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1863U - 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 Google Patents

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1863U
CN210561863U CN201921293267.9U CN201921293267U CN210561863U CN 210561863 U CN210561863 U CN 210561863U CN 201921293267 U CN201921293267 U CN 201921293267U CN 210561863 U CN210561863 U CN 210561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eat
slide rails
top plate
spr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32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卓新
周翔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2932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1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1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1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受压自动升降挡块,包括两根横向的滑轨,两根滑轨固定于车位板上,两根滑轨的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横向的滑槽,两根滑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至两根滑轨的滑槽内,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块侧板铰接,两块侧板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滑杆的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前段和后段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上向下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导向杆,导向杆外套装有弹簧,第二定位座固定安装于车位板上,导向杆的下端向下穿过导向通道至第二定位座的下方,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座以及第二定位座接触。本实用新型受压自动升降挡块可实现升降,车子通过时没有顿挫感,具有便于车子平稳通过,同时具有便于车子停稳时固定车轮的优点。

Description

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在城市的有限空间内停车位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目前停车大多采用的是停车场划线停车、车库划线停车等一车位停一车的平面停车方式。尤其是居民小区停车位缺口很大,车辆与停车位矛盾突出,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车辆的要求。而目前的立体车位价格偏高,实用性差。
双层停车位大多固定安装在地下车库采用供电液压升降机构实现二层车位的垂直升降,这种双层停车位造价高,运输不便,装配要求高,而且均是采用电动控制,一般需要批量整体进行安装布局,对于一些室外的无法通电的场合无法适用,无法满足家庭小区停车需要。
传统的车位上的车位挡块用于阻挡车轮的行进,如果车轮需要强行进行越过挡块前进会有顿挫感,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挡块,车子通过时没有顿挫感,具有便于车子平稳通过,同时具有便于车子停稳时固定车轮的专用的挡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受压自动升降挡块,包括两根横向的滑轨、两根纵向的滑杆、一块矩形的顶板、两块矩形的侧板、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导向杆以及弹簧,一块顶板与两块侧板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两根滑轨之间的间距,两根滑轨前后平行布置,两根滑轨固定于车位板上,两根滑轨的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横向的滑槽,两根滑杆左右平行布置,两根滑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至两根滑轨的滑槽内,所述顶板水平布置,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块侧板铰接,两块侧板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滑杆的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前段和后段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上向下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导向杆,导向杆外套装有弹簧,第二定位座固定安装于车位板上,第二定位座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导向通道,对应的车位板上也开设有与导向通道连通的导向孔,导向杆的下端向下穿过导向通道至第二定位座的下方,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座以及第二定位座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导向杆以及弹簧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导向杆以及弹簧均匀布置于顶板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受压自动升降挡块可实现升降,车子通过时没有顿挫感,具有便于车子平稳通过,同时具有便于车子停稳时固定车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装配式家用双座立体车位的车位板位于低位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装配式家用双座立体车位的车位板位于高位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装配式家用双座立体车位的爆炸图。
