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3889U - 一种烧结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烧结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63889U
CN210663889U CN201921242041.6U CN201921242041U CN210663889U CN 210663889 U CN210663889 U CN 210663889U CN 201921242041 U CN201921242041 U CN 201921242041U CN 210663889 U CN210663889 U CN 210663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line
pipe
air inlet
hea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20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越坚
谭宏胜
王文祥
王前香
王逸飞
蒋自开
方红生
甄嘉俊
原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Risine Heatek Co ltd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Risine Heatek Co ltd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Risine Heatek Co ltd,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Hefei Risine Hea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20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63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63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63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结炉,包括炉体,该炉体以管状设置,该炉体沿左右方向延伸,该炉体从左往右的方向依次包括加热管、恒温管、冷却管,该加热管、恒温管、冷却管依次连通形成一个炉膛,该加热管与恒温管内设置有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该第一运输线的上方与下方,该加热管的顶面设置有第一烟囱,该第一烟囱连通该炉膛,该加热管内壁的底面开设有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朝向该第一运输线,该冷却管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进风口,该第二进风口连通到该炉膛内,该第二进风口朝向该第一运输线,该冷却管的顶面设置有第二烟囱,该第二烟囱连通该炉膛。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的烧结炉中冷却工序中冷却效率不够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烧结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窑炉,特别是一种烧结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烧结炉是一种窑炉,是专门设计用于砷锡矿石块状材料的高温烧结工艺,通过高温烧结来实现对砷锡矿石块状材料进行除砷。烧结炉对砷锡矿石块材料进行烧结时,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工序,而加热的工序一般设置为第一个工序,在使用时直接在砷锡矿石块的输入口中通入空气到烧结炉中的加热部分,使得在高温情况下砷锡矿石块所产生的废气能够被通入的空气流带走,而在烧结炉冷却部分的末段一般会设置有入风口,通过入风口一方面加快砷锡矿石块材料的冷却,另外一方面能够使废气排走。但是这样的结构设置,容易导致大量的废气会经过烧结炉的恒温部分,而大量的废气有可能会与砷锡矿石块发生二次反应,导致除砷的效果不够好,此外,在后续大量的废气从入风口排走的过程中,大量高温的废气从入风口排走影响外界风进入到入风口的速度,影响砷锡矿石块热交换效率,从而相应的影响砷锡矿石块冷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烧结炉中冷却工序中冷却效率不够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烧结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以管状设置,所述炉体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炉体从左往右的方向依次包括加热管、恒温管、冷却管,所述加热管、恒温管、冷却管依次连通形成一个炉膛,所述炉膛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运输线,所述加热管与恒温管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线的上方与下方,所述加热管的顶面设置有第一烟囱,所述第一烟囱连通所述炉膛,所述加热管内壁的底面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运输线,所述冷却管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到所述炉膛内,所述第二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运输线,所述冷却管的顶面设置有第二烟囱,所述第二烟囱连通所述炉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膛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长方形和设置于所述长方形上方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所述长方形的顶边相等并且共线,所述等腰三角形于所述长方形相连形成一个五边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器包括若干根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若干根上电阻发热棒、设置于所述上电阻发热棒下方的若干根下电阻发热棒,所述上电阻发热棒与所述下电阻发热棒之间形成加热空间,所述第一运输线经过所述加热空间,所述加热空间从所述加热管内延伸至所述恒温管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运输线上设置有若干个承载板,所述第一运输线带动所述承载板沿左右方向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的旁侧设置有第二运输线,所述第二运输线平行所述第一运输线设置,所述第一运输线的左右两端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