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3467A -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3467A
CN114963467A CN202210689198.3A CN202210689198A CN114963467A CN 114963467 A CN114963467 A CN 114963467A CN 202210689198 A CN202210689198 A CN 202210689198A CN 114963467 A CN114963467 A CN 114963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heat load
temperature
auxiliary heating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91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3467B (zh
Inventor
曾济贫
郑杰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91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34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3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3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3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3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可见,本方法在房间热负荷较大时,将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作为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并根据房间热负荷和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计算得到辅热装置的工作参数,通过辅热装置弥补房间热负荷与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异,因此能够避免空调器的热负荷较大,导致空调风机结霜。

Description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换热设备,在室外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冷媒循环进行制热,以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然而,传统的空调器在制热运行时容易引发空调风机结霜问题,结霜后室外侧换热量进一步下降直至触发除霜程序,室内侧舒适性大幅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目前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容易引发空调风机结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
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
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
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包括:
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确定预设的辅热装置的辅热负荷;
根据所述辅热负荷,控制所述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制热时间;
查询预设的热负荷表,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目标室温,以及所述制热时间,确定房间热负荷。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确定恒温热负荷;
获取所述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
若所述实时室内温度和所述实时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波动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则提高所述空调压缩机的频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湿度;
根据室内湿度、所述目标室温和所述目标湿度,确定目标加湿量;
根据所述目标加湿量,控制预设的湿度控制装置进行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制热,并获取空调外盘管温度;
若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小于预设的结霜温度,则获取所述结霜温度与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及所述温度差对应的第二预设频率;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频率,降低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确定预设的辅热装置的辅热负荷;
根据所述辅热负荷,控制所述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制热时间;
查询预设的热负荷表,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目标室温,以及所述制热时间,确定房间热负荷。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确定恒温热负荷;
获取所述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取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
若所述实时室内温度和所述实时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波动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则提高所述空调压缩机的频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湿度;
根据室内湿度、所述目标室温和所述目标湿度,确定目标加湿量;
根据所述目标加湿量,控制预设的湿度控制装置进行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制热,并获取空调外盘管温度;
若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小于预设的结霜温度,则获取所述结霜温度与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及所述温度差对应的第二预设频率;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频率,降低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提供的任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提供的任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在房间热负荷较大时,将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作为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并根据房间热负荷和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计算得到辅热装置的工作参数,通过辅热装置弥补房间热负荷与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异,因此能够避免空调器的热负荷较大,导致空调风机结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湿度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终端等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或者集成了该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的服务器设备、物理主机或者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其中,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UE具体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台式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
该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单独运行的工作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设备集群的工作方式。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系统的场景示意图。其中,该空调器制热控制系统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01,电子设备101中集成有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
另外,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制热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2,用于存储数据,如存储文本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空调器制热控制系统的场景示意图仅仅是一个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系统以及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空调器制热控制系统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开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作为执行主体,为了简化与便于描述,后续方法实施例中将省略该执行主体,该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该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201-步骤204,其中:
