe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08741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78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78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78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吸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盘设备。该设备包括安装箱、吸附组件、真空源组件和驱动组件;吸附组件包括开设有第一吸附孔和第一真空孔的第一真空吸盘,真空源组件包括第一真空发生器和安装座,安装座内开设有第一孔道,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第一孔道相连通,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的空心驱动内轴设置有第一气道,第一气道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真空孔和第一孔道相连通。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通过第一孔道、第一气道和第一真空孔与第一真空吸盘的吸附孔连通,即利用安装箱内既有的结构实现进行真空传递,无需设置额外的真空管,能够节省安装箱的内部空间,气路无需避让安装箱的内部结构,气路更加顺畅。

Description

真空吸盘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吸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盘设备。
背景技术
真空吸盘简称吸盘,是通过真空产生的内外压力差而进行工作的一种气动元件。生产中,中空吸盘常用于吸取和运送如膜片、贴片等工件;工作时,在吸盘进气口处施加负压,并在吸盘出气口产生吸力,从而达到吸附工件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常利用真空发生器对吸盘进气口施加负压,在具体的真空吸盘设备中,设置真空管连接真空发生器和吸盘的进气口,当真空吸盘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吸盘结构时,往往需要设置多个真空管道与吸盘对应连接,同时,真空管的布设还需要避让设备内部的其他结构,这样,真空管在设备内部缠绕布设,布设难度较大、导致设备内部结构更加复杂,并且,真空管缠绕弯折也会导致真空的损失和管件的磨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盘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吸盘设备内真空管布设难度大且易造成真空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吸盘设备,其包括安装箱、安装于安装箱外并能够相对安装箱往复运动的吸附组件、及安装于安装箱内的真空源组件和驱动组件;
吸附组件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第一真空吸盘,第一真空吸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吸附孔和至少一个连通各第一吸附孔的第一真空孔;
真空源组件包括第一真空发生器和用于固定第一真空发生器的安装座,第一真空发生器固定于安装座上,安装座内开设有用于供气流穿行的第一孔道,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第一孔道相连通;
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吸附组件相对安装箱往复运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与第一真空吸盘驱动连接的空心驱动内轴,空心驱动内轴设置有第一气道,第一气道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真空孔和第一孔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吸附组件还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第二真空吸盘,第二真空吸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吸附孔和至少一个连通各第二吸附孔的第二真空孔;
真空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安装座上的第二真空发生器,安装座内还开设有第二孔道,第二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第二孔道相连通;
驱动件还包括套设于空心驱动内轴外并与第二真空吸盘驱动连接的空心驱动外轴,空心驱动外轴的内壁与空心驱动内轴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二气道,第二气道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真空孔和第二孔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真空发生器和第二真空发生器安装于安装座相对的两侧部,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分别从安装座的相对的两侧部延伸至安装座的中间部位;
空心驱动内轴具有相对设置且贯通第一气道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空心驱动内轴的第一开口端从安装座的中心部位插入安装座内并与第一孔道远离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端部相连,空心驱动内轴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一真空孔相连;
空心驱动外轴具有相对设置且贯通第二气道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空心驱动外轴的第一开口端从安装座的中心部位插入安装座内并与第二孔道远离第二真空发生器的端部相连,空心驱动外轴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真空孔相连。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换件,安装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换连接孔,第一转换件嵌装于转换连接孔内;
第一转换件上开设有贯穿第一转换件的第一贯穿孔,第一孔道远离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端部正对第一贯穿孔的孔口设置,空心驱动内轴的第一开口端穿过第一贯穿孔后伸入第一孔道远离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端部内;
