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模块、收放卷装置及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收放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模块、收放卷装置及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在打印设备中,印刷基材的收放过程一般由收放卷装置完成。具体的,收放卷装置分为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该放卷装置与收卷装置的结构相同。
为实现放卷过程,一般通过将印刷基材卷绕在特定的卷筒上,然后将该卷筒过盈装配于放卷装置的转轴上,之后放卷装置的驱动模块通过一系列的传动机构驱动其转轴转动即可实现放卷过程。而对于收卷过程,一般先将特定的卷筒过盈安装于收卷装置的转轴,然后将上述放卷装置上印刷基材的端部拉出并固定于该卷筒的侧面,之后收卷装置的驱动模块通过一系列的传动机构驱动其转轴转动即可实现收卷过程。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收放卷装置通过齿轮组传动,即是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连接有齿轮,转轴也连接有齿轮。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采用齿轮组传动的收放卷装置一方面需要将驱动机构与转轴错位安装,从而导致该装置的占用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在收放卷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卷筒,例如放卷装置上的印刷基材耗尽或者收卷装置上的印刷基材卷绕到设定尺寸,而更换卷筒则需要同时将转轴拆卸下来,这意味着需要同时拆装齿轮,这无疑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降低了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驱动模块、收放卷装置及打印设备,以解决目前采用齿轮组传动的收放卷装置占用空间大、不便拆装以及传动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模块,用于收放卷装置,包括:
离合轴,所述离合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用于与外部的转轴啮合以使所述离合轴与所述转轴周向固定;以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沿轴向运动以使所述离合轴与所述转轴啮合或分离,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周向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传动轴,所述离合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离合轴与所述传动轴沿轴向滑动配合且所述离合轴相对所述传动轴周向固定;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以使所述离合轴同步周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沿轴向于收缩位置及伸出位置之间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及复位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于所述伸出位置运动至所述收缩位置,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离合轴于所述收缩位置运动至所述伸出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以及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推板,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离合轴的轴向运动,以使所述推板可与所述离合轴抵持并带动所述离合轴自所述伸出位置运动至所述收缩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离合轴远离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离合轴抵接或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抵接或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且沿垂直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的方向延伸至所述传动轴之外;
所述离合轴的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条相适配的限位导槽,沿所述离合轴的轴向,所述限位导槽的一端贯穿所述离合轴设有所述第一啮合部的一端,所述限位导槽的另一端封闭,所述限位条插入所述限位导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还包括传感器及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离合轴的位置状态,所述传感器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收放卷装置,包括转轴及上述的驱动模块,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啮合部相适配的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相对设置;
