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6186U - 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6186U
CN210566186U CN201920916244.2U CN201920916244U CN210566186U CN 210566186 U CN210566186 U CN 210566186U CN 201920916244 U CN201920916244 U CN 201920916244U CN 210566186 U CN210566186 U CN 210566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akeoff
return spring
hole
piston assembly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162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文创成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162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6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6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6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包括:拨叉轴、缸体、回位弹簧、活塞总成及缸体盖。通过所述缸体台阶状的内壁结构,在限制活塞总成和回位弹簧轴向和径向移动的同时,能够在径向上增加回位弹簧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通过调整回位弹簧参数,使其回复力随着回位弹簧在径向上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从而解决了之前实际使用中,当整车电磁阀通气塞排气不畅,取力器难以正常退挡的问题。同时增大回位弹簧的回复力能够避免取力器的脱挡气压小于保护阀的最小开启气压时,可能存在的取力器尚未脱挡而取力器保护阀提前开启的潜在风险,避免取力器保护系统失效,出现早期故障。进一步地,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简单、装配工序便捷,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市场对于传统变速器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取力器作为和变速器配套的关键部件之一,取力器的故障率直接会影响变速器本身。现有取力器退挡结构常采用单向气操纵结构,其中限位套装配在所述缸体内壁上,限制活塞总成和回位弹簧在轴向和径向上的位置。取力器工作过程原理如下:
通过取整车气压连通取力器进气口,实现取力器的挂挡工作;当切断整车气压,通过取力器缸体内的回位弹簧复位,使取力器脱挡退出工作。而取力器脱挡退出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整车电磁阀的通气塞,将气管和取力器缸体内气体同时排出,保证取力器正常退挡。但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整车电磁阀通气塞排气不畅,将导致取力器难以正常退出工作,同时由于目前取力器的脱挡气压小于取力器保护阀的最小开启气压,将可能存在取力器尚未脱挡而保护阀提前开启的潜在风险,造成取力器保护系统失效,出现早期故障。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能够保证取力器正常工作的取力器退挡结构是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以解决当整车电磁阀通气塞排气不畅,取力器难以正常退挡,且保护阀可能提前开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包括:拨叉轴、缸体、回位弹簧、活塞总成及缸体盖;
所述缸体内具有一台阶状通孔,所述活塞总成位于所述通孔的大孔中;
所述缸体盖与所述缸体连接,且所述缸体盖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
所述拨叉轴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及第三轴体,所述头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轴体及所述第二轴体插装在所述通孔中,且所述第三轴体向所述通孔另一端外部延伸;
所述回位弹簧套装于所述第二轴体上,且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通孔的小孔孔底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总成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中,所述活塞总成为环形,所述第一轴体位于所述活塞总成内圆中,且所述活塞总成的外圆直径等于所述通孔的大孔直径,所述活塞总成的内圆直径等于所述第一轴体直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中,所述回位弹簧在径向上的长度介于所述第二轴体的直径与所述通孔的小孔直径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中,所述容置空间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通孔的大孔直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中,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还包括保护阀,所述保护阀位于所述缸体盖的外侧,所述缸体盖上设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与所述保护阀的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通过所述缸体台阶状的内壁结构,在限制活塞总成和回位弹簧轴向和径向移动的同时,能够在径向上增加回位弹簧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通过调整回位弹簧参数,使其回复力随着回位弹簧在径向上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从而解决了之前实际使用中,当整车电磁阀通气塞排气不畅,取力器难以正常退挡的问题。