图4为受压自动升降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受压自动升降挡块抬起时的示意图。
图6为受压自动升降挡块下压时的示意图。
其中:
底座100、底梁101、纵向连接梁102;
支撑架200、支撑柱201、加强板202、顶梁203、翻转车位铰接座204;
翻转车位300、框架体301、车位板302、翻转车位铰接耳303、固定挡块304、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滑轨305.1、纵向的滑杆305.2、顶板305.3、侧板305.4、第一定位座305.5、第二定位座305.6、导向杆305.7、弹簧305.8、标识杆306、坡度板307、延展板308、加强筋板309、扶手框310;
动力机构400、液压油缸401、手柄402、油箱403;
锁紧机构500、支撑杆501、锁紧销5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装配式家用双座立体车位,它包括底座100、支撑架200、翻转车位300以及动力机构400;其中底座100用于整个装配式家用双座立体车位底部的配重以及支撑架200的安装支撑和动力机构400的安装,如果底座100不设置的话可以直接将支撑架200安装于地面上也可;支撑架200用于支撑翻转车位300,使得翻转车位300可以沿着支撑架200进行翻转,翻转车位300上用于上部车子的停放,当翻转车位300处于低位时,翻转车位300的自由端与地面接触,车子可以行使至翻转车位300上,当翻转车位300处于高位时,翻转车位300的自由端与地面分离且高度可以高于转动端,车子被抬升至高位,此时翻转车位300下方留出空间供下方的车子进行停放,动力机构400用于将翻转车位300进行翻转。
所述底座100包括两根横向的底梁101,两根底梁101前后平行布置,两根底梁101之间的间距大于车子的宽度,两根底梁101的左端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梁102;
所述支撑架200包括两根竖向的支撑柱201,两根支撑柱201前后平行布置,两根支撑柱201的下端分别连接两根底梁101的左端,两根支撑柱201的下段分别和底梁101之间以及连接梁102之间连接有三角形的加强板202,两根支撑柱201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纵向布置的顶梁203;所述顶梁203上设置由于前后两个翻转车位铰接座204;
所述翻转车位300包括框架体301,所述框架体301由前后两根横向边框以及左右两根纵向边框包围而成,在两根横向边框之间还连接有多根纵向布置的加强梁,在框架体301的顶面上设置有车位板302,车位板302是由多块阵列布置的矩形板组成,车位板302固定连接于框架体301上,所述框架体301的左端向下设置有前后两个翻转车位铰接耳303,两个翻转车位铰接耳303与两个翻转车位铰接座204相互配合铰接,车位板302的左段上安装有前后两个固定挡块304,车位板302的右段上安装有前后两个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框架体301的右端两个顶角处分别向上设置有一根标识杆306,标识杆306用于车内人员识别车子相对车位板的位置;车位板302的右端向右延伸有斜向下方的坡度板307,当翻转车位300位于最低位时,坡度板307的最低点与地面接触,可以使得车子平稳行驶至坡度板上,坡度板307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向前和向后延伸有延展板308,延展板308为三角形结构,当翻转车位300位于最低位时,延展板308的最低点与地面接触,使得坡度板307的最低点与延展板308的最低点形成一个面,避免了单独的坡度板307最低点与地面线性接触时,车子行驶通过时所造成的受力过大的问题,受力点从线性受力改变为面受力,增加了稳定性,同时,延展板308向外延展,使得车子在行驶至车位板302上时,可以具有一个行驶转弯角度,减少了车子的转弯半径,降低了周边供车子转弯的场地要求。所述框架体301的两根横向边框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板309,所述框架体301的前侧边右段上设置有向上的扶手框310。扶手框310的位置恰好位于车子主驾驶室车门的右侧。
所述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包括两根横向的滑轨305.1、两根纵向的滑杆305.2、一块矩形的顶板305.3、两块矩形的侧板305.4、两个第一定位座305.5、两个第二定位座305.6、两个导向杆305.7以及两个弹簧305.8,一块顶板305.3与两块侧板305.4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两根滑轨305.1之间的间距,两根滑轨305.1前后平行布置,两根滑轨305.1固定于车位板302上,两根滑轨305.1的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横向的滑槽,两根滑杆305.2左右平行布置,两根滑杆305.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至两根滑轨305.1的滑槽内,所述顶板305.3水平布置,顶板305.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块侧板305.4铰接,从侧向看一块顶板305.3与两块侧板305.4的位置关系大致呈等腰梯形梯形结构,两块侧板305.4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滑杆305.2的连接,所述顶板305.3的底部前段和后段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座305.5,所述第一定位座305.5上向下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导向杆305.7,为了便于装配,导向杆和第一定位座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插销固定连接。