201、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
其中,控制指令可以是指用于开启制热功能的指令。例如,当制热功能为空调器默认的开机功能时,控制指令可以是指空调器的开机指令。又例如,当制热功能不是空调器默认的开机功能时,控制指令可以是指空调器开机后接收到的制热功能开启指令。示例性地,控制指令可以由用户操纵遥控器,智能手机等控制终端发出。
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可以是指控制指令对应的设定室温。例如用户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功能,并且设定室温为26°时,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是指设定室温26°。
202、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
其中,室内温度可以是指实时的室内温度。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预设的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实时的室内温度,以得到室内温度。其中,预设的室内温度传感器可以集成在空调器上,也可以独立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例如,预设的室内温度传感器可以集成在空调器的室内机上,也可以独立设置于室内。
房间热负荷是指空调器将室内温度提升至目标室温所需的热负荷,房间热负荷越大,说明在同样的制热时间内,为了将室内温度提升至目标室温,空调器需要的制热量越大。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查询预设的热负荷表,根据室内温度和目标室温,得到房间热负荷。其中,预设的热负荷表可以由工作人员在空调器出厂前进行试验得到,并存储在空调器的存储空间,或者云端服务器中,在执行步骤202时,电子设备可以读取空调器的存储空间,或者云端服务器,以得到预设的热负荷表,并查询预设的热负荷表,以确定房间热负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热功能还可以包含不同的制热模式,各制热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制热时间。例如,空调器的制热功能可以包含快速制热模式、中速制热模式和慢速制热模式,快速制热模式、中速制热模式和慢速制热模式分别对应的制热时间递减。由上文可知,热负荷还与制热时间相关,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的热负荷表中还可以包含制热时间的信息,即电子设备查询预设的热负荷表,根据室内温度、目标室温和制热时间,确定房间热负荷。此时,步骤“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可以由以下步骤进行:
(1.1)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制热时间。
在执行步骤(1.1)时,电子设备可以查询控制指令对应的制热模式,并将制热模式对应的预设时间作为控制指令对应的制热时间,其中,每个制热模式对应的预设时间均在空调器出厂前设置,并存储在空调器的存储空间,或者云端服务器中。
(1.2)查询预设的热负荷表,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目标室温,以及所述制热时间,确定房间热负荷。
预设的热负荷表的说明可以参考上文,具体不进行赘述。
203、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
室外温湿度可以是指实时的室外温湿度,包括实时的室外温度和实时的室外湿度。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预设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和预设的室外湿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实时的室外温度和实时的室外湿度,以得到室内温湿度。其中,预设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和预设的室外湿度传感器均可以集成在空调器上,也可以独立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例如,预设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和预设的室外湿度传感器可以继承在空调器的室外机上,也可以独立设置于室外。
其中,空调风机转速可以是指空调风机的实时转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风机是指空调器的室外风机。
其中,工作热负荷是指空调器运行时,空调换热器的热负荷,本申请通过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可以计算得到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空调换热器的最大热负荷,并将其作为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空调风机转速计算得到空调风机的风量,并通过室外温湿度中的室外温度,计算得到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换热量,然后根据空调风机的风量、最大换热量和室外温湿度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例如,电子设备首先可以通过式子(1)计算得到空调风机的风量:
Q=f1(S1,R) 式子(1)
其中,Q是指空调风机的风量,S1是指空调风机的换热面积,每个空调器对应的S1为出厂前测量好的预设值,R是指空调风机转速,f1是指预设的风量计算公式。
其次,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式子(2)或式子(3)计算得到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换热量:
ΔT1=T+b T≥0° 式子(2)
ΔT1=T-T T<0° 式子(3)
其中,ΔT1是指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换热量,T是指室外温度,b是指预设的温度修正值,为出厂前计算好的预设值,T是指室外温度对应的露点温度。
然后,电子设备通过式子(4),根据空调风机的风量、最大换热量和室外温湿度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
P1=f2(Q,ΔT1,T,RH1) 式子(4)
其中,P1是指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Q是指空调风机的风量,ΔT1是指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换热量,T是指室外温度,RH1是指室外温湿度中的室外湿度,f2是指预设的热负荷计算公式。
204、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其中,预设的辅热装置是用于辅助制热的装置,可以在空调风机内的换热器按照工作热负荷进行制热时,弥补房间热负荷与工作热负荷之间剩余的热负荷,进而在实现制热功能的同时,保证空调风机不结霜。预设的辅热装置既可以集成在空调器上,也可以独立设置。例如,预设的辅热装置可以是集成在空调器上的电辅热装置。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计算房间热负荷和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得到保证空调风机不会结霜,并且空调器能够在制热时间内将室内温度提高至目标室温的最小辅热负荷,然后在大于或者等于最小辅热负荷的负荷范围内,选择空调器的辅热负荷。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室内侧热负荷需求大时,室外侧热负荷,即空调风机的热负荷亦随之增大,导致室外侧换热温差的扩大,进而引发空调风机结霜问题,而结霜后室外侧换热量进一步下降直至触发除霜程序,室内侧舒适性大幅下降,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即使室内侧热负荷需求大时,也可以通过调整辅热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而避免室外侧热负荷增大,因此可以避免在制热过程中空调风机结霜,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空调器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最小辅热负荷作为空调器的辅热负荷,在保证空调风机不会结霜,并且空调器能够在制热时间内将室内温度提高至目标室温的同时,降低空调器的能耗。此时,步骤“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可以由以下方式进行:
(2.1)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确定预设的辅热装置的辅热负荷。
根据房间热负荷和工作热负荷计算得到的辅热负荷可以理解为在保证空调风机不结霜的前提下,所需要的最小辅热负荷。
(2.2)根据所述辅热负荷,控制所述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辅热负荷计算得到辅热装置的工作参数。例如辅热装置是电辅热装置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辅热负荷计算得到电辅热装置的工作电流,并根据计算得到的工作电流控制电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以提高制热的速度。
当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室温时,则可以关闭辅热装置,避免室内温度继续升高,影响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201-步骤204时,空调器同时还根据工作热负荷进行制热,此时,空调器可以监测空调外盘管的温度,对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进行调整,以避免空调风机结霜,即步骤“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1)根据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制热,并获取空调外盘管温度。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设置在空调器内的内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空调外盘管温度。
