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61136U -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61136U
CN210561136U CN201921048703.6U CN201921048703U CN210561136U CN 210561136 U CN210561136 U CN 210561136U CN 201921048703 U CN201921048703 U CN 201921048703U CN 210561136 U CN210561136 U CN 210561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uide sleeve
needle bar
wall
diamet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87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威
王志
宋施杓
杨聪聪
李卫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c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ck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ck Sewing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ck Sew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487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61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61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61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杆防油机构,包括:固设于缝纫机机壳下端的第一导套、针杆、与所述针杆固定并套设于所述针杆外的第二导套,所述第二导套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套内,所述第二导套的内壁与所述针杆的外壁之间容置有轴向延伸的隔油管,所述隔油管与所述第二导套和所述针杆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导套的下端可上下滑移地位于所述第一导套的内壁和所述隔油管外壁形成的空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二导套和隔油管的相互配合,使针杆与第一导套内壁始终保持相对隔离的状态,从而起到较好的防油效果,避免了吸油式防油结构中润滑油难以在瞬时被完全吸收、油棉长时间使用效果变差而导致的甩油现象。

Description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目前缝纫机针杆在上下往复运动时,需对其供应润滑油以防止针杆因摩擦热损坏而影响针杆运动,但针杆上的润滑油会随着针杆高速运动而甩出,污染缝料。
传统的针杆防油结构,一种是通过安装在针杆衬套下部的回油毡、安装在回油毡下表面的吸油板、针杆回流盖,并通过油泵驱使油强制回流,随着油泵的运转使得经过吸油板而被容纳在针杆回流盖的油强制回流,让针杆的多余油通过回流毡被完全吸收后移送到油泵,从而防止漏油现象。该技术方案主要通过吸收针杆上的润滑油来实现防油效果,但针杆高速运动时润滑油难以在瞬间被完全吸收,导致仍有润滑油从针杆的伸出部位甩出,其防油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且通过油泵强制回油对油泵的吸力要求高;另一种是通过在环形油棉上增加活动刮油油封,随着针杆上下运动将部分油刮下来,由油棉吸走,剩下的少量油由油棉直接吸走,该方案的缺点是活动油封的寿命决定防油效果的好坏,而该机构明显会使防油油封的寿命降低,影响其防油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保证针杆润滑效果,又能从源头上解决针杆漏油问题的针杆防油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保证针杆润滑效果,又能从源头上解决针杆漏油问题的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针杆防油机构,包括:
固设于缝纫机机壳下端的第一导套,所述第一导套至少部分地位于机壳空腔内、针杆、与所述针杆固定并套设于所述针杆外的第二导套,所述第二导套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套内,所述第二导套的内壁与所述针杆的外壁之间容置有轴向延伸的隔油管,所述隔油管与所述第二导套和所述针杆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导套的下端可上下滑移地位于所述第一导套的内壁和所述隔油管外壁形成的空腔内。
为了防止润滑油从隔油管上端溅出,从而将油甩到针杆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油管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导套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油管的下端伸出机壳并低于所述第一导套的下端。该针杆防油机构中,第一导套和隔油管均相对于机壳空腔静止,针杆带动第二导套轴向往复运动,第二导套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一导套和隔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使第二导套即使在上移至最高点时,也不脱离于隔油管,而隔油管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一导套和针杆之间,从而使第二导套和隔油管共同构筑成针杆和第一导套之间的防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油管的下端连接一储油盒,所述储油盒固定设置于机壳底部,并用于存储自所述隔油管外壁面滑落的润滑油。