第一转换件上还开设有绕设于第一贯穿孔外的第一插接孔,空心驱动外轴的第一开口端插入第一插接孔内,且空心驱动外轴第一开口端的端部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第一转换件的侧部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相连通的第二插接孔,第二孔道远离第二真空发生器的端部延伸至与第二插接孔相连,第二孔道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与第二气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贯穿孔朝向第一气道的孔口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嵌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一插接孔背离第二气道的孔口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嵌装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真空源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孔道上连接有第一气管接头,第二孔道上连接有第二气管接头,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气管接头与第一孔道相连通,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二气管接头与第二孔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空心驱动外轴外的传动件,吸附组件还包括吸盘固定座,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安装于吸盘固定座背离安装箱的上表面,传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驱动件安装于安装座朝向吸附组件的上表面,传动件的第一连接端与安装座的上表面抵接,传动件的第二连接端延伸出安装箱并与吸盘固定座朝向安装箱的下底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吸盘固定座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第二贯穿孔朝向传动件的孔口位置处沿空心驱动内轴的延伸方向依序设置有第一抵接台阶和第二抵接台阶,空心驱动内轴延伸出传动件第二连接端的端部插接于第二贯穿孔内并与第二抵接台阶抵接,第二贯穿孔连通第一气道与第一真空孔;
空心驱动外轴延伸出传动件第二连接端的端部与第二抵接台阶抵接,空心驱动外轴与第二抵接台阶抵接的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二气道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孔,吸盘固定座内还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三贯穿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道的第三孔道,第三贯穿孔连通第三孔道与第二真空孔。
进一步地,吸附组件还包括第二转接件,第二转接件固定于吸盘固定座的上表面,第一真空吸盘和第二真空吸盘分别设置于第二转接件的两侧部,第二转接件上开设有第一转接孔道和第二转接孔道,第一转接孔道的两孔口端分别与第一真空孔和第二贯穿孔相连,第二转接孔道的两孔口端分别与第二真空孔和第三贯穿孔相连。
进一步地,驱动件为空心摆动气缸,传动件设置于空心摆动气缸的中部空心位置处,传动件的外侧壁上凸伸设置有延伸臂,空心摆动气缸通过驱动延伸臂带动传动件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吸盘设备,其安装箱上设置有第一真空吸盘,安装箱内设置有第一真空发生器和驱动件;其中,第一真空发生器固定于安装箱内的安装座上,安装座的内部开设有能够供气流穿行的第一孔道,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该第一孔道连通;驱动件同样设置于安装箱内,且驱动件包括与第一真空吸盘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真空吸盘运动的空心驱动内轴,空心驱动内轴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供气流穿行的第一气道,第一气道连通安装座内的第一孔道和第一真空吸盘的第一真空孔。这样,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便在依序通过第一孔道、第一气道和第一真空孔后与第一真空吸盘的吸附孔连通,利用安装箱内既有的结构实现第一真空发生器与第一真空吸盘的气流连通,无需在安装箱内设置额外的真空管连通第一真空发生器和第一真空吸盘,能够节省安装箱的内部空间,并且,通过在驱动件的空心驱动内轴内设置第一气道,驱动件的空心驱动内轴既能够用于驱动第一真空吸盘运动,同时又能够用于传递气流,如此,将第一真空发生器和第一真空吸盘的气流连通通路与驱动件的驱动轴融合在一起,安装箱内结构更加紧凑;此外,由于气流不通过真空管进行传递,气路无需避让安装箱内的其他结构,气流通路更加顺畅,能够有效的减少真空损失,提高第一真空发生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吸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吸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吸盘设备的空心驱动外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吸盘设备的第一转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吸盘设备的第一转换件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安装箱 11—安装空间 12—连接板
13—条形散热孔 20—吸附组件 21—第一真空吸盘
22—第二真空吸盘 23—吸盘固定座 24—第二转接件
30—真空源组件 31—第一真空发生器 32—安装座
33—第二真空发生器 34—第一压力传感器 35—第二压力传感器
40—驱动组件 41—驱动件 42—空心驱动内轴
43—空心驱动外轴 44—第一转换件 45—传动件
121—连接孔 211—第一吸附孔 213—吸附面
221—第二吸附孔 231—第二贯穿孔 232—第三贯穿孔
233—第三气道 241—第一转接孔道 242—第二转接孔道
311—真空口 321—第一孔道 322—第二孔道
323—转换连接孔 341—第一气管接头 342—第二气管接头
421—第一气道 431—第二气道 432—第一通气孔
433—第二通气孔 441—第一贯穿孔 442—第一插接孔
