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51055U - 打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51055U
CN210651055U CN201921713444.4U CN201921713444U CN210651055U CN 210651055 U CN210651055 U CN 210651055U CN 201921713444 U CN201921713444 U CN 201921713444U CN 210651055 U CN210651055 U CN 210651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pressing
seat
hol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34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仲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7134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51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51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510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孔装置,包含握柄、压柄、从动压杆、打孔座及至少一打孔结构。握柄包括主体部及握持部。压柄包括压柄枢接部、对应握持部的按压部及压柄连结部。从动压杆包括压杆枢接部、枢接于压柄连结部的压杆连结部及压抵部,压抵部能受压柄连结部的连动而与按压部同向枢转。打孔座装设于主体部对应压抵部的一侧,并包括相间隔的上座台及下座台。上座台具有至少一上透孔,下座台具有至少一对准上透孔的下透孔。打孔结构对准上透孔及下透孔,并包括打孔弹性件、连接打孔弹性件且能被压抵部靠抵的打孔压头,及连接打孔压头的冲头。冲头具有刀口,刀口于压抵部靠抵打孔压头后,能随从动压杆之枢转而在下透孔及上透孔中纵向直线穿伸移动,借以提升打孔精度。

Description

打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孔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高打孔精度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手持式打孔机是一种让使用者能以手持方式对各种物件进行打孔处理的设备,例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M277580号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打孔钳改良结构,所述打孔钳改良结构是由两支钳柄交错枢接,且两支钳柄前端的钳嘴处分别设置一刀柱轮转组及一刀模轮转组,刀柱轮转组上设置多个冲头,刀模轮转组上设置多个冲孔座。使用时,须选择尺寸对应的冲头及冲孔座,并让两者分别于钳嘴处相对,再将待打孔物件置放于冲头及冲孔座之间,随后由使用者手握钳柄并施压于钳柄让两钳柄相对枢转,如此位于钳嘴处的冲头及冲孔座便会随钳柄的枢转逐渐靠近,最后两者穿透待打孔物件而嵌合,便能在待打孔物件上形成孔洞。
在上述打孔过程中,打孔钳的冲头及冲孔座是随钳柄的枢转而相对移动,因此两者会以弧线轨迹移动而非沿直线轨迹移动。基于此种运作方式,冲孔座处供冲头穿入的冲孔的孔径势必不能与冲头的直径过于紧密配合,而必须将冲孔配置为较大的尺寸以预留较大的嵌合公差,否则冲头与冲孔座的弧线轨迹移动方式有可能会造成冲头与冲孔座无法顺利嵌合,从而影响打孔程序的进行。上述将冲孔制作为较大尺寸的结构配置方式虽然能确保冲头与冲孔座最终可以顺利嵌合,但在冲头嵌入冲孔的过程中,因冲头的尺寸与冲孔的尺寸未能紧密配合,会让冲头及冲孔的孔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间隙,间隙的存在会降低两者嵌合的相对移动过程中施加在待打孔物件的切割效果,因而影响打孔形状、尺寸的精确性,更甚者在待打孔物件的厚度较厚或硬度较高时还有可能导致打孔程序无法顺利进行。此外,由于在打孔前需要人为配对冲头及冲孔座,当冲头及冲孔座的尺寸不小心对应错误时,施力将冲头嵌入冲孔中可能会导致冲头、冲孔座的结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前述问题的打孔装置。
