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2998U -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2998U
CN210632998U CN201920716400.0U CN201920716400U CN210632998U CN 210632998 U CN210632998 U CN 210632998U CN 201920716400 U CN201920716400 U CN 201920716400U CN 210632998 U CN210632998 U CN 210632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milling
base
cover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64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强
沈科良
叶小伟
黄浩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64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2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2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2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具有容纳孔和位于所述容纳孔内的承载平台;调节机构,相对于基座在第一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调节机构能够使光学镜片绕第二方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利用该固定装置在不夹持光学镜片的有效面的前提下,可以确保光学镜片能够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满足料柄处理的角度需求。

Description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片的固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产品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光学镜片作为光学产品的主要元件,所需数量也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光学镜片主要是由注塑机成型,因此,所形成的镜片基本都带料柄。
现有技术中,对于料柄的处理有多种方法,有热切,激光切,铣刀铣削等方法。热切容易对镜片产生应力,造成镜片容易损坏;激光切无法使切除表面达到所需的粗糙度。采用铣削方式的话,对于一些圆形的镜片,在无法采用镜片有效面夹持时,不能满足光学镜片在切削待加工区域的角度转动需求,因此,镜片在铣削时的固定方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利用该固定装置在不夹持光学镜片的有效面的前提下,确保上述光学镜片能够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满足料柄处理的角度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具有容纳孔和位于所述容纳孔内的承载平台;调节机构,相对于基座在第一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调节机构能够使光学镜片绕第二方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调节滑块,两个调节滑块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夹持槽,调节滑块相对于基座可滑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夹持槽的大小可调节。
进一步地,基座还具有两个第一滑槽,两个第一滑槽与两个调节滑块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调节滑块相对于基座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第一驱动部,两个第一驱动部与两个调节滑块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部为千分尺。
进一步地,基座具有与容纳孔连通的第一滑槽,调节滑块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其中,第二板段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一板段和第三板段,第二板段位于第一滑槽内。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封板,第一封板与基座连接,以对调节滑块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夹持部,夹持部具有用于夹持光学镜片的夹持腔。
进一步地,夹持腔的大小可调节。
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块,与基座连接;第二夹持块,相对于基座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还包括与基座连接的第二封板,第二封板用于限制第二夹持块在第三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与第二夹持块连接。
进一步地,承载平台上设有过气通孔。
进一步地,承载平台包括:第一承载板,与基座连接;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分体设置,过气通孔贯通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铣削系统,包括铣削装置和与铣削装置配合的固定装置,其中,固定装置为上述固定装置。
进一步地,铣削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支撑在第一驱动机构上并随着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能够沿第三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铣削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铣削机构能够沿着第二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第三驱动机构,与固定装置连接,以驱动固定装置沿第一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其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铣削系统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具有容纳空间,固定装置相对于支撑架可移动地设置,以使固定装置至少具有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位置和至少部分移出容纳空间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盖板;支架,与盖板连接,盖板与支架形成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铣削机构包括铣刀,盖板上设有供铣刀进入容纳空间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进气盖板;出气盖板,盖板本体位于进气盖板和出气盖板之间,出气盖板和进气盖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的上端面与盖板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铣削系统还具有排气通道,基座具有与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通路。
