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5070U - 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5070U
CN210635070U CN201920259812.6U CN201920259812U CN210635070U CN 210635070 U CN210635070 U CN 210635070U CN 201920259812 U CN201920259812 U CN 201920259812U CN 210635070 U CN210635070 U CN 210635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arrier
sidewall
bearing
bear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598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598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5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5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5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公开了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其中,承载件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承载槽,被承载物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上设有防静电层,所述承载件还包括顶板,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承载槽的一端,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承载槽的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提手部。该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件更加便于被承载物的包装跟拿取,还能对其起到防静电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生产领域,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包括一个组装过程,即将液晶面板、主控电路、外壳等部分进行组装,其各部件是先生产好封存起来,待后续组装成整个液晶显示器。液晶面板生产完成后封存在液晶面板包装箱中,然后成箱地运往相应的组装工站。
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模组的包装箱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包装箱内部的相对两侧对应设置具有多个卡槽的边卡板30’,隔板20’插入边卡板30’的相对应的卡槽内形成放置液晶模组的空穴,液晶显示模组10’放置于两隔板20’之间的空穴内。上述现有技术的包装箱在放置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液晶显示模组容易卡住,不能平稳放置进空穴内,在取出液晶模组时也会存在拿取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拿取时因摩擦会产生静电,对液晶显示模组10’可能会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更加便于被承载物的包装跟拿取,还能对其起到防静电保护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承载件,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承载槽,所述被承载物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上设有防静电层。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层设置在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所述承载槽;所述防静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还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及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底板形成所述承载槽,所述防静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及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承载槽上方,待所述被承载物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时,用于封闭所述承载槽。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由板材折叠而成;所述板材上设有若干预折线,所述板材沿所述预折线折叠后形成所述承载件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底板以及所述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上上分别设有凸部,所述凸部均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外表面的方向上;所述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还分别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顶缘;和/或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提手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层采用含有防静电物质的树脂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箱,包括:一具有容纳腔的箱体,用于摆放如上述承载件;以及与所述箱体相配套的箱盖,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上,用于封闭所述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在承载件的表面上设置防静电层可以有效对被承载物进行静电防护;另一方面,被承载物先放入承载件的承载槽内包装好后再放入包装箱内,这样有效避免包装过程中被承载物卡住的问题,其次拿取被承载物的时候,也不会损坏被承载物,也不容易拆坏承载件以及包装箱,可重复使用,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包装箱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承载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承载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放有承载件的包装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承载件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仰视示意图。