本实用新型打孔装置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握柄、压柄、从动压杆、打孔座及至少一打孔结构。握柄包括中空的主体部及由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的握持部。压柄包括枢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压柄枢接部、显露于所述主体部外且对应所述握持部的按压部,以及与所述按压部分别位于所述压柄枢接部之两相反侧的压柄连结部,所述压柄连结部在所述按压部被施力后能以所述压柄枢接部为枢接处纵向枢转。从动压杆较所述压柄邻近所述主体部的前侧,并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处的压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压柄连结部的压杆连结部,及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外并与所述压杆连结部分别位于所述压杆枢接部的两相反侧的压抵部,所述压抵部能以所述压杆枢接部为枢接处受所述压柄连结部的连动而与所述按压部同向枢转。打孔座装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对应所述压抵部的一侧,并包括显露于所述主体部外且纵向间隔的上座台及下座台。所述上座台具有至少一个纵向贯通的上透孔,所述下座台较所述上座台邻近所述压抵部,且具有至少一个纵向贯通并对准所述上透孔的下透孔,所述上座台及所述下座台之间的空间适用于供待打孔物件置放。打孔结构对准所述上透孔及所述下透孔设置,并包括一端连接所述下座台的底侧的打孔弹性件、连接所述打孔弹性件的另一端且能被所述压抵部靠抵的打孔压头,以及连接所述打孔压头的顶侧的冲头,所述冲头具有穿伸于所述下透孔内的刀口,所述刀口于所述压抵部靠抵于所述打孔压头后,能随所述从动压杆的枢转而在所述下透孔及所述上透孔中纵向直线穿伸移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打孔压头具有头座及由所述头座的远离所述压抵部的侧缘向下延伸且末端朝向所述压抵部弯折的复位卡勾,所述头座及所述复位卡勾界定的空间用于供所述压抵部伸入,且所述头座及所述复位卡勾的其中一者在所述从动压杆枢转时能被所述压抵部靠抵推动,并连动所述冲头沿所述下透孔及所述上透孔直线移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打孔压头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头座的顶侧的连接凸部,所述冲头还具有与所述刀口位于相反侧的连接端,所述打孔结构还包括固定销;所述连接凸部被所述打孔弹性件的另一端套接,并被所述冲头的连接端穿入,所述固定销穿设固定于所述连接凸部及所述连接端处。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打孔座能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横向枢转,所述上座台具有多个尺寸相异的上透孔,所述下座台具有多个尺寸分别与所述上透孔相当且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的下透孔;所述打孔装置包含多个分别对准所述下透孔及相应的所述上透孔的打孔结构,所述打孔结构的冲头的尺寸分别对应于所述下透孔及相应的所述上透孔,所述打孔结构的其中一者于所述打孔座横向枢转后对准所述压抵部,让对准所述压抵部的所述打孔结构的打孔压头能被所述压抵部靠抵推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打孔装置还包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轴杆;所述从动压杆的压杆枢接部枢设于所述轴杆上,且所述从动压杆能以所述轴杆为轴心纵向枢转;所述打孔座还包括连接所述上座台及所述下座台且枢设于所述轴杆上的打孔座枢接部,使所述打孔座能以所述轴杆为轴心横向枢转,所述上透孔相互间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形分布,所述下透孔相互间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形分布,所述打孔结构相互间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形分布。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打孔装置还包含壳套结构及定位结构,所述壳套结构包括打孔座上盖及握柄上盖,所述打孔座上盖装设于所述打孔座的顶侧,并包括多个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形分布的穿孔以及间隔于所述穿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状延伸的导槽,所述导槽具有多个相互间隔且深度大于所述导槽的其他部分的限位槽部,每一限位槽部位于所述轴杆及相应的所述穿孔之间的连线上;所述握柄上盖装设于所述主体部,且其中一部分与所述打孔座上盖相间隔;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一端设置于握柄上盖的内壁面且另一端朝向所述打孔座上盖的导槽的定位弹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弹性件的邻近所述打孔座上盖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导槽中的滑移限位件,所述滑移限位件在所述打孔座横向枢转时能在所述导槽中滑移,且在所述从动压杆的压抵部对准所述打孔结构的其中一者的打孔压头时,所述滑移限位件被所述定位弹性件推顶而嵌入一相应的所述限位槽部中。