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2919U - 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2919U
CN210652919U CN201920649128.9U CN201920649128U CN210652919U CN 210652919 U CN210652919 U CN 210652919U CN 201920649128 U CN201920649128 U CN 201920649128U CN 210652919 U CN210652919 U CN 210652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bracket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91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时红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teo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teo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teo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teo Network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91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2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2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2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充电基座、电源装置、检测装置和伸缩结构,所述支架主体用于车内后视镜上,以放置移动通讯终端,所述充电基座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对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感应式充电或USB式充电,所述电源装置与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用于向充电基座提供电源,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支架主体上,用于检测是否有移动通讯终端,所述伸缩结构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伸缩结构可以伸缩方式嵌入于车辆内,以在需要时将所述支架主体伸出至指定位置供用户放置移动通讯终端。本申请能够利用后视镜隐藏设置设备支架,既可以放置设备,还可以充电和进行辅助驾驶,给用户带来便利。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以及应用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移动设备日益普及,移动设备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几乎每种移动设备都具有电池容量不够的难题,需要频繁充电,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装置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电能与磁场互换,达到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的目的。
关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简单应用如下所示。首先,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中的线圈而产生磁场变化,接着,移动设备中的线圈感应环境中的磁场变化,并将磁场变化转换为电流,进而对电子装置中的电池进行充电,完成移动设备的无线充电。目前,无线充电装置大多在其表面设置充电平台,以供使用者放置移动设备,由于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距离对于感应磁场变化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倘若移动设备被放置的位置不恰当,使得移动设备中的线圈距离无线充电装置的线圈过于遥远,则移动设备所感应的磁场变化远不及无线充电装置所产生的磁场变化。现在的移动设备必须放置在非常近的距离上才有充电的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在10厘米以内,如果距离超过这个范围,则无法完成充电的过程。这种情况使得现在的移动充电装置使用范围过窄,只能充当一个没有线的充电器,
此外,目前的无线充电一般只能使用到家庭或者办公室这种环境稳定的静态条件下,而无法在运动的动态条件下进行充电,比如无法在室外进行使用,而很多时候用户在户外会更需要用电,比如开车导航的时候,综合而言,现在无线充电的技术并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随时随地进行无线充电的要求。
针对现有技术的多方面不足,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一种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能够利用后视镜隐藏设置设备支架,既可以放置设备,还可以充电和进行辅助驾驶,给用户带来便利,而且避免线束给用户带来的麻烦,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给用户带来便利,改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包括:
支架主体,用于车内后视镜上,以放置移动通讯终端;
充电基座,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对放置的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感应式充电或USB式充电;
电源装置,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充电基座提供电源;
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检测是否有移动通讯终端,并在检测到有移动通讯终端时,触发所述电源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提供工作电源;
伸缩结构,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伸缩结构可以伸缩方式连接到所述车内后视镜的壳体上,以在需要时将所述支架主体伸出至指定位置供用户放置移动通讯终端。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检测装置为近场无线识别芯片,通过与移动通讯终端的硬件进行识别通讯,以判断是否有检测到移动通讯终端。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主体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旋转至指定角度和/或所述伸缩结构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伸缩到指定位置。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装置为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的车机设备,所述车机设备用于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配合以通过移动通讯终端自带的摄像头实现行车记录、AI人工智能识别、车道偏离、前车距离、红绿灯启停、安全交通规则、行人提醒和/或网络在线互动功能。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还包括:
