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7210U - 一种防撞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7210U
CN210597210U CN201921287264.4U CN201921287264U CN210597210U CN 210597210 U CN210597210 U CN 210597210U CN 201921287264 U CN201921287264 U CN 201921287264U CN 210597210 U CN210597210 U CN 210597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projection
connecting pin
set forth
bul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872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王德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o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o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o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872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7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7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7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圈,它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形成圈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的连接端分别设置有相互交错延伸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连接销。第一凸起第第二凸起相互交错延伸,从而增加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结合强度,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连接销进行连接,限制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的窜动。整体结构简约、牢固。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圈,用于桥墩防护。
背景技术
船舶在桥梁下通行的时候,船舶有撞击桥墩的危险,船舶对桥梁的撞击一方面会造成桥梁的结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桥梁在设计寿命内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另一方面也对船舶造成了损害;更严重地,船舶撞击桥梁会造成人员的伤亡。随着社会的发展,船舶日渐趋于大型化,因此船舶撞击桥墩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带来的损失更加大。因此,需要在桥墩周围设置防撞装置,能够对船舶的撞击形成缓冲和保护,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份在先中国专利文献,公布号为“CN 109137830 A”,公开了“一种桥墩防撞系统及其制作方法”,多个节段之间通过钢法兰连接形成防撞圈。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连接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防撞圈,提供了一种新的连接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撞圈,它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形成圈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接的连接端分别设置有相互交错延伸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连接销。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相连接处的横断面尺寸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的横断面尺寸大致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结构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二凸起一侧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二凸起两侧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包绕在所述第二凸起延伸方向外周。
可选地,所述连接销为螺栓,所述螺栓螺旋拧入所述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二凸起中预埋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螺栓结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销为光杆,所述光杆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中设置有用于放入所述连接销的置入孔,所述置入孔延伸至外界,所述置入孔与所述外界相连接处的开口被封堵件关闭。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均包括延展的钢板,所述钢板围合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中填充有缓冲吸能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外表面设置有防腐蚀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内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连接销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圈,由于设置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连接形成圈状围合在防撞桩或桥墩周围,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连接的连接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第第二凸起相互交错延伸,从而增加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结合强度,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通过连接销进行连接,限制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的窜动。整体结构简约、牢固。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撞圈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 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本体连接端立体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5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本体;
2、第二本体;
3、第一凸起;
4、第二凸起;
5、连接销;
6、钢板;
7、缓冲吸能材料;
8、防腐蚀材料;
9、加强筋;
10、置入孔;
11、耐磨板;
20、钢管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防撞圈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相连接形成圆圈状,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四方圈、三角圈等其它形式,总之,形成圈状而围绕在钢管桩20外周。如图3,钢管桩20和防撞圈组合成防撞单元,设置在桥墩(图中未示出)前侧的河道中,用于纠正航向偏离航道的船舶,防止船舶撞击桥墩,对桥墩形成保护。当然,本例的防撞圈还可以直接设置在桥墩外周。
如图1,第一本体1左侧的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一凸起3,第二本体2左侧的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凸起4,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相互交错延伸。交错延伸可以限制一些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比如图1中左右移动;交错延伸还可以增加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的连接面积。总之,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相互交错延伸增加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
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之间通过连接销5相连接固定。本例中,连接销5为螺栓。如图2,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外周均为钢板6,如图1,连接销5穿过第二本体2上的钢板并螺旋拧入第一本体1中。作为优选的,在第一本体1的B处还可以预埋有螺母(图中未示出),螺母用于与螺栓(连接销5)相结合,从而增加连接强度。如图3,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之间通过四颗螺栓(连接销5)相连接。
