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4832U - 一种油箱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箱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64832U CN210564832U CN201921171368.9U CN201921171368U CN210564832U CN 210564832 U CN210564832 U CN 210564832U CN 201921171368 U CN201921171368 U CN 201921171368U CN 210564832 U CN210564832 U CN 2105648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tank
- pipe
- oil pipe
- heat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箱加热装置,包括油箱和燃油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设有与发动机连通的第一进油管、第一回油管,以及与燃油液体加热器连通的第二进油管,所述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内均设有电热丝,所述燃油液体加热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传热罩与第一进油管、第一回油管、第二进油管整体对应的油箱底部配合传热。本实用新型在低温环境下利用燃油液体加热器排出的废气加热燃油箱,节约能源;无需额外增加副油箱,结构简单;可常年使用普通标号柴油,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地指一种油箱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在低温下流动性会变差,出现结蜡凝固,造成长时间停驶的车辆无法正常起动。为解决冬季车辆起动问题,要使用与温度相适应的低标号柴油,并配备燃油液体加热器提前加热冷却液,降低发动机起动阻力。柴油标号越低,价格越高;中国幅员辽阔,昼夜温差大,地域温差更大,为车辆运营更换不同标号柴油制造了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的车辆设置了主、副两个油箱,主油箱内加注普通柴油,副油箱内加注低标号柴油。车辆起动时,使用副油箱内低标号柴油;使用加热装置对主油箱内普通柴油进行加热,防止其结蜡凝固,满足车辆行驶需要;车辆停驶前,再次切换至副油箱供油,使油管中燃油全部更换为低标号柴油,防止车辆停驶后油管内燃油结蜡凝固,影响车辆下次起动。现有技术方案中,对主油箱一般采用电加热、发动机冷却水加热或排气废气加热方式,分别具有以下缺点:电加热需要耗费蓄电池电量,影响发动机起动,且成本较高;发动机冷却水加热加热速度慢,影响驾驶室采暖,且存在冷却液泄漏致使发动机停机的危险;发动机排气废气加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主油箱加热方式,但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车辆需设置两个油箱,两套供油管路,结构复杂,操作繁杂的问题。
液体燃油加热器为现有技术中使发动机低温启动的装置,如公开号为CN204663720 U的实用新型所述,在液体燃油加热器内,油泵吸入的燃油与空气混合燃烧,将热量传给水套里的冷却液,冷却液在管路中循环至发动机冷水套将其加热,燃烧产生的高温废气由排烟口排出,现有技术中未出现过利用液体燃油加热器的高温废气加热其他部件。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燃油液体加热器排出的高温废气防止柴油低温结蜡的油箱加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燃油液体加热器排出的高温废气防止柴油低温结蜡的油箱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箱加热装置,包括油箱和燃油液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上设有与发动机连通的第一进油管、第一回油管,以及与燃油液体加热器连通的第二进油管,所述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内均设有电热丝,所述燃油液体加热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传热罩与第一进油管、第一回油管、第二进油管整体对应的油箱底部配合传热。
优选的,所述油箱底部下凹形成沉淀槽,所述油箱内设有上端开口、筒状的进回油滤网,所述油箱顶部上凸形成安装部与进回油滤网固连,所述进回油滤网底部对应位于沉淀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回油滤网包括圆筒状的骨架以及周向和底部包裹于骨架上的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管、第一回油管、第二进油管均从油箱顶部进入进回油滤网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回油滤网与沉淀槽底部及周向均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传热罩为与沉淀槽周向配合的半包围结构且所述传热罩与沉淀槽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传热罩与沉淀槽周围存在供废气排出的间隙,所传热罩底部设有排气孔与排气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车辆低温起动时,利用电热丝加热油箱至燃油液体加热器和油箱至发动机管路(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中柴油,利用燃油液体加热器排出的高温废气加热油箱进回油滤网处柴油,防止其结蜡凝固,保证发动机供油顺畅,顺利起动。
2.在低温环境下利用燃油液体加热器排出的废气加热燃油箱,节约能源;无需额外增加副油箱,结构简单;可常年使用普通标号柴油,降低成本。
3.将第一回油管与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均设置于进回油滤网,发动机正常起动后,第一回油管内高温燃油可进一步对进回油滤网处柴油加热,满足车辆正常行驶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回油滤网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油箱 2-燃油液体加热器 3-第一进油管 4-第一回油管 5-第二进油管6-电热丝 7-排气管 8-传热罩 9-发动机 10-进回油滤网 11-沉淀槽 12-安装部 13-放油螺塞 21-排气孔 101-骨架 102-过滤网 81-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箱加热装置,包括油箱1和燃油液体加热器2,油箱1上设有与发动机9连通的第一进油管3、第一回油管4,以及与燃油液体加热器2连通的第二进油管5,第一进油管3、第二进油管4内均设有电热丝6,燃油液体加热器2设有排气管7,排气管7上设有传热罩8与第一进油管3、第一回油管4、第二进油管5整体对应的油箱1底部配合传热。