进一步地,基座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连接,容纳孔位于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上设有与排气通道和容纳孔连通的凹槽。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待加工的光学镜片放置在承载平台上,调节机构相对于基座在第一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从而能够带动待加工光学镜片绕第二方向转动,进而能够按照设计的角度要求去铣削待加工区域,从而满足待加工光学镜片中心线和铣削边的角度要求,进而保证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3的固定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能够利用图1所示的固定装置进行夹持的待加工光学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铣削系统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的铣削系统的支撑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铣削系统的支撑架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图7的铣削系统的排屑原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第三驱动机构;8、铣削机构;10、基座;11、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21、凹槽;13、容纳孔;14、第一滑槽;20、调节机构;21、调节滑块;211、第一板段;212、第二板段;213、第三板段;22、夹持槽;30、第一驱动部;40、承载平台;41、第一承载板;411、第一凹槽;42、第二承载板;421、第二凹槽;43、过气通孔;44、第一通孔;50、夹持部;51、第一夹持块;52、第二夹持块;53、夹持腔;61、第一封板;62、第二封板;70、支撑架;71、盖板;711、盖板本体;712、进气盖板;713、出气盖板;72、支架;73、进气固定块;74、第二通孔;80、第二驱动部;81、铣刀;90、待加工光学镜片;100、固定装置;101、溢流部;102、待加工区域;103、光学部;110、转换块;120、排气通道;A、中心线;B、铣削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镜片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镜片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光学部(也可称为“有效径部分”或者“有效直径部分”)为镜片中起光学作用的部分,光学部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凹或凸的形状,从而对光线进行发散或汇聚。非光学部包围并连接光学部,主要作用为放置、支撑相连接的光学部。有效面指的是位于光学部部分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指的是图1和图7中的Y轴方向,第二方向指的是图1和图7中的Z轴方向,第三方向指的是图1和图7中的X轴方向。
图6示出了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对于圆形的光学镜片,由于无法采用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有效面夹持,且在切削待加工区域102(即处理料柄)时有角度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够在不夹持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有效面的前提下,确保上述待加工光学镜片90能够转动一定角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具体地,如图6所示,待加工光学镜片90包括溢流部101、与溢流部101连接的光学部103和与光学部103连接的待加工区域102。其中,光学部103具有有效面。溢流部101和待加工区域102需要铣削去除,光学部103的有效面不能上下夹持,溢流部101在固定镜片时还起到角度定位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固定装置100。该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00包括基座10和调节机构20。其中,基座10具有容纳孔13和位于容纳孔13内的承载平台40。调节机构20相对于基座10在第一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调节机构20能够使待加工光学镜片90绕第二方向转动,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通过上述设置,待加工光学镜片90放置在承载平台40上,调节机构20相对于基座10在第一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从而能够带动待加工光学镜片90绕第二方向转动,进而能够按照设计的角度要求去铣削待加工区域102。
优选地,利用上述的固定装置100,可以确保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中心线A和待加工区域102的铣削边B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0.05°。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0包括两个调节滑块21,两个调节滑块21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夹持槽22,调节滑块21相对于基座10可滑动地设置。上述设置中,利用夹持槽22可以对溢流部101进行夹持,这样,无需夹持光学部103的表面,即可实现夹持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功能,从而避免因划伤光学部103而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
如图1至图5所示,为了夹持不同尺寸的待加工光学镜片90,使得固定装置100的适用范围更广,夹持槽22的大小可调节。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基座10还具有两个第一滑槽14,两个第一滑槽14与两个调节滑块21一一对应设置。
上述设置中,调节滑块21与第一滑槽14滑动配合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第一滑槽14和调节滑块21之间沿第一方向有间隙,这样,调节滑块21能在相应的第一滑槽14内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通过调整其中一个调节滑块21在相应的第一滑槽14内的位置或者同时调节两个调节滑块21的位置,即可调整夹持槽22的宽度尺寸,从而可以夹持具有不同尺寸的溢流部101的待加工光学镜片90。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要调整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角度,首先,需要确保两个调节滑块21形成的夹持槽22的宽度不变,即确保待加工光学镜片90能够被夹持在上述夹持槽22内;接着,按照图7所示的Y轴方向使得两个调节滑块21同时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这样,由于基座10或者承载平台40或者采用以下提到的夹持部50限制了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X轴和Y轴方向的自由度,待加工光学镜片90只能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从而便于后续加工待加工区域102,满足处理料柄的角度需求。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10上的第一驱动部30,第一驱动部30用于驱动两个调节滑块21相对于基座1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该技术方案中,利用第一驱动部30能驱动两个调节滑块21相对于基座1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包括两个第一驱动部30,两个第一驱动部30与两个调节滑块21一一对应设置。
