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6393U -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6393U
CN212956393U CN202021415820.4U CN202021415820U CN212956393U CN 212956393 U CN212956393 U CN 212956393U CN 202021415820 U CN202021415820 U CN 202021415820U CN 212956393 U CN212956393 U CN 212956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dissipation
tandem
units
ropes
dissipation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58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王德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o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o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o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58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6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6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6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它包括:消能单元,所述消能单元内设置有贯穿的穿置孔,所述消能单元设置有多个,且所述消能单元围绕成环形;绳索,所述绳索穿置在所有的所述穿置孔中,所述绳索和所述消能单元整体构成闭环;相邻所述消能单元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相邻所述消能单元之间允许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由于相邻消能单元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且相邻消能单元之间允许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这形成一种柔性的防撞圈,使得防撞圈能够自行调整而匹配不同形状的桥墩等被防护物。并且每个消能单元可自由在波浪上颠簸,从而提高了耐撞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网络的发达和快速发展,大桥的数量急剧增多,桥梁所属航道等级的提升,通航船舶数量的增加,每年因船舶通航造成冲撞桥墩形成重特大事故的也屡有发生。
因而,支撑桥梁的桥墩的防护对保护桥梁的安全和维持桥梁运输的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桥墩防护目前常见的有固定式防护设施、自浮式防护设施、孤岛式防护、薄层滩涂式、混凝土固定桩防护、金属桩防护等多种防护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依据桥梁实际的地理环境进行组合式应用。
在先公开专利“CN203904821U”公开一种由多个节段连接的防撞消能圈,节段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这是一种钢性的防撞圈,存在形状不易改变的短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形状可调整而匹配不同的桥墩等被防护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它包括:
消能单元,所述消能单元内设置有贯穿的穿置孔,所述消能单元设置有多个,且所述消能单元围绕成环形;
绳索,所述绳索穿置在所有的所述穿置孔中,所述绳索和所述消能单元整体构成闭环;
相邻所述消能单元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相邻所述消能单元之间允许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
优选地,相邻所述消能单元的相对面为球面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消能单元的横断面外缘为平滑边缘。
优选地,所述消能单元相对于所述穿置孔中心对称。
优选地,相邻所述消能单元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绳索上的凸起物或通过所述绳索与所述消能单元相固定而形成所述间隔空间。
优选地,所述间隔空间的长度在三米以下。
优选地,所述穿置孔的横断面边缘为平滑边缘。
优选地,所述消能单元包括耐磨表层和包裹在所述耐磨表层里的吸能填充物。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串联型防撞装置,由于相邻消能单元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且相邻消能单元之间允许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这形成一种柔性的防撞圈,使得防撞圈能够自行调整而匹配不同形状的桥墩等被防护物。并且每个消能单元可自由在波浪上颠簸,从而提高了耐撞性能。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串联型防撞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消能单元横断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消能单元;11、耐磨表层;12、吸能填充物;101、穿置孔;
2、绳索;
3、间隔空间;
4、桥墩;
5、承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串联型防撞装置包括多个消能单元1和将消能单元1串联的绳索2。消能单元1大致围绕成环形。
消能单元1内设置有贯穿的穿置孔101(参见图2)。绳索2穿置在所有消能单元1的穿置孔101内,绳索2和消能单元1整体构成一个闭环,围绕在承台5周围,承台5设置在桥墩4上,从而对承台5和桥墩4形成保护。
说明:图1中,消能单元1中的绳索2部分为可见,是为了便于了解绳索2在消能单元1内的走向,是一种示意,实际中,绳索2隐藏于消能单元1中。
如图2所述消能单元1的横断面图,消能单元1包括耐磨表层11和吸能填充物12。耐磨表层11包裹在吸能填充物12外周,具有一定耐磨性能以抵抗风浪或承台5的长期碰撞。耐磨表层11的材料可以为复合材料、钢板或塑料。吸能填充物12的材料可以为聚氨酯、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苯乙烯丙烯腈(SAN)以及聚乙烯(HPE)中的一种或多种。吸能填充物12具有弹性变形量,用于被船舶撞击时通过压缩而吸收撞击能量。
