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9568U - 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 Google Patents

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9568U
CN210619568U CN201921246590.0U CN201921246590U CN210619568U CN 210619568 U CN210619568 U CN 210619568U CN 201921246590 U CN201921246590 U CN 201921246590U CN 210619568 U CN210619568 U CN 210619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upporting
clamping
placing mechanism
tr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65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日灵
王开祥
陈哲
张志雄
黄石磊
岑胜旺
王文强
黄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65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9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9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95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该放盘机构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固定餐盘的夹持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夹持部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驱动单元;及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餐盘的支撑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支撑部打开或闭合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方,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相配合形成分堆结构。该放盘机构能够悬空夹持多个叠放在一起的餐盘,且能够将下方的餐盘分堆放入支撑部中,灵活度更高,可以实现上方加盘,下方放盘;该出盘装置能够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逐一分开后送出;该出餐系统采用了上述出盘装置,有利于提高出餐效率。

Description

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出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背景技术
人们常将餐盘叠放在一起以节约支撑面的空间,有效利用立体空间;需要使用时再逐一取出。
由于传统的支撑方式使得叠放在一起的餐盘在进行分盘时,只能从上至下逐一取出,灵活度受限,不利于加盘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该放盘机构能够悬空夹持多个叠放在一起的餐盘,且能够将下方的餐盘分堆放入支撑部中,灵活度更高,可以实现上方加盘,下方放盘;该出盘装置能够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逐一分开后送出;该出餐系统采用了上述出盘装置,有利于提高出餐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放盘机构,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固定餐盘的夹持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夹持部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驱动单元;及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餐盘的支撑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支撑部打开或闭合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方,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相配合形成分堆结构。
上述放盘机构使用时,利用夹持组件的夹持部打开,支撑部关闭,此时可以将叠放好的餐盘放入支撑部与夹持部之间,以及夹持部上方;完成餐盘叠放后,利用夹持部夹持住设置于夹持部之间的餐盘,形成餐盘堆的新的支撑结构;此时可以打开支撑部,使得支撑部与夹持部之间的餐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分盘机构或输送带上,完成分堆动作;接着合上支撑部,打开夹持部,使得叠放好的餐盘部分落入支撑部上,然后再关闭夹持部,打开支撑部,将小堆的餐盘再次送入分盘机构或输送带上;如此往复,实现将叠好在一起的餐盘堆,分小堆小堆地送入分盘机构或输送带上,避免压坏分盘机构或输送带;且此过程中,还可以继续向夹持部最上方的餐盘叠加餐盘,如此可以实现在叠放好的餐盘堆的上方加盘,而下方放盘,有利于提高出盘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所有所述夹持件相配合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运动,使得所述夹持部打开或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设有远离所述支撑部设置的导入部,所有所述夹持件的导入部相配合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导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托板,所有所述托板相配合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有托板横向移动,使得所述支撑部打开或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用于餐盘的导向的,使得所述餐盘沿预设轨迹导入所述夹持部或/和所述支撑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之间的纵向间距可调。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出盘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放盘机构,还包括用于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逐一分开的分盘机构、以及将所述餐盘从所述支撑部导入所述分盘机构的第二导向组件,所述分盘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下方。