自发电装置,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用于通过自发电的方式向所述充电基座提供工作电源。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自发电装置包括:
太阳能充电器,用于获取太阳能并进行自发电。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自发电装置还包括:
储能装置,与所述太阳能充电器电性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自发电的电能。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能装置为太阳能光电池和/或锂电池。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面向车辆前挡风玻璃的一侧,以接收所述前挡风玻璃照射的太阳光,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充电器可动态调整角度和宽度,以调整面向太阳光的方向以及改变光照面积,其中,所述太阳能充电器用于在车辆非行驶状态时自动调整宽度。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主体包括:
夹持式第一支架主体,用于夹持移动通讯终端;
盒式第二支架主体,用于隐藏式放置移动通讯终端;和/或
吸盘式第三支架主体,用于通过吸附的方式固定移动通讯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配置有上述的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还配置有车机设备,所述车机设备与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电性连接讯,在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上放置有移动通讯终端时,所述车机设备可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充电基座、电源装置、检测装置和伸缩结构,所述支架主体用于车内后视镜上,以放置移动通讯终端,所述充电基座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对放置的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感应式充电或USB式充电,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充电基座提供电源,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检测是否有移动通讯终端,并在检测到有移动通讯终端时,触发所述电源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提供工作电源,所述伸缩结构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伸缩结构可以伸缩方式连接到所述车内后视镜的壳体上,以在需要时将所述支架主体伸出至指定位置供用户放置移动通讯终端。本申请能够利用后视镜隐藏设置设备支架,既可以放置设备,还可以充电和进行辅助驾驶,给用户带来便利,而且避免线束给用户带来的麻烦,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给用户带来便利,此外,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将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隐藏起来,改善用户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详细说明如下。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效果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包括伸缩结构10、支架主体11、充电基座12、电源装置13和检测装置14。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结构10可以包括与支架主体11相连接的伸缩杆101,伸缩杆101可以采用多根空心套筒的方式。
相应地,所述车内后视镜20可以通过固定架21连接至车辆上,其中,固定架21可以通过吸盘、焊接或者螺接的方式与车辆相连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主体11用于车内后视镜20 上,以放置移动通讯终端,所述充电基座12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1上,用于对放置的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感应式充电或USB式充电,所述电源装置 13与所述充电基座12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充电基座12提供电源,所述检测装置14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1上,用于检测是否有移动通讯终端,并在检测到有移动通讯终端时,触发所述电源装置13向所述充电基座12 提供工作电源,所述伸缩结构10与所述支架主体11连接,所述伸缩结构 10可以伸缩方式连接到所述车内后视镜20的壳体上,以在需要时将所述支架主体11伸出至指定位置供用户放置移动通讯终端。
为实现对移动通讯终端的预紧连接,支架主体11可以设置压紧件110 和卡紧件111,通过对移动通讯终端的弹性压合作用,可以使移动通讯终端更加牢固,避免车辆颠簸而掉落。
容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伸缩结构10通过伸缩方式嵌入车内后视镜20的壳体内,以在需要时将所述支架主体11伸出至指定位置供用户放置移动通讯终端,可以是抽屉式的伸缩结构10,而在每次需要使用时,将整个伸缩结构10从车辆内提拉出来再显示所述支架主体11;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结构10还可以呈螺旋状展示或者隐藏,以带动支架主体11一并呈螺旋式展示或者隐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主体11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旋转至指定角度和/或所述伸缩结构10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伸缩到指定位置。
为便于对用户进行辅助驾驶,本实施方式所述车机设备用于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配合以通过移动通讯终端自带的摄像头实现行车记录、AI人工智能识别、车道偏离、前车距离、红绿灯启停、安全交通规则、行人提醒和/或网络在线互动功能。
不难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等效于提供一套可以辅助用户行车驾驶的系统,通过手机等移动通讯终端的摄像头和网络作用,在行车时转变为驾驶辅助系统,进而实现了行车记录仪的功能。