导向杆305.7外套装有弹簧305.8,第二定位座305.6固定安装于车位板302上,第二定位座305.6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导向通道,对应的车位板302上也开设有与导向通道连通的导向孔,导向杆305.7的下端向下穿过导向通道至第二定位座305.6的下方,弹簧305.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座305.5以及第二定位座305.6接触。当车子行驶上车位板302上时,车轮与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接触,由于车身的重力,顶板被向下压,侧板随之转动,并且驱使两根滑杆沿着滑槽向两外侧移动,此时,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整体高度下降减少了车轮前进的阻力,随着车子前后轮均通过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后,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由于弹簧的弹力重新复位,车子停稳并且制动器开启后车子就不再动作,此时,车子的前轮和后轮位于固定挡块304与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之间,此时如果车轮没有足够的动力,无法压下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只有当车子重新启动,制动器关闭,车子有一定施加一定油门动力后车轮才能压下受压自动升降挡块305。
所述动力机构400包括前后对称布置的两个液压油缸401,液压油缸401的伸缩端斜向右上方,液压油缸401的下端与底梁101的左段铰接,液压油缸401的上端与框架体301的横向边框的左段铰接,作为一种优选,液压油缸401的缸体下端设置有一个缸体铰接耳,对应处的底梁101上设置有一个缸体铰接座,缸体铰接耳与缸体铰接座铰接,液压油缸401的活塞杆上端设置有一个活塞杆铰接座,对应处的横向边框上设置有一个活塞杆铰接耳,活塞杆铰接座与活塞杆铰接耳铰接,两个液压油缸401的之间的油路上设置有同步阀,液压油缸401可以通过手柄402控制动作,液压油缸401所使用的的液压油对应的油箱403设置于支撑架200上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手柄402控制动作设置于其中一个底梁101正上方,并且手柄402的支撑座固定于底梁101上,在有通电能力的场合液压油缸401也可以连接电泵进行供油。
所述装配式家用双座立体车位还可以包含有锁紧机构500,所述锁紧机构500包括前后对称布置的两个支撑杆501,支撑杆501的下端与底梁101的中段铰接,支撑杆501的上端可以与框架体301的横向边框的中段通过锁紧销502锁紧,作为一种优选,支撑杆501的下端设置有一个支撑杆铰接耳,对应处的底梁101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杆铰接座,支撑杆铰接耳与支撑杆铰接座铰接,支撑杆501的上端设置有一个支撑杆锁紧耳,对应处的横向边框上设置有一个支撑杆锁紧座,支撑杆锁紧耳和支撑杆锁紧座通过锁紧销502锁紧。当翻转车位300处于高位时,将支撑杆501翻转撑起,并且通过锁紧销锁紧,此时支撑杆501几乎是处于竖直状态,而支撑杆作为细长杆来说处于该种状态时,受到上部向下的压力时,具有较大的抗弯强度。作为一种优选,加强筋板309的位置大致位于液压油缸401与支撑杆501的附近,并且加强筋板309的左右端范围大于液压油缸401与支撑杆501的间距。
整个装配式加工双座立体车位是由各个较小的轻质的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对于整体尺寸较大的结构件,例如底梁101、纵向连接梁102、支撑柱201、顶梁203、横向边框、纵向边框、车位板302等均为多个小件的拼接结构,从而可以时间整个装配式加工双座立体车位是可装配式的,最终各个零部件打包完成后,只需要人工搬运即可,无需配合机械设备进行搬运。
一种装配式加工双座立体车位工作原理:
首先组装该一种装配式加工双座立体车位,由于各个零部件均是分体式结构的结构较小的零部件,因此可以完成现场直接装配,且各个零部件的结构都较为简单,不易损坏,因此整体的使用寿命较长,安全可靠,且总成本较低,估算下来成本不超过一万元。
一种装配式加工双座立体车位装配完成后,当液压油缸回收状态时,此时车位板处于低位,车位板的倾斜角度大约为10°至25°,此时车子可以沿着车位板行驶至车位板上,车子停稳后车轮位于固定挡块和受压自动升降挡块之间,驾驶员下车,走下车位板,然后控制液压油缸动作向上顶升,此时车位板处于高位,车位板的倾斜角度大约为15°至25°,然后将支撑杆向上撑起,并且锁紧支撑杆的上端,随后可以再车位板正下方的区域内的空间恰好可以停入第二辆车子。液压油缸以及支撑杆的位置需要避开下方车子的主驾驶室的车门打开位置。需要将车子驶离车位时,先驶离下方的车子,然后降下车位板,再驶离上方的车子即可。车位板的倾斜角度从低位的斜向下10°至25°到高位的15°至25°,而不是从低位的倾斜角度到高位的水平方向的理由是,采用该种角度设置,可以使得处于高位和低位的车位板均位于一个较为合理的倾斜角度,向下的倾斜角度太小,车位板下方无法停车,向下的倾斜角度太大影响车子行驶,向上的倾斜角度是和向下的倾斜角度相互匹配的,使得车位板下方能够容纳一辆车子。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受压自动升降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根横向的滑轨(305.1)、两根纵向的滑杆(305.2)、一块矩形的顶板(305.3)、两块矩形的侧板(305.4)、第一定位座(305.5)、第二定位座(305.6)、导向杆(305.7)以及弹簧(305.8),两根滑轨(305.1)前后平行布置,两根滑轨(305.1)固定于车位板(302)上,两根滑轨(305.1)的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横向的滑槽,两根滑杆(305.2)左右平行布置,两根滑杆(305.