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7422U - 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7422U
CN210657422U CN201921125275.2U CN201921125275U CN210657422U CN 210657422 U CN210657422 U CN 210657422U CN 201921125275 U CN201921125275 U CN 201921125275U CN 210657422 U CN210657422 U CN 210657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odule
fixed
transverse driving
pressing plat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52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式龙
杨磊
黄孔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ian Qing Automatic Sewing Machin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Qian Qing Automatic Sewing Mach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Qian Qing Automatic Sewing Machin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Qian Qing Automatic Sewing Machin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52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7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7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7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领域,尤指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本实用新型包含有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升降压板,通过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第六横向驱动模组、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第四纵向驱动模组可以驱使第一压板、第二完成对袖叉裁片、袖身裁片的压合,及能够完成对袖叉裁片与袖身裁片的自动缝线,缝线过程中,第一压板压覆在袖身裁片上,第二压覆在袖叉裁片上,保证二者的位置不变,第二压板退出容置槽时轻微抬起,不会影响袖叉裁片与袖身裁片的平整性,同时缝纫针头沿着针孔缝制,缝线准确。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操作,有效节约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大大促进生产线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领域,尤指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制衣技术主要以手工为主,并且工艺流程繁琐,操作复杂,对工人的技能要求很高。其中,缝制袖叉的大体步骤包括;袖叉裁片的折边、袖叉裁片的折叠(使袖身裁片的一部分夹持在袖叉裁片中、袖身裁片的另一部分位于袖叉裁片的上方)、袖身裁片和袖叉裁片的缝合。由此可知:袖叉裁片和袖身裁片的缝合是缝制袖叉的关键步骤,其直接影响袖叉的缝制质量和缝制效率。由手工完成操作过程复杂,效率低且容易出错,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从而使得生产效率低,制衣成本高,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由手工操作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包含有机台、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第六横向驱动模组、升降压板、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第四纵向驱动模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五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机台上,第四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五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且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的移动方向与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的移动方向交叉垂直,第四纵向驱动模组设置在第四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升降压板与第四纵向驱动模组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第一压板的侧面与升降压板的侧面固定,第六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一压板的表面,第五纵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六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第一压板的表面设有与袖叉裁片对应的开口,第二压板与所述开口对应且其表面设有供缝衣针穿过的针孔,第二压板位于开口内且,第二压板的上端与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的驱动端固定,第六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移动方向与开口的轴向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固定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二压板设置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横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一电机、第一拖链、第六滑轨、第六滑块、传动齿轮、拖链轮,传动齿轮、第六滑轨、第六滑块设置在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的表面,拖链轮、电机轴、传动齿轮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拖链套设在拖链轮、电机轴、传动齿轮上,其中,传动齿轮位于拖链轮与电机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横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二拖链、第一支撑板、固定件、第二电机、从动轮、夹块,第一支撑板固定在传动齿轮、第六滑轨、第六滑块的下端,固定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件的内侧设有供从动轮进入的开面,从动轮的侧面与所述开面的内侧转动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表面且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从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链轮套设在从动轮、第二电机轴的表面,夹块夹持在第二链轮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纵向驱动模组为第四伸缩气缸,第四伸缩气缸固定在夹块的下端,第四伸缩气缸的柱塞泵与升降压板的表面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横向驱动模组为第六伸缩气缸,第六伸缩气缸的柱塞泵与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的表面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纵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七伸缩气缸、连接块,第七伸缩气缸固定在第六伸缩气缸的柱塞泵表面,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七伸缩气缸的柱塞泵连接,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升降压板,通过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第六横向驱动模组、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第四纵向驱动模组可以驱使第一压板、第二完成对袖叉裁片、袖身裁片的压合,及能够完成对袖叉裁片与袖身裁片的自动缝线,缝线过程中,第一压板压覆在袖身裁片上,第二压覆在袖叉裁片上,保证二者的位置不变,第二压板退出容置槽时轻微抬起,不会影响袖叉裁片与袖身裁片的平整性,同时缝纫针头沿着针孔缝制,缝线准确。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动化操作,有效节约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大大促进生产线的作业效率,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和瑕疵,提高加工质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1的后视图。
图6是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3-凹槽;4-第一电机;5-第一拖链;6-第六滑轨;7-第六滑块;9-拖链轮;10-第二拖链;11-第一支撑板;12-固定件;13-第二电机;14-从动轮;15-夹块;16-第四伸缩气缸;17-第六伸缩气缸;18-第七伸缩气缸;19-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包含有机台、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第六横向驱动模组、升降压板、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第四纵向驱动模组、第一压板1、第二压板2,第五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机台上,第四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五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且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的移动方向与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的移动方向交叉垂直,第四纵向驱动模组设置在第四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升降压板与第四纵向驱动模组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第一压板1的侧面与升降压板的侧面固定,第六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一压板1的表面,第五纵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六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第一压板1的表面设有与袖叉裁片对应的开口,第二压板2与所述开口对应且其表面设有供缝衣针穿过的针孔,第二压板2位于开口内且,第二压板2的上端与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的驱动端固定,第六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移动方向与开口的轴向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如下:
