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9135U -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9135U
CN210569135U CN201921497689.8U CN201921497689U CN210569135U CN 210569135 U CN210569135 U CN 210569135U CN 201921497689 U CN201921497689 U CN 201921497689U CN 210569135 U CN210569135 U CN 210569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fresh air
exchange membrane
heat exchang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976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志杰
何伟光
迟亚玲
高朋
孟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4976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9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9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9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芯体设置有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这就可以保证热交换膜无法具备凝露的条件,从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膜上产生凝露。

Description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地方,比如密闭性较强的室内,有较好的空气质量,一般采用新风机进行空气循环。新风机的核心为新风机芯体,即热交换芯体,在新风机运行过程中,若环境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达到了凝露点,热交换芯体的热交换膜上就会产生凝露,由于目前新风机的结构,凝露无法从新风机中顺利排出,可能会影响到新风机中的其他结构,另外,由于热交换膜上附着有凝露,会对热交换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新风机芯体的热交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机芯体,包括:
热交换膜;
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紧邻所述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所述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设置有所述新风机芯体的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根据设置在所述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所述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所述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
可选的,所述热发生器包括多个发热体;
各所述发热体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及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控制不同数量的所述发热体发热。
可选的,所述热发生器为电热发生器。
可选的,所述发热体的形状为柱状。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
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新风机芯体;
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入口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
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热发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热交换膜表面温度、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露点温度及所述热发生器的运行状态。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对所述新风机运行状态的控制指令。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
如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热发生器包括多个发热体的新风机芯体;
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入口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
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
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热发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器。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新风机。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设置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设置有本申请的新风机芯体的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由于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到小于或等于前露点温度时,热交换膜的表面会出现凝露,但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这就可以保证热交换膜无法具备凝露的条件,从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膜上产生凝露。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新风机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新风机防凝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新风机防凝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热交换膜-101;温度传感器-102;热发生器-103;发热体-1031;新风入口-2;温湿度传感器-3;控制器-4;显示屏-5。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了保证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地方,比如密闭性较强的室内,有较好的空气质量,一般采用新风机进行空气循环。新风机的核心为新风机芯体,即热交换芯体,在新风机运行过程中,若环境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达到了凝露点,热交换芯体的热交换膜上就会产生凝露,由于目前新风机的结构,凝露无法从新风机中顺利排出,可能会影响到新风机中的其他结构,另外,由于热交换膜上附着有凝露,会对热交换膜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新风机芯体的热交换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风机芯体、新风机、新风系统及新风机防凝露方法,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新风机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芯体包括:
热交换膜101;
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2;
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103;
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设置有新风机芯体的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根据设置在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
由于本实施例的新风机芯体设置有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设置有本申请的新风机芯体的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由于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到小于或等于前露点温度时,热交换膜的表面会出现凝露,但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这就可以保证热交换膜无法具备凝露的条件,从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膜上产生凝露。
需要说明的是,该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面设置在热交换膜的表面,以保证检测到的温度是热交换膜的表面温度,具体的,该温度传感器可以是市面上任意能够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传感器。
另外,对于热发生器的设置,热发生器的设置位置需要与热交换膜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热发生器将热交换膜加热至变性,热发生器通过加热热交换膜周边的空气,从而通过空气将热发生器发生的热量传导给热交换膜,以升高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
由于目前计算露点温度的方式是根据露点温度与温湿度对照表进行确定的,因此,可以预先将该温湿度对照表以算法程序的方式输入到控制器中,以实现输入新风进风温度和新风进风湿度,直接得出该对新风进风温度和新风进风湿度对应的当前露点温度。
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加热效果,热发生器可以包括多个发热体1031,其中,各发热体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及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控制不同数量的发热体发热。热发生器可以为多种,比如就可以为最为常见的电热发生器。
需要说明的是,各发热体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比如可以为柱状,柱状的发热体发热时,热量的扩散可以短时间内覆盖更大面积的热交换膜,提高了加热效率,有效缩短了加热的时间。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包括:
新风机芯体;
设置在新风机的新风入口2的温湿度传感器3;
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热发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器4;
其中,新风机芯体可以包括:热交换膜101;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2;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103;
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
由于本实施例的新风机芯体设置有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设置有本申请的新风机芯体的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由于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到小于或等于前露点温度时,热交换膜的表面会出现凝露,但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这就可以保证热交换膜无法具备凝露的条件,从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膜上产生凝露。
需要说明的是,该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面设置在热交换膜的表面,以保证检测到的温度是热交换膜的表面温度,具体的,该温度传感器可以是市面上任意能够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传感器。
另外,对于热发生器的设置,热发生器的设置位置需要与热交换膜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热发生器将热交换膜加热至变性,热发生器通过加热热交换膜周边的空气,从而通过空气将热发生器发生的热量传导给热交换膜,以升高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
由于目前计算露点温度的方式是根据露点温度与温湿度对照表进行确定的,因此,可以预先将该温湿度对照表以算法程序的方式输入到控制器中,以实现输入新风进风温度和新风进风湿度,直接得出该对新风进风温度和新风进风湿度对应的当前露点温度。
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加热效果,热发生器可以包括多个发热体1031,其中,各发热体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及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控制不同数量的发热体发热。热发生器可以为多种,比如就可以为最为常见的电热发生器。
需要说明的是,各发热体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比如可以为柱状,柱状的发热体发热时,热量的扩散可以短时间内覆盖更大面积的热交换膜,提高了加热效率,有效缩短了加热的时间。
其中,上述控制器的种类可以有多中,包括但不仅限于为单片机。
