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6830U - 一种推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推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6830U
CN210586830U CN201921261885.5U CN201921261885U CN210586830U CN 210586830 U CN210586830 U CN 210586830U CN 201921261885 U CN201921261885 U CN 201921261885U CN 210586830 U CN210586830 U CN 210586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rod
linkage
mould
demou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18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栋
叶永红
袁涛
吴刚
郭楠
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pr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18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6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6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6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推料装置,包括一设于模压设备床身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高度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顶部面向上模设有杆端导块,所述上模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还包括一设于模压设备床身上的推料轴,所述推料轴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推料杆,所述推料杆包括推料联动杆和推料执行杆;所述推料联动杆的端部与所述联动杆抵接,所述推料执行杆的端部安装有推动片。能够在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的同时,联动将板件从下模推出,便于后续处理,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推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件模压加工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料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等部件通常是将内、外盖板折边后点焊或粘接连接的。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的内、外盖板通常具有不规则形状,需要事先通过模具模压成型而成。由于其尺寸较大,形状不太规则,所以目前来说一般均是采取单个薄板零件逐次模压成型的方法进行,每次模压成型均需经过放入板坯、压型和取出板件的过程,然后再进行后续组装对接工序,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推料装置,能够在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的同时,联动将板件从下模推出,便于后续处理,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推料装置,包括一设于模压设备床身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一侧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顶部面向上模设有杆端导块,所述上模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还包括一设于模压设备床身上的推料轴,所述推料轴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推料杆,所述推料杆包括推料联动杆和推料执行杆;所述推料联动杆的端部与所述联动杆抵接,所述推料执行杆的端部安装有推动片。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设于模压设备床身上的推力座,所述推力座上设有弹性推力片,所述弹性推力片的自由端压接于所述推料联动杆上。确保在联动杆回位时,通过弹性推力片推动推料联动杆回位,保持抵接在联动杆上,保证推料执行杆可以及时退出冲压区域,在冲压结束脱出工件时在进入冲压区域推动工件。
优选地,所述模压设备上模的宽度小于模压设备下模的宽度,下模超出上模的区域构成推料导向台,所述推动片位于所述推料导向台上。
优选地,所述推料杆的推料联动杆的端部与所述联动杆的顶部抵接。推料联动杆的设置高度与所述联动杆顶部高度相同,可以获得较大的推动行程。
优选地,所述推料杆的推料执行杆的端部及其安装的推动片位于模压设备下模的上表面上或模压设备下模的上表面上方。便于推动位于模压设备下模的上表面上或模压设备下模的上表面上方的工件。由于推料联动杆的端部和推料执行杆的端部高度可能不同,所述推料联动杆和推料执行杆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倾斜设置,即一个翘向上方一个翘向下方。当然也可以将轴承装置设置稍长,从而可以将推料联动杆固定在上方,推料执行杆则固定在下方。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优选地,所述推料执行杆的端部通过铰链装置连接安装推动片。赋予推动片一定的转动性能,在推料执行杆围绕推料轴转动推动工件时,推动片可以较好地贴合在工件的端部,便于推动。
优选地,所述推料轴的轴端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模压设备床身的内侧或底部。
