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2012U - 手持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手持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12012U
CN210612012U CN202020311571.8U CN202020311571U CN210612012U CN 210612012 U CN210612012 U CN 210612012U CN 202020311571 U CN202020311571 U CN 202020311571U CN 210612012 U CN210612012 U CN 210612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ver body
connecting part
housing
sealing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115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nj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115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12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12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12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壳体和吸头,吸头包括罩体及吸嘴,罩体内设有集尘腔,吸嘴设有与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罩体的后端设有与集尘腔连通的风道口,罩体设有第一密封连接部,壳体设有与第一密封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密封连接部,第二密封连接部上设有发光件,且发光件正对第一密封连接部;罩体由导光材料制成,以使发光件发出的光从第一密封连接部进入,并由罩体导光;罩体的外表面设有一光学层,用于调节发光件从罩体导出的光线。上述手持吸尘器通过将第一密封连接部正对发光件,以将发光件抵持于第一密封连接部上;并使用导光材料制成罩体,使发光件发出的光沿第一密封连接部导入,并沿罩体导出,以照亮窄小阴暗角落,便于清理。

Description

手持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应的车载吸尘器的使用量也相应增加,由于车内空间较小,外部光线很难照进车内,因此车载吸尘器通常需要设置照明结构,但是目前的车载吸尘器通常在手柄处设置照明灯,对于一些窄小的角落无法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因此,在使用吸尘器清理光线昏暗的角落时,往往由于光线不足而无法看清,导致对灰尘以及毛发等细小杂物清理不干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照亮窄小角落的手持吸尘器。
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壳体和吸头,所述吸头包括呈中空设置的罩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罩体前端的吸嘴,所述罩体内设有集尘腔,所述吸嘴设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所述罩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风道口,所述罩体在所述风道口的边缘设有第一密封连接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吸头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密封连接部,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上设有发光件,且所述发光件正对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所述罩体由导光材料制成,以使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进入,并由所述罩体导光;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设有一光学层,所述光学层用于调节所述发光件从所述罩体导出的光线。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层由所述导光材料制成,且所述光学层中设有荧光粉,所述荧光粉用于使所述发光件从所述罩体外周壁导出的光线均匀地向外部射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材料中添加有光扩散粉;或者所述罩体中设有散光结构。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嘴由所述导光材料制成,所述光学层为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用于防止光线从所述罩体的外周壁射出,使光线只能从所述吸嘴射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件包括多个LED灯,多个所述LED灯在所述壳体上绕所述壳体的周向均匀间隔的排布。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为凸块,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凸块密封配合,所述发光件固定于所述凸块上并伸入所述固定槽内;或者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为凸块,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设有固定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固定槽密封配合,所述发光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并朝向所述凸块。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安全锤和后壳,所述安全锤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吸头的一端,所述后壳套设于所述安全锤上,用于遮挡并保护所述安全锤。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控制机构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正对所述风道口,用于在所述吸头内产生负压以吸取杂物;所述控制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风机、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发光件的开启或关闭。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面板、电池和开关,所述电池和所述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开关显露于所述壳体表面。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设于所述壳体表面,且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光敏元件用于检测环境光,以传递信号至所述控制机构,从而控制所述发光件。