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伸至两根滑轨(305.1)的滑槽内,所述顶板(305.3)水平布置,顶板(305.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块侧板(305.4)铰接,两块侧板(305.4)的下端分别与两根滑杆(305.2)的连接,所述顶板(305.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座(305.5),所述第一定位座(305.5)上向下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导向杆(305.7),导向杆(305.7)外套装有弹簧(305.8),第二定位座(305.6)固定安装于车位板(302)上,第二定位座(305.6)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导向通道,对应的车位板(302)上也开设有与导向通道连通的导向孔,导向杆(305.7)的下端向下穿过导向通道至第二定位座(305.6)的下方,弹簧(305.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座(305.5)以及第二定位座(305.6)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压自动升降挡块,其特征在于一块顶板(305.3)与两块侧板(305.4)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小于两根滑轨(305.1)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压自动升降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305.5)、第二定位座(305.6)、导向杆(305.7)以及弹簧(305.8)设置有多组,多组第一定位座(305.5)、第二定位座(305.6)、导向杆(305.7)以及弹簧(305.8)均匀布置于顶板(305.3)下方。
CN201921293267.9U 2019-08-09 2019-08-09 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Active CN210561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3267.9U CN210561863U (zh) 2019-08-09 2019-08-09 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3267.9U CN210561863U (zh) 2019-08-09 2019-08-09 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1863U true CN21056186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8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3267.9U Active CN210561863U (zh) 2019-08-09 2019-08-09 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18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580A (zh) * 2020-09-01 2021-05-04 嘉兴日名环交通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大型车辆强制止动装置及其强制停车方法
CN113373834A (zh) * 2021-06-18 2021-09-10 刘栋 一种城市智慧监控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580A (zh) * 2020-09-01 2021-05-04 嘉兴日名环交通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大型车辆强制止动装置及其强制停车方法
CN113373834A (zh) * 2021-06-18 2021-09-10 刘栋 一种城市智慧监控系统
CN113373834B (zh) * 2021-06-18 2022-12-06 杭州兴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智慧监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61863U (zh) 受压自动升降挡块
CN201443215U (zh) 双层简易汽车停车架
CN210001528U (zh) 一种无线遥控移动式新能源动力举升机
CN108571200B (zh) 一种立体泊车装置及泊车方法
CN105236307B (zh) 电动托盘式搬运车
CN205025164U (zh) 安全无避让双层停车装置
CN105000513A (zh) 一种具有易操作式平台锁定结构的高空作业平台
CN210563638U (zh) 一种装配式家用双座立体车位
CN210342815U (zh) 一种双层立体车库
CN210127686U (zh) 一种路边停车位上方悬空停车系统
CN208650889U (zh) 一种可移动式液压支架
CN110295775A (zh) 一种装配式家用双座立体车位
US20150129820A1 (en) Dual Level, Trailerable Mechanic's Ramp
CN213085348U (zh) 一种新型举升机
CN212473690U (zh) 一种水平自装卸货厢
CN207794719U (zh) 旋移立体车库
CN210065036U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抬升装置
CN108868265B (zh) 一种分布式液压驱动的汽车搬运器
CN202899695U (zh) 复合导轨双层立体车库
CN208830796U (zh) 一种立体车位以及立体停车系统
CN110668351A (zh) 一种汽车维修装置
CN201176721Y (zh) 立体停车库
CN214327016U (zh) 一种用于路面养护的可升降平台
CN209924136U (zh) 一种钢结构连廊滑动支座
CN208168485U (zh) 一种升降车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