当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对齐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离合轴轴向运动至所述伸出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部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转轴包括胀紧轴与离合块,所述离合块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胀紧轴的一端,所述离合块远离所述胀紧轴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啮合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上述的驱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模块包括离合轴和驱动组件。其中,离合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啮合部,该第一啮合部用于与外部的转轴啮合,以使离合轴与转轴周向固定。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上述离合轴沿轴向运动以使上述离合轴与转轴啮合或分离,以及用于驱动上述离合轴周向转动。当离合轴与转轴啮合时,离合轴与转轴周向固定,故而上述驱动模块在驱动离合轴周向转动时可带动转轴同步转动。当需要拆卸转轴时,仅需使驱动组件驱动离合轴沿其轴向向远离转轴的一侧运动并与转轴分离即可。
与目前市场上的收放卷装置采用齿轮组传动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模块通过驱动离合轴轴向运动即可实现与转轴的啮合,其无需与转轴错位安装,能够减小该装置的整体占用空间;并且省略了齿轮等传动组件,使转轴的拆装十分方便。此外,第一啮合部与转轴啮合时可以在设计上将两者的啮合间隙做的极小甚至没有啮合间隙,故该驱动模块与转轴之间的传动精准可靠。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收放卷装置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驱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驱动模块隐藏第一驱动机构后的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离合轴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离合轴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离合轴沿B-B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8为图3中传动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转轴与安装座装配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转轴与安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收放卷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该收放卷装置包括驱动模块100、转轴200、安装座300以及安装板400。其中,两安装板400立直设置且相互平行;两安装板400的同一端设有侧开口,两安装座300分别通过上述的侧开口设置于安装板400,设于安装板400上的锁止机构(未示出)伸入上述侧开口范围内,以阻挡安装座300从上述侧开口滑落,且沿安装座300的轴向,每一安装座300相对安装板400固定;转轴200的两端分别承载于上述两安装座300的内孔;驱动模块100固定于其中一安装板400,驱动模块100能够与转轴200啮合或者分离,当两者啮合时,驱动模块100可驱动转轴200转动。
为便于理解,以下首先对上述驱动模块100作出说明。
请参照图2至图4,其分别示出了驱动模块100的立体示意图、分解示意图,以及驱动模块隐藏第一驱动机构之后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该驱动模块100包括基座110、离合轴120、传动轴130以及驱动组件。其中,离合轴120套设于传动轴130,离合轴120与传动轴130滑动配合且两者周向固定,同时,离合轴120及传动轴130均收容于基座110;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离合轴120沿轴向运动以及周向转动,该驱动组件具体包括用于驱动传动轴130周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40,以及用于驱动离合轴120沿轴向相对传动轴130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50。
对于上述基座110,请具体参照图3,并结合图4,该基座110外形近似一方块状结构,其中部设有贯通的安装孔111,该安装孔111用于安装上述的离合轴120与传动轴130。