参见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件100,包括: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以及夹设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之间的并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连接的底板33,共同形成一承载槽,用于放置被承载物500,被承载物500优选地可以为但不限于玻璃基板、显示模组等显示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件1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工艺制成,也可以是通过一体式板材折叠而成,一体成型的承载件100减少了包装被承载物的工序,简单快捷;通过板材折叠而成的承载件不使用时可以展开存放,不占用空间;放置被承载物时也可以灵活操作。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100也可以只包括第一侧壁31以及与第一侧壁直接连接的第二侧壁32,共同形成一个“V”型承载槽,用于放置被承载物500,这样在一些被承载物很薄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小承载槽占用的空间,还能节省承载件的成本。
图3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而成的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俯视图和仰视图。
结合图2至图4进行阐述,图3和图4是承载件100展开后的板材(未标记)形状。板材上设有多条预折线333,可以便于折叠成型。沿板材上对应的预折线333进行弯折即可形成如图2所示的承载件100的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以及夹设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之间的底板33。
进一步地,承载件100还包括第三侧壁34以及第四侧壁35;第三侧壁34和第四侧壁35位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之间,第三侧壁34和第四侧壁35与第一侧壁31以及第二侧壁32共同形成承载槽,这样具有四个侧壁的承载槽会更加可靠稳固,对侧边也需要保护的被承载物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地,第三侧壁34以及第四侧壁35可由板材弯折而成,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三侧壁34以及第四侧壁35分别由与底板33相邻的第一侧壁31的对应两侧边向远离第一侧壁31的方向延伸并向第二侧壁32方向弯折而成,优选地,第三侧壁34以及第四侧壁35的宽度大于等于被承载物500的厚度,便于放置被承载物,但不限于此。进一步地,第三侧壁34和第四侧壁35均可与第一侧壁31之间设有预折线333,便于折叠。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第三侧壁34以及第四侧壁35分别向远离第一侧壁31的方向继续延伸出第一凸部341和第二凸部351。第一凸部341和第二凸部351分别用于与第二侧壁32连接,起到稳固承载件作用。图3-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凸部341和第二凸部351为与第三侧壁34以及第四侧壁35形状相同的矩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相适合的形状,第三侧壁34与第一凸部341之间设置有预折线,第四侧壁35以及第二凸部351之间设置有预折线,进一步地,第一凸部341和第二凸部351的内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件302和第二连接件303,分别用于连接第二侧壁32,图中示例性地设置了第一连接件302和第二连接件303的数量分别为一个,但并不限于此,可以为多个,便于第一凸部341和第二凸部351与第二侧壁32连接。
进一步地,承载件100还包括顶板36,用于对承载槽进行封闭,可以全方位使得被承载物与外界隔离,更加有效的保护被承载物。进一步地,顶板36连接在第一侧壁31的与底板33相对的一侧,顶板36与第一侧壁31之间设有预折线333,便于折叠;顶板36向远离第一侧壁的方向继续延伸出第三凸部361,顶板36与第三凸部361之间设置有预折线333,第三凸部36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件301,用于连接第二侧壁32,图中示例性地将第三凸部361形状设置为矩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相适合的形状,第三连接件301的个数也不限于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顶板36的外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提手部307,便于承载件100的拿取。
继续参见图2-图4,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还包括第一连接部305、第二连接部306以及第三连接部304,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02、第二连接件303以及第三连接件301相对应设置,通过第一连接件302与第一连接部305的连接,可以使得第三侧壁34与第二侧壁32连接,通过第二连接件303与第二连接部306连接,可使得第四侧壁35与第二侧壁32连接,通过第三连接件301与第三连接部304连接,可使得顶板36与第二侧壁32连接,优选地,上述的连接件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卡扣连接、卡合连接、磁铁口连接或魔术贴连接等便于打开的连接方式,这样不论是承载件需要展开,还是板材需要折叠成承载件,仅需要打开连接件与连接部的连接或者将连接件与连接部进行连接,就可以实现,而且不易损坏板材,可重复使用。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侧视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承载件100展开后的平面侧视结构,包括中间的板材,以及设在板材内外表面上的第一防静电层2和第二防静电层3,防静电层用于保护被承载物500,避免遭受静电破坏,但并不限于此。此外,第一防静电层2和第二防静电层3可以但不限于采用粘贴的方式贴合在板材上,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
图5中示例性地示出,承载件100展开后的板材内外表面均设有防静电层,但并不限于此,可以只在板材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设置防静电层,也可以只在形成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的的板材的内和/或外表面设置防静电层,还可以在形成第三侧壁34及第一凸部341、第四侧壁35及第二凸部351、顶板36及第三凸部361的部分仅设置第二防静电层3,这样也可以起到防静电的作用,还减薄了承载件100的厚度,以上均是举例说明,并不限于此。此外,第一防静电层2和第二防静电层3采用但不限于是含有防静电物质的树脂制成;板材采用但不限于是纸板或者树脂。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承载件的正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承载件展开后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7与图3的第一个区别在于,承载件600的第一侧壁63和第二侧壁62的顶缘处分别设有一个凹部621,其目的是便于取放被承载物500。