优选地,还包括与之联动以从下模脱出工件的联动脱模装置,所述联动脱模装置包括至少一脱模块和一脱模驱动机构,所述脱模块设于在模压设备下模中设置的脱模孔内,脱模块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上的工件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脱模孔底部设有连杆孔,所述脱模连杆设于所述连杆孔内并穿出所述下模;所述脱模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高度的联动杆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下方的托起杆;所述联动杆的顶部面向上模设有杆端导块,所述上模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所述托起杆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所述托起圆头位于脱模连杆下方并与脱模连杆的底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脱模块的顶部与下模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压设备床身上。
优选地,所述杆端导块和上模导块分别设有上引导面和下引导面,所述上引导面和下引导面相交为三角锥状。
优选地,所述模压设备床身用于安装固定下模的上表面上设有开槽,所述驱动杆及脱模连杆穿过所述开槽。
在采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与联动脱模装置共用驱动杆并相互配合联动运作,在从下模脱出工件的同时,使板件推动一定距离,能够搭上传送带,从而被带出进行后续处理。尤其适合较浅凹凸结构的板件、纹路装饰件、平件以及无大幅尖锐结构的功能件。在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将板件从下模推出,便于后续处理,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联动脱模装置上模处于最低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联动脱模装置上模离开最低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联动脱模装置联动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联动脱模装置结构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联动压力装置结构图;
图8为图7的B-B向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推料装置结构图;
图10为推料装置将工件推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接料装置结构图;
图12为图11的C部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码料装置结构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脱模块1 联动杆211 下引导面292
脱模连杆11 杆端导块2110 压力座3
脱模驱动机构2 托起杆212 缓冲弹簧30
驱动轴20 托起圆头2120 压力座开槽301
驱动杆21 上引导面291 压力联动杆31
压力联动头311 输送带501 码料连接座63
压力座固定法兰36 同步压轮51 码料垫板69
压力座顶口37 压轮转轴510 工件9
推料轴40 压轮固定座52 床身90
推料杆41 滑移孔520 上表面903
推料联动杆411 压轮弹簧521 上模91
推料执行杆412 压轮滑杆53 上模导块9110
推动片43 码料支架6 下模92
推力座47 码料丝杆60 脱模孔920
弹性推力片470 码料电机61 连杆孔921
输送装置50 丝杆座62 推料导向台9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同时,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包括至少一脱模块1和一脱模驱动机构 2,所述脱模块1设于在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置的脱模孔920内,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上的工件9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所述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一侧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所述托起圆头2120位于脱模连杆11下方并与脱模连杆11的底端抵接。
所述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
所述驱动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上。
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分别设有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所述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相交为三角锥状。
所述联动杆211和托起杆212的位置关系设置为,在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的尖端相互抵接时,所述托起圆头2120托起脱模连杆11并进而驱动脱模块1的顶部伸出下模92表面;在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 的尖端相互错开时,所述托起圆头2120下落,脱模连杆11及脱模块1随之下落至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表面齐平。
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用于安装固定下模92的上表面903上设有开槽,所述驱动杆21及脱模连杆11穿过所述开槽。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在模压设备工作过程中,上模91向下模 92运动模压成型工件9时,此时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错位,上模91 将工件9下压在下模92内,脱模块1被脱模孔920的底部限制,其顶部与下模 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与上模91、下模92 共同形成型腔,将工件9压制成型。模压成型结束上模91向上退出时,上模导块9110的上引导面291压迫杆端导块2110的下引导面292,使联动杆211外翻,所述联动杆211和托起杆212设为一体结构,联动杆211带动托起杆212转动,托起圆头2120托起脱模连杆11并进而驱动脱模块1的顶部伸出下模92表面,顶起工件9使其脱离下模腔,从而便于取出工件9。整个过程中不需人工干预,随上模91的运动联动脱出工件9,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模压设备主要竖向支撑结构位于后部两侧,且后部设有空间便于安装运动部件,实际实施设备改造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具有可布设本申请相关部件空间的模压设备,或对模压设备的外壳、覆板或非主要支撑部件进行开孔或切割以提供合适的便于安装本申请相关部件的空间。若直接用于制造新设备,则在进行模压设备设计时应注意留出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主要为原理性的说明和示意,附图示出了工作过程的不同状态。另外,本实施例采用了对称的脱模驱动机构,与实施例2不同,实施例2采用了并列的脱模驱动机构。