(3.2)若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小于预设的结霜温度,则获取所述结霜温度与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及所述温度差对应的第二预设频率。
若空调外盘管温度小于预设的结霜温度,则说明空调风机可能结霜,为了避免空调风机结霜,需要对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进行调整,调整的幅度可以由结霜温度与空调外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确定,即第二预设频率。
(3.3)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频率,降低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
电子设备可以将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降低第二预设频率的值,以避免空调风机结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在房间热负荷较大时,将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作为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并根据房间热负荷和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计算得到辅热装置的工作参数,通过辅热装置弥补房间热负荷与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异,因此能够避免空调器的热负荷较大,导致空调风机结霜。
然而,即使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室温,室内的热量也会由于室内外温差等原因逐渐向室外扩散,导致室内温度逐渐下降,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关闭辅热装置后,可以通过控制空调器的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以实现房间恒温。参考图3,此时,步骤“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01、获取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
在关闭辅热装置后,电子设备可以在经过预设时间后,再次通过预设的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以及通过预设的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其中,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预设时间为10分钟。
302、根据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确定恒温热负荷。
恒温热负荷是指为了保证室内温度恒定不变,空调器需要的热负荷。例如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为28°,而电子设备通过步骤201-步骤204使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28°,关闭辅热装置之后,恒温热负荷是指使当前的室内温度恒定保持在28°所需要的热负荷,恒温热负荷可以由空调器通过冷媒制热所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与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确定恒温热负荷。示例性地,可以通过式子(5),根据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与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确定恒温热负荷:
P2=f3(S2,ΔT2) 式子(5)
其中,P2是指恒温热负荷,f3是指预设的恒温负荷计算公式,S2是指预设的房间外表面的面积,不同型号的空调器对应唯一的S2,可以在出厂前设置于空调器的存储空间,或者云端服务器中,ΔT2是指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与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303、获取所述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
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是指为了达到恒温热负荷,空调器中压缩机所需的第一预设频率。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可以在空调器出厂前,工作人员经过检测得到,并存储在空调器的存储空间,或者云端服务器中,在执行步骤303时,电子设备读取空调器的存储空间,或者云端服务器,得到恒温热负荷的第一预设频率。
可见,通过步骤301-步骤3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可以在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目标室温,关闭辅热装置之后,使房间的室内温度保持在目标室温,避免房间的室内温度波动,提高用户的舒适感。
然而,在通过步骤301-步骤303对空调器进行控制时,若室外温度产生了变化,室内外之间的温度扩散能力产生变化,因此即使根据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房间的室内温度仍然可能产生波动,因此,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波动大小,调整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参考图4,此时,步骤“获取所述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401、获取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在获取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之后,多次获取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以得到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在获取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之后,每间隔5分钟获取一次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以得到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
402、若所述实时室内温度和所述实时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波动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则提高所述空调压缩机的频率。
以下举例具体说明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波动值的计算方法:
假设电子设备可以在获取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之后,每间隔5分钟获取一次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并且电子设备在当天的8:00获取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则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到8:05的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一室外温度,8:10的第二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外温度,若电子设备在当天8:10执行步骤402,则此时可以计算第一室内温度和第一室外温度之间的第一温度差,以及第二室内温度和第二室外温度之间的第二温度差,并将第二温度差和第一温度差之间的差值绝对值作为此时的温度差波动值。例如第二温度差为5°,第一温度差为7°时,第二温度差和第一温度差之间的差值绝对值为2°,电子设备将2°作为此时的温度差波动值。由于当前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始终为上述第一预设频率,因此温度差波动值越小,说明室外温度的变化量越小,室内温度产生波动的概率越小,此时仍然可以控制空调压缩机以第一预设频率进行工作。温度差波动值越大,说明室外温度的变化量越大,室内温度产生波动的概率越大,此时可以提高空调压缩机的频率,以提高空调器的热负荷,其中,频率的提高值可以由温度差波动值确定,例如可以在出厂前通过实验获取频率提高值与温度差波动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在空调器的存储空间,或者云端服务器中,在执行步骤402时,电子设备读取空调器的存储空间,或者云端服务器,以确定频率提高值。
其中,波动阈值用于评估温度差波动值的大小,可以由实际场景需求进行设置,具体不进行赘述。
可见,结合步骤301-步骤303,以及步骤401-步骤40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可以实时检测内外环温度的变化,实时提供一段时间的前馈控制,从而避免运行频率反复调整。而传统空调器在恒温阶段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目标室温的差值进行反馈控制调节,难以做到快速跟踪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空调器频率频繁变动,房间温度波动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温度控制之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还可以对房间的湿度进行控制。参考图5,此时,步骤“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501、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湿度。