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握柄上盖的其中一部分遮盖所述打孔座上盖且具有通孔,所述从动压杆的压抵部对准所述打孔结构的其中一者的打孔压头时,所述通孔对准相应于所述打孔结构的所述穿孔。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壳套结构还包括打孔座下盖、握柄下盖、握柄套及压柄套,所述打孔座下盖装设于所述打孔座的底侧并将所述下座台及所述打孔结构装载于内,所述握柄下盖装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与所述握柄上盖对接地将所述主体部覆盖于内,所述握柄套为软质结构并套设于所述握持部,所述压柄套为软质结构并套设于所述按压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下座台具有主体及至少一由所述主体的底侧纵向凸伸的孔柱,所述下透孔贯穿所述主体及所述孔柱,所述打孔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孔柱上。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下座台还具有至少一由所述主体的底侧凸伸并邻近所述孔柱的限位导引结构,所述限位导引结构在所述打孔压头受所述压抵部施力而纵向移动时撑靠所述打孔压头的侧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打孔装置通过将所述打孔结构装设于所述打孔座,并让所述冲头分别穿伸于所述下透孔中,如此一来所述从动压杆的压抵部对准备被使用者择定的所述打孔结构的打孔压头后,所述从动压杆的纵向枢转可带动所述冲头沿相应的所述下透孔直线移动,并能穿透所述待打孔物件而穿入所述上透孔中,上述过程中由于所述冲头与所述下透孔、所述上透孔相对来说是直线移动,因此在制作时能将所述冲头的尺寸与所述下透孔、所述上透孔紧密配合,因而能在所述待打孔物件上形成形状、尺寸精准的孔洞,并适用于所述待打孔物件厚度较厚或硬度较高的情况。此外,由于所述冲头是恒常地穿于相应的所述下透孔中,使用者进行打孔程序前毋须进行所述冲头及所述下透孔的尺寸配对,如此可避免配对不当时可能造成的结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打孔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一立体图,呈现图2的局部结构;
图4是一相对于图3视角上下颠倒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一沿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一类似图1的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使用态样;
图8是一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一类似图1的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另一使用态样;
图10是一类似图3的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对应于图9的使用态样;
图11是一类似图4的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对应于图9的使用态样;及
图12是一沿图9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图3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打孔装置100的一实施例。所述打孔装置100适用于如图6般对一例如为金属、纸、纤维、皮革、塑料等材质的待打孔物件200施以打孔处理程序,并包含一握柄1、一轴杆2、一压柄3、一从动压杆4、一打孔座5、多个打孔结构6、一定位结构7及一壳套结构8。
在后续说明内容中,为便于理解所述打孔装置100的各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会以「上下」、「前后」、「纵向」「横向」等方位用语来说明。以图1为例,「上下」、「前后」在图面中分别为上方与下方、左下侧及右上侧,「纵向」在图面中代表向上或向下的方向,「横向」在图面中代表「非纵向」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是水平方向。然而要说明的是,上述方位用语只用于结构之间的相对关系说明,不代表所述实施例只能以此等方位来实施或使用,因此不应构成实施范围的限制。
参阅图2、图3、图5及图6,其中图5相对于其他3图上下倒置。所述握柄1为所述打孔装置100的主结构之一,例如可通过硬质金属制作,并包括一中空的主体部11及一由所述主体部11向后延伸的握持部12。所述主体部11包括两个纵向延伸且相互间隔的侧壁111,所述侧壁111可用于装载所述轴杆2以及运用于所述压柄3、所述从动压杆4、所述打孔座5的枢轴或定位销(图中未标号)。所述握持部12于本实施例与所述主体部11为一体式结构,并形成长柄状,主要供使用者的掌心、虎口及大拇指处握持。