实施例2
如图5-14所示,一种联动模压生产线,包括一种联动脱模装置,所述联动脱模装置包括至少一脱模块1和一脱模驱动机构2,所述脱模块1设于在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置的脱模孔920内,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上的工件9 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 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所述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一侧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所述托起圆头2120位于脱模连杆11 下方并与脱模连杆11的底端抵接。
所述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
所述驱动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上。
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分别设有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所述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相交为三角锥状。
所述联动杆211和托起杆212的位置关系设置为,在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的尖端相互抵接时,所述托起圆头2120托起脱模连杆11并进而驱动脱模块1的顶部伸出下模92表面;在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 的尖端相互错开时,所述托起圆头2120下落,脱模连杆11及脱模块1随之下落至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表面齐平。
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用于安装固定下模92的上表面903上设有开槽,所述驱动杆21及脱模连杆11穿过所述开槽。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在模压设备工作过程中,上模91向下模 92运动模压成型工件9时,此时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错位,上模91 将工件9下压在下模92内,脱模块1被脱模孔920的底部限制,其顶部与下模 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与上模91、下模92 共同形成型腔,将工件9压制成型。模压成型结束上模91向上退出时,上模导块9110的上引导面291压迫杆端导块2110的下引导面292,使联动杆211外翻,所述联动杆211和托起杆212设为一体结构,联动杆211带动托起杆212转动,托起圆头2120托起脱模连杆11并进而驱动脱模块1的顶部伸出下模92表面,顶起工件9使其脱离下模腔,从而便于取出工件9。整个过程中不需人工干预,随上模91的运动联动脱出工件9,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模压设备主要竖向支撑结构位于后部两侧,且后部设有空间便于安装运动部件,实际实施设备改造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具有可布设本申请相关部件空间的模压设备,或对模压设备的外壳、覆板或非主要支撑部件进行开孔或切割以提供合适的便于安装本申请相关部件的空间。若直接用于制造新设备,则在进行模压设备设计时应注意留出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联动模压生产线还设有联动压力装置,包括设于下模92底部的压力座3,所述压力座3中设有压力联动杆31,所述压力联动杆31的底部与压力座3的底面之间设有缓冲弹簧30;所述压力座3的侧面设有一压力座开槽301,所述压力联动杆31的侧部设有一伸出所述压力座开槽301的压力联动头311;所述压力座3的顶部开口并设于联动脱模装置的脱模块1下方,脱模块1的底端设置的脱模连杆11伸入压力座3内并与压力联动杆31顶部抵接;联动脱模装置的托起圆头2120设于压力联动头311下方并与压力联动头311的底面抵接。
所述压力座3的顶部设有压力座固定法兰36,所述压力座固定法兰36连接固定于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用于安装固定下模92的上表面903底部。
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用于安装固定下模92的上表面903上设有开槽,所述驱动杆21及脱模连杆11穿过所述开槽。
所述压力座3的顶部设有压力座固定法兰36,所述压力座固定法兰36连接固定于所述上表面903上设置的开槽周边。
所述压力座3的顶部还设有压力座顶口37,所述压力座顶口37穿过所述上表面903上设置的开槽与模压设备下模92的底部抵接。
所述联动脱模装置包括至少一脱模块1和一脱模驱动机构2,所述脱模块1 设于在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置的脱模孔920内,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 上的工件9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所述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 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 高度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
所述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
所述驱动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上。