图7与图3的第二个区别在于,顶板66分设成两部分,其分隔设置在凹部621的两边,顶板66的分隔设置的两部分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提手部607,拿取承载件600时更加平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件结构具有有益效果:在承载件的表面上设置防静电层可以有效对被承载物进行静电防护。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包装箱,包括箱体41和箱盖42,箱体41具有用于摆放多个承载件100的容纳腔,箱盖42与箱体41相配套,箱盖42盖设于箱体41上,箱盖42用于封闭箱体41,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结合图3-4以及图8,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件及包装箱对被承载物进行包装的步骤进行说明,如下:
首先,取一张待折叠成承载件100的板材放置于平坦的工作台上,可先将被承载物500放置于第一侧壁31上,这样折叠的过程即是对被承载物500进行包装的过程,提高效率;
然后,将第一侧壁31作为折叠的基准,沿第一侧壁31与背板33之间的预折线将背板33一侧向上弯折,再沿背板33与第二侧壁32之间的预折线将第二侧壁32一侧向靠近第一侧壁31的方向弯折;
然后,沿第一侧壁31与第三侧边之间的预折线将第三侧壁34一侧向上弯折,再沿第三侧壁34与第一凸部341的预折线将第一凸部341一侧向靠近第二侧壁32外表面的方向弯折,并将第一凸部341的内表面上的第一连接件302与第二侧壁32上对应位置的第一连接部305相连接;
然后,沿第一侧壁31与第四侧边之间的预折线将第四侧壁35一侧向上弯折,再沿第四侧壁35与第二凸部351的预折线将第二凸部351一侧向靠近第二侧壁32外表面的方向弯折,并将第二凸部351的内表面上的第二连接件303与第二侧壁32上对应位置的第二连接部306相连接;
然后,沿第一侧壁31与顶板36之间的预折线将顶板36一侧向上弯折,再沿顶板36与第三凸部361的预折线将第三凸部361一侧向靠近第二侧壁32外表面的方向弯折,并将第三凸部361的内表面上的第三连接件301与第二侧壁32上对应位置的第三连接部304相连接;至此,通过折叠后,形成装有被承载物500的承载件100。
最后,通过抓住顶板36外表面设置的提手部307,将装有被承载物500的承载件100排列放入箱体41内,最后盖上箱盖即可。
综上所述,被承载物先放入承载件的承载槽内包装好后再放入包装箱内,这样有效避免包装过程中被承载物卡住的问题,其次拿取被承载物的时候,也不会损坏被承载物,也不容易拆坏承载件以及包装箱,可重复使用,节省成本。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内容,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承载件,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承载槽,被承载物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上设有防静电层;
所述承载件还包括顶板,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与所述承载槽的底部相对的一侧,所述顶板远离所述承载槽的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提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所述承载槽;所述防静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及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底板形成所述承载槽,所述防静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及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承载槽上方,待所述被承载物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时,用于封闭所述承载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由板材折叠而成;
所述板材上设有若干预折线,所述板材沿所述预折线折叠后形成所述承载件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底板以及所述顶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上分别设有凸部,所述凸部均朝向所述第二侧壁外表面的方向;
所述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还分别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顶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层采用含有防静电物质的树脂制成。
10.一种包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容纳腔的箱体,用于摆放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承载件;以及
与所述箱体相配套的箱盖,所述箱盖盖设于所述箱体上,用于封闭所述容纳腔。
CN201920259812.6U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Active CN210635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9812.6U CN210635070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59812.6U CN210635070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5070U true CN210635070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8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59812.6U Active CN210635070U (zh) 2019-03-01 2019-03-01 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5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0400B (zh) 袋型电池组
US20080251114A1 (en) Method For Packing Solar Battery Elements and Package For Solar Battery Elements
JP5253542B2 (ja) 梱包構造体、梱包方法および搬送方法
CN210635070U (zh) 一种承载件及包装箱
CN111867945A (zh) 包装盒
KR940007982Y1 (ko) 정밀부품용 용기
CN201109542Y (zh) 液晶面板包装容器
JP3560933B2 (ja) デイスプレイ用基板の梱包構造
CN216187916U (zh) 一种环保包装箱
CN210028343U (zh) 板状物包装盒和板状物包装盒组
CN110641801B (zh) 一种折叠手机包装盒
WO2016168981A1 (zh) 包装盒
CN212172984U (zh) 金属掩膜板包装盒
CN102756858B (zh) 电子元件的封合带
CN215098903U (zh) 一种新型纸箱
CN215827328U (zh) 包装内衬结构及包装装置
CN217261282U (zh) 置物架及包装盒
CN217731416U (zh) 包装盒
CN213200715U (zh) 一种新型包装箱结构
CN112298808A (zh) 包材盘及装载电池连接盘的包装构造
CN220701658U (zh) 一种折边收缩盒
CN215852848U (zh) 一种二次利用的包装盒
CN216469602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4216492U (zh) 一种纸箱
CN210417441U (zh) 一种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