所述轴杆2纵向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内,且两端分别通过锁销(图中未标号)固定于所述侧壁111上,可供所述从动压杆4及所述打孔座5枢设于上,是所述打孔装置100的主要枢轴结构之一。
所述压柄3例如是以硬质金属材质制作为长柄状,并包括一枢设于所述主体部11的压柄枢接部31、一显露于所述主体部11外且对应所述握持部12的按压部32,以及一与所述按压部32分别位于所述压柄枢接部31的两相反侧的压柄连结部33。所述压柄枢接部31通过一个两端分别装设于所述侧壁111的枢轴(图中未标号)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1内,所述按压部32一体式地由所述压柄枢接部31向后延伸,并主要可让使用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抓持。所述压柄连结部33一体式地由所述压柄枢接部31向前延伸,并与所述从动压杆4枢接。在使用时,所述压柄连结部33在所述按压部32被施力后,会以所述压柄枢接部31为枢转处向上或向下纵向移动,借以带动所述从动压杆4、所述打孔结构6等结构作动。
所述从动压杆4例如是以硬质金属材质制作为长直状,其较所述压柄3邻近所述主体部11的前侧,并包括一位于所述主体部11内且枢设于所述轴杆2上的压杆枢接部41、一枢接于所述压柄连结部33的压杆连结部42,及一延伸至所述主体部11外并与所述压杆连结部42分别位于所述压杆枢接部41的两相反侧的压抵部43。在所述压柄3的按压部32被使用者按压导致所述压柄3枢转时,所述压抵部43会以所述轴杆2为轴心受所述压柄连结部33的连动而与所述按压部32同向枢转。例如,在图6中所述按压部32被使用者按压后,会如图8所示向上枢转而逐渐靠近所述握持部12,此过程中所述压柄连结部33、所述压杆连结部42会向下枢转而逐渐远离所述握持部12,所述压抵部43则会向上枢转。当使用者不再按压所述按压部32后,所述按压部32会被一个两端分别撑抵于所述按压部32及所述握持部12的扭力弹簧(图中未绘制)驱动而逐渐远离所述握持部12,且其他结构会以相反于前述的方式作动,使得所述压柄3及所述从动压杆4恢复至图6的状态。
参阅图3至图6,其中图4、图5相对于其他2图上下倒置。所述打孔座5例如是以硬质金属材质制作,外观上大致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扇形结构。所述打孔座5装设于所述主体部11的对应所述压抵部43的一侧,且能以所述轴杆2为轴心横向枢转。具体来说,所述打孔座5包括显露于所述主体部11外且纵向间隔的一上座台52、一下座台53,以及一连接所述上座台52及所述下座台53且枢设于所述轴杆2上的打孔座枢接部51。所述上座台52及所述下座台53之间的空间适用于供所述待打孔物件200置放。
所述上座台52具有多个纵向贯通且孔径相异的上透孔521,于本实施例是以五个上透孔521示例。在图中,每一上透孔521于所述上座台52包含孔径较大的部分及孔径较小的部分,前述所指所述上透孔521孔径相异是指所述上透孔521孔径较小的部分彼此相异,此等孔径较小的部分与打孔过程较为相关。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进一步将此等上透孔521分别以上透孔521a~521e区别,此等上透孔521a~521e于孔径较小部位的孔径例如可分别对应于1/16英寸、1/8英寸、3/16英寸、1/4英寸、5/16英寸的打孔规格,也就是说所述上透孔521a~521e依序为孔径渐增,但不以此实施方式为限。此外,由于所述打孔座5被配置为能以所述轴杆2为轴心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1横向枢转,因此本实施例将所述上透孔521a~e配置为相互间隔且以所述轴杆2为弧心呈弧形分布,以便于使用者通过枢转所述打孔座5的方式来切换所需的孔洞规格。
所述下座台53较所述上座台52邻近所述从动压杆4,且具有一主体531、多个由所述主体531的底侧纵向凸伸的孔柱532、多个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521且纵向贯穿所述主体531及所述孔柱532的下透孔533,以及多个由所述主体531的底侧凸伸并分别邻近所述孔柱532的限位导引结构534。所述孔柱532的位置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521,用于装载所述打孔结构6,其数量对应所述上透孔521,于本实施例是以五个为例说明。所述下透孔533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521,且孔径分别与相应的所述上透孔521的孔径较小的部分相当。所述下透孔533的数量对应所述上透孔521、所述孔柱532,于本实施例是以五个为例说明。类似于所述上透孔5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透孔533相互间隔并以所述轴杆2为弧心呈弧形分布,并且将对准所述上透孔521a~521e的所述下透孔533分别以下透孔533a~533e区别。所述限位导引结构534用于撑靠所述打孔结构6的侧缘,于本实施例中是以四个为例。所述限位导引结构534彼此相互间隔地以所述轴杆2为弧心呈弧形分布,且与所述孔柱532、所述打孔结构6呈交错分布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导引结构534较所述孔柱532、所述打孔结构6远离所述轴杆2,如此在所述打孔座5横向枢转时便不会与所述从动压杆4产生结构干涉。