同时增大回位弹簧的回复力能够避免取力器的脱挡气压小于保护阀的最小开启气压时,可能存在的取力器尚未脱挡而取力器保护阀提前开启的潜在风险,避免取力器保护系统失效,出现早期故障。进一步地,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简单、装配工序便捷,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取力器退挡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0-头部;11-第一轴体;12-第二轴体;13-第三轴体;2-缸体;3-回位弹簧;4-活塞总成;5-缸体盖;6-保护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其次,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再次,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请参阅图1,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包括:拨叉轴、缸体2、回位弹簧3、活塞总成4及缸体盖5。
具体的,所述缸体2内具有一台阶状通孔,所述活塞总成4位于所述通孔的大孔中;
所述缸体盖5与所述缸体2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缸体盖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
所述拨叉轴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10、第一轴体11、第二轴体12及第三轴体13,所述头部1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轴体11及所述第二轴体12插装在所述通孔中,且所述第三轴体13向所述通孔另一端外部延伸;
所述回位弹簧3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体12上,且所述回位弹簧3一端与所述通孔的小孔孔底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总成4接触;较佳的,所述活塞总成4上沿径向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回位弹簧3的两侧嵌入两个所述凹槽中,能够使所述活塞总成与所述回位弹簧的共同运动更加稳定高效。
由此,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通过所述缸体2台阶状的内壁结构,在限制所述活塞总成4和所述回位弹簧3轴向和径向移动的同时,能够在径向上增加回位弹簧3的安装空间,回位弹簧3的回复力随着所述回位弹簧3在径向上长度的增大而可调整增大,经对所述回位弹簧3的参数调整和计算,能够明显使得其弹力增加,从而有效保证取力器的正常退挡。解决了之前实际使用中,当整车电磁阀通气塞排气不畅,取力器难以正常退挡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简单,取消了现有技术中限位套的装配,使得加工工序简便,且装配误差大大减小,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优选的,所述活塞总成4为环形,所述第一轴体11位于所述活塞总成4内圆中,且所述活塞总成4的外圆直径等于所述通孔的大孔直径,所述活塞总成4的内圆直径等于所述第一轴体11直径。所述回位弹簧3在径向上的长度介于所述第二轴体12的直径与所述通孔的小孔直径之间。同时,所述轴体11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10的直径,所述容置空间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通孔的大孔直径。
本实施例列举所述活塞总成4的运动方向为水平方向。由此,所述活塞总成4沿轴向向左运动的过程受到所述通孔台阶的限制,所述活塞总成4沿轴向向右运动的过程受到所述缸体盖5的限制。同时,所述回位弹簧3在径向上的形变受到所述通孔的小孔侧壁的限制,所述回位弹簧3沿轴向向左的运动受到所述缸体2内壁的限制。当取力器退挡时,已被压缩的所述回位弹簧3通过推动所述活塞总成4向退挡方向(本实施例中退挡方向以向右为例)运动实现复位。
优选的,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还包括保护阀6,所述保护阀6位于所述缸体盖5的外侧,所述缸体盖5上设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与所述保护阀的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因素影响,会出现整车电磁阀通气塞排气不畅的问题,此时若所述缸体2内残余气压大于或接近于取力器的脱挡气压(经台架试验验证,最小为0.11MPa),将可能导致取力器难以正常退出工作或退挡较慢的情况。同时由于取力器的脱挡气压小于所述保护阀6的通道AC最小开启气压(经台架试验验证,最小为0.17MPa),即存在取力器尚未脱挡而所述保护阀6提前开启的潜在风险,使得取力器保护系统将失效,从而客户误操作可能造成变速器出现早期故障。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切断整车通过所述保护阀6供给所述缸体2的气压,即不再有整车气压通过所述保护阀6的所述通道BD进入所述缸体2,此时已被压缩的所述回位弹簧3通过推动所述活塞总成4向退挡方向运动实现复位,同时将所述缸体2内和气管中残余气体通过所述通道BD,再经整车电磁阀的通气塞排出,从而实现取力器退挡过程。在增大所述回位弹簧3的回复力后,使得取力器的脱挡气压小于所述保护阀6的通道AC最小开启气压时,仍有回位弹簧3的回复力带动活塞继续进行排气退挡工作,避免取力器尚未脱挡而保护阀提前开启的潜在风险,保证取力器保护系统有效,防止客户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变速器出现早期故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取力器的退挡结构中,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所述缸体台阶状的内壁结构,在限制回位弹簧轴向和径向移动的同时,能够在径向上增加回位弹簧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通过对回位弹簧参数的调整,使其回复力随着回位弹簧在径向上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从而解决了之前实际使用中,当整车电磁阀通气塞排气不畅,取力器难以正常退挡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增大所述回位弹簧3的回复力后,使得取力器的脱挡气压小于所述保护阀6的通道AC最小开启气压时,仍有回位弹簧3的回复力带动活塞继续进行排气退挡工作,避免取力器尚未脱挡而保护阀提前开启的潜在风险,保证取力器保护系统有效,防止客户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变速器出现早期故障。