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分别设有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所述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相交为三角锥状。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联动压力装置,与联动脱模装置的工作部件相互抵接。由于在模压设备工作过程中,上模91向下模92运动模压成型工件9时,杆端导块 2110和上模导块9110之间也有一次压迫过程,使联动杆211外翻,联动杆211 带动托起杆212转动,从而带动脱模块1及工件9运动。若脱模块1处于完全的轴向自由状态,则会产生跳动,导致工件9的位置会出现一定偏差。尽管工件9 在模压成型时会保留一定的余量,但偏差过大的话还是会影响成品率。
通过设置联动压力装置,在模压设备工作过程中,上模91向下模92运动模压成型工件9时,托起杆212转动从而带动脱模块1及工件9运动的过程由于受到弹性缓冲,运动不会太过剧烈,不会产生跳动,从而在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的同时,保证脱模块的相对稳定,防止脱模块跳动导致工件位置偏差过大。在从下模脱出工件的过程中,由于弹性缓冲,同时脱模块1的上表面与模压成型后的工件9表面吻合,工件也会非常平稳,利于后续其它工艺过程的进行。
进一步地,联动模压生产线还设有推料装置,包括一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 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 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高度的联动杆211,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还包括一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推料轴40,所述推料轴4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推料杆41,所述推料杆41包括推料联动杆411和推料执行杆412;所述推料联动杆411的端部与所述联动杆211抵接,所述推料执行杆412的端部安装有推动片 43。
还包括固定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推力座47,所述推力座47上设有弹性推力片470,所述弹性推力片470的自由端压接于所述推料联动杆411上。确保在联动杆211回位时,通过弹性推力片471推动推料联动杆411回位,保持抵接在联动杆211上,保证推料执行杆412可以及时退出冲压区域,在冲压结束脱出工件时在进入冲压区域推动工件。
所述模压设备上模91的宽度小于模压设备下模92的宽度,下模92超出上模91的区域构成推料导向台927,所述推动片43位于所述推料导向台927上。
所述推料杆41的推料联动杆411的端部与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抵接。推料联动杆411的设置高度与所述联动杆211顶部高度相同,可以获得较大的推动行程。
所述推料杆41的推料执行杆412的端部及其安装的推动片43位于模压设备下模92的上表面上或模压设备下模92的上表面上方。便于推动位于模压设备下模92的上表面上或模压设备下模92的上表面上方的工件9。由于推料联动杆411 的端部和推料执行杆412的端部高度可能不同,所述推料联动杆411和推料执行杆412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倾斜设置,即一个翘向上方一个翘向下方。当然也可以将轴承装置设置稍长,从而可以将推料联动杆411固定在上方,推料执行杆412 则固定在下方。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所述推料执行杆412的端部通过铰链装置连接安装推动片43。赋予推动片 43一定的转动性能,在推料执行杆412围绕推料轴40转动推动工件9时,推动片43可以较好地贴合在工件9的端部,便于推动。
所述推料轴40的轴端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模压设备床身90的内侧或底部。
还包括与之联动以从下模脱出工件的联动脱模装置,所述联动脱模装置包括至少一脱模块1和一脱模驱动机构2,所述脱模块1设于在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置的脱模孔920内,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上的工件9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所述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 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高度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所述托起圆头2120位于脱模连杆11下方并与脱模连杆 11的底端抵接。
所述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
所述驱动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上。
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分别设有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所述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相交为三角锥状。
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用于安装固定下模92的上表面903上设有开槽,所述驱动杆21及脱模连杆11穿过所述开槽。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推料装置,模压成型结束上模91向上退出时,上模导块 9110的上引导面291压迫杆端导块2110的下引导面292,使联动杆211外翻,所述联动杆211和托起杆212设为一体结构,联动杆211带动托起杆212转动,托起圆头2120托起脱模连杆11并进而驱动脱模块1的顶部伸出下模92表面,顶起工件9使其脱离下模腔,从而便于取出工件9。整个过程中不需人工干预,随上模91的运动联动脱出工件9,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在联动杆211外翻的同时,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推料装置,与联动脱模装置共用驱动杆21并相互配合联动运作,在从下模脱出工件的同时,使板件推动一定距离,能够搭上传送带,从而被带出进行后续处理。尤其适合较浅凹凸结构的板件、纹路装饰件、平件以及无大幅尖锐结构的功能件。在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将板件从下模推出,便于后续处理,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