多余的润滑油沿着第一导套的内壁下滑,并堆积在第一导套内壁和隔油管外壁之间,储油盒的设置能将多余的润滑油进行疏导,便于及时方便的清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盒包括用以储油的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内容置有吸油件,该吸油件可以为油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油盒开设有供所述针杆穿设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针杆防油机构还包括固设于缝纫机机壳上端的第三导套,所述第三导套与所述第一导套同轴且相间隔,所述针杆套设于所述第三导套内并与所述第三导套之间为摩擦接触。该第三导套能进一步防止润滑油从机壳顶端甩出,且同时对针杆的轴向运动有较好的导向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杆包括大径段以及与所述大径段固定连接的小径段,所述第二导套的上端面与所述小径段的上端面基本齐平,所述第二导套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大径段的外径。第二导套套设于小径段外,且外径大于大径段外径,能较好的保护小径段使其与第一导套内壁相对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径段与所述小径段的外径比为2~3:1,所述大径段与所述小径段的段长比为1~2:1~2。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缝纫机,包括上述的针杆防油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二导套与针杆固定,在随针杆轴向往复运动过程中,第二导套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一导套内壁和隔油管外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第二导套的外壁相对于第一导套的内壁上下摩擦,并能将吸附于第二导套上多余的润滑油刮掉,具体地,多余的润滑油在第二导套的外壁与第一导套内壁之间的界面处堆积,并在第二导套每一次向下运动过程中将第一导套内壁的润滑油向下刮除,然后沿着第一导套的内壁滑落。由于第二导套和针杆之间隔油管的存在,使得针杆与第一导套内壁始终保持相对隔离的状态,从而起到较好的防油效果,避免了吸油式防油结构中润滑油难以在瞬时被完全吸收、油棉长时间使用效果变差而导致的甩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缝纫机针杆防油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缝纫机针杆防油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缝纫机针杆防油机构、11-第一导套、12-针杆、121-大径段、122-小径段、13-第二导套、14-隔油管、141-凸台、15-储油盒、151-环形腔体、1511-吸油件、152-通孔、16-第三导套、17-驱动件、171-螺钉、18-针位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轴向是以针杆的中心轴为基准,图1中,轴向为沿上下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的一个实施例,该针杆防油机构100设置于缝纫机头部的机壳(图未示)内,该机壳具有一空腔。缝纫机在工作时,为了减少摩擦发热以及部件损坏,并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空腔内弥漫有雾化的润滑油以对针杆连杆曲柄、针杆组件以及内部组件进行润滑。目前常用的润滑方式是在曲柄销中间塞油线,油线上存储的润滑油通过曲柄销两端的通孔进入发生相对转动的面进行润滑,在具体使用时,油液通过油管接头进入到针杆部件供油管内,然后通过供油管连接部,进入到上轴连杆连接部和针杆连杆曲柄连接部内,油液在机器高速(8000rpm)运转的情况下,将油液打成油雾,最终通过上轴连杆曲柄射油口和针杆连杆曲柄射油口进入到针杆连杆曲柄、针杆组件以及内部组件,最终将油液打成油雾以润滑。
本优选实施例的缝纫机针杆防油机构100是为了保证针杆润滑效果的同时,能从源头上解决针杆漏油问题。
该针杆防油机构100包括轴向贯穿于机壳内并能相对于机壳轴向往复运动的针杆12,分别固定设置于机壳上下两端的第三导套16和第一导套11,该第三导套16和第一导套11同轴且相间隔设置,针杆12穿设其内,以对针杆12 的轴向往复运动起到较好的导向性。
参阅图2和图5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针杆12为两段式结构,具体地包括插设于第三导套16内的大径段121、以及与该大径段121固定连接的小径段122,大径段121向上伸出机壳上端,小径段122向下伸出机壳下端,且小径段122位于机壳外的最下端固定连接有针位组18。优选地,大径段121与小径段122的外径比为2~3:1,大径段121与小径段122的段长比1~2:1~2。具体地,大径段121的外径7~12mm,为了便于运动,其中间段设为内部中空结构,其壁厚为0.5~2mm;小径段122为实心杆状,其外径3~5mm,进一步优选,该大径段121的外径为10mm,其中间段壁厚为1mm,小径段122的外径设为4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大径段121与小径段122各自的段长比1~2:1~2,在其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针杆12的总长度为198mm,大径段121段长98mm,小径段122段长100mm。