443—第二插接孔 444—容置槽 445—柱形转换主体
446—搭接部 2311—第一抵接台阶 2312—第二抵接台阶
2313—第三密封圈 4411—第一密封槽 4412—第一密封圈
4413—第二密封槽 4414—第二密封圈 4511—延伸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8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设备,其包括安装箱10、安装于安装箱10外并能够相对安装箱10往复运动的吸附组件20、及安装于安装箱10内的真空源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具体地,如图1~3所示,安装箱10为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11的箱体结构,真空源组件30和驱动组件40 均安装于安装箱10的内部,避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吸附组件20安装于安装箱10的外部表面,并且能够受驱动组件40驱动于安装箱10上做往复运行,从而吸取不同位置处的工件;此外,安装箱10背离吸附组件20的下底面设置有用于将本实施例的真空吸盘设备连接至其他设备或装置上的连接板12,连接板 12上开设有连接孔121用于实现真空吸盘设备与其他设备或装置的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吸附组件20用于执行对工件的吸附动作,其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第一真空吸盘21,第一真空吸盘2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吸附孔211和至少一个连通各第一吸附孔211的第一真空孔(未示出)。具体地,第一真空吸盘21背离安装箱10的上表面为吸附面213,吸附孔均开设于吸附面 213上,第一真空孔开设于第一真空吸盘21的侧部,第一真空吸盘21内设置有气流空腔,第一真空孔通过该气流空腔与各个第一吸附孔211相连;第一真空吸盘21吸附工件时,空气流经第一吸附孔211和气流空腔后从第一真空孔反向抽出,此时第一真空吸盘21处于负压状态,第一吸附孔211便可将工件吸附至其吸附面213上,从而达到吸取工件的目的。
更近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真空源组件30包括第一真空发生器31 和用于固定第一真空发生器31的安装座32,第一真空发生器31固定于安装座 32上,安装座32内开设有用于供气流穿行的第一孔道321,第一真空发生器31 的真空口311与第一孔道321相连通。具体地,安装座32沿水平方向横向固定于安装箱10内,第一孔道321同样水平设置,第一真空发生器31垂直安装在安装座32上,并且,第一真空发生器31的真空口311垂直伸入至第一孔道321 内,以保证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更近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40包括用于驱动吸附组件20 相对安装箱10往复运动的驱动件41,驱动件41包括与第一真空吸盘21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真空吸盘21于安装箱10上做往复运动的空心驱动内轴42,空心驱动内轴4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道421,第一气道421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真空孔和第一孔道321相连通,如此,驱动件41的空心驱动内轴42在传递驱动力的同时被用作气流通道传递真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真空吸盘设备,其安装箱10上设置有第一真空吸盘21,安装箱10内设置有第一真空发生器31和驱动件41;其中,第一真空发生器31 固定于安装箱10内的安装座32上,安装座32的内部开设有能够供气流穿行的第一孔道321,第一真空发生器31的真空口311与该第一孔道321连通;驱动件41同样设置于安装箱10内,且驱动件41包括与第一真空吸盘21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一真空吸盘21运动的空心驱动内轴42,空心驱动内轴42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供气流穿行的第一气道421,第一气道421连通安装座32内的第一孔道321和第一真空吸盘21的第一真空孔。这样,第一真空发生器31的真空口311便在依序通过第一孔道321、第一气道421和第一真空孔后与第一真空吸盘21的吸附孔连通,利用安装箱10内既有的结构实现第一真空发生器31与第一真空吸盘21的气流连通,无需在安装箱10内设置额外的真空管连通第一真空发生器31和第一真空吸盘21,能够节省安装箱10的内部空间,并且,通过在驱动件41的空心驱动内轴42内设置第一气道421,驱动件41的空心驱动内轴42既能够用于驱动第一真空吸盘21运动,同时又能够用于传递气流,如此,将第一真空发生器31和第一真空吸盘21的气流连通通路与驱动件41的空心驱动内轴融合在一起,安装箱10内结构更加紧凑;此外,由于气流不通过真空管进行传递,气路无需避让安装箱10内的其他结构,气流通路更加顺畅,能够有效的减少真空损失,提高第一真空发生器31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吸附组件20还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第二真空吸盘22,第二真空吸盘22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吸附孔221 和至少一个连通各第二吸附孔221的第二真空孔(未示出),具体地,第二真空吸盘2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第一真空吸盘2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3~5所示,真空源组件30还包括固定于安装座32上的第二真空发生器33,安装座32内还开设有第二孔道322,第二真空发生器33的真空口311与第二孔道322相连通;驱动件41还包括套设于空心驱动内轴42 外并与第二真空吸盘22驱动连接的空心驱动外轴43,空心驱动外轴43的内壁与空心驱动内轴42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二气道431,第二气道431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真空孔和第二孔道322相连通。在安装箱10内同时设置第一真空发生器31和第二真空发生器33,且两个真空发生器通过彼此独立的气流通道与对应的真空吸盘气流相通,两者工作互不干扰;并且,与第一真空发生器31 相类似的,第二真空发生器33同样利用安装座32和驱动件41的驱动轴设置气流通路,如此,第一真空发生器31和第二真空发生器33的气流通路即可做到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又能同时与安装座32和驱动件41的驱动轴集成融合成一体,即使在安装箱10内设置两套真空系统其依然不会增设额外的如真空管等的结构,从而能够大大的简化安装箱10内的部件结构,安装箱10内结构紧凑,安装及检修操作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第一真空发生器31和第二真空发生器33安装于安装座32相对的两侧部,第一孔道321和第二孔道322 分别从安装座32的相对的两侧部延伸至安装座32的中间部位;即第一真空发生器31、第一孔道321和第二真空发生器33、第二孔道322对称布设于安装座 32的相对的两侧部,两组真空发生结构背向设置,可以更好的避免工作时彼此产生影响,同时,对称设置还能够平衡安装箱10内的整体布局,布局结构更加有序美观。
