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02909U -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02909U
CN210602909U CN201921250342.3U CN201921250342U CN210602909U CN 210602909 U CN210602909 U CN 210602909U CN 201921250342 U CN201921250342 U CN 201921250342U CN 210602909 U CN210602909 U CN 210602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heat exchange
tub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03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oxie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oxi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oxi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oxi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03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02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02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029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涉及余热回收应用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机构和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换热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换热箱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箱左右两端的保温箱,换热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保温箱的内部填充泡沫,且换热箱左端的保温箱上水平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通过在换热箱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保温箱,并且保温箱的内部填充保温效果优良的泡沫,从而在对余热进行回收的时候,可以防止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热量的损耗,通过在管体的外侧壁设置若干均匀排列的矩形导热片,导热片可以使得废气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片充分的传导给换热管内的液体介质。

Description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中溶解了氧气,就会使与水接触的金属腐蚀,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除去给水中的氧气,保证给水的品质,除氧器脱氧门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热能,除氧器脱氧门排气回收装置,是通过换热原理将气体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并加以利用。
但是现有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气回收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气回收装置存在回收效率低的问题,在回收的过程中部分热量会散发到空气当中,而且回收过程中由于气体不能与流体充分导热导致热量回收质量不佳。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其余热回收效率高,回收质量更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和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换热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换热箱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箱左右两端的保温箱,换热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保温箱的内部填充泡沫,且换热箱左端的保温箱上水平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
换热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换热箱内部的换热管、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大小结构相同,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呈矩形结构排列,第一导热管左端连通进气管右端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第二导热管,第二导热管通过第二输送管连通第三导热管,第三导热管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第四导热管,第四导热管左端连通出气管,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分别伸入到左右两侧的保温箱内并与保温箱内的泡沫充分接触,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外部均套设换热管,若干换热管依次连通,并且第一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连通进液管,第四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连通出液管。
优选的,第一导热管和第三导热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导热管包括管体和凸设在管体侧壁上的若干导热片,若干导热片沿管体轴向呈圆周等距离分布,且导热片和管体将换热管分割成若干大小相同的腔室。
优选的,第一导热管外的换热管尾部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第二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尾部,第二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头部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第三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头部,第三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尾部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第四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尾部。
优选的,换热箱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呈矩形结构的固定架,固定架内侧四角位置分别焊接固定换热管的端部。
优选的,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均呈圆弧形结构,且第一输送管呈垂直设置,第二输送管呈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换热箱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保温箱,并且保温箱的内部填充保温效果优良的泡沫,从而在对余热进行回收的时候,可以防止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暴露在空气中,导致热量的损耗,有效的提高废气余热回收的质量。
2、通过在管体的外侧壁设置若干均匀排列的矩形导热片,并且导热片将换热管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腔室,从而利用导热片可以使得废气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片充分的传导给换热管内的液体介质,有效的提高废气余热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余热回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余热回收装置的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安装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连接机构;2、换热机构;11、换热箱;12、保温箱;13、进气管;14、出气管;15、进液管;16、出液管;21、换热管;22、连接管;23、固定架;24、第一输送管;25、第二输送管;26、第一导热管;27、第二导热管;28、第三导热管;29、第四导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连接机构1和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换热机构2,安装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换热箱11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箱11左右两端的保温箱12,换热箱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进液管15和出液管16,保温箱12的内部填充泡沫,且换热箱11左端的保温箱12上水平连接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其中换热箱11内部用来进行热量交换,对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保温箱12的作用是对伸入保温箱12内的管道进行保温,防止热量散失,进液管15连接冷水管用来向换热箱11内导入冷水,出液管16用来导出换热箱11内的热水,进气管13连接除氧器脱氧门用来先向热箱内含有大量热能的废气,出气管14用来导出换热箱11内经过换热的废气。