为了便于生产制造,该针杆12设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该针杆12也可呈分段式固定连接。
具体地,上述大径段121可滑动地插设于第三导套16内,且大径段121的外壁与第三导套16的内壁之间为摩擦配合,大径段121位于空腔的部分附着有润滑油,并在轴向往复运动过程中与第三导套16之间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小径段122悬设于第一导套11内,其下端伸出机壳外,小径段122与第一导套11 之间设有错层防油结构,以防小径段122上有油雾从其下端甩出。
优选地,上述第三导套16和第一导套11分别通过胶水固定在机壳的上下两端的安装孔内,该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成本较低,且即使在针杆12高速往复运动时,也能保持较高的稳固性。其中第一导套11至少部分地延伸于机壳的空腔内,当然也可以整体位于机壳空腔内;第三导套16也可以部分或整体位于机壳空腔内。
进一步地,空腔内设有用于驱动大径段121轴向往复运动的驱动件17,该驱动件17包括扎头(图未示),该扎头通过螺钉171与大径段121紧固连接。
本优选实施例中,小径段122悬设于第一导套11内,小径段122与第一导套11之间设有第二导套13,该第二导套13与小径段122固定连接并与小径段122同步轴向运动。并且,第二导套13的上端面与小径段122的上端面基本齐平,第二导套13的外径大于等于大径段121的外径。在针杆12轴向运动过程中,第二导套13的上端始终高于第一导套11的上端。第二导套13内部中空并与小径段122之间具有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内容置有轴向延伸的隔油管14,第二导套13的下端约束于第一导套11和隔油管14所形成的空腔内。
上述第二导套13的外壁与第一导套11的内壁适配并为摩擦接触,在第二导套13轴向运动过程中能够将吸附于第二导套13上多余的润滑油刮掉,具体地,多余的润滑油在第二导套13的外壁与第一导套11内壁之间的界面处堆积,并在第二导套13每一次向下运动过程中将第一导套11内壁的润滑油向下刮除,然后沿着第一导套11的内壁滑落。该过程中润滑油仅存在于隔油管14和第一导套11之间,与小径段122处于相对隔离状态,第二导套13和隔油管14共同构筑成针杆12和第一导套11之间的防线,可从根源上避免甩油风险。
参阅图4所示,为了防止润滑油从隔油管14上端溅出,从而将油甩到针杆 12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隔油管14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台141,该凸台141的外缘与第二导套1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即该凸台141与第二导套13内壁不接触。
该隔油管14的下端向机壳外延伸并连接一储油盒15,该储油盒15固定设置于机壳底部,大致呈管状体,用于存储自隔油管外壁滑落的润滑油。多余的润滑油沿着第一导套11的内壁下滑,并堆积在第一导套11内壁和隔油管14外壁之间,储油盒11的设置能将多余的润滑油进行疏导,便于及时方便的清理。该储油盒15包括用以储油的环形腔体151,该环形腔体151内容置有吸油件 1511,该吸油件1511可以为油棉。当该储油盒15内存储的润滑油到达一定量时,可将吸油件1511取出将吸收的油挤掉,便能重新使用。进一步地,该油盒 15开设有供针杆12穿设的通孔152。
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针杆防油机构100的防油过程为:
驱动件17通过扎头带动大径段121轴向往复运动,其中大径段121约束于第三导套16内,小径段122外固定的第二导套13约束于第一导套11内,针杆 12在轴向往复运动过程中,第二导套13的下端始终位于第一导套11内壁和隔油管14外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第二导套13的外壁相对于第一导套11的内壁上下摩擦,并能将吸附于第二导套13上多余的润滑油刮掉,具体地,多余的润滑油在第二导套13的外壁与第一导套11内壁之间的界面处堆积,并在第二导套13每一次向下运动过程中将第一导套11内壁的润滑油向下刮除,然后沿着第一导套11的内壁滑落。由于第二导套13和针杆12之间隔油管14的存在,使得针杆12与第一导套内壁始终保持相对隔离的状态,从而起到较好的防油效果,避免了吸油式防油结构中润滑油难以在瞬时被完全吸收、油棉长时间使用效果变差而导致的甩油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针杆防油机构100的缝纫机。
上述优选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方式如无特殊说明,优选为螺接,当然也可为本领域常用的插接、焊接、铆接或其它固定方式,本优选实施例仅为示例,而并不予以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设于缝纫机机壳下端的第一导套(11),所述第一导套(11)至少部分地位于机壳空腔内;
针杆(12);
与所述针杆(12)固定并套设于所述针杆(12)外的第二导套(13),所述第二导套(13)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导套(11)内,所述第二导套(13)的内壁与所述针杆(12)的外壁之间容置有轴向延伸的隔油管(14),所述隔油管(14)与所述第二导套(13)和所述针杆(12)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导套(13)的下端可上下滑移地位于所述第一导套(11)的内壁和所述隔油管(14)外壁形成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管(14)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台(141),所述凸台(141)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导套(13)