需要详细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检测装置,具体可以为近场无线识别芯片,用于通过与移动通讯终端的硬件进行识别通讯,以判断是否有检测到移动通讯终端。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近场无线识别芯片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芯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芯片和蓝牙芯片,所述支架主体11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旋转至指定角度和/或所述伸缩结构10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伸缩到指定位置。优选地,本实施方式采用NFC芯片,利用NFC传输范围比RFID芯片小,而RFID芯片的传输范围普遍在几米、甚至几十米,所以本申请NFC芯片能够采用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为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的车机设备,所述电性连接包括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线束。当然,也可以从车辆上直接给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进行供电,在此不作限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直接从车辆中获取过多电源而给车辆电池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还可以包括自发电装置15,所述自发电装置15与所述充电基座12电性连接,用于通过自发电的方式向所述充电基座12提供工作电源。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所述自发电装置15可以包括太阳能充电器,用于获取太阳能并进行自发电。不难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通过太阳能发电的方式,适合在户外的大部分区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自给自足,也避免伤害车辆的电池。
进一步而言,由于自发电的方式能够在任意时刻,所以为了存储这部分电能,本申请所述自发电装置15还可以包括储能装置,与所述太阳能充电器电性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自发电的电能。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储能装置可以采用为太阳能光电池和/或锂电池。
为进一步提高自发电效率,本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充电器(图未示) 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1面向车辆前挡风玻璃的一侧,以接收所述前挡风玻璃照射的太阳光,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充电器可动态调整角度和宽度,以调整面向太阳光的方向以及改变光照面积,其中,所述太阳能充电器用于在车辆非行驶状态时自动调整宽度。
不难理解的是,所述自动调整宽度,主要是为了在不影响行车的前提下,比如在停车的时候,可以把太阳能充电器的光照面积扩展到最大,比如可以覆盖整个前挡风玻璃的面积,以提高充电效率。
当然,除了通过太阳能发电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自发电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自发电装置15可以包括风能发电装置,用于突出设置于车辆外,以在车辆行驶时通过较大风力发电。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终端越来越多,比如手机、耳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以及各种户外工具,所以需要充电的设备会很多,可能一辆车上就有几个用户,每个用户都有几款设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主体11包括夹持式第一支架主体11,用于夹持移动通讯终端;还可以包括盒式第二支架主体11,用于隐藏式放置移动通讯终端;和/或,还可以包括吸盘式第三支架主体11,用于通过吸附的方式固定移动通讯终端。
本申请能够利用后视镜隐藏设置设备支架,既可以放置设备,还可以充电和进行辅助驾驶,给用户带来便利,而且避免线束给用户带来的麻烦,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给用户带来便利,改善用户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1及其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配置有上述的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
其中,本实施方式所述车辆为无人驾驶车辆、人工驾驶车辆、或在两种驾驶状态自由切换的智能车辆。
为便于进行充电管理以及充电状态提醒,本实施方式所述车辆还包括用于控制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的车机设备,所述车机设备用于根据充电状态对用户进行提醒。此外,所述车辆配置的所述车机设备具体可以与所述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电性连接,在所述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上放置有移动通讯终端时,所述车机设备可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如前所述,所述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1、充电基座 12、电源装置13、检测装置14和伸缩结构10。所述支架主体11的材料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得,也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制得,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主体11用于直接吸附、粘贴、卡合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到车辆上,以放置移动通讯终端,所述充电基座12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1上,用于对放置的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感应式充电或USB式充电,所述电源装置13与所述充电基座12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充电基座12提供电源,所述检测装置14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1上,用于检测是否有移动通讯终端,并在检测到有移动通讯终端时,触发所述电源装置13向所述充电基座12提供工作电源,所述伸缩结构10用于设置所述支架主体11,通过伸缩方式嵌入车内后视镜20的壳体内,以在需要时将所述支架主体11伸出至指定位置供用户放置移动通讯终端。