这样的话,在确保夹持槽22的宽度不变的前提下,同步向上或者向下移动两个调节滑块21,使得待加工光学镜片90能够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便于后续切削。
优选地,各第一驱动部30均为千分尺,采用的千分尺的型号:米思米厂商生产的MCLN6。利用千分尺可以精确调整调节滑块21移动的距离,便于控制待加工光学镜片90绕Z轴转动的角度。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气缸或者丝杠或者液压缸等作为第一驱动部3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基座10具有与容纳孔13连通的第一滑槽14,调节滑块2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板段211、第二板段212和第三板段213,其中,第二板段212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一板段211和第三板段213,第二板段212位于第一滑槽14内。
通过上述设置,调节滑块21的第二板段212卡入第一滑槽14内,第二板段212的宽度尺寸小于第一板段211和第三板段213,这样,可以防止调节滑块21在第三方向上往复移动(即限制调节滑块21沿X轴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调节滑块21在Z轴方向上往复移动,固定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封板61,第一封板61安装在调节滑块21上方,第一封板61与基座10连接。
优选地,第一封板61与基座10通过螺钉连接。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卡箍连接,只要是能够确保第一封板61与基座10之间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10上的夹持部50,夹持部50具有用于夹持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夹持腔53。
利用夹持部50将待加工光学镜片90夹紧固定,能够防止上述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铣削过程中移动,保证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加工精度,从而确保加工质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拆装和夹紧待加工光学镜片90,夹持腔53的大小可调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夹持部50包括第一夹持块51和第二夹持块52,其中,第一夹持块51与基座10连接,第二夹持块52相对于基座10在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上述设置中,通过调节第二夹持块52相对于基座10的位置,即可调节夹持腔53的大小,从而确保夹紧待加工光学镜片90后再开始铣削工作,进而保证加工精度。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夹持块51为U型结构,且U型结构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壁的端部具有弧形的夹持表面,该弧形的夹持表面与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光学部103的外周面的形状相适配,从而能够更好地夹持上述待加工光学镜片90。
同理,第二夹持块52也采用了与第一夹持块51相类似的结构。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形状设置其他结构的夹持部50,只要能够实现夹紧或者松开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功能即可。
优选地,第一夹持块51和第二夹持块52采用塑料材质制成,能够防止待加工光学镜片90被夹伤或擦伤。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夹伤、擦伤镜片,除了第一夹持块51和第二夹持块52之外,与待加工光学镜片90直接接触的部件都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其余部件采用金属材质。
下面,对如何调整待加工光学镜片90相对于承载平台40转动的角度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1)旋转作为第一驱动部30的千分尺,调整两个调节滑块21形成的夹持槽22的宽度,将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溢流部101卡入夹持槽22内,即利用两个调节滑块21将待加工光学镜片90夹住;此时,第一夹持块51与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外周面抵接接触;
(2)按照图7所示的Y轴方向使得两个调节滑块21同时向上或者向下移动,这样,由于基座10或者承载平台40和第一夹持块51限制了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X轴和Y轴方向的自由度,待加工光学镜片90只能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从而便于后续加工待加工区域102,满足处理料柄的角度需求;
(3)当待加工光学镜片90转动至所需位置后,使得第二夹持块52向靠近第一夹持块51的方向移动,这样,第一夹持块51和第二夹持块52之间形成的夹持腔53即可夹紧待加工光学镜片90。当夹紧后,即可利用铣刀81进行铣削工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限制第二夹持块52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固定装置100还包括与基座10连接的第二封板62。
优选地,第二封板62与基座10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卡箍将第二封板62固定在基座10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基座10上的第二驱动部80,第二驱动部80与第二夹持块52连接。
该技术方案中,利用第二驱动部80能驱动第二夹持块52相对于基座1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得夹持槽22的大小可调节,从而能够夹紧不同尺寸的待加工光学镜片90。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80选用快速肘夹,采用的具体型号:米思米的型号:MC07-2。通过按压快速肘夹上的把手,带动第二夹持块52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快速装夹。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的型号,只要是能够实现上述需求即可。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80也可以是气缸或者丝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平台40包括第一承载板41和第二承载板42,其中,第一承载板41与基座10连接,第二承载板42与第一承载板41分体设置,过气通孔43贯通第一承载板41和第二承载板42。