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湿度可以是指控制指令对应的设定湿度。例如用户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空调器进入制热功能,并且设定湿度为50%时,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湿度是指设定湿度50%。
502、根据室内湿度、所述目标室温和所述目标湿度,确定目标加湿量。
其中,室内湿度可以是指实时的室内湿度。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预设的室内湿度传感器检测实时的室内湿度,以得到室内湿度。其中,预设的室内湿度传感器可以集成在空调器上,也可以独立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例如,预设的室内湿度传感器可以集成在空调器的室内机上,也可以独立设置于室内。
目标加湿量是指为了使房间的湿度达到目标湿度,空调器单位时间内所需要加湿的水量。例如为了使房间的湿度达到目标湿度,空调器在1小时内需要加湿的水量为1升时,目标加湿量可以是指1升/小时。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预设的公式,根据室内湿度、目标室温和目标湿度,计算得到目标加湿量。例如,可以通过式子(6)计算得到目标加湿量:
MT=f4(M1,M2,T) 式子(6)
其中,MT是指目标加湿量,f4是指预设的第一加湿量计算公式,M1是指室内湿度,M2是指目标湿度,T是指目标室温。
可以理解的,当通过式子(6)计算目标加湿量时,默认当前房间内的室内温度已经达到了目标室温,而未考虑将室内温度提高至目标室温的过程中,室内湿度的变化情况。因此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在计算目标加湿量的同时,考虑将室内温度提高至目标室温的过程中,室内湿度的变化情况,以提高目标加湿量的准确性。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式子(7)计算得到目标加湿量:
MT=f5(M1,M2,T,T) 式子(7)
其中,MT是指目标加湿量,f5是指预设的第二加湿量计算公式,M1是指室内湿度,M2是指目标湿度,T是指目标室温,T是指室内温度。
503、根据所述目标加湿量,控制预设的湿度控制装置进行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对湿度控制装置的种类不进行限制,湿度控制装置可以是指薄膜加湿器等等,并且,湿度控制装置可以集成在空调器上,也可以独立设置。
为了更好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基础之上,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600包括: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
第一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
第二确定单元603,用于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
控制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604还用于:
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确定预设的辅热装置的辅热负荷;
根据所述辅热负荷,控制所述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确定单元602还用于: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制热时间;
查询预设的热负荷表,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目标室温,以及所述制热时间,确定房间热负荷。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604还用于:
获取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确定恒温热负荷;
获取所述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604还用于:
获取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
若所述实时室内温度和所述实时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波动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则提高所述空调压缩机的频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601还用于: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湿度;
根据室内湿度、所述目标室温和所述目标湿度,确定目标加湿量;
根据所述目标加湿量,控制预设的湿度控制装置进行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601还用于:
根据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制热,并获取空调外盘管温度;
若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小于预设的结霜温度,则获取所述结霜温度与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及所述温度差对应的第二预设频率;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频率,降低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该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可以执行任意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任意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为了更好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在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基础之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701,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任意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各步骤;或者,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图6对应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702中,并由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实施例。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装置中的执行过程。
电子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1、存储器7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示意仅仅是电子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处理器7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
存储器702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701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装置的各种功能。存储器7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其相应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任意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说明,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中的步骤,具体操作可参考任意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任意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
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
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
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包括:
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之间的差,确定预设的辅热装置的辅热负荷;
根据所述辅热负荷,控制所述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制热时间;
查询预设的热负荷表,根据所述室内温度、所述目标室温,以及所述制热时间,确定房间热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和所述辅助加热后的室外温度,确定恒温热负荷;
获取所述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恒温热负荷对应的第一预设频率,并根据所述第一预设频率控制空调压缩机进行工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实时室内温度和实时室外温度;
若所述实时室内温度和所述实时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波动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波动阈值,则提高所述空调压缩机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湿度;
根据室内湿度、所述目标室温和所述目标湿度,确定目标加湿量;