油箱1底部下凹形成沉淀槽11,油箱1内设有上端开口、筒状的进回油滤网10,油箱1顶部上凸形成安装部12与进回油滤网10固连,进回油滤网10底部对应位于沉淀槽11内。油箱1的沉淀槽11底部设有放油螺塞13,实现油箱放油功能。
如图2所示,进回油滤网10包括圆筒状的骨架101以及周向和底部包裹于骨架101上的过滤网102。第一进油管3、第一回油管4、第二进油管5均从油箱1顶部进入进回油滤网10内。
传热罩8为与沉淀槽11周向配合的半包围结构,传热罩8与沉淀槽11周围存在供废气排出的间隙,传热罩8底部设有排气孔81与排气管7连接。传热罩8与沉淀槽11间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以免影响油箱的放油功能。
本实施例中,进回油滤网10用于将油箱内长期形成的油泥阻挡,油泥沉积于沉淀槽11中,进回油滤网10使第一进油管3、第一回油管4、第二进油管5流经的柴油无杂质。进回油滤网10与沉淀槽11底部及周向均存在间隙,目的是避免进回油滤网10太靠近沉淀槽11被油泥挡住过滤网102上的孔。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车辆处于低温环境中,将第一进油管3、第二进油管5内电热丝6同时通电,第二进油管5将管路中柴油加热后可满足燃油液体加热器2正常工作需要,燃油液体加热器2的排气孔21上设有排气管7,排气管7排出的高温废气经传热罩8对应油箱1沉淀槽11处,对进回油滤网10处柴油加热;第一进油管3内电热丝6加热发动机管路中柴油,而且燃油液体加热器2燃烧产热使发动机升温,发动机1正常起动后,第一回油管4内高温燃油可进一步对进回油滤网10处柴油加热,满足车辆正常行驶需要。
Claims (6)
1.一种油箱加热装置,包括油箱(1)和燃油液体加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上设有与发动机(9)连通的第一进油管(3)、第一回油管(4),以及与燃油液体加热器(2)连通的第二进油管(5),所述第一进油管(3)、第二进油管(4)内均设有电热丝(6),所述燃油液体加热器(2)设有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上设有传热罩(8)与第一进油管(3)、第一回油管(4)、第二进油管(5)整体对应的油箱(1)底部配合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底部下凹形成沉淀槽(11),所述油箱(1)内设有上端开口、筒状的进回油滤网(10),所述油箱(1)顶部上凸形成安装部(12)与进回油滤网(10)固连,所述进回油滤网(10)底部对应位于沉淀槽(1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回油滤网(10)包括圆筒状的骨架(101)以及周向和底部包裹于骨架(101)上的过滤网(10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管(3)、第一回油管(4)、第二进油管(5)均从油箱(1)顶部进入进回油滤网(10)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回油滤网(10)与沉淀槽(11)底部及周向均存在间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罩(8)为与沉淀槽(11)周向配合的半包围结构且所述传热罩(8)与沉淀槽(11)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传热罩(8)与沉淀槽(11)周围存在供废气排出的间隙,所传热罩(8)底部设有排气孔(81)与排气管(7)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71368.9U CN21056483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油箱加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71368.9U CN21056483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油箱加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64832U true CN210564832U (zh) | 2020-05-19 |
Family
ID=70621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71368.9U Active CN210564832U (zh) | 2019-07-24 | 2019-07-24 | 一种油箱加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64832U (zh) |
-
2019
- 2019-07-24 CN CN201921171368.9U patent/CN2105648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08560U (zh) | 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发动机、汽车 | |
CN201265468Y (zh) | 柴油发动机油箱 | |
CN201908751U (zh) | 柴油机动车低温启动燃油加热系统 | |
CN102425514A (zh) | 汽车的组合式燃油油箱及其混合式分步供油的方法 | |
CN104454080B (zh) | 一种发动机回油结构 | |
CN106014751B (zh) | 一种防爆柴油机快速暖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564832U (zh) | 一种油箱加热装置 | |
CN210769007U (zh) | 一种适用于小排量增压直喷发动机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
CN112049740A (zh) | 柴油车油路解冻方法 | |
CN205805808U (zh) | 一种防爆柴油机快速暖机装置 | |
CN201339530Y (zh) | 大中型柴油机冬季预热装置 | |
CN203957787U (zh) | 汽车尾气供暖装置 | |
CN201209497Y (zh) | 柴油内燃机燃油加热器 | |
CN201318240Y (zh) | 发动机专用加热器 | |
CN211202157U (zh) | 一种分体式电子延时控制燃油加热系统 | |
CN201162597Y (zh) | 一种发动机余热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2091067U (zh) | 一种柴油加热器 | |
CN202417748U (zh) | 水串式柴油汽车油箱加热管 | |
CN206562968U (zh) | 自动温控燃油装置 | |
CN203009106U (zh) | 一种汽车循环水加热柴油的装置 | |
CN206175025U (zh) | 发动机用取气加热式油气分离装置 | |
CN2890390Y (zh) | 柴油滤清器 | |
KR20070026940A (ko) | 자동차 3원(전기, 냉각수, 배기열축열) 난방 공급 장치 | |
RU40402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ачи топлива в подвагонный дизель-генератор | |
CN201568175U (zh) | 柴油车低温易启动双油箱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