如此该出盘装置使用时,利用放盘机构将实现将叠好在一起的餐盘堆,分小堆小堆地送入分盘机构,然后利用分盘机构将该叠放在一起的餐盘逐一分开,然后再送入输送线或其他结构中。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盘机构包括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可自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至少两根螺杆,所有所述螺杆间隔设置形成支撑餐盘的支撑结构,所述螺杆设有螺旋槽,且所述螺旋槽与所述餐盘滑动配合;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使得所有所述螺杆的螺旋槽相配合形成分离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出盘装置还包括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用于承托所述餐盘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设置于所述螺杆的螺旋槽的下方。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出餐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放盘机构,或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出盘装置。该出餐系统采用了上述出盘装置,有利于提高出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出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放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分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分盘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分盘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出盘装置;100、分盘机构;110、支撑架;120、分离组件;122、螺杆;122a、螺旋槽;122b、导入端;124、支撑结构;126、分离通道;130、驱动组件;132、输出端;134、传动单元;136、动力源;140、承托组件;142、承托件;144、气缸;200、放盘机构;210、夹持组件;212、夹持部;214、第一驱动单元;216、夹持件;220、托板组件;222、支撑部;224、第二驱动单元;226、托板;230、分堆结构;20、餐盘;22、托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出盘装置10,包括放盘机构200及分盘机构100,分盘机构100用于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20逐一分开,放盘机构200用于将叠放在一起的至少两个所述餐盘20放入分盘机构100中,如此能够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20逐一分开,然后再送入输送线或其他结构中。
需要说明的是,“餐盘20”为一种能够盛放食物的容器,其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如呈盘状结构、盒状结构、杯状结构等现有的任意一种形状。
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放盘机构200,放盘机构200包括夹持组件210及托板组件220,夹持组件210包括用于固定餐盘20的夹持部212、以及用于控制夹持部212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驱动单元214,夹持部212设置于支撑结构124的上方,托板组件220包括用于支撑餐盘20的支撑部222、以及用于控制支撑部222打开或闭合的第二驱动单元224,支撑部222设置于夹持部212的下方,且支撑部222与夹持部212相配合形成分堆结构230。如此,利用夹持组件210的夹持部212打开,支撑部222关闭,此时可以将叠放好的餐盘20放入支撑部222与夹持部212之间,以及夹持部212上方;完成餐盘20叠放后,利用夹持部212夹持住设置于夹持部212之间的餐盘20,形成餐盘堆的新的支撑结构124;此时可以打开支撑部222,使得支撑部222与夹持部212之间的餐盘2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分盘机构100上,完成分堆动作;接着合上支撑部222,打开夹持部212,使得叠放好的餐盘20部分落入支撑部222上,然后再关闭夹持部212,打开支撑部222,将小堆的餐盘20再次送入分盘机构100上;如此往复,实现将叠好在一起的餐盘堆,分小堆小堆地送入分盘机构100或输送带上,避免压坏分盘机构100;且此过程中,还可以继续向夹持部212最上方的餐盘20叠加餐盘20,如此可以实现在叠放好的餐盘堆的上方加盘,而下方放盘,有利于提高出盘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部212及支撑部222打开时,餐盘20可以穿过夹持部212及支撑部222;夹持部212关闭时,餐盘20能够被夹持部212夹持固定,且能够支撑多个叠放在一起的餐盘20;支撑部222关闭时,用于承托餐盘20,使得餐盘20放置在支撑部222上。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驱动单元214及第二驱动单元224可以根据各自驱动部件(夹持部212或支撑部222)的运动轨迹需要进行选择,可以是旋转动力输出设备,也可以是伸缩动力输出设备。
在前述放盘机构200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10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216,所有夹持件216相配合形成夹持部212,第一驱动单元214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件216运动,使得夹持部212打开或关闭。如此利用两个夹持件216、三个夹持件216或四个以上的夹持件216来形成夹持部212,只需控制一个以上的夹持件216运动即可实现夹持部212的打开或关闭。具体地,该夹持件216为夹持板,能够同时夹持更多的餐盘20,有利于提高夹持稳定性。
具体地,该第一驱动单元214可以为气缸、液压缸、丝杆螺母机构、皮带机构、链轮机构等能够实现夹持件216横向移动的现有驱动设备。
在前述放盘机构200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夹持件216设有远离支撑部222设置的导入部(未示出),所有夹持件216的导入部相配合形成夹持部212的导入口。如此,便于将下落的餐盘20导入夹持件216之间,有利于保持餐盘20下落的顺畅性。该导入部为倒圆角、倒锥角等结构。
在前述放盘机构200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托板组件220包括至少两个托板226,所有托板226相配合形成夹持部212,第二驱动单元224用于驱动所有托板226横向移动,使得支撑部222打开或关闭。如此利用两个托板226、三个托板226或四个以上的托板226来形成支撑部222,有利于承受餐盘20的冲击力。
具体地,该第二驱动单元224可以为气缸、液压缸、丝杆螺母机构、皮带机构、链轮机构等能够实现托板226横向移动的现有驱动设备。
在前述放盘机构200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支撑部222与夹持部212之间的纵向间距可调。如此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分堆的餐盘20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222与夹持部212之间的纵向间距可调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利用带锁紧功能的伸缩架等实现。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10及托板组件220分别安装于安装架上,而安装架上有多个安装位,进而可以实现支撑部222与夹持部212之间的纵向间距可调。