续参阅图3至图6,所述打孔结构6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521及所述下透孔533设置,其数量于本实施例是以五个为例,并以所述轴杆2为弧心呈弧形分布。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进一步将此等打孔结构6分别以打孔结构6a~6e区别,每一打孔结构6a~6e包括一个一端连接所述下座台53的底侧的打孔弹性件61、一个连接所述打孔弹性件61的另一端且能被所述压抵部43靠抵的打孔压头62、一个连接所述打孔压头62的顶侧的冲头63,以及一固定销64。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弹性件61为压缩弹簧,并分别用于在所述打孔压头62被朝所述上座台52的方向压抵、移动后提供一复位的弹性力。每一打孔压头62具有一头座621、一设置于所述头座621的顶侧且供相应的所述打孔弹性件61的另一端套接的连接凸部622,以及一由所述头座621的远离所述压抵部43的一侧缘向下延伸且末端朝向所述压抵部43、所述轴杆2弯折的复位卡勾623。每一头座621及相应的所述复位卡勾623所界定的一空间用于供所述压抵部43伸入,具体来说在所述打孔座5横向枢转并定位后,所述头座621的其中一者会对准所述压抵部43,例如在图4中是由所述打孔结构6c的头座621及所述复位卡勾623对准所述压抵部43。所述头座621及所述复位卡勾623的其中一者在所述从动压杆4枢转时能被所述压抵部43靠抵推动,且在被所述压抵部43推动时所述头座621的侧缘会靠抵于邻近的一个或两个限位导引结构534,借此驱动所述打孔结构6进行打孔程序或复位程序,并由所述限位导引结构534对所述冲头63提供移动时的导引、限位效果。每一冲头63具有一穿伸于所述下透孔533内的刀口632,以及一与所述刀口632位于相反侧且部分穿入相应的所述连接凸部622中的连接端631。所述冲头63的直径分别对应于所述下透孔533及相应的所述上透孔521。每一冲头63穿设于相应的所述打孔弹性件61之中,其连接端631伸入相应的所述连接凸部622处被相应的所述固定销64穿入固定,且其刀口632穿伸于相应的所述孔柱532内的所述下透孔533中。如此一来,所述打孔结构6中被所述压抵部43对准的一者,其打孔压头62受到所述压抵部43向上推抵之后,便能让所述冲头63的刀口632在相应的所述下透孔533及所述上透孔521中纵向直线穿伸移动,借此对夹设在所述上座台52及所述下座台53之间的所述待打孔物件200上形成孔洞。
参阅图1、图2及图6,所述壳套结构8包括一打孔座上盖81、一打孔座下盖82、一握柄上盖83、一握柄下盖84、一握柄套85及一压柄套86。
所述打孔座上盖81装设于所述打孔座5的顶侧且例如为塑料材质,并包括多个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521且以所述轴杆2为弧心呈弧形分布的穿孔811,以及一间隔于所述穿孔811且以所述轴杆2为弧心呈弧线延伸的导槽812。所述穿孔811于本实施例是以相同的孔径实施,且将对准所述上透孔521a~521e的所述穿孔811分别以穿孔811a~811e区别。所述导槽812具有多个相互间隔且深度大于所述导槽的其他部分的限位槽部814,每一限位槽部814位于所述轴杆2及一相应的所述穿孔811之间的连线。本实施例中,是将分别对应所述穿孔811a~811e、所述上透孔521a~521e、所述下透孔533a~533e的所述限位槽部814分别以限位槽部814a~814e区别。所述打孔座下盖82装设于所述打孔座5的底侧且例如为塑料材质,并将所述下座台53及所述打孔结构6装载于内。所述握柄上盖83装设于所述主体部11且例如为塑料材质,其对应所述定位结构7的部分与所述打孔座上盖81相间隔,并具有一遮盖所述打孔座上盖81且形成一通孔831的部分。当所述从动压杆4的压抵部43对准所述打孔结构6的其中一者的打孔压头62时,所述通孔831对准相应于所述打孔结构6的所述穿孔811,以便于使用者从所述通孔831处观察打孔程序的进行状况。所述握柄下盖84装设于所述主体部11且例如为塑料材质,并与所述握柄上盖83对接地将所述主体部11覆盖于内。所述握柄套85为软质结构并套设于所述握持部12,所述压柄套86为软质结构并套设于所述按压部32,握柄套85及压柄套86的设置能对使用者提供较佳的握持舒适度。
所述定位结构7包括一个一端设置于握柄上盖83的内壁面且另一端朝向所述打孔座上盖81的导槽812的定位弹性件71,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定位弹性件71的邻近所述打孔座上盖8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导槽812中的滑移限位件72。所述定位弹性件71例如是一压缩弹簧,所述滑移限位件72例如是一钢珠而能在所述打孔座5横向枢转时相应地在所述导槽812中滑移。在所述从动压杆4的压抵部43对准所述打孔结构6的其中一者的打孔压头62时,所述滑移限位件72会被所述定位弹性件71推顶而嵌入一相应的所述限位槽部814中。借此,在所述从动压杆4的压抵部43对准一特定的打孔结构6后,能由所述定位弹性件71提供的弹性力让所述滑移限位件72在相应的所述限位槽部814处产生一定程度的接触摩擦力,借以限制所述打孔座5不能自由枢转。