具体地,如图3~5所示,空心驱动内轴42具有相对设置且贯通第一气道421 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空心驱动内轴42的第一开口端从安装座32的中心部位插入安装座32内并与第一孔道321远离第一真空发生器31的端部相连,空心驱动内轴42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一真空孔相连,从而实现第一真空发生器31 与第一真空吸盘21的气流相通;相类似地,空心驱动外轴43具有相对设置且贯通第二气道431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空心驱动外轴43的第一开口端从安装座32的中心部位插入安装座32内并与第二孔道322远离第二真空发生器33的端部相连,空心驱动外轴43的第二开口端与第二真空孔相连,以此实现第二真空发生器33与第二真空吸盘22的气流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驱动组件 40还包括第一转换件44,安装座32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换连接孔121,第一转换件44嵌装于转换连接孔121内;具体地,第一转换件44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柱形转换主体445,柱形转换主体445第一端的端口向外翻折形成有搭接部446,转换连接孔121的孔口位置处设置与用于适配搭接该搭接部446的装配台阶,嵌装第一转换件44时,将柱形转换主体445插入转换连接孔121内,并使搭接部446置于装配台阶上,在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紧固件与装配台阶紧固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转换件44的对位嵌装。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一转换件44上开设有贯穿第一转换件44的第一贯穿孔441,第一孔道321远离第一真空发生器31的端部正对第一贯穿孔441的孔口设置,空心驱动内轴42的第一开口端穿过第一贯穿孔441后伸入第一孔道321远离第一真空发生器31的端部内,即空心驱动内轴 42直接伸入第一孔道321内,从而与第一孔道321相连通;第一转换件44上还开设有绕设于第一贯穿孔441外的第一插接孔442,第一插接孔442的孔壁与第一贯穿孔441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置槽444,空心驱动外轴43的第一开口端插入第一插接孔442并置于该容置槽444内,空心驱动外轴43第一开口端的端部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432,第一转换件44的侧部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孔442相连通的第二插接孔443,第二孔道322远离第二真空发生器33的端部延伸至与第二插接孔443相连,即第二孔道322远离第二空气发生器的端部延伸至容置槽444内,第二孔道322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432与第二气道431 相连通。如此,空心驱动内轴42的第一开口端贯穿第一转换件44后直接伸入第一孔道321内,从而使第一孔道321与第一气道421气流相通;而空心驱动外轴43的第一开口端则置于第一插接孔442的孔壁与第一贯穿孔441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置槽444内,并通过在其第一开口端开设第一通气孔432从而连通第二孔道322和第二气道431;这样,就将第一真空发生器31与第一真空吸盘21之间的气体通路与第二真空发生器33与第二真空吸盘22之间的气体通路区分开来,严格保证两者工作时互不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贯穿孔441朝向第一气道421的孔口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密封槽4411,第一密封槽4411内嵌装有第一密封圈4412,从而防止气流从空心驱动内轴42与第一贯穿孔441孔壁间的间隙窜出,保证第一真空发生器31与第一真空吸盘21间气体通路的密封性;同样地,第一插接孔442背离第二气道431的孔口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密封槽 4413,第二密封槽4413内嵌装有第二密封圈4414,以防止进入容置槽444内的气体从空心驱动外轴43与第一插接孔442孔壁的间隙窜出,确保将气流只能通过第一通气孔432于第二孔道322和第二气道431之间流通,保证第二真空发生器33与第二真空吸盘22间气体通路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真空源组件30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真空发生器31是否产生真空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4和用于检测第二真空发生器33是否产生真空的第二压力传感器35;具体地,第一孔道321上连接有第一气管接头341,第一压力传感器34通过第一气管接头341与第一孔道321 相连通,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4与第一真空发生器31至第一真空吸盘21间的气体通路相连通,当第一真空发生器31至第一真空吸盘21间的气体通路处于真空状态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4检测到第一真空发生器3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相类似地,第二孔道322上连接有第二气管接头342,第二压力传感器35 