另外,为了方便用户观察新风机中一些装置的运行状态,本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可以包括显示屏5,该显示屏可以设置在新风机的机体上,当然可以通过通讯线延伸至方便用户观察和操控的地方。显示屏不仅限于用于显示热交换膜表面温度、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露点温度及热发生器的运行状态。另外,该显示屏可以为触控显示屏,还用于向控制器发送对新风机运行状态的控制指令。方便用户直接对新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另外,当热发生器具有多个发热体时,本实施例的新风机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同样与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及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控制不同数量的发热体发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本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新风机。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新风机防凝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应用于如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新风机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防凝露方法包括:
步骤S301、获取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新风进风温度和新风进风湿度及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热交换膜表面温度;
步骤S302、根据预先录入的温湿度与露点温度对照表,得到当前露点温度;
步骤S303、当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当前露点温度时,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
步骤S304、当热交换膜表面温度比当前露点温度高预设温差时,控制热发生器停止加热。
由于本实施例的新风机芯体设置有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设置有本申请的新风机芯体的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由于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到小于或等于前露点温度时,热交换膜的表面会出现凝露,但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这就可以保证热交换膜无法具备凝露的条件,从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膜上产生凝露。
另外,对于热发生器具有多个发热体的新风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止电发热器对新风机内部产生过热影响的新风机防凝露方法。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新风机防凝露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新风机防凝露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401、获取温湿度传感器发送的新风进风温度和新风进风湿度及温度传感器发送的热交换膜表面温度;
步骤S402、根据预先录入的温湿度与露点温度对照表,得到当前露点温度;
步骤S403、当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当前露点温度时,计算室内温度和新风进风温度的差得到第一差值,计算室内湿度和新风进风湿度的差得到第二差值,比较第一差值和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的大小并比较第二差值和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第三预设值大于第四预设值;
步骤S404、当比较结果为第一比较结果时,控制第一数量个发热体开始加热;第一比较结果为第一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且第二差值大于第三预设值;
步骤S405、当比较结果为第二比较结果时,控制第二数量个发热体开始加热;第二比较结果为第一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且第二差值小于第四预设值;
步骤S406、当比较结果为其他比较结果时,控制第三数量个发热体开始加热;其他比较结果为穷举所有比较结果中除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以外的比较结果;
步骤S407、当热交换膜表面温度比当前露点温度高预设温差时,控制热发生器停止加热。
由于本实施例的新风机芯体设置有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设置有本申请的新风机芯体的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由于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到小于或等于前露点温度时,热交换膜的表面会出现凝露,但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这就可以保证热交换膜无法具备凝露的条件,从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膜上产生凝露。
需要说明的是,当比较结果为第一比较结果时,说明室内外的湿度差和温差较大,此时需要打开数量较多的发热体,而当比较结果为第二比较结果时,说明内外的湿度差和温差较小,此时需要打开数量较少的发热体,上述第一数量、第二数量及第三数量具体数字可以依据新风机所处环境进行按需设置。
另外,为了有效防止热交换膜被加热至变性,可以对各发热体加热的最高温进行限制,比如可以限制为最高50度,该限制可以通过温度反馈实现,也可以直接通过发热体本身的性质实现。
另外,步骤S304和步骤S407中的预设温差也可以根据需求来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2度,当热交换膜表面温度比当前露点温度高2度时,控制热发生器停止加热。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芯体,应用于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膜;
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紧邻所述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所述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设置有所述新风机芯体的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用于根据设置在所述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所述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发生器包括多个发热体;
各所述发热体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及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控制不同数量的所述发热体发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发生器为电热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形状为柱状。
5.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芯体;
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入口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
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热发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热交换膜表面温度、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露点温度及所述热发生器的运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触控显示屏,还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对所述新风机运行状态的控制指令。
9.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芯体;
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入口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
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
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热发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器。
10.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
CN201921497689.8U 2019-09-09 2019-09-09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Active CN210569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7689.8U CN210569135U (zh) 2019-09-09 2019-09-09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97689.8U CN210569135U (zh) 2019-09-09 2019-09-09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9135U true CN21056913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45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97689.8U Active CN210569135U (zh) 2019-09-09 2019-09-09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91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0764A (zh) * 2019-09-09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新风系统及新风机防凝露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0764A (zh) * 2019-09-09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新风系统及新风机防凝露方法
CN110500764B (zh) * 2019-09-09 2023-09-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新风系统及新风机防凝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0764B (zh)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新风系统及新风机防凝露方法
CN108168034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
US11441799B2 (en) Thermostat with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features
CN103940039B (zh) 空调器及其运行状态判断方法
JP5535320B2 (ja)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207335B (zh) 控制设备、检测方法、空调器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00551A1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09059224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US20180107336A1 (en) Touch screen device with user interface mode selection based on humidity
JP6924613B2 (ja) 空気調和機、端末装置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CN210569135U (zh)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及新风系统
US20230332798A1 (en) Switching control board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daptive control method
JP2021529927A (ja) 空気調節機器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空気調節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03900204A (zh) 一种调整空调的方法和空调
CN108800470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US20140202188A1 (en) Hvac system configured to obtain demand specific data from a remote unit thereof
CN109028470B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JP6685418B2 (ja) 空調システム、空調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108421A (zh) 空调停机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023263B (zh) 一种多联机自清洁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
CN110749044A (zh) 数据展示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1023266B (zh) 一种多联机自清洁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5614970A (zh) 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接口进行控制的两个度
CN114963467A (zh)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63756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self-clean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device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