本申请所述驱动杆21安装在驱动轴20上、推料杆41安装在推料轴40上,可以通过在杆件上设置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以使两者可以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联动模压生产线还设有接料装置,包括一输送装置50,所述输送装置50设于模压设备下模92外侧,输送装置50设有输送带501;在所述输送装置50接近模压设备下模92的一端上方设有同步压轮51,所述同步压轮51 通过弹性连接装置可上下伸缩地固定在模压设备床身上,同步压轮51的轮表面与所述输送带501接触。
所述同步压轮51为橡胶轮或塑胶轮。由于模压成型的工件不是完全的平面状,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弹性和伸缩性的橡胶轮或塑胶轮,构成适应性较强的非平面接料装置,利于通过同步压轮51与输送带501的相互压紧带动工件移动。
所述弹性连接装置包括压轮固定座52,所述压轮固定座52中设有滑移孔 520,所述滑移孔520中设有压轮弹簧521;同步压轮51设有压轮转轴510,所述压轮转轴510的两端可相对转动地固定于压轮滑杆53的一端,所述压轮滑杆 5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滑移孔520中。压轮固定座52固定在模压设备床身上,根据床身设置的不同,可以在输送装置50处设置开口或开槽以便工件推出,压轮固定座52可以连接固定在所述开口或开槽处的上方床身上;或者,输送装置50 处不设置床身部件,压轮固定座52可以连接固定在模压设备后方的床身主体上,并向前延伸至输送装置50上方,在输送装置50上方处设置滑移孔520。
所述压轮固定座52中设有两个滑移孔520,所述压轮转轴510两端设置的压轮滑杆53分别伸入一个滑移孔520内。
所述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有脱模孔920,脱模孔920内设有脱模块1,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上的工件9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 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还设有脱模驱动机构2,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高度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所述托起圆头2120位于脱模连杆11下方并与脱模连杆11的底端抵接。
在所述脱模块1被托起位于最高点时,所述输送装置50的输送带上表面低于所述脱模块1的顶端或与所述脱模块1的顶端齐平。利于在工件被从下模推出时,可以顺利到达输送带表面,同时能够在同步压轮和输送带之间推开同步压轮进入两者之间。在工件进入同步压轮和输送带之间后,由于输送带的传送,以及同步压轮通过弹性连接装置向下施加的压力,工件随输送带传送。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接料装置,通过设置同步压轮和输送装置,在工件被从下模推出时,可以顺利到达输送带表面,同时能够在同步压轮和输送带之间推开同步压轮进入两者之间。在工件进入同步压轮和输送带之间后,由于输送带的传送,以及同步压轮通过弹性连接装置向下施加的压力,工件随输送带传送。从而实现在将板件从下模推出后,承接并输送工件以后续处理,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
进一步地,联动模压生产线还设有码料装置,包括码料支架6,所述码料支架6的四角设有若干码料电机61和丝杆座62,所述码料电机61和丝杆座62之间设置码料丝杆60;所述码料丝杆60上分别设有可随码料丝杆60转动而升降的码料连接座63,所码料支架6内还设有码料垫板69,所述码料垫板69与所述码料连接座63分别固定连接。
还设有输送装置50,所述输送装置50设于模压设备下模92外侧,输送装置50设有输送带501;在所述输送装置50接近模压设备下模92的一端上方设有同步压轮51,所述同步压轮51通过弹性连接装置可上下伸缩地固定在模压设备床身上,同步压轮51的轮表面与所述输送带501接触;所述码料垫板69设于所述输送装置50另一端的下方。
在码料垫板69远离输送装置50的一端,设有竖直挡料板。用于挡料和对齐工件,防止工件被推出码料装置。
所述码料丝杆60中,至少有两组码料丝杆6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输送带501的宽度。
所述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有脱模孔920,脱模孔920内设有脱模块1,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上的工件9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 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还设有脱模驱动机构2,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高度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所述托起圆头2120位于脱模连杆11下方并与脱模连杆11的底端抵接。
所述码料电机61设于码料支架6的顶端,所述丝杆座62设于码料支架6 的底端,码料丝杆60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码料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码料丝杆 60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丝杆座62中。
所述码料支架6为方形结构,所述码料电机61和丝杆座62分别设置在所述方形结构的外侧,所述方形结构的内侧构成码料存放空间。
由于输送带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同时码料垫板低于输送带,能够促使工件最终落入码料垫板上。由于此时处理的工件还处于毛坯装置,因此因工件外形导致工件之间的相互摩擦不会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码料装置,通过设置码料垫板69以及驱动码料垫板69 升降的码料丝杆60,可以承接输送装置50输送而来的工件,在一件工件被输送带501送至与之基本齐平的码料垫板69上后,通过码料丝杆60的转动驱动码料垫板69下降,从而留出可以承接输送装置50输送而来的下一工件,从而实现自动码料。在将板件从下模推出后,将接料装置输送的工件进行码料暂存,以便以后续处理,作为配套装置,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