上述提供的手持吸尘器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与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配合将所述吸头可拆卸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正对所述发光件,以将所述发光件抵持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上;并使用导光材料制成所述罩体,使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沿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导入,并沿所述罩体导出,再经过所述光学层调光,以均匀的照亮窄小阴暗角落,便于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手持吸尘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手持吸尘器沿Ⅱ-Ⅱ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吸头与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手持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手持吸尘器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手持吸尘器 100;
壳体 10;
外壳 11;
第二密封连接部 111;
第一安装孔 112;
第二安装孔 113;
后壳 12;
吸头 20;
罩体 201;
光学层 202;
吸嘴 21;
吸尘口 211;
集尘腔 22;
风道口 23;
第一密封连接部 24;
固定槽 241;
发光件 30;
安全锤 40;
风机 50;
控制机构 60;
控制面板 61;
电池 62;
开关 63;
光敏元件 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一种手持吸尘器100,包括壳体10和吸头20,所述吸头20包括呈中空设置的罩体201以及设置在所述罩体201前端的吸嘴21,所述罩体201内设有集尘腔22,所述吸嘴21设有与所述集尘腔22连通的吸尘口211,所述罩体201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集尘腔22连通的风道口23,所述罩体201在所述风道口23的边缘设有第一密封连接部24,所述壳体10朝向所述吸头20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密封连接部111,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上设有发光件30,且所述发光件30正对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所述罩体201由导光材料制成,以使所述发光件30发出的光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进入,并由所述罩体201导光。
上述提供的手持吸尘器100通过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与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配合将所述吸头20可拆卸设于所述壳体10上,且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正对所述发光件30,以将所述发光件30抵持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上;并使用导光材料制成所述罩体201,使所述发光件30发出的光沿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导入,并沿所述罩体201导出,再经过所述光学层调光,以均匀的照亮窄小阴暗角落,便于清理。
请参阅图1,所述壳体10包括外壳11和后壳12,所述外壳11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所述吸头20,所述外壳11另一端套设有所述后壳1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1与所述吸头20插接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壳11和所述吸头2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1与所述吸头20通过螺纹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设置在所述罩体201朝向所述外壳11的边缘上,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设有固定槽241。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设置在所述外壳11上,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为凸块,固定槽241与凸块密封配合,且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大致呈圆环状,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设于所述外壳11靠近所述吸头20端部。所述外壳11的侧壁上开第一安装孔112和第二安装孔113,所述第一安装孔11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13并排设于所述外壳11上。所述发光件30设于所述外壳11朝向所述吸头20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1上设有多个所述发光件30,所述发光件30为LED灯,多个所述LED灯大致呈圆形地均匀排布于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上,以均匀的发光,并提升照明效果。且所述LED灯的排布与所述固定槽241对应,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插接于所述固定槽241内,以将所述LED灯抵持于所述固定槽241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光件30与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和所述固定槽241的安装位置不限于此。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头20靠近所述外壳11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为凸块,且所述固定槽241开设于所述外壳11一端,所述发光件30均匀排布于所述固定槽241内,所述吸头20通过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插设于所述固定槽241内密封配合时,所述发光件30在所述固定槽241内朝向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111。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吸头20的罩体201大致呈漏斗状,且为一中空罩体结构。所述吸嘴21远离所述外壳11一端设有吸尘口211,所述罩体201内设有集尘腔22,所述吸尘口211和所述集尘腔22连通。所述风道口23与所述集尘腔22连通,且所述风道口23的边缘上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在光线不足的地方,所述发光件30发出光线并通过所述罩体201向外导光,照亮外部空间,便于吸尘。
请参阅图2,所述罩体201的外表面还设有一光学层202,所述光学层202用于调节所述发光件30从所述罩体201导出的光线。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层202由所述导光材料制成,且所述光学层202中设有荧光粉,所述荧光粉用于使所述发光件30从所述罩体201外周壁导出的光线均匀地向外部射出。如此,当发光件30工作时,所述光学层202能够所述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均匀地从罩体201向外散发,使罩体201整体具有荧光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手持吸尘器在狭小空间内的照明效果。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层202通过喷涂的方式将光学材料形成于所述罩体201的外表面。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201和所述吸嘴21由导光材料制成且能够整体向外透光。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的透射出光线,制成所述罩体201和吸嘴21的材料中添加有光扩散粉。