在袖叉裁片完成折边并与袖身裁片折叠后,通过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第六横向驱动模组、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第四纵向驱动模组的驱动,使第一压板1压住袖叉裁片及袖身裁片并移动至缝纫机头处。缝纫机头缝纫时,缝纫机头的走针痕迹如下:针头从第二压板2表面的针孔进入,顺着针孔缝线,第五纵向驱动模组驱动第二压板2升降,接着,第六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第五纵向驱动模组向前移动,然后缝纫针头朝针孔继续缝制,完成袖叉的缝制,缝纫针头从进针孔退出。
参阅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压板1与第二压板2固定的一侧设有凹槽3,第二压板2设置在凹槽3内;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第一压板1与第二压板2快速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横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一电机4、第一拖链5、第六滑轨6、第六滑块7、传动齿轮、拖链轮9,传动齿轮、第六滑轨6、第六滑块7设置在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的表面,拖链轮9、电机轴、传动齿轮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拖链5套设在拖链轮9、电机轴、传动齿轮上,其中,拖链轮9位于拖链轮9与电机轴之间;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电机4通过第一拖链5轮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即带动第四横向驱动模组左右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横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二拖链10、第一支撑板11、固定件12、第二电机13、从动轮14、夹块15,第一支撑板11固定在拖链轮9、第六滑轨6、第六滑块7的下端,固定件12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的一侧,固定件12的内侧设有供从动轮14进入的开面,从动轮14的侧面与所述开面的内侧转动连接,第二电机13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侧表面且第二电机13的电机轴与从动轮14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链轮套设在从动轮14、第二电机13轴的表面,夹块15夹持在第二链轮的表面;采用上述方案,夹块15夹持在第二链轮的表面,第二电机13带动第二拖链10转动,即可实现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移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纵向驱动模组为第四伸缩气缸16,第四伸缩气缸16固定在夹块15的下端,第四伸缩气缸16的柱塞泵与升降压板的表面固定;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使升降压板上下升降,第二伸缩气缸推动升降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横向驱动模组为第六伸缩气缸17,第六伸缩气缸17的柱塞泵与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的表面固定;采用上述方案,第六伸缩气缸17实现一个横向平移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纵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七伸缩气缸18、连接块19,第七伸缩气缸18固定在第六伸缩气缸17的柱塞泵表面,连接块19的一端与第七伸缩气缸18的柱塞泵连接,连接块19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板2连接;采用上述方案,第七伸缩气缸18带动连接块19移动,从而使第二压板2上升。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机台、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第六横向驱动模组、升降压板、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第四纵向驱动模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五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机台上,第四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五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且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的移动方向与第五横向驱动模组的移动方向交叉垂直,第四纵向驱动模组设置在第四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升降压板与第四纵向驱动模组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第一压板的侧面与升降压板的侧面固定,第六横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一压板的表面,第五纵向驱动模组固定在第六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表面,第一压板的表面设有与袖叉裁片对应的开口,第二压板与所述开口对应且其表面设有供缝衣针穿过的针孔,第二压板位于开口内且,第二压板的上端与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的驱动端固定,第六横向驱动模组驱动端的移动方向与开口的轴向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固定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二压板设置在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横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一电机、第一拖链、第六滑轨、第六滑块、传动齿轮、拖链轮,传动齿轮、第六滑轨、第六滑块设置在第四横向驱动模组的表面,拖链轮、电机轴、传动齿轮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拖链套设在拖链轮、电机轴、传动齿轮上,其中,传动齿轮位于拖链轮与电机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横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二拖链、第一支撑板、固定件、第二电机、从动轮、夹块,第一支撑板固定在传动齿轮、第六滑轨、第六滑块的下端,固定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固定件的内侧设有供从动轮进入的开面,从动轮的侧面与所述开面的内侧转动连接,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表面且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从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二链轮套设在从动轮、第二电机轴的表面,夹块夹持在第二链轮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纵向驱动模组为第四伸缩气缸,第四伸缩气缸固定在夹块的下端,第四伸缩气缸的柱塞泵与升降压板的表面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横向驱动模组为第六伸缩气缸,第六伸缩气缸的柱塞泵与第五纵向驱动模组的表面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纵向驱动模组包含有第七伸缩气缸、连接块,第七伸缩气缸固定在第六伸缩气缸的柱塞泵表面,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七伸缩气缸的柱塞泵连接,连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二压板连接。
CN201921125275.2U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Active CN210657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5275.2U CN210657422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5275.2U CN210657422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7422U true CN210657422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3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5275.2U Active CN210657422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7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89547U (zh) 收料机构
CN103008946A (zh) 汽车轮罩用定位夹紧机构
CN210657422U (zh) 一种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CN115781810B (zh) 用于led显示器的隔噪便携式冲孔切割一体机
CN218140826U (zh) 一种篮球外壳线条自动描线装置
CN206116526U (zh) 一种用于头部绕胶机的上胶带工位
CN108214120B (zh) 一种斧头打磨机器人
CN217008914U (zh) 一种线圈入壳装置
CN205223555U (zh) 一种新型高效毛毯包边机
CN107598132B (zh) 用于砂芯组装的注胶工作台
CN209941248U (zh) 袖叉移动及缝制机构
CN209970043U (zh) 一种密封圈取料装置
CN204367413U (zh) 一种仪表指针半自动热铆机
CN103147235B (zh) 一种带有机械拖料机构的缝纫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03668650U (zh) 一种用于模板缝纫机的模板机构
CN110284272B (zh) 一种袖叉缝制机
CN107138345B (zh) 一种自动贴pvc板机
CN211331295U (zh) 一种粉末冶金定子成形模具的定位结构
CN21468261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壳体组装用全自动点胶机
CN217702217U (zh) 泵壳销钉装配用定位销压装机
CN211681861U (zh) 一种长轴零件组装设备
CN216040151U (zh) 胶条导向工装
CN208412387U (zh) 一种马达贴胶条机
CN109616854A (zh) 手机电源变压器引线的双向剥皮装置
CN214291772U (zh) 摩托车曲柄压组合自取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