该技术方案中,当压力气体进入到承载平台40时,加压气体能够沿着过气通孔43向下运动,这样,能够尽量减小待加工光学镜片90上浮的位移,避免待加工光学镜片90跑位,从而保证后续过程中待加工光学镜片90的加工精度。
具体地,第一承载板41与基座10连接,第一承载板41具有第一凹槽411。第一承载板41外部轮廓为八边形,第一承载板41位于容纳孔13内并与容纳孔13的内壁面连接。第二承载板42容置在第一凹槽411内。第二承载板4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21,第二凹槽421用于放置待加工光学镜片90。这样,第二凹槽421是用于减少待加工光学镜片90和第二承载板42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使通过过气通孔43的气体与待加工光学镜片9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受力更均匀。
第一通孔44设置在第二承载板42上,数量为4个,并绕过气通孔43间隔均匀布置。第一通孔44实际是螺栓孔,用于第二承载板42和第一承载板41的固定。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板41的外部轮廓可以为四边形等其它形状,过气通孔43和第一通孔44的数量和分布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铣削机构8包括铣刀81,盖板71上设有供铣刀81进入容纳空间的第二通孔74。具体地,上述盖板7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通孔74,第二通孔74为腰型孔。
通过上述设置,便于铣刀进入上述容纳空间,同时增加铣刀在X轴方向的移动量,便于铣削待加工光学镜片90。当铣刀进入任何一个第二通孔74进行铣削时,气体通过进气固定块73进入下面提到的盖板本体711的腔体内,然后通过另一个第二通孔74顺着铣刀流出,可以起到冷却铣刀的作用。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个(比如3个或者10个等)第二通孔74,第二通孔7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铣削系统还包括支撑架70,支撑架70具有容纳空间,固定装置100相对于支撑架70可移动地设置,以使固定装置100至少具有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位置和至少部分移出容纳空间的第二位置。
通过上述设置,在Y轴方向可以将固定装置100移动至支撑架70的容纳空间内,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一定的封闭空腔,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内部铣削时碎屑不会飞出空腔外部,会直接通过排气通道120被外部集尘设备吸收。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铣削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第三驱动机构5和铣削机构8。其中,第二驱动机构4支撑在第一驱动机构3上并随着第一驱动机构3的驱动能够沿第三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铣削机构8与第二驱动机构4连接,第二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铣削机构8能够沿着第二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第三驱动机构5与固定装置100连接,以驱动固定装置100沿第一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
上述设置中,第二驱动机构4能够驱动铣削机构8相对于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Z轴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3能够驱动第二驱动机构4相对于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X轴方向运动,第三驱动机构5能够驱动固定装置100相对于铣削机构8在Y轴方向移动,由于铣削机构8与第二驱动机构4连接,第二驱动机构4能带动铣削机构8一起在X轴方向运动。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3能够驱动铣削机构8在X轴方向上移动预设距离,从而使得铣削机构8相对于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X轴方向上移动到预设位置,第二驱动机构4能够驱动铣削机构8在Y轴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从而使得铣削机构8相对于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Z轴方向移动到预设位置,第三驱动机构5能够驱动固定装置100相对于铣削机构8在Y轴方向上移动预设距离,从而使得固定装置100相对于铣削机构8在Y轴方向上移动到预设位置。
如图7所示,铣削系统布置在工作台上,具体地,支撑架70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固定不动,第一驱动机构3也固定在工作平台上。上述包括固定装置100在内的整个铣削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小。
下面,详细说明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和第三驱动机构5如何工作,从而使得铣削机构8和待加工光学镜片90满足预设的位置要求:
(1)利用第三驱动机构5沿Y轴方向驱动固定装置100,使得固定装置100到达上述容纳空间的第一位置,这样,切削待加工区域102位于第二通孔74的下方;
(2)利用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第二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4带动铣削机构8沿X轴方向移动,使得铣刀81位于第二通孔74的上方;
(3)利用第二驱动机构4驱动铣刀81向下移动并穿过第二通孔74,便于对待加工光学镜片90进行铣削加工;
(4)第一驱动机构3与第三驱动机构5配合移动,形成待加工光学镜片90预设的铣削轨迹;
(5)待加工光学镜片90铣削加工完成后,利用第二驱动机构4驱动铣刀81沿Y轴方向向上移动,使得铣刀81退刀至第二通孔74上方;
(6)利用第三驱动机构5沿Y轴方向驱动固定装置100,这样,固定装置100能够处于第二位置,即固定装置100处于移出或部分移出上述的容纳空间的位置。
相关技术中的铣刀能够在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上移动,其中铣刀在X轴和Y轴通过驱动机构进行移动,Z轴方向的移动则通过铣削装置上的调节机构进行手动调节。本实用新型中铣削装置与相关技术不同,不同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增设了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铣刀在Z轴方向上移动;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只能在X轴和Z轴方向驱动铣刀移动,不能在Y轴方向驱动铣刀移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和第三驱动机构5均为气缸,气缸能实现全自动驱动,该驱动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可提高待加工光学镜片90铣削加工效率。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和第三驱动机构5也可以选用气缸和丝杠的组合方式,也可以全部是滚珠丝杠方式。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上述支撑架70包括盖板71和支架72。其中,支架72支撑在盖板71下方,盖板71与支架7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其中,盖板71包括盖板本体711、进气盖板712、出气盖板713。其中,盖板本体711位于进气盖板712和出气盖板713之间,进气固定块73安装固定在进气盖板712上。进气盖板712以及出气盖板713上均设有过气孔,进气固定块73上设有与过气孔连通的进气口。