到所述炉膛外,所述第一运输线左端的旁侧设置有上料运输线,所述上料运输线的一端部对接所述第一运输线靠近所述第二运输线的侧边,所述第二运输线的左端对接所述上料运输线的另一端的右侧边,所述第二运输线的右端靠近所述第一运输线的一侧设置有下料运输线,所述下料运输线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二运输线的右端靠近所述第一运输线的侧边,所述下料运输线的另一端左侧边对接所述第一运输线的右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运输线远离第一运输线的侧边设置有沿所述上料运输线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上料挡板,所述第一上料挡板正对所述第二运输线设置,所述第一运输线远离所述上料运输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二上料挡板,所述第二上料挡板正对所述上料运输线,所述下料运输线远离所述第一运输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一下料挡板,所述第一下料挡板正对所述第一运输线,所述第二运输线远离所述下料运输线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下料挡板,所述第二下料挡板正对所述下料运输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恒温管的壁厚大于所述加热管、所述冷却管两者中任意一个的壁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管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进风管,两根所述第一进风管以所述第一进风管为中线对称设置,每一根所述第一进风管穿过所述加热管的壁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风管包括竖直段与水平段,所述竖直段与水平段连接形成L型,所述竖直段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水平段穿过所述加热管的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一个所述第二进风口连接有一个第二进风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加热管、恒温管、冷却管、加热器的设置,从而在使用时,工件在第一运输线上沿从左往右的方向运动而实现加热、保温、冷却的工序,通过该第一进风口、第一烟囱的设置,从而空气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到炉膛内,一部分的空气流把炉膛内的废气带到第一烟囱中排出,而加热管内的温度相对于外界的温度是更高的,因而在加热管内的空气流是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的,因而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能够从第一烟囱中排出的设置更为合理,有效的实现把大量的废气从第一烟囱中排出的效果,减少废气对后续工序的影响,第二进风口正对第一运输线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工件的冷却效率,同时,通过该第二烟囱的设置,从而第二进风口与第二烟囱之间实现空气对流,从而冷却的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炉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恒温管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1-加热管,2-恒温管,3-冷却管,4-炉膛,5-第一进风口,6-第二进风口,7-第一运输线,8-电阻发热棒,9-承载板,10-第二运输线,11-上料运输线,12-下料运输线,13-第一上料挡板,14-第二上料挡板,15-第一下料挡板,16-第二下料挡板,17-第一进风管,18-水平段,19-竖直段,20-第二进风管,21-工件,22-第一烟囱,23-第二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5,一种烧结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以管状设置,所述炉体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炉体从左往右的方向依次包括加热管1、恒温管2、冷却管3,所述加热管1、恒温管2、冷却管3依次连通形成一个炉膛4,所述炉膛4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运输线7,所述加热管1与恒温管2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上方与下方,所述加热管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烟囱22,所述第一烟囱22连通所述炉膛4,所述加热管1内壁的底面开设有第一进风口5,所述第一进风口5朝向所述第一运输线7,所述冷却管3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进风口6,所述第二进风口6连通到所述炉膛4内,所述第二进风口6朝向所述第一运输线7,所述冷却管3的顶面设置有第二烟囱23,所述第二烟囱23连通所述炉膛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加热管1、恒温管2、冷却管3、加热器的设置,从而在使用时,工件21在第一运输线7上沿从左往右的方向运动而实现加热、保温、冷却的工序,通过该第一进风口5、第一烟囱22的设置,从而空气从第一进风口5进入到炉膛4内,一部分的空气流把炉膛4内的废气带到第一烟囱22中排出,而加热管1内的温度相对于外界的温度是更高的,因而在加热管1内的空气流是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的,因而从第一进风口5进入的空气能够从第一烟囱22中排出的设置更为合理,有效的实现把大量的废气从第一烟囱22中排出的效果,减少废气对后续工序的影响,第二进风口6正对第一运输线7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工件21的冷却效率,同时,通过该第二烟囱23的设置,从而第二进风口6与第二烟囱23之间实现空气对流,从而冷却的效果更佳。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炉膛4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长方形和设置于所述长方形上方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所述长方形的顶边相等并且共线,所述等腰三角形于所述长方形相连形成一个五边形。