通过第二气管接头342与第二孔道322相连通,第二压力传感器35通过第二气管接头342与第二孔道322相连通,此时,第二压力传感器35与第二真空发生器33至第二真空吸盘22间的气体通路相连通,当第二真空发生器33至第二真空吸盘22间的气体通路处于真空状态时,第二压力传感器35检测到第一真空发生器3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5分别对第一真空发生器31和第二真空发生器33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当本实施例的真空吸盘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而导致真空破坏时,作业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检修,作业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驱动组件40还包括套设于空心驱动外轴43外的传动件45,吸附组件20还包括吸盘固定座23,第一真空吸盘21和第二真空吸盘22安装于吸盘固定座23背离安装箱10的上表面,传动件45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驱动件41安装于安装座32 朝向吸附组件的上表面,传动件45的第一连接端与安装座32的上表面抵接,并在抵接面涂覆硅胶进行密封,传动件45的第二连接端延伸出安装箱10并与吸盘固定座23朝向安装箱10的下底面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件45为内部空心的空心传动轴,空心驱动内轴42和空心驱动外轴43均贯穿该传动件45设置。如此,驱动件41通过设置传动件45与吸盘固定座23连接,驱动件41驱动传动件45运动并带动吸盘固定座23运动,以此来驱动吸附组件 20于安装箱10上的往复运动,此时,前述的空心驱动内轴42和空心驱动外轴 43不再承担驱动功能,这样,将驱动件41的驱动功能集成至传动件45上,传动件45驱动吸盘固定座23带动第一真空吸盘21和第二真空吸盘22同步运行,保证吸附组件20能够移动至指定位置执行吸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吸盘固定座23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231和第三贯穿孔232,第二贯穿孔231朝向传动件45的孔口位置处沿空心驱动内轴42的延伸方向依序设置有第一抵接台阶2311和第二抵接台阶2312,空心驱动内轴42延伸出传动件45第二连接端的端部插接于第二贯穿孔231内并与第二抵接台阶2312抵接,第二贯穿孔231连通第一气道421与第一真空孔,这样,第一气道421便通过第二贯穿孔231与第一真空孔相连通,确保吸盘固定座23的设置不会对第一真空发生器31和第一真空吸盘21间的气路产生影响。进一步地,空心驱动外轴43延伸出传动件45第二连接端的端部与第二抵接台阶2312抵接,空心驱动外轴43与第二抵接台阶2312抵接的端部,即空心驱动外轴43的第二连接端开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二气道431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孔433,吸盘固定座23内还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三贯穿孔232和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433道的第三孔道,第三贯穿孔232连通第三孔道与第二真空孔,第二气道431依次通过第二通气孔433、第三孔道和第三贯穿孔232至与第二真空孔相连通,其同样能够确保吸盘固定座23的设置不会对第二真空发生器33和第二真空吸盘22间的气路产生影响,并且,这样还能有效的区分第一真空发生器31与第一真空吸盘21之间的气体通路与第二真空发生器33与第二真空吸盘 22之间的气体通路,确保两者工作时互不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吸附组件20还包括用于转接气路的第二转接件24,第二转接件24固定于吸盘固定座23的上表面,第一真空吸盘21和第二真空吸盘22分别设置于第二转接件24的两侧部,第二转接件24上开设有第一转接孔道241和第二转接孔道242,第一转接孔道241 的两孔口端分别与第一真空孔和第二贯穿孔231相连,第二转接孔道242的两孔口端分别与第二真空孔和第三贯穿孔232相连。通过设置第二转接件24转接气体通路,此时,第一真空吸盘21和第二真空吸盘22可以自主调整其在吸盘固定座23上的安装位置,而不用为了严格对应第一真空孔与第二贯穿孔231、及第二真空孔与第三贯穿孔232而限定第一真空吸盘21和第二真空吸盘22的安装位置,第一真空吸盘21和第二真空吸盘22安装更加灵活,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第二转接件24用于转接气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转接件24的下表面与吸盘固定座23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并且,第一转接孔道241和第二转接孔道242 的一端开设与第二转接件24的下表面,且两者孔口端部均凸伸形成有定位凸起,第二贯穿孔231和第三贯穿孔232的孔口位置均设置有用时适配抵接定位凸起的定位台阶,安装第二转接件24时,将两个定位凸起插接至对应的第二贯穿孔 231和第三贯穿孔232内并与对应的定位台阶抵接,如此,即将第一转接孔道 241和第二转接孔道242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二贯穿孔231和第三贯穿孔232内,保证气路转接时的准确性,同时,在定位凸起与定位凸台相抵接的位置处设置第三密封圈2313进行密封,以确保气路转接时的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驱动件41为空心摆动气缸,传动件41设置于空心摆动气缸的中部空心位置处,且传动件41的外侧壁上凸伸设置有延伸臂4511,空心摆动气缸通过驱动延伸臂4511带动传动件41往复运动,具体地,空心摆动气缸利用压缩空气驱动传动件45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做往复回转运动,从而驱动吸盘固定座23带动第一真空吸盘21和第二真空吸盘22于安装箱10上做旋转运动。当然,在一些另外的实施例中,驱动件41也可以为其他的驱动气缸或者驱动马达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箱10的侧部还开设有条形散热孔13等,以用于对安装箱10内部结构进行散热,提高本实施例的真空吸盘设置的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箱、安装于所述安装箱外并能够相对所述安装箱往复运动的吸附组件、及安装于所述安装箱内的真空源组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第一真空吸盘,所述第一真空吸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吸附孔和至少一个连通各所述第一吸附孔的第一真空孔;