参阅图1、图2、图3及图6,当使用者要在所述待打孔物件200上形成特定孔径的孔洞时,可以通过横向旋转所述打孔座5来进行打孔尺寸的切换。例如,当使用者欲在所述待打孔物件200上形成3/16英寸的孔洞时,可如图所示将所述打孔座5旋转为由所述通孔831对准所述穿孔811c,此时所述上透孔521c、所述下透孔533c、所述打孔结构6c也对准所述通孔831,且所述从动压杆4对准所述打孔结构6c的打孔压头62。接着,使用者可将所述待打孔物件200放入所述上座台52与所述下座台53之间的空间中,并握持所述握持部12及所述按压部32处,从所述通孔831的位置调整要在所述待打孔物件200上形成孔洞处。
参阅图6~图8,随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指施压于所述按压部32,由所述压柄3的纵向枢转带动所述从动压杆4一并纵向枢转,并由于所述压抵部43是跟所述按压部32同向枢转,因此所述按压部32向上枢转后会带动所述压抵部43压抵在所述打孔压头62的头座621上,并推动所述打孔压头62及所述冲头63朝所述上透孔521c的方向移动,此过程持续进行会让所述冲头63的刀口632从所述下透孔533c处透出并穿透所述待打孔物件200,最终如图8穿入所述上透孔521c中,而在所述待打孔物件200处形成预定孔径(3/16英寸)的孔洞。在上述过程中,虽然所述从动压杆4的压抵部43在向上枢转的过程中是以弧线轨迹移动,但由于所述冲头63是沿所述下透孔533c、所述上透孔521c的延伸方向移动,因此所述冲头63被推抵时是以直线移动的方式向上(也就是朝向所述上透孔521c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在制作时可将所述冲头63的直径配置为与所述下透孔533c、所述上透孔521c紧密配合,让冲头63穿伸于所述下透孔533c、所述上透孔521c中时几乎无间隙,这样在打孔过程中所述冲头63与所述下透孔533c、所述上透孔521c的孔壁对所述待打孔物件200所产生的切割效果能达到优化,因而能在所述待打孔物件200上形成形状、尺寸精准的孔洞,并且适用于厚度较厚或硬度较高的所述待打孔物件200。当打孔程序结束后,用户不再施力于所述按压部32,所述打孔结构6c的打孔弹性件61所提供的弹性力会将所述打孔压头62向下回推,从而带动冲头63恢复至原始状态,而所述按压部32会被所述前述的扭力弹簧(图中未绘制)驱动而逐渐远离所述握持部12,使得所述压柄3及所述从动压杆4恢复至图6的状态,让所述打孔装置100整体自动恢复至图1的状态,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的打孔程序。
另,若打孔程序结束后,因所述冲头63与所述待打孔物件200夹持力过大,造成所述打孔弹性件61的弹性力无法将所述冲头63顺利脱离所述待打孔物件200恢复至原始状态时,此时可由使用者施力于所述按压部32使其向下枢转而远离所述握持部12,如此能让所述压抵部43一并向下枢转,并让所述压抵部43卡掣于所述复位卡勾623处来驱动所述打孔压头62、所述冲头63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冲头63能够顺利脱离所述待打孔物件200,如此便能通过杠杆力量以手动方式让所述打孔装置100整体恢复至图1的状态。
参阅图9~图12,以下说明将所述打孔座5连同所述打孔座上盖81、打孔座下盖82相对于图1横向枢转的实施态样。相对于图1的状态,此时所述握柄上盖83的通孔831是对准所述穿孔811e、所述上透孔521e、所述下透孔533e及所述打孔结构6e,而且所述从动压杆4的压抵部43是对准所述打孔结构6e。由于所述打孔结构6e的冲头63、所述上透孔521e、所述下透孔533e的尺寸(1/4英寸)大于所述打孔结构6c、所述上透孔521c、所述下透孔533c,因此通过前述方式操作所述打孔装置100,便能在所述待打孔物件200上形成较大的孔洞,而在需要形成其他尺寸的孔洞时,只要以类似方式旋转所述打孔座5、所述打孔座上盖81、打孔座下盖82,将所述握柄上盖83的通孔831对准所需的所述冲头63、所述上透孔521、所述下透孔533就好,切换过程极为简便。
要说明的是,前述说明中所述上透孔521、所述下透孔533、所述打孔结构6、所述穿孔811虽是以五个为例说明,但实施上不以此数量为限,当可视实际需要而弹性修改,且其截面形状也不以图式所示的圆形为限,当可视实际需要而调整为所需的任意形状,并让所述冲头63的形状及尺寸相对应就好。而在特定实施态样中,所述打孔装置100也可以只以单个所述上透孔521、所述下透孔533、所述打孔结构6、所述穿孔811来实施,也就是以形成单一尺寸的孔洞为实施态样,此时所述打孔座5可以省略其枢转功能而例如直接固设于所述主体部11处,并可省略所述定位结构7、所述导槽812的设置,如此也是所述打孔装置100得以实施的态样。
综合前述,本实用新型打孔装置100将所述打孔结构6装设于所述打孔座5,并让所述冲头63分别穿伸于所述下透孔533中,如此一来所述从动压杆4的压抵部43对准被使用者择定的所述打孔结构6的打孔压头62后,所述从动压杆4的纵向枢转可带动所述冲头63沿相应的所述下透孔533直线移动,并能顺利穿透所述待打孔物件200而穿入所述上透孔521中,上述过程中由于所述冲头63与所述下透孔533、所述上透孔521相对来说是直线移动,因此在制作时能将所述冲头63的尺寸与所述下透孔533、所述上透孔521紧密配合,而能在所述待打孔物件200上形成形状、尺寸精准的孔洞,并适用于所述待打孔物件200厚度较厚或硬度较高的情况;且不需要人为配对冲头63及下透孔533而能避免结构损伤,使用上极为方便;而复位卡勾623的设计,可以确保使用者可通过杠杆力量以手动方式让所述打孔结构6复位,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10)