而为了能够进一步让光线散发的更加均匀,所述罩体201内设有散光结构。具体地,所述罩体201内设有如颗粒、网格、磨砂等散光结构,用于增加所述罩体201散光性。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能让所述发光件30散发出的光线更加聚集的从所述吸头20射出,所述光学层202为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用于防止光线从所述罩体201的外周壁射出,使光线只能从所述吸嘴21射出。优选地,所述遮光层只设置在所述罩体201的外周壁,而所述吸嘴21不设置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用于将光线聚焦于所述吸嘴21并从所述吸嘴21处射出。
请参阅图4,所述手持吸尘器100还包括安全锤40,所述安全锤40设于所述外壳11远离所述吸头20的一端,用于在紧急状况下破窗使用,且所述安全锤40上还套设有后壳12,用于遮挡并保护所述安全锤40。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锤40大致呈圆柱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全锤40的数量和形状不限于此。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锤40大致呈圆锥或圆台结构,且所述安全锤40有多个,均匀的设于所述外壳11远离所述吸头20一端。
请参阅图5,所述手持吸尘器100还包括风机50,所述风机50设于所述外壳11内,且所述风机50带风扇(图未示)一端朝向所述集尘腔22,用于在所述吸头20内产生负压,以吸取杂物。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风机50通过高速旋转在所述集尘腔22内产生负压,并在所述集尘腔22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使杂物吸附于所述集尘腔22内,此处不限于此,凡能改变所述吸头20内外压强差的装置均可。
请参阅图5,所述手持吸尘器100还包括控制机构60,所述控制机构60设于所述外壳11上,且所述控制机构60与所述发光件30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发光件30的开启或关闭。所述风机50也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机构60上,以通过所述控制机构60控制所述风机50启闭,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50可直接与一设置在外壳上的按钮连接,通过按压所述按钮来控制所述风机50。
所述控制机构60包括控制面板61、电池62和开关63,所述电池62和所述开关63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6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61和所述电池62设于所述外壳11内,所述开关63显露于所述壳体10表面。
所述控制面板61为一控制元件,将从所述开关63传递的命令反馈给所述风机50,并带动所述风机50运转。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面板61的类型不限于此,凡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控制的元件均可。
所述电池62与所述控制面板61和所述风机50电性连接,为所述控制面板61和所述风机50提供电能。
所述开关63大致呈圆柱状,所述开关63一端与所述控制面板61电性连接,另一端显露于所述外壳11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开关63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2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开关63的形状及安装方式不限于此。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面板61上设有一红外传感设备(图未示),通过外部控制器或移动终端发出信号,控制所述风机50运转。
请参阅图5,所述手持吸尘器100还包括光敏元件70,所述光敏元件70设于所述外壳11表面,且与所述控制机构60电性连接。所述光敏元件70用于检测环境光,以传递信号至所述控制机构60,从而由所述控制机构60控制所述发光件30。进一步地,所述光敏元件70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13内,且所述光敏元件70为光敏电阻和光传感器中的一种。更进一步地,当环境光系数小于或等于所述光敏元件70预设阀值时,所述光敏元件70输出一控制信号并传递至所述控制面板61,所述控制面板61控制所述发光件30发光;当环境光系数高于所述光敏元件70预设阀值时,所述光敏元件70无感应,或者所述光敏元件70输出一控制信号并传递至所述控制面板61,所述控制面板61控制所述发光件30关闭。
工作时,按压所述开关63控制所述风机50运转,所述风机50高速旋转并在所述吸头20内产生负压,将杂物从所述吸尘口211处吸入所述吸头20内。当所述手持吸尘器100在光线不足的阴暗处作业时,所述光敏元件70感知外接环境光后将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面板61,控制面板61控制所述发光件30发光,所述发光件30发出的光沿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24导入,并沿所述罩体201导出,照亮窄小角落,便于清理。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壳体和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包括呈中空设置的罩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罩体前端的吸嘴,所述罩体内设有集尘腔,所述吸嘴设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吸尘口,所述罩体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风道口,所述罩体在所述风道口的边缘设有第一密封连接部,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吸头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密封连接部,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上设有发光件,且所述发光件正对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所述罩体由导光材料制成,以使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进入,并由所述罩体导光;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设有一光学层,所述光学层用于调节所述发光件从所述罩体导出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层由所述导光材料制成,且所述光学层中设有荧光粉,所述荧光粉用于使所述发光件从所述罩体外周壁导出的光线均匀地向外部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材料中添加有光扩散粉;或者所述罩体中设有散光