对于上述离合轴120,请参照图5至图7,其分别示出了离合轴120的两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以及沿B-B线的剖切示意图,同时结合图1至图4,离合轴120整体呈一筒状结构,其外壁同轴设置有一定位凸缘121,安装孔111的内壁亦向中心延伸出一定位台阶(图未示),离合轴120安装于上述的安装孔111并通过该定位凸缘121实现定位安装。离合轴120中部设有一沿轴线延伸且整体贯通的矩形插接孔122,优选的,该插接孔122的轴线与离合轴130的轴线共线,该插接孔122用于收容至少部分传动轴130。离合轴120的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啮合部123,第一啮合部123与上述定位台阶分别位于定位凸缘121的两侧,第一啮合部123用于与转轴200啮合,以使完成啮合后离合轴120与转轴200之间周向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123为两个啮合凹槽,且该两个啮合凹槽关于离合轴120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离合轴120远离第一啮合部123的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插接孔122相交的沉头槽124,优选的,沉头槽124与插接孔122同轴设置。
对于上述传动轴130,请参照图8,其示出了传动轴130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7,传动轴130包括连接部131、插接部132和法兰133。其中,连接部131整体呈圆柱状结构,插接部132自连接部131的一端的端面沿连接部131的轴向朝远离连接部131的一端延伸,值得注意的是,插接部132的外轮廓为与上述插接孔122的形状及大小均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132的外轮廓为呈长方体状的轴状结构,且插接部132的轴线与上述连接部131的轴线共线。法兰133同轴固接于连接部131远离插接部132的一端,法兰133用于与第一驱动机构140的输出端连接。传动轴130与离合轴120装配时,插接部132自离合轴120远离第一啮合部123的一端插入插接孔122至设定位置。由于插接部132与插接孔122为非回转体形状的适配形状,故传动轴130与离合轴120之间周向固定,当驱动传动轴130转动时,离合轴120将同步转动;同时,由于离合轴120是套设于传动轴130,两者之间沿轴向滑动配合,故离合轴120可相对传动轴130沿轴向滑动。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插接部与插接孔还可以是相适配的其他形状,如棱柱状,只要其能保证配合后的离合轴与传动轴之间周向固定即可。
对于上述第一驱动机构140,请参照图3,同时结合图1、图2以及图4至图7,第一驱动机构140设于传动轴130远离插接部132的一端,其包括电机141和变速箱142,变速箱142的一端与电机141连接,另一端通过上述的法兰133与传动轴130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40工作时能够带动传动轴130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离合轴120转动。
进一步地,为保证离合轴120与传动轴130能够在第一驱动机构140的驱动下于基座110的安装孔内稳定旋转,该驱动模块100还包括无内圈轴承160以及轴承170。具体的,两无内圈轴承160设于上述定位台阶远离第一啮合部123的一侧,其同轴嵌设于上述安装孔111,且套设于离合轴120的外壁;轴承170嵌设于安装孔111,且其内圈套设于传动轴的连接部131。无内圈轴承160以及轴承170一方面能对离合轴120及传动轴130其承载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离合轴120及传动轴130转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相邻的轴承170与无内圈轴承160在安装孔内沿轴向活动并产生相互影响,该驱动模块100还包括隔离套筒180,隔离套筒180嵌设于上述安装孔111并套设于离合轴120的外壁,同时,隔离套筒180位于轴承170与无内圈轴承160之间,两端分别与轴承170与无内圈轴承160抵持。隔离套筒18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隔离轴承170与无内圈轴承160,避免隔离轴承170与无内圈轴承160之间可能沿轴向活动而对彼此造成干扰,或者对离合轴120以及传动轴130的转动造成干扰;另一方面,隔离套筒180两端分别与轴承170及无内圈轴承160抵持,使轴承170及无内圈轴承160稳定地安装于安装孔111内。
再进一步地,为使上述的无内圈轴承160、轴承170以及隔离套筒180于安装孔内固定,驱动模块100还包括端盖143以及未示出的定位筒。请参照图3及图4,定位筒整体呈筒状结构,其同轴嵌入法兰133与轴承170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法兰133及轴承170抵接;端盖143的一端固定于变速箱142,另一端伸入上述安装孔111与所述定位筒抵接,以使无内圈轴承160、轴承170以及隔离套筒180沿安装孔111的轴向固定于端盖143与定位台阶之间。
应当理解:即使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变速箱,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还可以是其他能够任何输出旋转运动的机构,如旋转气缸等。