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右侧连接端,第一本体1上同样设置有第一凸起3,第二本体2上同样设置有第二凸起4,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相互交错延伸,且通过连接销5相连接。
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相连接处的横断面尺寸与第一本体1或第二本体2的横断面尺寸大致相同,从而使得连接处的结构并不臃肿。
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均上下贯穿(注意图1为俯视图,这里所称上下贯穿的方向为图1中面向读者和背向读者的方向)第一本体1或第二本体2。
本例中,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实际上结构相同,为旋转对称,这样便可通过同一个模具制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节约制造成本。
如图2,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均包括延展的钢板6,钢板6延伸在第一本体1或第二本体2外周,钢板6延展围合有内腔,内腔中填充有缓冲吸能材料7,本例的缓冲吸能材料7为聚合物泡沫(聚氨酯、PVC、PET、SAN、HPE),其它实施方式中,缓冲吸能材料7还可以为橡胶、气囊等。
钢板6外表面还设置有防腐蚀材料8,防止钢板6被腐蚀,本例中,防腐蚀材料8为复合材料。其它实施方式中,防腐蚀材料8还可以为防腐蚀涂层。
钢板6内表面还设置有加强筋9,加强筋9与钢板6相焊接,本例的加强筋9由角钢制成,重量较轻,强度较高。加强筋9增加了钢板6的抗撞击性能。
如图1和图3,钢管桩20的结构为钢管中灌注有混凝土,钢管桩20上、下端由钢质板密封。钢管桩20插入河床中,和防撞圈组成的组合体能够纠正航向偏移的船舶。由于防撞圈相对于钢管桩20为旋转设置,从而在船舶撞击防撞圈时,防撞圈通过旋转拨转船舶前端,并且防撞圈自身通过变形吸收部分撞击能量。防撞圈的内圈还设置有多个耐磨板11,保护了防撞圈被钢管桩20磨损。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是连接端的连接结构不同。本例中,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同样相互交错延伸。实施例1中,第一凸起3在第二凸起4一侧延伸,而本例中,第一凸起3在第二凸起4两侧延伸。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相连接的连接销在图4中未示出。这样,更增加了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是连接端的连接结构不同。本例中,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同样相互交错延伸。实施例1中,第一凸起3在第二凸起4一侧延伸,而本例中,第一凸起3包绕在第二凸起4延伸方向外周。这样在上下方向上限制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的相对移动。更进一步加强了连接强度。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连接销5的结构不一样。实施例1中,连接销5为螺栓,而本例中,连接销5为光杆。图7为俯视图,连接销5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位于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中,同样能够达到水平方向上的错位限制。连接销5可以水平方向插入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中。连接销5也可以如图7所示从上方放入置入孔10中而进入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中。本例中,在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上开设有置入孔10,置入孔10从上表面向下延伸进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中,因此置入孔10上方与外界相连接有开口。现场安装时,当将连接销5放入置入孔10中后,用手糊工艺将复合材料封堵在置入孔10的上方开口,从而限制连接销5脱出,同时可以限制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连接销5的结构不一样。实施例1中,连接销5为螺栓,而本例中,连接销5为螺纹杆。连接销5贯穿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撞圈,它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相连接形成圈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相连接的连接端分别设置有相互交错延伸的第一凸起(3)和第二凸起(4),它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凸起(3)和所述第二凸起(4)的连接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和所述第二凸起(4)相连接处的横断面尺寸与所述第一本体(1)或所述第二本体(2)的横断面尺寸大致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和所述第二本体(2)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在所述第二凸起(4)一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在所述第二凸起(4)两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包绕在所述第二凸起(4)延伸方向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5)为螺栓,所述螺栓螺旋拧入所述第一凸起(3)和/或所述第二凸起(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或所述第二凸起(4)中预埋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与所述螺栓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5)为光杆,所述光杆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凸起(3)和所述第二凸起(4)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5)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连接所述第一凸起(3)和所述第二凸起(4)。
CN201921287264.4U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防撞圈 Active CN210597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7264.4U CN210597210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防撞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87264.4U CN210597210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防撞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7210U true CN210597210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0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87264.4U Active CN210597210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防撞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7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0242B1 (ko) 연결식 푼툰수납틀이 구비된 부유해상구조물
CN108978450A (zh) 一种半整体式桥台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597210U (zh) 一种防撞圈
KR101005500B1 (ko) 푼툰수납틀이 구비된 조립식 부유해상구조물
CN204530442U (zh) 一种吸能的桥墩防撞衣
CN211898182U (zh) 一种通航河道高桩承台桥梁的防撞装置
CN216739494U (zh) 一种新型桥墩、桥涵、水中构筑物防撞模块
CN106065595B (zh) 动车组车体撞击试验平台专用防护桩
CN210562009U (zh) 一种防撞桩组合物
CN214460153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多级耗能防船撞结构
CN107630422B (zh) 一种组合式桥梁桥墩防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657948U (zh) 一种抱箍固定式吸能防撞装置
CN212670484U (zh) 一种浮式防撞装置
CN106948259A (zh) 一种适用于桥墩的防撞装置
CN220246655U (zh) 一种防船撞分离式墩及桥墩结构
CN216712779U (zh) 公路桥梁独柱墩加固抱箍斜撑座
CN212375806U (zh) 桥梁防撞装置
CN218813526U (zh) 基于柔性组合结构的桥梁防撞装置
CN114150625A (zh) 一种新型桥墩、桥涵、水中构筑物防撞模块
KR102622450B1 (ko) 측면 완충 및 보강구조를 갖는 조립식 부잔교
CN212956393U (zh)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CN219280617U (zh) 一种桥梁防船撞装置
CN214363306U (zh) 一种防撞桥墩
CN220284581U (zh) 一种高架墩防撞装置
CN210439158U (zh) 一种提高钢护筒与钢套箱封底砼握裹力的锚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