1.一种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装置包含:
握柄,包括中空的主体部及由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的握持部;
压柄,包括枢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压柄枢接部、显露于所述主体部外且对应所述握持部的按压部,以及与所述按压部分别位于所述压柄枢接部之两相反侧的压柄连结部,所述压柄连结部在所述按压部被施力后能以所述压柄枢接部为枢接处纵向枢转;
从动压杆,较所述压柄邻近所述主体部的前侧,并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处的压杆枢接部、枢接于所述压柄连结部的压杆连结部,及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外并与所述压杆连结部分别位于所述压杆枢接部的两相反侧的压抵部,所述压抵部能以所述压杆枢接部为枢接处受所述压柄连结部的连动而与所述按压部同向枢转;
打孔座,装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对应所述压抵部的一侧,并包括显露于所述主体部外且纵向间隔的上座台及下座台,所述上座台具有至少一个纵向贯通的上透孔,所述下座台较所述上座台邻近所述压抵部,且具有至少一个纵向贯通并对准所述上透孔的下透孔,所述上座台及所述下座台之间的空间适用于供待打孔物件置放;及
至少一打孔结构,对准所述上透孔及所述下透孔设置,并包括一端连接所述下座台的底侧的打孔弹性件、连接所述打孔弹性件的另一端且能被所述压抵部靠抵的打孔压头,以及连接所述打孔压头的顶侧的冲头,所述冲头具有穿伸于所述下透孔内的刀口,所述刀口于所述压抵部靠抵于所述打孔压头后,能随所述从动压杆的枢转而在所述下透孔及所述上透孔中纵向直线穿伸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压头具有头座及由所述头座的远离所述压抵部的侧缘向下延伸且末端朝向所述压抵部弯折的复位卡勾,所述头座及所述复位卡勾界定的空间用于供所述压抵部伸入,且所述头座及所述复位卡勾的其中一者在所述从动压杆枢转时能被所述压抵部靠抵推动,并连动所述冲头沿所述下透孔及所述上透孔直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压头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头座的顶侧的连接凸部,所述冲头还具有与所述刀口位于相反侧的连接端,所述打孔结构还包括固定销;所述连接凸部被所述打孔弹性件的另一端套接,并被所述冲头的连接端穿入,所述固定销穿设固定于所述连接凸部及所述连接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座能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横向枢转,所述上座台具有多个尺寸相异的上透孔,所述下座台具有多个尺寸分别与所述上透孔相当且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的下透孔;所述打孔装置包含多个分别对准所述下透孔及相应的所述上透孔的打孔结构,所述打孔结构的冲头的尺寸分别对应于所述下透孔及相应的所述上透孔,所述打孔结构的其中一者于所述打孔座横向枢转后对准所述压抵部,让对准所述压抵部的所述打孔结构的打孔压头能被所述压抵部靠抵推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装置还包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轴杆;所述从动压杆的压杆枢接部枢设于所述轴杆上,且所述从动压杆能以所述轴杆为轴心纵向枢转;所述打孔座还包括连接所述上座台及所述下座台且枢设于所述轴杆上的打孔座枢接部,使所述打孔座能以所述轴杆为轴心横向枢转,所述上透孔相互间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形分布,所述下透孔相互间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形分布,所述打孔结构相互间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装置还包含壳套结构及定位结构,所述壳套结构包括打孔座上盖及握柄上盖,所述打孔座上盖装设于所述打孔座的顶侧,并包括多个分别对准所述上透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形分布的穿孔以及间隔于所述穿孔且以所述轴杆为弧心呈弧状延伸的导槽,所述导槽具有多个相互间隔且深度大于所述导槽的其他部分的限位槽部,每一限位槽部位于所述轴杆及相应的所述穿孔之间的连线上;所述握柄上盖装设于所述主体部,且其中一部分与所述打孔座上盖相间隔;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一端设置于握柄上盖的内壁面且