对于上述第二驱动机构150,请参照图3,同时结合图1、图2以及图4至图7,第二驱动机构150设于基座110的一侧,其包括驱动件151以及复位件152,驱动件151用于驱动上述离合轴120沿轴向于伸出位置运动至收缩位置,复位件用于驱动上述离合轴120沿轴向于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其中,于伸出位置离合轴120可与转轴200啮合,于收缩位置离合轴120与转轴200之间分离。
具体的,驱动件151包括推板1511和气缸1512,推板1511的一端设有通孔,另一端与气缸1512的输出端连接。推板1511设有通孔的一端穿过基座110的外壁进入到上述安装孔111,并套设于离合轴120设有第一啮合部123的一端。为使推板1511能够沿安装孔111的轴线运动,基座110于对应推板1511的侧壁设有贯通的通道,在本实施例中,该通道整体贯通基座110,且沿安装孔的轴向延伸至基座110远离复位件152的一端的端面。气缸1512能够驱动推板1511沿离合轴120的轴向往靠近复位件152的方向运动,以使推板1511与离合轴120的定位凸缘121抵接,从而进一步推动离合轴120自伸出位置相对传动轴130滑动至定位凸缘121与定位台阶抵接,此时离合轴120处于收缩位置(如图4所示)。
复位件152容置于上述安装孔111,且设于离合轴120远离第一啮合部123的一端,复位件152的一端与离合轴120抵接或者固定,另一端与传动轴130抵接或者固定。复位件可以给离合轴120提供持续弹性抵接力,保证离合轴120伸出状态时与转轴200的啮合稳定。本实施例中,复位件152为弹簧,弹簧套设于插接部132并容置于离合轴120的沉头槽124,弹簧的一端与离合轴120抵接,另一端与传动轴130的连接部131抵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还可以是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元件,也可以是独立的且与离合轴连接的动力机构,只要其能够在气缸与推板的复位过程中,驱动离合轴自收缩位置回到伸出位置即可。
进一步地,为使离合轴120复位至伸出位置时每次到达的位置都统一,从而实现与转轴200的精准啮合,该驱动模块100还包括限位条134,限位条134固定于传动轴130的插接部132且其两端沿垂直于传动轴130的轴向的方向延伸至插接部132的轮廓范围之外,插接部132与限位条134之间形成一“T”形结构。离合轴120的内壁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与限位条134相适配的限位导槽125,沿离合轴120的轴向,限位导槽125的一端贯穿离合轴120设有所述第一啮合部123的一端,限位导槽125的另一端延伸至离合轴120中部,即是限位导槽125的另一端封闭,限位条134插入限位导槽125。复位件152驱动离合轴120复位的过程中,当限位导槽125远离第一啮合部123的一端的侧壁运动至与上述限位条134抵接时,则离合轴120在复位件152以及限位条134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稳定,此时离合轴120位于上述伸出位置。
进一步地,为使离合轴120相对传动轴130滑动地更为顺畅,两者之间往往会注入润滑脂,但是插接孔122靠近第一啮合部123的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故注入的润滑脂极容易挥发。进一步地,为减小润滑脂的挥发,使离合轴120与传动轴130之间长久地保持润滑效果,上述插接孔122靠近第一啮合部123一端安装有密封板126,该密封板126位于传动轴130与第一啮合部123之间且整体密封上述插接孔122。
更进一步地,为方便对插接孔内注入润滑脂,使离合轴120与传动轴130之间保持润滑的环境,该驱动模块100还包括第一注油嘴127。密封板126上设有与上述插接孔122靠近传动轴130的一侧连通的注油孔,第一注油嘴127设于上述注油孔处,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一注油嘴127对插接孔122靠近传动轴130的一侧内进行注油。
同理的,为使离合轴120的与无内圈轴承160之间也保持润滑的环境,该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二注油嘴128。具体的,基座110于对应无内圈轴承160处也设有与安装孔111连通的注油孔,第二注油嘴128设于上述对应无内圈轴承160的注油孔处。
接下来对上述转轴200作出说明。
对于上述转轴200,请参照图9和图10,其分别示出了转轴200与安装座300的装配示意图,以及转轴200与安装座300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结合图1至图8,转轴200包括胀紧轴210和离合块220。具体的,胀紧轴210整体呈回转体结构,其包括承载部211以及同轴设于承载部211的两端的固定部212,其中,固定部212的直径小于承载部211的直径。离合块220整体呈柱状结构,其一端设有与上述第一啮合部123相适配的第二啮合部221,本实施例中,第二啮合部221为与上述啮合凹槽相适配的啮合凸起,该两个啮合凸起以离合块220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胀紧轴210的至少一个固定部212固接有上述离合块220,本实施例中,离合块220远离上述第二啮合部220的一端设有固定孔,离合块通过上述固定孔套设于胀紧轴210的固定部220,并通过平键230与胀紧轴210实现周向固定,同时通过销钉实现与胀紧轴210的轴向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使啮合后的离合轴与离合块之间周向固定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为两个以离合轴的轴线呈中心对称的啮合凸起,相应的,第二啮合部为与之相适配的啮合凹槽;又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啮合部为轴线与离合轴120的轴线重合的棱柱,第二啮合部为与上述棱柱相适配的棱柱孔,在此不一一举例。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离合块与胀紧轴也可以是一体式成型。
