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79255U -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79255U
CN211079255U CN201921795909.5U CN201921795909U CN211079255U CN 211079255 U CN211079255 U CN 211079255U CN 201921795909 U CN201921795909 U CN 201921795909U CN 211079255 U CN211079255 U CN 211079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air
pipe
discharging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59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束东方
潘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ngdong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ngdong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ngdong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ngdong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59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79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79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79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炉体、回风管和循环风机,所述热炉体的两端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回风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料口,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回风管上,用于将所述出料口的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管送入所述进料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能够对出炉工件自带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在冷却出炉工件的同时加热进炉工件,降低能量消耗,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热处理过程中,连续热处理炉在轴承、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连续热处理炉中,回火炉也是每个热处理生产线的必备的设备。
在现有常规的回火炉出口,工件出炉温度都到达150-600℃左右,由于工件温度较高,一般都在回火炉出口设置冷却工位(可以是出炉空冷,也可以是风机冷却),这样把工件的热量都通过空气排到大气环境中去,造成热量的浪费。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有效利用余热,将余热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效果的余热回收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能够有效利用余热,将余热回收利用,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炉体、回风管和循环风机,所述热炉体的两端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回风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料口,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回风管上,用于将所述出料口的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管送入所述进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热炉体的进料端设置有上料架台,所述热炉体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架台,所述回风管的一端与上料架台连接,另一端与出料架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架台上开设有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吸热入口,所述回风管与所述吸热入口连通;所述上料架台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料口连通的余热出口,所述回风管与所述余热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入口开设在所述出料架台的中部并开口向上,用于吸入所述出料口处的空气;所述余热出口开设在所述上料架台的中部并开口向上,用于向所述进料口排出所述回风管中的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架台上设置有吸风斗,所述吸热入口开设在所述吸风斗的底部;所述上料架台上设置有排风斗,所述余热出口开设在所述排风斗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斗和所述排风斗均为矩形斗。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风机的入风口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外均包覆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热炉体内设置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内设置有加热器,且所述加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通道内还设置有传动网带,所述传动网带由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出料口,用于将加热件从进料口输送至所述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将回风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进料口和出料口,并通过循环风机将出料口的空气通过回风管送入到进料口,可以在对热炉体的出炉工件进行冷却的同时又将进炉工件进行加热,随着进炉工件温度的提高,减少了工件进炉后加热所需呢的能量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仅仅是增加了回风管和循环风机,使得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零部件便于加工及采购,零部件更换方便。使用过程中,零部件基本上实现无磨损。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能够对出炉工件自带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在冷却出炉工件的同时加热进炉工件,降低能量消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回风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回风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余热回收装置;110-热炉体;111-入料口;113-出料口;115-传动网带;130-回风管;131-第一管体;133-第二管体;150-循环风机;170-上料架台;171-余热出口;173-排风斗;190-出料架台;191-吸热入口;193-吸风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现有的热处理炉体,例如回火炉,其出炉工件的温度往往较高,同时出炉工件往往配置了专门的冷却设备进行冷却,这部分热量无疑就浪费了。而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回风管和循环风机将出炉工件的热量输送至进炉工件附近,从而一方面实现了对出炉工件的冷却,另一方面实现了对进炉工件的预热,从而能够对出炉工件的余热进行利用,同时降低了加热工件时消耗的能量,节能环保。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100,能够对热处理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节能环保,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本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100,包括热炉体110、回风管130和循环风机150,热炉体110的两端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113,回风管130的一端延伸至出料口113,另一端延伸至进料口,循环风机150设置在回风管130上,用于将出料口113的空气通过回风管130送入进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热炉体110为回火炉,回火炉的两端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113,工件从进料口送入回火炉进行回火,并从出料口113送出。当然,此处热炉体110也可以是其他热处理炉体,例如加热炉或者淬火炉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热炉体110内设置有加热通道,加热通道内设置有加热器,且加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口和出料口113连通。具体地,加热通道的两端开口分别形成进料口和出料口113,工件由进料口进入加热通道内进行加热。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热炉体110内加热器的设置以及加热器的类型,可参见现有的回火炉。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通道内还设置有传动网带115,传动网带115由进料口延伸至出料口113,用于将加热件从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113。具体地,热炉体110的两端设置有链轮,并通过外部驱动设备驱动,工件放置在传动网带115上,经由传动网带115实现移动。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传动网带115上还设置有耐热托盘,方便将工件直接放入耐热托盘进行移动,适用于小型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工件的传动方式也可以是链条传动或者辊轮传动等,对于带动工件运动的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热炉体110的进料端设置有上料架台170,热炉体110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架台190,回风管130的一端与上料架台170连接,另一端与出料架台190连接。具体地,上料架台170与传动网带115的上部相平齐,使得工件能够从上料架台170上顺利装上传动网带115。同时,出料架台190与传动网带115的上部相平齐,使得工件能够顺利从传动网带115转移至出料架台190。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风机150为离心风机,能够将回火炉的出料口113处的热量传递到回来炉的入料口111处。