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长方形与等腰三角形的设置,从而炉膛4形成一个穹顶式的马弗结构,由于热空气会向上运动,使得炉膛4内的具有热量的气体能够有效的集中在炉膛4的顶部,即上述所指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中,进而热量能够有效的集中,从而对工件21的热加工效果更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器包括若干根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若干根上电阻发热棒8、设置于所述上电阻发热棒8下方的若干根下电阻发热棒8,所述上电阻发热棒8与所述下电阻发热棒8之间形成加热空间,所述第一运输线7经过所述加热空间,所述加热空间从所述加热管1内延伸至所述恒温管2内。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上电阻发热棒8、下电阻发热棒8、加热空间的设置,从而对工件21的加热更加均匀,加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运输线7上设置有若干个承载板9,所述第一运输线7带动所述承载板9沿左右方向运动。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承载板9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待加工工件21进行上料或者下料。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炉体的旁侧设置有第二运输线10,所述第二运输线10平行所述第一运输线7设置,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左右两端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到所述炉膛4外,所述第一运输线7左端的旁侧设置有上料运输线11,所述上料运输线11的一端部对接所述第一运输线7靠近所述第二运输线10的侧边,所述第二运输线10的左端对接所述上料运输线11的另一端的右侧边,所述第二运输线10的右端靠近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一侧设置有下料运输线12,所述下料运输线12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二运输线10的右端靠近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侧边,所述下料运输线12的另一端左侧边对接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右端。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运输线11远离第一运输线7的侧边设置有沿所述上料运输线11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上料挡板13,所述第一上料挡板13正对所述第二运输线10设置,所述第一运输线7远离所述上料运输线11的侧边设置有第二上料挡板14,所述第二上料挡板14正对所述上料运输线11,所述下料运输线12远离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侧边设置有第一下料挡板15,所述第一下料挡板15正对所述第一运输线7,所述第二运输线10远离所述下料运输线12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下料挡板16,所述第二下料挡板16正对所述下料运输线12。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恒温管2的壁厚大于所述加热管1、所述冷却管3两者中任意一个的壁厚。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结构的设置,恒温管2的保温效果更好,向外界热传递的效率更低。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管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进风管17,两根所述第一进风管17以所述第一进风管17为中线对称设置,每一根所述第一进风管17穿过所述加热管1的壁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5。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第一进风管17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的对第一进风口5进行进风处理,而第一进风管17设置于加热管1的两侧面上,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对第一进风管17进行加装或者拆卸通入风的管道。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进风管17包括竖直段19与水平段18,所述竖直段19与水平段18连接形成L型,所述竖直段19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5,所述水平段18穿过所述加热管1的壁。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在使用时,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对水平段18进行通入空气流,空气流碰到竖直段19的内壁后转弯向上通入第一进风口5,从而有效的避免直接对第一进风口5进风而造成风量、风速过大的问题。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一个所述第二进风口6连接有一个第二进风管20。该结构简单、设置方便,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在使用时,本领域人员能够对第二进风管20进行进风,从而实现对第二进风口6进行进风,进而实现对加热处理后的工件21进行冷却。
本使用新型中工件21是指砷锡矿石块一类的材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烧结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以管状设置,所述炉体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炉体从左往右的方向依次包括加热管(1)、恒温管(2)、冷却管(3),所述加热管(1)、恒温管(2)、冷却管(3)依次连通形成一个炉膛(4),所述炉膛(4)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运输线(7),所述加热管(1)与恒温管(2)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上方与下方,所述加热管(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烟囱(22),所述第一烟囱(22)连通所述炉膛(4),所述加热管(1)内壁的底面开设有第一进风口(5),所述第一进风口(5)朝向所述第一运输线(7),所述冷却管(3)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进风口(6),所述第二进风口(6)连通到所述炉膛(4)内,所述第二进风口(6)朝向所述第一运输线(7),所述冷却管(3)的顶面设置有第二烟囱(23),所述第二烟囱(23)连通所述炉膛(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4)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