本申请所述的“上”、“下”或者“上方”、“下方”或类似用语是以正常使用的放置状态而言的相对关系,亦即本申请附图所大致展示的位置关系。在放置状态发生变化时,例如翻转时,相应的位置关系也应随之转换以理解或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一侧的联动杆(211),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还包括一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推料轴(40),所述推料轴(4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推料杆(41),所述推料杆(41)包括推料联动杆(411)和推料执行杆(412);所述推料联动杆(411)的端部与所述联动杆(211)抵接,所述推料执行杆(412)的端部安装有推动片(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推力座(47),所述推力座(47)上设有弹性推力片(470),所述弹性推力片(470)的自由端压接于所述推料联动杆(4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压设备上模(91)的宽度小于模压设备下模(92)的宽度,下模(92)超出上模(91)的区域构成推料导向台(927),所述推动片(43)位于所述推料导向台(92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杆(41)的推料联动杆(411)的端部与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杆(41)的推料执行杆(412)的端部及其安装的推动片(43)位于模压设备下模(92)的上表面上或模压设备下模(92)的上表面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执行杆(412)的端部通过铰链装置连接安装推动片(4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推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轴(40)的轴端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模压设备床身(90)的内侧或底部。
CN201921261885.5U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推料装置 Active CN210586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1885.5U CN21058683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推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1885.5U CN21058683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推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6830U true CN210586830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19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1885.5U Active CN21058683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推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6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3918A (zh) 复杂型面板材拉延模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83833B (zh) 冲孔落料复合模具及冲孔落料方法
JP2013078777A (ja) プレス金型
CN214442216U (zh) 冲床拉伸装置及冲床
CN210586831U (zh) 一种接料装置
CN202146946U (zh) 一种发动机盖侧翻边模具
CN207170685U (zh) 一种车门内板冲翻孔复合模具
CN210586830U (zh) 一种推料装置
CN210586591U (zh) 一种码料装置
CN210754805U (zh) 一种联动压力装置
CN210586832U (zh) 一种联动脱模装置
CN210188212U (zh) 用于外覆盖件冲压成型的组合模具
CN210648102U (zh) 一种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
CN202781804U (zh) 热成型模具
CN218693075U (zh) 一种新型钣金件模具
KR101513723B1 (ko) 이종 소재의 단조 성형방법 및 단조 성형장치
CN212494762U (zh) 用于制作千斤顶配件且具有自动取料的冲压机构
KR20090116893A (ko) 헤드레스트 스테이로드 절곡성형장치
JP5760619B2 (ja) プレス装置およびプレス成形方法
CN213350437U (zh) 一种冲压铆合一体化的模具
CN211990733U (zh) 采血针冲压一体机
CN201320836Y (zh) 热成型模具
CN113458243A (zh) 一种前翼板支架总成模具
CN209920557U (zh) 旋转中心机构
CN106493223A (zh) 新型车门内板翻孔冲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4

Address after: 214200 Qinghua Qidi Science Park, Guanlin Town, Yixing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PR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200 Guan Lin Zhen Dong Yao Cun, Yixing City,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PRA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