更进一步,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简单,取消了现有技术中限位套的装配,使得加工工序简便,且装配误差大大减小,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拨叉轴、缸体(2)、回位弹簧(3)、活塞总成(4)及缸体盖(5);
所述缸体(2)内具有一台阶状通孔,所述活塞总成(4)位于所述通孔的大孔中;
所述缸体盖(5)与所述缸体(2)连接,且所述缸体盖(5)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
所述拨叉轴包括依次连接的头部(10)、第一轴体(11)、第二轴体(12)及第三轴体(13),所述头部(1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第一轴体(11)及所述第二轴体(12)插装在所述通孔中,且所述第三轴体(13)向所述通孔另一端外部延伸;
所述回位弹簧(3)套装于所述第二轴体(12)上,且所述回位弹簧(3)一端与所述通孔的小孔孔底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总成(4)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退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4)为环形,所述第一轴体(11)位于所述活塞总成(4)内圆中,且所述活塞总成(4)的外圆直径等于所述通孔的大孔直径,所述活塞总成(4)的内圆直径等于所述第一轴体(11)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退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3)在径向上的长度介于所述第二轴体(12)的直径与所述通孔的小孔直径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退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通孔的大孔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退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器退挡结构还包括保护阀(6),所述保护阀(6)位于所述缸体盖(5)的外侧,所述缸体盖(5)上设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一端与所述保护阀的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CN201920916244.2U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Active CN210566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6244.2U CN210566186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16244.2U CN210566186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6186U true CN210566186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16244.2U Active CN210566186U (zh) 2019-06-18 2019-06-18 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6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3185B (zh) 一体化低延时中间轴制动器
CN202971872U (zh) 车用变速器自锁机构
CN210566186U (zh) 一种取力器退挡结构
EP2495469B1 (en) Hydraulic control device for friction clutch for vehicle
JP5064043B2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3470572A (zh) 液压锁组件和具有上述的液压锁组件的双向液压锁
CN103899741A (zh) 一种用于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形状记忆合金主减速箱
CN201907494U (zh) 一种可以安全控制的液压感载阀装置
CN203926498U (zh) 一种汽车离合器总泵总成
CN105292448A (zh) 一种直升机机轮刹车控制器
CN200939877Y (zh) 前后联动液压阀
CN112460237A (zh) 一种用于减速器的通气装置
CN212667483U (zh) 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手力转向单向阀
CN108869568B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溢流阀活塞回复结构
CN113677574B (zh) 用于制动装备的操纵装置
CN109306980A (zh) 一种换向阀
CN102923114A (zh) 真空助力器
CN220037428U (zh) 一种新型主减换挡执行机构
CN220037290U (zh) 一种外挂式离合器执行机构
CN210397075U (zh) 自动排气阀
CN220792027U (zh) 一种变速箱气动助力器顶盖总成
CN109450163B (zh) 一种混动系统电机执行器
CN215928180U (zh) 离合助力装置及商用车
CN107631010A (zh) 双控双输出取力器
CN215370929U (zh) 一种变速器副箱高低挡切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