如图1,相邻两个消能单元1之间不是通过法兰螺栓连接,也不是通过榫卯插销接头连接,而是通过绳索2柔性连接。相邻的消能单元1之间具有间隔空间3,且由于绳索2的柔性,使得相邻消能单元1之间允许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从而使得串联型防撞装置能自行改变形状,以更好地匹配承台5的形状。
并且由于相邻消能单元1之间允许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使得每个消能单元1可自由在波浪上颠簸,从而更适应水位和波浪的变化,提高了耐撞性能。
相邻消能单元1之间的间隔空间3可通过这样的方式产生:
1)在绳索2上设置多个凸起物(图中未示),该凸起物可以是单独的与绳索2相连接的物体,也可以是绳索2打结,通过凸起物限制消能单元1在绳索2上窜动;
2)使绳索2与消能单元1之间相固定,比如使绳索2与消能单元1之间相粘结。
间隔空间3的长度在三米以下(包括三米),这样的密度可保证船舶不管从何角度撞击,均会撞击到消能单元1上,而不会直接撞击承台5或桥墩4。
如图1,相邻消能单元1的相对面为球面一部分,大致为半圆面,即消能单元1的两端为圆弧面,从而避免相邻消能单元1之间在相对摆动后相碰撞损坏。且消能单元1的两端为圆弧面也有利于保护撞击而来的船舶。
如图2,消能单元1相对于穿置孔101中心对称,从而即使消能单元1自身围绕绳索2旋转,也基本能够维持原来的形状。且这样的设置,使得消能单元1在各个方向上的耐撞性能基本相等,有利于保证整体耐撞性能。
如图2,消能单元1的横断面外缘为平滑边缘,本例为圆形边缘,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其它的平滑边缘,这有利于保护消能单元1自身不被承台5或风浪磨坏,也有利于保护撞击上来的船舶。
如图2,穿置孔101的横断面边缘为平滑边缘,本例为圆形边缘,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其它的平滑边缘,这有利于保护位于穿置孔101内的绳索2不被磨损。
综上所述,本例的串联型防撞装置,由于相邻消能单元1之间通过柔性的绳索2相连接且具有间隔空间3,使得消能单元1之间允许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从而使整个防撞圈能够自行调整形状,适应不同形状的承台5、桥墩4等被防护物。并且由于每个消能单元1可自由在波浪上颠簸,从而更适应水位和波浪的变化,提高了耐撞性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消能单元(1),所述消能单元(1)内设置有贯穿的穿置孔(101),所述消能单元(1)设置有多个,且所述消能单元(1)围绕成环形;
绳索(2),所述绳索(2)穿置在所有的所述穿置孔(101)中,所述绳索(2)和所述消能单元(1)整体构成闭环;
相邻所述消能单元(1)之间具有间隔空间(3),相邻所述消能单元(1)之间允许一定角度的相对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消能单元(1)的相对面为球面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单元(1)的横断面外缘为平滑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单元(1)相对于所述穿置孔(101)中心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消能单元(1)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绳索(2)上的凸起物或通过所述绳索(2)与所述消能单元(1)相固定而形成所述间隔空间(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空间(3)的长度在三米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置孔(101)的横断面边缘为平滑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型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单元(1)包括耐磨表层(11)和包裹在所述耐磨表层(11)里的吸能填充物(12)。
CN202021415820.4U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Active CN212956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5820.4U CN212956393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5820.4U CN212956393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6393U true CN212956393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3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5820.4U Active CN212956393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6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vensson Protection of bridge piers against ship collision
CN101538828B (zh) 浮动式复合材料桥墩消能防撞组合装置
US7575396B2 (en) Wave attenuation system
CN112591015B (zh) 拦截水面大型移动物体的防护装置
US7628569B2 (en) Covering element for protecting structures against scouring and drag force
CN104727279B (zh) 一种复合材料漂浮式网状拦截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5672119B (zh) 一种防撞梁及带有防撞梁的防撞装置
US20160060837A1 (en) Marine Fende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of Components of Same
CN212956393U (zh) 一种串联型防撞装置
CN201305840Y (zh) 水中铁塔基础柔性防冲撞装置
CN207295634U (zh) 一种桥墩防撞系统
CN212670265U (zh) 一种用于桥梁工程中保护桥墩防撞的装置
CN102080362B (zh) 隔离式桥墩防撞装置
CN106978780A (zh) 一种桥墩防护装置
CN210562009U (zh) 一种防撞桩组合物
CN107815996A (zh) 桥墩流体防撞装置
CN212956391U (zh) 一种改建码头结构
CN104088255A (zh) 桥梁的桥墩防护装置
CN204510153U (zh) 一种复合材料漂浮式网状拦截系统
CN218621770U (zh) 一种环抱式桥墩柔性防护装置
CN109577171B (zh) 一种浮式桥梁防撞装置
KR200224541Y1 (ko) 해상교량 구조물 보호시설
CN207469156U (zh) 桥墩流体防撞装置
CN217026915U (zh) 一种基于复合材料的固定式桥墩防撞装置
CN113529562B (zh) 防御地质灾害的桥梁设施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