需要详细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检测装置,具体可以为近场无线识别芯片,用于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硬件进行识别通讯,以判断是否有检测到移动通讯终端。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近场无线识别芯片可以包括NFC芯片、RFID 芯片和蓝牙芯片,所述支架主体11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旋转至指定角度和 /或所述伸缩结构10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伸缩到指定位置。优选地,本实施方式采用NFC芯片,利用NFC传输范围比RFID芯片小,而RFID芯片的传输范围普遍在几米、甚至几十米,所以本申请NFC芯片能够采用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为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的车机设备,所述电性连接包括USB线束,所述车机设备用于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配合以通过移动通讯终端自带的摄像头实现行车记录、AI人工智能识别、车道偏离、前车距离、红绿灯启停、安全交通规则、行人提醒和/ 或网络在线互动功能。当然,也可以从车辆上直接给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进行供电,在此不作限定。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直接从车辆中获取过多电源而给车辆电池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内后视镜20设备支架还可以包括自发电装置15,所述自发电装置15与所述充电基座12电性连接,用于通过自发电的方式向所述充电基座12提供工作电源。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申请所述自发电装置15可以包括太阳能充电器,用于获取太阳能并进行自发电。不难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通过太阳能发电的方式,适合在户外的大部分区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自给自足,也避免伤害车辆的电池。
进一步而言,由于自发电的方式能够在任意时刻,所以为了存储这部分电能,本申请所述自发电装置15还可以包括储能装置,与所述太阳能充电器电性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自发电的电能。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储能装置可以采用为太阳能光电池和/或锂电池。
为进一步提高自发电效率,本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1面向车辆前挡风玻璃的一侧,以通过前挡风玻璃照射的太阳光进行充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太阳能充电器可动态调整角度和宽度,以调整面向太阳光的方向以及改变光照面积,其中,所述太阳能充电器用于在车辆非行驶状态时自动调整宽度。
不难理解的是,所述自动调整宽度,主要是为了在不影响行车的前提下,比如在停车的时候,可以把太阳能充电器的光照面积扩展到最大,比如可以覆盖整个前挡风玻璃的面积,以提高充电效率。
当然,除了通过太阳能发电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自发电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自发电装置15可以包括风能发电装置,用于突出设置于车辆外,以在车辆行驶时通过较大风力发电。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终端越来越多,比如手机、耳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以及各种户外工具,所以需要充电的设备会很多,可能一辆车上就有几个用户,每个用户都有几款设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主体11具体还可以包括夹持式第一支架主体11,用于夹持移动通讯终端;还可以包括盒式第二支架主体11,用于隐藏式放置移动通讯终端;和/或,还可以包括吸盘式第三支架主体11,用于通过吸附的方式固定移动通讯终端。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具体应用例中,所述充电基座12可以布置在车辆的中控台内,且所述充电基座12可滑动到所述中控台外部,当滑动到所述中控台外部时,所述充电基座12根据所述车机设备的控制为移动终端充电,并通过所述车机设备反馈充电状态,具体可以通过各种指示灯进行提示。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基座12可以包括PCB板、后盖板、第一容置舱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舱隔离的第二容置舱,所述充电基座12在所述第一容置舱中滑动,所述PCB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舱中,所述后盖板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容置舱,所述后盖板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PCB板的端子的通孔,所述PCB板的端子分别与所述车机设备、电源连接。
此外,所述充电基座12还可以包括翻转支架、充电线圈和铜片,所述翻转支架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充电线圈贴覆在所述凹槽中;所述铜片位于所述翻转支架底部前端并与所述充电线圈电连接,所述铜片与所述金属销轴连接。
另一方面,所述翻转支架可以包括前挡板、左挡板、右挡板以及底板;所述前挡板、左挡板、右挡板以及所述底板互相配合形成容置槽,以装载移动终端,所述左挡板与所述右挡板位于所述前挡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底板的长度,所述左挡板与所述右挡板未与所述前挡板连接端设置有圆孔以及矩形槽,所述铜片一端位于所述圆孔,所述铜片另一端通过所述矩形槽插入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充电线圈端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应用例中,其可以实现如下:
1、用户上车后,车内后视镜后可以智能/或者根据用户的语音而自动升降出一个设备支架,设备支架可以给手机充电,比如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给手机充电,也可以通过数据线等分享车载网络;支架主体可以为凹槽的方式,方便手机直接插入;
2、NFC芯片与手机之间进行安全身份识别并能确认安全后自动连接;
3、间接与车机设备进行通讯,而无需进行有线连接或者其他额外的方式,而车机设备或者智能后视镜上的多媒体内容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直接分享到社交网络;
4、可以对手机进行横屏、竖屏的旋转控制;
5、在不需要进行充电或者摆放手机的时候,可以隐藏,不会显得突兀;
6、把手机固定在支架上后,既可充电,也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手机内任意软件,无需手工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车机设备、车辆可以连接到云服务器,通过云服务器进行所有充电设备的一键管理,所述车机设备、车辆和云服务器均可以采用WIFI技术或5G技术等,比如利用5G车联网网络实现彼此的网络连接,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5G技术可以是一个面向场景化的技术,本申请利用5G技术对车辆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其同时实现连接人、连接物或连接车辆,其具体可以采用下述三个典型应用场景组成。