出料架台190上开设有与出料口113连通的吸热入口191,回风管130与吸热入口191连通;上料架台170上开设有与进料口连通的余热出口171,回风管130与余热出口171连通。具体地,回风管130分别与出料架台190和上料架台17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吸热入口191和余热出口171,使得回风管130的集风和排风效果更好,同时,吸热入口191设置出料架台190上,使得能够直接从放置在出料架台190上的工件周围吸取热空气,尽快将工件周围的热空气排走,提高了冷却效果,而余热出口171设置在上料架台170上,能够将热空气直接对准放置在上料架台170上的工件实现加热,加热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架台170和出料架台190上均设置有格栅状网格,使得工件放置在上料架台170或出料架台190上时,加热和散热都更加均匀,避免热量的局部集中。
在本实施例中,吸热入口191开设在出料架台190的中部并开口向上,用于吸入出料口113处的空气;余热出口171开设在上料架台170的中部并开口向上,用于向进料口排出回风管130中的空气。通过将开口向上设置,使得能够从下而上正对工件,提高排热和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出料架台190上设置有吸风斗193,吸热入口191开设在吸风斗193的底部;上料架台170上设置有排风斗173,余热出口171开设在排风斗173的底部。具体地,吸风斗193用于汇聚工件周围的热空气,方便热空气进入到回风管130,而排风斗173用于起到初步的散风效果,使得从余热出口171排出的热风能够均匀地对工件进行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余热出口171和吸热入口191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吸热入口191均匀分布在出料架台190上,回风管130与多个吸热入口191连接,从而能够从多处吸收热空气,并汇聚到回风管130中。同样地,多个余热出口171均匀分布在上料架台170上,回风管130与多个余热出口171连接,从而能够从多处排出热空气,提升了热空气的均匀度,能够更加均匀地对工件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吸风斗193和排风斗173均为矩形斗。当然,此处吸风斗193和排风斗17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或者菱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回风管130包括第一管体131和第二管体133,第一管体131的一端延伸至出料口113,第一管体131的另一端与循环风机150的入风口连接,第二管体133的一端延伸至进料口,第二管体133的另一端与循环风机150的出风口连接。具体地,第一管体131与出料架台190固定连接并延伸至吸热入口191,第二管体133与入料架台固定连接并延伸至余热出口171。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31和第二管体133也可以是多个,同时循环风机150也为多个,每个循环风机150的入风口与第一管体131连接,出风口与第二管体133连接,从而形成多套地热风输送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31和第二管体133外均包覆有保温层。具体地,在第一管体131和第二管体133外均包覆设置有保温棉,同时在保温棉外还包覆有油毡或者玻璃布,起到保护保温层的作用。通过设置保温层,能够降低在输送过程中热空气的热量耗散,保证对上料架台170上的工件的加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在上料架台170上开设余热出口171,在出料架台190上开设吸热入口191,并通过回风管130分别连通吸热入口191和余热出口171,在回风管130上设置循环风机150,在循环风机150的作用下,出料架台190上放置的工件周围的热空气被吸入回风管130,并通过回风管130送到余热出口171,对放置在入料架台上的工件进行加热。这样既能够迅速将出炉工件周围的热空气排走,起到冷却工件的作用,又可以对进炉工件进行加热,起到预热工件的作用,使得工件送入加热通道后加热所需的能耗降低,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炉体、回风管和循环风机,所述热炉体的两端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回风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料口,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回风管上,用于将所述出料口的空气通过所述回风管送入所述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炉体的进料端设置有上料架台,所述热炉体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架台,所述回风管的一端与上料架台连接,另一端与出料架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架台上开设有与所述出料口连通的吸热入口,所述回风管与所述吸热入口连通;所述上料架台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料口连通的余热出口,所述回风管与所述余热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入口开设在所述出料架台的中部并开口向上,用于吸入所述出料口处的空气;所述余热出口开设在所述上料架台的中部并开口向上,用于向所述进料口排出所述回风管中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架台上设置有吸风斗,所述吸热入口开设在所述吸风斗的底部;所述上料架台上设置有排风斗,所述余热出口开设在所述排风斗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斗和所述排风斗均为矩形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风机的入风口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料口,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外均包覆有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炉体内设置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内设置有加热器,且所述加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道内还设置有传动网带,所述传动网带由所述进料口延伸至所述出料口,用于将加热件从进料口输送至所述出料口。
CN201921795909.5U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1079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5909.5U CN211079255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5909.5U CN211079255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79255U true CN211079255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3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5909.5U Active CN211079255U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792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644A (zh) * 2021-05-12 2022-11-15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锻压生产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2644A (zh) * 2021-05-12 2022-11-15 浙江博雷重型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热回收锻压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78486U (zh) 一种双热风回收利用节能烘烤线
CN204020230U (zh) 一种新型烘干炉热风循环装置
CN109059528A (zh) 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
CN207269742U (zh) 一种多段烘烤装置
CN211079255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204404823U (zh) 一种节能环保铝合金胚料加热装置
CN104457193A (zh) 一种多层自动烘干线
CN201395616Y (zh) 复合热回收型连续等温球化退火炉
CN205279718U (zh) 一种烤炉
CN2088675U (zh) 链板输送热风循环干燥机
CN202048768U (zh) 一种余热回收烘干装置
CN201758155U (zh) 铅酸蓄电池极板用表面干燥炉
CN201852437U (zh) 隧道连续式微波高温加热炉
CN210625259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烘干炉
CN207958425U (zh) 电热辊底式半闭环热循环热处理装置
CN208805027U (zh) 一种烘箱余热回收系统
CN101813407B (zh) 一种化纤干燥装置
CN201672794U (zh) 一种隧道炉
CN205002593U (zh) 一种热能高回收安全辊道炉
CN218155372U (zh) 一种内抽风式热回收粮食烘干机
CN208223111U (zh) 集中排湿、上下交替吹风、热风回收再利用烘干设备
CN109453974A (zh) 一种热风循环利用烤漆结构
CN206387227U (zh) 一种多层式均匀烘干器
CN104913657A (zh) 用于单通道热处理炉的热交换装置
CN104048503B (zh) 一种电路板隧道烘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