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换热机构2包括水平设置在换热箱11内部的换热管21、第一导热管26、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和第四导热管29,第一导热管26、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和第四导热管29大小结构相同,第一导热管26、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和第四导热管29呈矩形结构排列,第一导热管26左端连通进气管13右端通过第一输送管24连通第二导热管27,第二导热管27通过第二输送管25连通第三导热管28,第三导热管28通过第一输送管24连通第四导热管29,第四导热管29左端连通出气管14,第一输送管24和第二输送管25分别伸入到左右两侧的保温箱12内并与保温箱12内的泡沫充分接触,第一导热管26、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和第四导热管29外部均套设换热管21,若干换热管21依次连通,并且第一导热管26外部的换热管21连通进液管15,第四导热管29外部的换热管21连通出液管16,并且在进行换热的时候,废气依次从第一导热管26流入到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最后经第四导热管29排出,同时冷水从第一导热管26外部的换热管21流入到第二导热管27外部的换热管21、第三导热管28外部的换热管21最后经第四导热管29外部的换热管21流出,在废气和冷水流动的过程中,废气通过第一导热管26、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和第四导热管29将热量传导给换热管21内的冷水,使得冷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成为热水,这些热水可以供生产生活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导热管26和第三导热管28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导热管27和第四导热管29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导热管26包括管体和凸设在管体侧壁上的若干导热片,若干导热片沿管体轴向呈圆周等距离分布,且导热片和管体将换热管21分割成若干大小相同的腔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利用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热片将管体内废气的热量快速高效的传导给换热管21内的冷水,有效的提高了换热的效率和换热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导热管26外的换热管21尾部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接管22连接第二导热管27外部的换热管21尾部,第二导热管27外部的换热管21头部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管22连接第三导热管28外部的换热管21头部,第三导热管28外部的换热管21尾部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管22连接第四导热管29外部的换热管21尾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通过连接管22将各个换热管21依次连通,使得换热管21内的液体能够顺利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3和图4,换热箱11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呈矩形结构的固定架23,固定架23内侧四角位置分别焊接固定换热管21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利用固定架23将各个换热管21安装固定,保证换热管21能够固定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如图3所示,第一输送管24和第二输送管25均呈圆弧形结构,且第一输送管24呈垂直设置,第二输送管25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利用第一输送管24连接第一导热管26与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与第四导热管29,利用第二输送管25连接第二导热管27与第三导热管28。
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工作原理为,废气从进气管13进入到换热箱11内,然后依次从第一导热管26流入到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第四导热管29最后经过出气管14排出,同时冷水从进液管15进入到换热箱11内,然后经第一导热管26外部的换热管21、第二导热管27外部的换热管21、第三导热管28外部的换热管21、第四导热管29外部的换热管21最后由出液管16排出,在废气和冷水流动的过程中,废气通过第一导热管26、第二导热管27、第三导热管28和第四导热管29将热量传导给换热管21内的冷水,使得冷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成为热水,这些热水可以供生产生活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和设置在安装机构内部的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呈长方体结构的换热箱和分别设置在换热箱左右两端的保温箱,所述换热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保温箱的内部填充泡沫,且所述换热箱左端的所述保温箱上水平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
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换热箱内部的换热管、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大小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呈矩形结构排列,所述第一导热管左端连通进气管右端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通过第二输送管连通第三导热管,所述第三导热管通过第一输送管连通第四导热管,所述第四导热管左端连通出气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分别伸入到左右两侧的保温箱内并与保温箱内的泡沫充分接触,所述第一导热管、第二导热管、第三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外部均套设换热管,若干所述换热管依次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连通进液管,所述第四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连通出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和第三导热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二导热管和第四导热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第一导热管包括管体和凸设在管体侧壁上的若干导热片,若干所述导热片沿管体轴向呈圆周等距离分布,且所述导热片和所述管体将换热管分割成若干大小相同的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外的换热管尾部通过垂直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第二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尾部,所述第二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头部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第三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头部,所述第三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尾部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第四导热管外部的换热管尾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呈矩形结构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侧四角位置分别焊接固定所述换热管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均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输送管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输送管呈倾斜设置。
CN201921250342.3U 2019-08-05 2019-08-05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02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0342.3U CN210602909U (zh) 2019-08-05 2019-08-05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0342.3U CN210602909U (zh) 2019-08-05 2019-08-05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02909U true CN210602909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3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034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02909U (zh) 2019-08-05 2019-08-05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029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2247A (zh) * 2020-08-27 2020-11-10 莱西市鑫喆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基于烟气余热回收及再热技术的节能减排设备
CN114905848A (zh) * 2022-07-14 2022-08-16 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包装盒干燥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2247A (zh) * 2020-08-27 2020-11-10 莱西市鑫喆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一种基于烟气余热回收及再热技术的节能减排设备
CN114905848A (zh) * 2022-07-14 2022-08-16 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包装盒干燥设备
CN114905848B (zh) * 2022-07-14 2022-09-27 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包装盒干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02909U (zh) 除氧器脱氧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02485489U (zh) 一种冷却水、油、气三种流体的散热器
CN201811504U (zh) 一种带热回收器的多壳程管壳式冷凝器
CN207098003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1651287U (zh) 一种螺旋管式热交换器
CN213021140U (zh) 烟气换热器
CN207317588U (zh) 一种用于空压机的冷却罐体组
CN205351821U (zh) 一种u形管太阳能热水器
CN205373100U (zh) 一种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
CN201382596Y (zh) 太阳能集热管
CN205299981U (zh)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CN206113084U (zh) 一种内置盘管氟循环换热采暖水箱
CN204438071U (zh) 一种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
CN218439430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08505064U (zh) 一种沥青乳化剂灌装冷却装置
CN210602291U (zh) 一种承压一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14223852U (zh) 一种制药车间蒸汽循环利用装置
CN214426484U (zh) 一种饲料加工用废气余热利用处理装置
CN211120792U (zh) 一种熔盐储能罐
CN214039001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17058448U (zh) 一种能提高热交换安全性的高效换热器
CN201935401U (zh) 鳍片式竖水管回程
CN108131964A (zh) 一种船用多防护高安全新型换热单元
CN220771980U (zh) 一种波纹管换热器
CN220931142U (zh) 一种气力输灰系统的自动化节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