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管(14)的下端伸出机壳并低于所述第一导套(11)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管(14)的下端连接一储油盒(15),所述储油盒(15)固定设置于机壳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盒(15)包括用以储油的环形腔体(151),所述环形腔体(151)内容置有吸油件(15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盒(15)开设有供所述针杆(12)穿设的通孔(1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设于缝纫机机壳上端的第三导套(16),所述第三导套(16)与所述第一导套(11)同轴且相间隔,所述针杆(12)套设于所述第三导套(16)内并与所述第三导套(16)之间为摩擦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12)包括大径段(121)以及与所述大径段(121)固定连接的小径段(122),所述第二导套(13)的上端面与所述小径段(122)的上端面基本齐平,所述第二导套(13)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大径段(121)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段(121)与所述小径段(122)的外径比为2~3:1,所述大径段(121)与所述小径段(122)的段长比为1~2:1~2。
10.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针杆防油机构(100)。
CN201921048703.6U 2019-07-05 2019-07-05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Active CN210561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8703.6U CN210561136U (zh) 2019-07-05 2019-07-05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8703.6U CN210561136U (zh) 2019-07-05 2019-07-05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61136U true CN210561136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23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8703.6U Active CN210561136U (zh) 2019-07-05 2019-07-05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61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61136U (zh)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CN210561135U (zh) 针杆防油机构以及缝纫机
TWI415989B (zh) Leakage prevention device for upper hook mechanism
CN208562778U (zh) 回油机构及具有其的缝纫机
CN209179840U (zh) 高能效低排放柴油机曲轴
JP2000167286A (ja) ミシン
JP2001314683A (ja) ミシン
US1969927A (en) Lubricating system for sewing machines
US4079685A (en) Lubricating oil seal on sewing machines
US1631962A (en) Shaft bearing
CN107254746B (zh) 一种缝纫机旋梭的润滑结构
CN207775508U (zh) 一种缝纫机头部润滑结构及缝纫机
CN212000160U (zh) 一种平缝机的针杆组件
CN100417761C (zh) 缝纫机的针杆排油装置
CN107237064B (zh) 缝纫机
CN201068513Y (zh) 包缝机上弯针滑块润滑机构
US2727480A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sewing machines
US2791193A (en) Sewing machine lubrication
IT9067836A1 (it) Dispositivo per l'eliminazione di olio per una macchina da cucire.
CN211848423U (zh) 一种无油机头部润滑结构
JP2005287912A (ja) ミシンの針棒潤滑装置
US2430369A (en) Sewing machine
CN216304155U (zh) 一种曲腕机
JP4470204B2 (ja) ミシン
CN211814902U (zh) 一种花样机上的y向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8000 no.1008, east section of Donghai Avenue, Sanjia, Jiaoji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ac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00 No. 15 Airport South Road, Jiaojiang District, Zhejiang, Taizhou

Patentee before: JACK SEWING MACHIN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