压力气体自上述进气口进入,并依次经过设置在进气盖板712和出气盖板713上的过气孔进入上述的容纳空间内。
优选地,出气盖板713和进气盖板712采用亚克力材料制成。亚克力材料的透明度非常高,透光率能达到92%以上,光线柔和且视觉清晰。在待加工光学镜片90铣削加工时,加工人员可通过透明的进气盖板712和出气盖板713观察内部铣削情况,便于调整待加工光学镜片90与铣削机构8的相对位置,当然,出气盖板713和进气盖板712也可以采用透明玻璃钢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需要观察,出气盖板713和进气盖板712也可以不采用透明材质,该处材质对于铣削功能来说没有影响,即只要能够保证铣削功能正常进行,申请人可以任意选择出气盖板713和进气盖板712的材质。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0的上端面与盖板71之间具有间隙,以保证固定装置100相对于盖板71沿第二方向上移动无干涉。上述间隙越小,盖板71与固定装置100形成的排屑空间的封闭性越好。具体地,固定装置100的上端面与盖板71之间具有的间隙不大于0.2mm。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铣削系统还具有排气通道,基座10具有与排气通道120连通的排气通路。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铣削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碎屑,压力气体可通过排气通路将碎屑清洗干净。铣刀81在铣削过程中常因过热而导致刀具破坏,压力气体可通过排气通路对铣刀81进行散热冷却。
具体地,基座10包括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其中,第一基板11安装固定在第二基板12上。第一基板11上设置有容纳孔13,第二基板12上设有凹槽121,容纳孔13与凹槽121上下连通从而形成了排气通路。进气固定块73的进气口与盖板71的过气孔连通,形成过气通道。过气通道与排气通路连通,排气通路又与排气通道120连通,排气通道120通过转换块110与外部集尘设备连通,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碎屑排放通道。压力气体从上述进气口注入,外部集尘设备又从排气通道120抽吸碎屑,使得整个碎屑排放通道形成负压,增强了清洗气体的流动性,使得碎屑高效快速的排出。
如图10所示,下面详细说明了压力气体如何利用碎屑通道完成对铣削加工形成的碎屑排放:
压力气体通过进气固定块73的进气口进入到容纳孔13内;一部分压力气体通过容纳孔13将待加工光学镜片90上表面的碎屑吹走,保证镜片上表面的清洁度;另一部分压力气体通过容纳孔13与凹槽121的连接通道进入到凹槽121内;进入凹槽121内的压力气体能将待加工光学镜片90下表面的碎屑吹走,从而保证下表面的清洁度;所有的压力气体和碎屑汇入上述排气通道120内;最后利用外部集尘设备产生的负压将排气通道120内的碎屑吸走。
在进行切削工作和排屑过程之前,在Y轴方向可以将固定装置100移动至支撑架70的容纳空间内,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一定的封闭空腔(由于固定装置100的上端面与盖板71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0.2mm,因此可以认为上述空腔是封闭的),待加工光学镜片90在内部铣削时碎屑不会飞出空腔外部,会直接通过排气通道120被外部集尘设备吸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铣削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碎屑等易飞出落在工作平台的问题。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利用固定装置能够在非有效夹持面上夹持待加工光学镜片,并能调整待加工光学镜片绕Z轴方向转动角度,从而满足待加工光学镜片的中心线A和待加工区域的铣削边B之间的角度要求。同时,通过优化铣削系统,能够更好的排出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提高了碎屑排出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包括:
基座(10),具有容纳孔(13)和位于所述容纳孔内的承载平台(40);
调节机构(20),相对于所述基座(10)在第一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所述调节机构(20)能够使所述光学镜片绕第二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0)包括两个调节滑块(21),所述两个调节滑块(21)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夹持槽(22),所述调节滑块(21)相对于所述基座(10)可滑动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槽(22)的大小可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还具有两个第一滑槽(14),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4)与两个所述调节滑块(21)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的第一驱动部(30),所述第一驱动部(30)用于驱动所述两个调节滑块(21)相对于所述基座(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30),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部(30)与两个所述调节滑块(21)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30)为千分尺。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具有与所述容纳孔(13)连通的第一滑槽(14),所述调节滑块(2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板段(211)、第二板段(212)和第三板段(213),其中,所述第二板段(212)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板段(211)和所述第三板段(213),所述第二板段(212)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4)内。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封板(61),所述第一封板(61)与所述基座(10)连接,以对所述调节滑块(21)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的夹持部(50),所述夹持部(50)具有用于夹持所述光学镜片的夹持腔(5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腔(53)的大小可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50)包括:
第一夹持块(51),与所述基座(10)连接;