接下来对安装座300与安装板400进行说明。
对于上述安装座300,请参照图10,同时结合图1至图9,该安装座300套设于两固定部212,用于承载转轴200并间接将转轴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板400。安装座300包括一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的外壁同轴固接有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限位凸缘,该两个以上限位凸缘之间等间距排列。为减小转轴200转动时与安装座300之间的摩擦阻力,安装座300还包括轴承310,轴承310嵌设于上述安装座300且套设于固定部212。
对于上述安装板400,请参照图1,同时结合图2至图10,安装板400呈板状结构,安装板400的厚度与相邻两限位凸缘之间的间距相适配。两安装板400立直设置,且两安装板400的同一端设有U形的侧开口,该侧开口沿立直方向的宽度与安装座300的筒状结构的外径相适配,安装座300通过两相邻的限位凸缘平行卡接入上述侧开口,则安装座300沿轴向相对安装板400固定。
驱动模块100设于安装板400背离承载部211的一侧,离合轴120的第一啮合部123与转轴200上的第二啮合部221相对设置,当转动转轴200至第二啮合部221与第一啮合部正对时,第二驱动机构150可驱动离合轴120运动至伸出位置与第二啮合部221啮合,以完成装配。
进一步地,为使第一驱动机构140在离合轴120与转轴200啮合之后才能够驱动传动轴130转动,避免离合轴120空转,上述驱动模块100还包括传感器190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传感器190及上述的第一驱动机构140均与控制器连接。传感器190设于基座110上,且当离合轴120位于上述伸出位置时,传感器190恰好与上述定位凸缘121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一啮合部123伸出与第二啮合部221啮合时,传感器190能够检测到离合轴120处于伸出位置,并将该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则第一驱动机构140才能够驱动传动轴130转动,进而依次带动离合轴120以及转轴200转动,以实现收卷以及放卷过程。
以下结合各附图对本收放卷装置的工作过程作简要说明:
需要安装新的卷筒时,首先确保离合轴120在驱动件151的作用下处于收缩位置,然后将卷筒过盈套设于转轴200并将转轴200依次安装于安装座300与安装板400,同时使第二啮合部221朝向驱动模块100的第一啮合部123,接下来将转轴200转动至第一啮合部123与第二啮合部221对齐,之后驱动件151带动推板向远离复位件152的方向运动,则离合轴120在复位件152的复位作用下自上述收缩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离合轴120与转轴200完成啮合;与此同时,传感器190检测到离合轴120处于伸出位置,则控制器可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40运动,以带动传动轴130、离合轴120以及转轴200共同转动,进而实现收放卷过程。
当需要更换新的卷筒时,首先使驱动件151驱动离合轴120克服复位件152的弹力自伸出位置运动至收缩位置,则驱动模块100与转轴200之间分离,工作人员可以将转轴200取下,然后将卷筒与转轴200分离即可,接下来换新卷筒的过程如上一段落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收放卷装置以及用于该收放卷装置的驱动模块100,驱动模块100包括离合轴120和驱动组件。其中,离合轴120的一端设有第一啮合部123,该第一啮合部123用于与外部转轴200上的第二啮合部221啮合,以使离合轴120与转轴200周向固定。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40与第二驱动机构150,第一驱动机构140用于驱动上述离合轴120周向转动,第二驱动机构150用于驱动上述离合轴120沿轴向运动以使上述第一啮合部123与第二啮合部221啮合或分离。当离合轴120与转轴200啮合时,离合轴120与转轴200周向固定,故而上述驱动模块100在驱动离合轴120周向转动时可带动转轴200同步转动。当需要拆卸转轴200时,仅需使第二驱动机构150驱动离合轴120沿其轴向向远离转轴200的一侧运动并与转轴200分离即可。
与目前市场上的收放卷装置采用齿轮组传动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模块通过驱动离合轴120轴向运动即可实现与转轴200的啮合,其无需与转轴200错位安装,能够减小该装置的整体占用空间;并且省略了齿轮等传动组件,使转轴200的拆装十分方便。此外,第一啮合部123与转轴200啮合时可以在设计上将两者的啮合间隙做的极小甚至没有啮合间隙,故该驱动模块与转轴之间的传动精准可靠。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收放卷装置,即是:该打印设备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模块。同理的,该打印设备中的收放卷装置整体占用空间较小,收放卷装置的转轴拆装也十分方便,此外,收放卷装置的转动亦精准可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