另一端朝向所述打孔座上盖的导槽的定位弹性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弹性件的邻近所述打孔座上盖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导槽中的滑移限位件,所述滑移限位件在所述打孔座横向枢转时能在所述导槽中滑移,且在所述从动压杆的压抵部对准所述打孔结构的其中一者的打孔压头时,所述滑移限位件被所述定位弹性件推顶而嵌入一相应的所述限位槽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上盖的其中一部分遮盖所述打孔座上盖且具有通孔,所述从动压杆的压抵部对准所述打孔结构的其中一者的打孔压头时,所述通孔对准相应于所述打孔结构的所述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套结构还包括打孔座下盖、握柄下盖、握柄套及压柄套,所述打孔座下盖装设于所述打孔座的底侧并将所述下座台及所述打孔结构装载于内,所述握柄下盖装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与所述握柄上盖对接地将所述主体部覆盖于内,所述握柄套为软质结构并套设于所述握持部,所述压柄套为软质结构并套设于所述按压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台具有主体及至少一由所述主体的底侧纵向凸伸的孔柱,所述下透孔贯穿所述主体及所述孔柱,所述打孔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孔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之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座台还具有至少一由所述主体的底侧凸伸并邻近所述孔柱的限位导引结构,所述限位导引结构在所述打孔压头受所述压抵部施力而纵向移动时撑靠所述打孔压头的侧缘。
CN201921713444.4U 2019-10-14 2019-10-14 打孔装置 Active CN210651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3444.4U CN210651055U (zh) 2019-10-14 2019-10-14 打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3444.4U CN210651055U (zh) 2019-10-14 2019-10-14 打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51055U true CN210651055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1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3444.4U Active CN210651055U (zh) 2019-10-14 2019-10-14 打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510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75563B1 (en) T5 termination tool
CA2503219C (en) Guide clamp
US20110308094A1 (en) Carpet Knife
JP7048958B2 (ja) 糸切り具
US20020096031A1 (en) Manual paper cutter
JP4783912B2 (ja) 裁断機
JP2014034099A (ja) 綴じ具
CN108284463A (zh) C型管切割器
US10464223B2 (en) Knife and method
CN210651055U (zh) 打孔装置
US6752572B2 (en) Circle cutting accessory for a powered rotary hand tool
TWM590521U (zh) 打孔裝置
US7571505B2 (en) Embellishment setting apparatus
US11167441B2 (en) Handheld punching device
USD514419S1 (en) Sheet metal cutting tool
CN218698458U (zh) 一种可拆分出裁纸刀的多功能订书机
CN217124344U (zh) 一种切纸机构及具有该切纸机构的打印机
TW201008737A (en) Labor-saving heavy-duty punch machine
JPH0714853Y2 (ja) トリミングハンドル
CN216505643U (zh) 一种三合一打孔钳
JP3940110B2 (ja) 容器切開用カッター
CN115625674A (zh) 一种可拆分出裁纸刀的多功能订书机
KR100475464B1 (ko) 손톱깎기
KR200312902Y1 (ko) 손톱깎기
KR20170021185A (ko) 개폐 작업공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