根据所述目标加湿量,控制预设的湿度控制装置进行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所述空调器进行制热,并获取空调外盘管温度;
若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小于预设的结霜温度,则获取所述结霜温度与所述空调外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度差,以及所述温度差对应的第二预设频率;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频率,降低空调压缩机的工作频率。
8.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控制指令,获取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标室温;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室内温度和所述目标室温,确定房间热负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室外温湿度和空调风机转速,确定空调器的工作热负荷,其中,所述工作热负荷为所述空调器的空调风机未结霜时的最大热负荷;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房间热负荷和所述工作热负荷,控制预设的辅热装置进行辅助加热,直至辅助加热后的室内温度达到所述目标室温,关闭所述辅热装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0689198.3A 2022-06-16 2022-06-16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63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9198.3A CN114963467B (zh) 2022-06-16 2022-06-16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9198.3A CN114963467B (zh) 2022-06-16 2022-06-16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3467A true CN114963467A (zh) 2022-08-30
CN114963467B CN114963467B (zh) 2024-02-06

Family

ID=8297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9198.3A Active CN114963467B (zh) 2022-06-16 2022-06-16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34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670A (zh) * 2022-09-27 2022-11-01 新医建(江苏)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洁净室数智化节能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6675A (zh) * 2015-12-21 2016-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60493A (zh) * 2019-07-03 2019-09-2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40395A (zh) * 2019-08-12 2019-11-1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节能运行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1102678A (zh) * 2019-12-16 2020-05-0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111649452A (zh) * 2020-05-20 2020-09-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辅助化霜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3007857A (zh) * 2021-04-19 2021-06-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电加热器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69850A (zh) * 2020-05-14 2021-11-1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6675A (zh) * 2015-12-21 2016-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60493A (zh) * 2019-07-03 2019-09-2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40395A (zh) * 2019-08-12 2019-11-1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节能运行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1102678A (zh) * 2019-12-16 2020-05-0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113669850A (zh) * 2020-05-14 2021-11-1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49452A (zh) * 2020-05-20 2020-09-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辅助化霜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3007857A (zh) * 2021-04-19 2021-06-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电加热器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670A (zh) * 2022-09-27 2022-11-01 新医建(江苏)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洁净室数智化节能系统
CN115264670B (zh) * 2022-09-27 2023-02-28 新医建(江苏)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碳中和的洁净室数智化节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3467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04789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054324B2 (en) Clos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US8538587B2 (en) HVAC system with automated blower capacity dehumidification, a HVAC controller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11023401B (zh) 空调器的除湿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9373538B (zh) 一种室外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WO2019052074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8731224A (zh) 定频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定频空调系统
CN107084479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07192085B (zh) 一种空调器制冷运行控制方法
US11530832B2 (en) Peak demand response operation with improved sensible capacity
WO2019104790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0133927A1 (zh) 低温制冷风阀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4963467B (zh)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39978A (zh) 全品质空调的基准运行频率确定方法、装置和全品质空调
CN113983648A (zh) 新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新风空调系统
CN108151232A (zh)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8173200A (ja)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制御方法
CN111442507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JPWO2018078709A1 (ja) 空調システム、空調制御装置、空調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159977A1 (zh) 空调节能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64778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27478A (zh) 一种空调机组不结霜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CN115200191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24785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26535B (zh)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