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该出盘装置10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第一导向组件用于餐盘20的导向的,使得餐盘20沿预设轨迹导入夹持部212或/和支撑部222中。如此利用第一导向组件能够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20准确地导入夹持部212、支撑部222或夹持部212及支撑部222中,有利于餐盘20平稳地进行分小堆,然后在进行分盘动作。该第一导向组件可以为导轨、导套或两块限位板等任意一种能够满足要求的现有的导向结构,如利用导轨与餐盘20导向配合实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一实施例中,分盘机构100设置于支撑部222的下方,用于将从支撑部222落下的餐盘小堆进行逐一分开。
该分盘机构100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实现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20逐一分开即可。如该分盘机构100为机械手,即机械手逐一夹持餐盘20放入输送线中;或该分盘机构100为吊爪或吸盘,利用吊爪或吸盘将逐一将餐盘20吊入输送线中。
如图3至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分盘机构100,包括:支撑架110;分离组件120,分离组件120包括可自转设置于支撑架110上的至少两根螺杆122,所有螺杆122间隔设置形成支撑餐盘20的支撑结构124,该支撑结构124设置于支撑部222下方,螺杆122设有用于与餐盘20滑动配合的螺旋槽122a;及驱动组件130,驱动组件130用于驱动螺杆122转动,使得所有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相配合形成分离通道126。
上述分盘机构100使用时,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20放入支撑结构124(螺杆122不转时,为支撑结构124;转动时,可以进行分盘,即移动支撑)中,然后利用驱动组件130驱动所有螺杆122转动,由于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能够与餐盘20滑动配合,使得螺杆122的转动过程中,餐盘20会逐一进入螺旋槽122a中,并在螺旋槽122a的带动下向下移,进而可以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20逐一分开。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相配合形成分离通道126”包括:螺杆122的螺旋方向相同时,此时螺杆122同向转动形成分离通道126;或螺杆122的旋向不同,螺杆122不同向转动形成分离通道126;且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的大小、螺旋旋向、螺距及长度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餐盘20分离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假设有两根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相配合形成分离通道126,当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同向时,两根螺杆122同向转动,使得两根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同步或不同步导入餐盘20,实现餐盘20的逐步分离;而当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不同向时,只需两根螺杆122不同向传动,也可以将餐盘20分别导入各自的螺旋槽122a中,使得餐盘20进入分离通道126,实现餐盘20的的逐步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螺旋槽122a与餐盘20滑动配合”包括:螺旋槽122a与餐盘20的托耳22滑动配合(如图5所示)、螺旋槽122a与餐盘20的滑块结构配合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螺杆1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如两根、三根或四根以上。本实施例中,该餐盘20为矩形,设计了四根螺杆122;如该餐盘20为圆形,可以设计至少三根螺杆12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形成分离通道126的所有螺旋槽122a的导入端122b同步导入餐盘20,且相配合形成分离通道126的导入口。如此可以使得餐盘20同时进入分离通道126中,有利于保持分盘同步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所有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大小、螺旋旋向、螺距及长度均相同。如此,在进行分盘时,同一餐盘20会同时进入分离通道126中,且在分离通道126中匀速平行下滑,使得餐盘20的分离更加顺畅。
在前述分盘机构10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螺旋槽122a的宽度D小于叠放在一起的两个相邻餐盘20之间的最大间距H。如此,可以自动保证餐盘20单个单个进入分离通道126中,而无需再设计其他限位机构使得餐盘20单个单个进入分离通道126中,有利于简约成本。
“最大间距”为两个相邻餐盘20上与螺旋槽122a配合的结构之间的最大间距。图4所示,为两个相邻餐盘20的托耳22之间的最大间距。
在前述分盘机构10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0包括与螺杆122一一对应、且用于同步传输旋转动力的输出端132。如此,利用输出端132可以实现螺杆122的同步转动。该驱动组件130还包括传动单元134及动力源136,动力源136用于提供动力,传动单元134用于将动力源136的动力传送给各个输出端132,然后再利用输出端132带动对应的螺杆122。如图3所示,该传动单元134为齿轮传动单元134,该输出端132为输出齿轮,将输出齿轮设置于螺杆122的一端;或者传动单元134为皮带或链条,输出端132为与皮带或链条相配合的同步轮,该同步轮设置于对应的螺杆122的一端。当然了,具体实现方式还可以多种,可以参照任意一种能够输出至少两个旋转动力的现有驱动结构实现。
在前述分盘机构10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分盘机构100还包括承托组件140,承托组件140包括用于承托餐盘20的承托件142,承托件142设置于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的下方。如此,利用承托组件140的承托件142接住从分离通道126落下的餐盘20,可以更好地承接及缓冲下落的餐盘20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承托件142可沿螺杆122的轴线方向移动。如此,可以将承托件142上升承托下落的餐盘20,减少下落力,然后承托件142下降,将餐盘20落入输送线上,该承托件142与输送线之间设有避让结构,互不干扰。
具体地,可以利用气缸144、液压缸或丝杆螺母机构实现承托件142的可沿螺杆122的轴线方向移动。
或/和,另一实施例中,分盘机构100还包括用于将餐盘20推出承托件142的推出单元(未示出)。如此,可以利用推动单元将餐盘20推入输送线或其他机构中,使得分盘机构100的摆放更加灵活。该推动单元可以机械手、吸盘、推杆等实现,亦可采用能够满足要求的其他现有技术实现。