第一个是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使用户体验速率在0.1~1gpbs,峰值速率在10gbps,流量密度在10Tbps/km2
第二个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本申请可以实现的主要指标是端到端的时间延迟为ms(毫秒)级别;可靠性接近100%;
第三个是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本申请可以实现的主要指标是连接数密度,每平方公里连接100万个其他终端,106/km2
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利用5G技术的超可靠、低时延时的特点,结合比如雷达和摄像头等就可以给车辆提供显示的能力,可以跟车辆实现互动,同时利用5G技术的交互式感知功能,用户可以对外界环境做一个输出,不光能探测到状态,还可以做一些反馈等。进一步而言,本申请还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的协同里面,比如车辆编队等。
此外,本申请还可以利用5G技术实现通信增强自动驾驶感知能力,并且可以满足车内乘客对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电影、移动办公等车载信息娱乐,以及高精度的需求。本申请可以实现厘米级别的 3D高精度定位地图的下载量在3~4Gb/km,正常车辆限速120km/h(千米/ 时)下每秒钟地图的数据量为90Mbps~120Mbps(兆比特每秒),同时还可以支持融合车载传感器信息的局部地图实时重构,以及危险态势建模与分析等。
在本申请中,上述车机设备可以使用到具备车辆TBOX的车辆系统中,其还可以连接到车辆的CAN总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CAN可以包括三条网络通道CAN_1、CAN_2和CAN_3,车辆还可以设置一条以太网网络通道,其中三条CAN网络通道可以通过两个车联网网关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相连接,举例而言,其中CAN_1网络通道包括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其中CAN_2网络通道包括运行保障系统,其中CAN_3 网络通道包括电力测功机系统,以太网网络通道包括高级管理系统,所述的高级管理系统包括作为节点连接在以太网网络通道上的人-车-路模拟系统和综合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CAN_2网络通道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的车联网网关可以集成在综合信息采集单元中;CAN_3网络通道与以太网网络通道的车联网网关可以集成在人-车-路模拟系统中。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发动机ECU、电机 MCU、电池BMS、自动变速器TCU以及混合动力控制器HCU;CAN_2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台架测控系统、油门传感器组、功率分析仪、瞬时油耗仪、直流电源柜、发动机水温控制系统、发动机机油温度控制系统、电机水温控制系统以及发动机中冷温度控制系统;CAN_3网络通道连接的节点有:电力测功机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的CAN_1网络通道的速率为250Kbps,采用J1939协议; CAN_2网络通道的速率为500Kbps,采用CANopen协议;CAN_3网络通道的速率为1Mbps,采用CANopen协议;以太网网络通道的速率为10/100Mbps,采用TCP/IP协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联网网关支持5G技术的5G网络,其还可以配备有IEEE802.3接口、DSPI接口、eSCI接口、CAN接口、MLB接口、LIN 接口和/或I2C接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比如,IEEE802.3接口可以用于连接无线路由器,为整车提供WIFI网络;DSPI(提供者管理器组件)接口用于连接蓝牙适配器和NFC(近距离无线通讯)适配器,可以提供蓝牙连接和NFC连接;eSCI 接口用于连接4G/5G模块,与互联网通讯;CAN接口用于连接车辆CAN总线; MLB接口用于连接车内的MOST(面向媒体的系统传输)总线,LIN接口用于连接车内LIN(局域互联网络)总线;IC接口用于连接DSRC(专用短程通讯)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此外,本申请可以通过采用MPC5668G芯片对各个不同协议进行相互转换,将不同的网络进行融合。
此外,本实施方式车辆TBOX系统(Telematics-BOX),简称车载TBOX 或远程信息车载处理器。
本实施方式Telematics为远距离通信的电信(Telecommunications) 与信息科学(Informatics)的合成,其定义为通过内置在车辆上的计算机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装置、交换文字、语音等信息的互联网技术而提供信息的服务系统。简单的说就通过无线网络将车辆接入互联网(车联网系统),为车主提供驾驶、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信息。
此外,本实施方式Telematics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车载电脑的综合,当车辆行驶当中出现故障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云服务器,进行远程车辆诊断,内置在发动机上的计算机可以记录车辆主要部件的状态,并随时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位置和原因。通过用户通讯终端接收信息并查看交通地图、路况介绍、交通信息、安全与治安服务以及娱乐信息服务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还可以在后座设置电子游戏和网络应用。不难理解,本实施方式通过Telematics提供服务,可以方便用户了解交通信息、临近停车场的车位状况,确认当前位置,还可以与家中的网络服务器连接,及时了解家中的电器运转情况、安全情况以及客人来访情况等等。
本实施方式车辆还可设置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其可以利用安装于车辆上的上述各种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对应地,本申请ADAS还可以采用雷达、激光和超声波等传感器,可以探测光、热、压力或其它用于监测车辆状态的变量,通常位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不难看出,上述ADAS功能所使用的各种智能硬件,均可以通过以太网链路的方式接入车联网系统实现通信连接、交互。