长方形和设置于所述长方形上方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所述长方形的顶边相等并且共线,所述等腰三角形于所述长方形相连形成一个五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若干根沿左右方向排列的若干根上电阻发热棒(8)、设置于所述上电阻发热棒(8)下方的若干根下电阻发热棒(8),所述上电阻发热棒(8)与所述下电阻发热棒(8)之间形成加热空间,所述第一运输线(7)经过所述加热空间,所述加热空间从所述加热管(1)内延伸至所述恒温管(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线(7)上设置有若干个承载板(9),所述第一运输线(7)带动所述承载板(9)沿左右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旁侧设置有第二运输线(10),所述第二运输线(10)平行所述第一运输线(7)设置,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左右两端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到所述炉膛(4)外,所述第一运输线(7)左端的旁侧设置有上料运输线(11),所述上料运输线(11)的一端部对接所述第一运输线(7)靠近所述第二运输线(10)的侧边,所述第二运输线(10)的左端对接所述上料运输线(11)的另一端的右侧边,所述第二运输线(10)的右端靠近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一侧设置有下料运输线(12),所述下料运输线(12)的一端对接所述第二运输线(10)的右端靠近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侧边,所述下料运输线(12)的另一端左侧边对接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右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运输线(11)远离第一运输线(7)的侧边设置有沿所述上料运输线(11)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上料挡板(13),所述第一上料挡板(13)正对所述第二运输线(10)设置,所述第一运输线(7)远离所述上料运输线(11)的侧边设置有第二上料挡板(14),所述第二上料挡板(14)正对所述上料运输线(11),所述下料运输线(12)远离所述第一运输线(7)的侧边设置有第一下料挡板(15),所述第一下料挡板(15)正对所述第一运输线(7),所述第二运输线(10)远离所述下料运输线(12)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下料挡板(16),所述第二下料挡板(16)正对所述下料运输线(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管(2)的壁厚大于所述加热管(1)、所述冷却管(3)两者中任意一个的壁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一进风管(17),两根所述第一进风管(17)以所述第一进风管(17)为中线对称设置,每一根所述第一进风管(17)穿过所述加热管(1)的壁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管(17)包括竖直段(19)与水平段(18),所述竖直段(19)与水平段(18)连接形成L型,所述竖直段(19)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5),所述水平段(18)穿过所述加热管(1)的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二进风口(6)连接有一个第二进风管(20)。
CN201921242041.6U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烧结炉 Active CN210663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041.6U CN210663889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烧结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041.6U CN210663889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烧结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63889U true CN210663889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4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2041.6U Active CN210663889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烧结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63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3748A (zh) 一种温区互错布置双层辊道窑
CN107146828B (zh) 均匀高效退火的太阳电池辐照退火炉
CN106524686A (zh) 多层式抬板热风炉
CN205119465U (zh) 一种间接式热风炉系统
CN106480553B (zh) 一种用于碳纤维生产的预氧化装置
CN210663889U (zh) 一种烧结炉
CN208520219U (zh) 窑炉进气降温及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11311538U (zh) 一种卧式真空退火炉
CN207280204U (zh) 一种陶瓷管的高温素烧窑炉
CN202733934U (zh) 空气预热器
CN206300448U (zh) 一种贴底段双层nir烘箱流水线
CN205002593U (zh) 一种热能高回收安全辊道炉
CN105202910B (zh) 一种高功率低耗能辊道炉
CN210512155U (zh) 一种稻壳类环保节能悬浮炉
CN211120513U (zh) 一种蒸汽热风循环干燥窑
CN103968666B (zh) 一种铝或铝合金生产用的熔炼炉
CN204346022U (zh) 一种蛹虫草烘干炉
CN211079255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207196926U (zh) 一种间接式燃气热风炉
CN206952164U (zh) 一种粉末冶金烧结炉
CN207130304U (zh) 一种锻件热处理炉
CN206094920U (zh) 一种用于箱式电阻炉的空气垂直循环装置
CN209379351U (zh) 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烤漆结构
CN219520775U (zh) 一种钎焊炉的预热室
CN212538752U (zh) 一种工业煅烧用隧道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