如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所有螺杆122的外螺纹相互配合形成支撑结构12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该出盘装置10还包括将餐盘20从支撑部222导入分盘机构100的第二导向组件。如此利用第二导向组件能够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20准确地从支撑部222导入分盘机构100中,使得分盘机构100的螺杆122的螺旋槽122a能够与餐盘20滑动配合,有利于餐盘20平稳而准确地进行分盘动作。该第二导向组件可以为导轨、导套或两块限位板等任意一种能够满足要求的现有的导向结构,如利用导轨与餐盘20导向配合实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出餐系统,包括上述的任一实施例中的分盘机构100,或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出盘装置10。该出餐系统采用了上述出盘装置10,有利于提高出餐效率,使得出餐更加智能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放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固定餐盘的夹持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夹持部打开或关闭的第一驱动单元;及
托板组件,所述托板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餐盘的支撑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支撑部打开或闭合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下方,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相配合形成分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件,所有所述夹持件相配合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夹持件运动,使得所述夹持部打开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设有远离所述支撑部设置的导入部,所有所述夹持件的导入部相配合形成所述夹持部的导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托板,所有所述托板相配合形成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有托板横向移动,使得所述支撑部打开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盘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用于餐盘的导向的,使得所述餐盘沿预设轨迹导入所述夹持部或/和所述支撑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放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夹持部之间的纵向间距可调。
7.一种出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放盘机构,还包括用于将叠放在一起的餐盘逐一分开的分盘机构、以及将所述餐盘从所述支撑部导入所述分盘机构的第二导向组件,所述分盘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盘机构包括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可自转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至少两根螺杆,所有所述螺杆间隔设置形成支撑餐盘的支撑结构,所述螺杆设有螺旋槽,且所述螺旋槽与所述餐盘滑动配合;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使得所有所述螺杆的螺旋槽相配合形成分离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用于承托所述餐盘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设置于所述螺杆的螺旋槽的下方。
10.一种出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放盘机构,或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出盘装置。
CN201921246590.0U 2019-08-03 2019-08-03 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19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6590.0U CN210619568U (zh) 2019-08-03 2019-08-03 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6590.0U CN210619568U (zh) 2019-08-03 2019-08-03 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9568U true CN210619568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1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659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19568U (zh) 2019-08-03 2019-08-03 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9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0307B2 (en)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feeding device for material tray
CN211812163U (zh) 一种用于自动摆盘设备的空盘上料推送装置
CN211109967U (zh) 一种组装磁铁用磁铁自动分料装置
CN110304441B (zh) 一种自动分料机构
CN113371468A (zh) 塑料瓶隔板码垛及隔板拆垛全自动多功能一体机
CN112336213A (zh) 食物出料系统及食物烹饪设备
CN210619568U (zh) 出餐系统、出盘装置及放盘机构
CN111114891B (zh) 一种纸杯叠放包装用投放装置
CN113140495A (zh) 一种igbt芯片自动下料机
CN107777318B (zh) 分料装置
CN210884293U (zh) 出餐输送系统
CN111516938A (zh) 插盘设备
CN114751038B (zh) 滑轨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CN216862863U (zh) 推料装置及装料系统
CN110027755B (zh) 一种饼干计数包装系统
CN215401706U (zh) 模切机分料收料装置
CN211392754U (zh) 碗具传送装置以及碗具存取机器人
CN201953840U (zh) 轴承合套仪的套圈上料装置
CN214059213U (zh) 一种适用于包装盒生产的调节装置
CN210214006U (zh) 一种自动分料机构
CN220160387U (zh) 一种背板自动点胶装磁铁装置
CN214242902U (zh) 叠盘分料装置
CN214452331U (zh) 取料装袋机构
CN216443894U (zh) 排盒机
CN211282376U (zh) 料架装置及输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