所述真空源组件包括第一真空发生器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的安装座,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用于供气流穿行的第一孔道,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所述第一孔道相连通;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吸附组件相对所述安装箱往复运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驱动连接的空心驱动内轴,所述空心驱动内轴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真空孔和所述第一孔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用于吸附工件的第二真空吸盘,所述第二真空吸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吸附孔和至少一个连通各所述第二吸附孔的第二真空孔;
所述真空源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二真空发生器,所述安装座内还开设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二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口与所述第二孔道相连通;
所述驱动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空心驱动内轴外并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驱动连接的空心驱动外轴,所述空心驱动外轴的内壁与所述空心驱动内轴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真空孔和所述第二孔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和所述第二真空发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相对的两侧部,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分别从所述安装座的相对的两侧部延伸至所述安装座的中间部位;
所述空心驱动内轴具有相对设置且贯通所述第一气道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空心驱动内轴的第一开口端从所述安装座的中心部位插入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第一孔道远离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端部相连,所述空心驱动内轴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真空孔相连;
所述空心驱动外轴具有相对设置且贯通所述第二气道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的第一开口端从所述安装座的中心部位插入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第二孔道远离所述第二真空发生器的端部相连,所述空心驱动外轴的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真空孔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转换件,所述安装座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转换连接孔,所述第一转换件嵌装于所述转换连接孔内;
所述第一转换件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换件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孔道远离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端部正对所述第一贯穿孔的孔口设置,所述空心驱动内轴的第一开口端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并伸入所述第一孔道远离所述第一真空发生器的端部内;
所述第一转换件上还开设有绕设于所述第一贯穿孔外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空心驱动外轴的第一开口端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空心驱动外轴第一开口端的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转换件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孔相连通的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孔道远离所述第二真空发生器的端部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插接孔相连,且所述第二孔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朝向所述第一气道的孔口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嵌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插接孔背离所述第二气道的孔口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嵌装有第二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源组件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孔道上连接有第一气管接头,所述第二孔道上连接有第二气管接头,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气管接头与所述第一孔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二气管接头与所述第二孔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空心驱动外轴外的传动件,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吸盘固定座,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和所述第二真空吸盘安装于所述吸盘固定座背离所述安装箱的上表面,所述传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吸附组件的上表面,所述传动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安装座的上表面抵接,所述传动件的第二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安装箱并与所述吸盘固定座朝向所述安装箱的下底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固定座上开设有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朝向所述传动件的孔口位置处沿所述空心驱动内轴的延伸方向依序设置有第一抵接台阶和第二抵接台阶,所述空心驱动内轴延伸出所述传动件第二连接端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第二贯穿孔内并与所述第二抵接台阶抵接,所述第二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一真空孔;