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由所述导光材料制成,所述光学层为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用于防止光线从所述罩体的外周壁射出,使光线只能从所述吸嘴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多个LED灯,多个所述LED灯在所述壳体上绕所述壳体的周向均匀间隔的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为凸块,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凸块密封配合,所述发光件固定于所述凸块上并伸入所述固定槽内;或者所述第一密封连接部为凸块,所述第二密封连接部设有固定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固定槽密封配合,所述发光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并朝向所述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安全锤和后壳,所述安全锤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吸头的一端,所述后壳套设于所述安全锤上,用于遮挡并保护所述安全锤。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控制机构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正对所述风道口,用于在所述吸头内产生负压以吸取杂物;所述控制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风机、所述发光件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机和所述发光件的开启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面板、电池和开关,所述电池和所述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开关显露于所述壳体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设于所述壳体表面,且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光敏元件用于检测环境光,以传递信号至所述控制机构,从而控制所述发光件。
CN202020311571.8U 2020-03-13 2020-03-13 手持吸尘器 Active CN210612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1571.8U CN210612012U (zh) 2020-03-13 2020-03-13 手持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1571.8U CN210612012U (zh) 2020-03-13 2020-03-13 手持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12012U true CN210612012U (zh) 2020-05-26

Family

ID=7075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11571.8U Active CN210612012U (zh) 2020-03-13 2020-03-13 手持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120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23192A1 (en) 2022-02-08 2023-08-09 Versuni Holding B.V. Vacuum cleaner, accessory for a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ing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23192A1 (en) 2022-02-08 2023-08-09 Versuni Holding B.V. Vacuum cleaner, accessory for a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ing system
WO2023152127A1 (en) 2022-02-08 2023-08-17 Philips Domestic Appliances Holding B.V. Vacuum cleaner, accessory for a vacuum cleaner and vacuum cleaning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2040B2 (en) Remote control transmitter
RU2359604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ылесос (варианты)
CN210612012U (zh) 手持吸尘器
KR20210054574A (ko) 조명 시스템을 갖는 핸드 헬드 개인 케어 장치
US20050219854A1 (en) Illuminated grab handle assembly wih integrated control features
CN111463053A (zh) 光电开关按键及键盘
JP4670295B2 (ja) 換気装置
CN217604013U (zh) 用于抽吸式清洁装置的显示组件及抽吸式清洁装置
JP4746168B2 (ja) 携帯端末
CN218247068U (zh) 手持吸尘器
JP2011229865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8186603U (zh) 一种便携式吸尘器
JP3451896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13017487B (zh) 地刷组件、清洁设备及表面清洁机器人
CN215502810U (zh) 一种传感器结构及具有其的自移动设备
CN213640735U (zh) 一种清洁设备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15752322U (zh) 多功能车载吸尘装置
CN213577205U (zh) 一种感应面整体发光的感应灯
CN217488503U (zh) 易于观察灰尘的端盖及包含它的除尘装置
CN211828573U (zh) 光电开关按键及键盘
JP3944694B2 (ja) インジケータ付き操作ボタ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気機器
CN209860305U (zh) 一种小夜灯转换插
CN218645532U (zh) 一种氛围灯灯具
WO2023213104A1 (zh) 清洁装置,清洁设备,手持清洁组件,用于抽吸式清洁装置的显示组件及抽吸式清洁装置
CN211129748U (zh) 一种可视型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1

Address after: Room 1708, block C, Zhant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31 c1215, block C, Zhantao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ANHE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31, Block C, 1601, Zhantao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anju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708, block C, Zhant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