本实施方式车辆的主机可包括适当的逻辑器件、电路和/或代码以用于实现OSI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上面五层的运行和/或功能操作。因此,主机会生成用于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和/或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处理,并且还会对从网络接受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同时,主机可通过执行相应指令和/或运行一种或多种应用程序来为本地用户和/或一个或多条远程用户或网络节点提供服务。在本申请的不同实施方式中,主机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协议。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包括:
支架主体,用于放置移动通讯终端;
充电基座,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对放置的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感应式充电或USB式充电;
电源装置,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充电基座提供电源;
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用于检测是否有移动通讯终端,并在检测到有移动通讯终端时,触发所述电源装置向所述充电基座提供工作电源,其中,所述检测装置为近场无线识别芯片,通过与移动通讯终端的硬件进行识别通讯,以判断是否有检测到移动通讯终端;
伸缩结构,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所述伸缩结构可以伸缩方式连接到所述车内后视镜的壳体上,以在需要时将所述支架主体伸出至指定位置供用户放置移动通讯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旋转至指定角度和/或所述伸缩结构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伸缩到指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为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的车机设备,所述车机设备用于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配合以通过移动通讯终端自带的摄像头实现行车记录、AI人工智能识别、车道偏离、前车距离、红绿灯启停、安全交通规则、行人提醒和/或网络在线互动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还包括:
自发电装置,与所述充电基座电性连接,用于通过自发电的方式向所述充电基座提供工作电源;
其中,所述自发电装置包括:
太阳能充电器,用于获取太阳能并进行自发电;
储能装置,与所述太阳能充电器电性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自发电的电能,所述储能装置为太阳能光电池和/或锂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面向车辆前挡风玻璃的一侧,以接收所述前挡风玻璃照射的太阳光,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器可动态调整角度和宽度,以调整面向太阳光的方向以及改变光照面积,其中,所述太阳能充电器用于在车辆非行驶状态时自动调整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
夹持式第一支架主体,用于夹持移动通讯终端;
盒式第二支架主体,用于隐藏式放置移动通讯终端;和/或
吸盘式第三支架主体,用于通过吸附的方式固定移动通讯终端。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配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配置有车机设备,所述车机设备与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电性连接,在所述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上放置有移动通讯终端时,所述车机设备可与所述移动通讯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CN201920649128.9U 2019-05-07 2019-05-07 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Active CN210652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9128.9U CN210652919U (zh) 2019-05-07 2019-05-07 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9128.9U CN210652919U (zh) 2019-05-07 2019-05-07 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2919U true CN210652919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9128.9U Active CN210652919U (zh) 2019-05-07 2019-05-07 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2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8658A (zh) 远程挪车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车辆
US979273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telematics functions using a solar power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876034A (zh) 车辆及其行车视频录制共享装置和方法
CN107452220A (zh) 一种车载终端及智能寻车系统
CN108833589B (zh) 车辆、车机设备及其车机设备导航数据同步方法
CN109099917A (zh) 车辆、车机设备、用户通讯终端及其车辆寻址导航方法
CN110654331A (zh) 车辆、车机设备及其车载助手交互方法
CN112071113A (zh) 车位信息共享方法
CN111106632A (zh) 车辆及其车载多功能中转支架
CN111417101A (zh) 车辆、智能终端及其基于地理位置的车辆应急救援方法
CN110853384A (zh) 车辆及其基于5g技术的红绿灯车速匹配优化系统、方法
CN109131159A (zh) 车辆、车机设备及其基于新能源的优化导航方法
CN110971745A (zh) 车辆、车载支架及其手持终端语音控制模式触发方法
CN210652919U (zh) 车辆及其车内后视镜设备支架
CN111098797A (zh) 一种车载装置及车辆
CN111210541A (zh) 车辆、车机设备及限速信息智能提示方法
CN111497570B (zh) 一种高原环境车内危险防范方法、车机及车辆
CN111284325B (zh) 车辆、车机设备及其车辆沿途对象详尽信息显示方法
CN215895311U (zh) 一种电动车车载智能诊断数据共享终端系统
CN205942822U (zh) 一种汽车行车记录仪
CN111092920B (zh) 车辆、车机设备及其车辆配套业务服务方法
CN108983773A (zh) 车辆、车机设备、用户通讯终端及其行程自动规划方法
CN203720611U (zh) 车用中控系统
CN111311935A (zh) 车辆、车机设备及其红绿灯信息提示方法
CN210234889U (zh) 智能点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