所述空心驱动外轴延伸出所述传动件第二连接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抵接台阶抵接,所述空心驱动外轴与所述第二抵接台阶抵接的端部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气道相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吸盘固定座内还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三贯穿孔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气孔道的第三孔道,所述第三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三孔道与所述第二真空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转接件固定于所述吸盘固定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和所述第二真空吸盘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两侧部,所述第二转接件上开设有第一转接孔道和第二转接孔道,所述第一转接孔道的两孔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真空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相连,所述第二转接孔道的两孔口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真空孔和所述第三贯穿孔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吸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空心摆动气缸,所述传动件设置于所述空心摆动气缸的中部空心位置处,所述传动件的外侧壁上凸伸设置有延伸臂,所述空心摆动气缸通过驱动所述延伸臂带动所述传动件往复运动。
CN201920874113.2U 2019-06-10 2019-06-10 真空吸盘设备 Active CN210678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4113.2U CN210678756U (zh) 2019-06-10 2019-06-10 真空吸盘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4113.2U CN210678756U (zh) 2019-06-10 2019-06-10 真空吸盘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78756U true CN210678756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90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4113.2U Active CN210678756U (zh) 2019-06-10 2019-06-10 真空吸盘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787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8872A (zh) * 2019-06-10 2019-09-17 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真空吸盘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8872A (zh) * 2019-06-10 2019-09-17 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真空吸盘设备
CN110238872B (zh) * 2019-06-10 2024-08-13 深圳市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 真空吸盘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8872B (zh) 真空吸盘设备
CN210678756U (zh) 真空吸盘设备
CN110722590A (zh) 一种真空吸盘装置及机器人
CN111113471A (zh) 一种转动吸附结构
CN210998788U (zh) 一种真空吸盘装置及机器人
CN218444909U (zh) 一种液压马达壳体用的检测工具
CN214947204U (zh) 旋转密封动平台
CN216926745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管道检修装置
CN215950732U (zh) 一种软管接头的改进结构
CN210686246U (zh) 一种便于安装换向阀的气动隔膜泵
CN211806212U (zh) 一种转动吸附结构
CN210010742U (zh) 一种机器人上下料双抓手夹具
CN209918948U (zh) 风动钻孔机
CN215592318U (zh) 一种连接梁和吸盘组件
CN209945643U (zh) 一种氢气安防检测装置
CN220185300U (zh) 一种贴片设备真空发生器装置
CN214001619U (zh) 一种用于汽车制动管路四通接头
CN210951595U (zh) 用于空调机管线的连接结构
CN212931500U (zh) 一种新型计量检测装置
CN220544775U (zh) 一种变频给水设备
CN221301587U (zh) 一种管路固定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CN210360219U (zh) 一种大螺丝机正面蛇形头
CN219739037U (zh) 电池化成压床的负压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N215058514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压油箱
CN117404538B (zh) 压卡装置、连接装置及泵组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