第二夹持块(52),相对于所述基座(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可移动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基座(10)连接的第二封板(62),所述第二封板(62)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夹持块(5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10)上的第二驱动部(80),所述第二驱动部(80)与所述第二夹持块(52)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40)上设有过气通孔(43)。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40)包括:
第一承载板(41),与所述基座(10)连接;
第二承载板(42),与所述第一承载板(41)分体设置,所述过气通孔(43)贯通所述第一承载板(41)和所述第二承载板(42)。
17.一种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铣削装置和与所述铣削装置配合的固定装置(100),所述固定装置(100)为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10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3);
第二驱动机构(4),支撑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上并随着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的驱动能够沿第三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
铣削机构(8),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所述铣削机构(8)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
第三驱动机构(5),与所述固定装置(100)连接,以驱动所述固定装置(100)沿所述第一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系统还包括支撑架(70),所述支撑架(70)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固定装置(100)相对于所述支撑架(70)可移动地设置,以使所述固定装置(100)至少具有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一位置和至少部分移出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二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0)包括:
盖板(71);
支架(72),与所述盖板(71)连接,所述盖板(71)与所述支架(72)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的铣削机构(8)包括铣刀,所述盖板(71)上设有供所述铣刀进入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二通孔(74)。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1)包括:
盖板本体(711);
进气盖板(712);
出气盖板(713),所述盖板本体(711)位于所述进气盖板(712)和所述出气盖板(713)之间,所述出气盖板(713)和所述进气盖板(71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的上端面与所述盖板(71)之间具有间隙。
24.根据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系统还具有排气通道,所述基座(10)具有与所述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通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铣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包括:
第一基板(11);
第二基板(12),与所述第一基板(11)连接,所述容纳孔(13)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上,所述第二基板(12)上设有与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容纳孔(13)连通的凹槽(121)。
CN201920716400.0U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Active CN210632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6400.0U CN210632998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6400.0U CN210632998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2998U true CN210632998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9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6400.0U Active CN210632998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29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4181A (zh) * 2019-05-17 2019-07-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4181A (zh) * 2019-05-17 2019-07-1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CN110014181B (zh) * 2019-05-17 2024-03-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1171B2 (en) Method to process spectacle lens blanks
JP2006312234A (ja) 高性能フライス削り・旋削装置および特に眼鏡レンズを加工する方法
KR101007872B1 (ko) 모서리 가공장치
KR20100118560A (ko) 다이싱 장치 및 다이싱 방법
CN210632998U (zh)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TWI457218B (zh) 切割方法
KR200436073Y1 (ko) 안경렌즈 가공장치
CN218691720U (zh) 一种双轴高效率检测半导体划片机
JP2012256749A (ja) 切削装置
CN112935579A (zh) 一种激光切膜设备
CN112792626A (zh) 一种自动研磨机
JP2018062052A (ja) 切削方法及び切削装置
JP2017144511A (ja) ノズル調整治具
TWI450805B (zh) 切割裝置及切割方法
CN110014181B (zh) 用于光学镜片的固定装置及铣削系统
TWI436855B (zh) A grinding device and a grinding method,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hin plate-like member
KR102662485B1 (ko) 연삭 장치
CN115781942A (zh) 一种碳化硼材料工件的套切加工装置
JP6173813B2 (ja) 立型加工機
CN115488067A (zh) 一种双轴高效率检测半导体划片机
JP5464421B2 (ja) ダイシング装置及びダイシング方法
TW202245982A (zh) 輔助裝置
CN111730771B (zh) 一种晶圆切割机
CN209579078U (zh) 定位装置及具有该定位装置的玻璃倒角机
JPH11165213A (ja) 加工板材のバリ取り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