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4808U -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524808U CN210524808U CN201921036990.9U CN201921036990U CN210524808U CN 210524808 U CN210524808 U CN 210524808U CN 201921036990 U CN201921036990 U CN 201921036990U CN 210524808 U CN210524808 U CN 2105248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casing
- fixedly connected
- metal material
- buff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082 abras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涉及磨具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卡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板啮合,所述齿板的左侧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与固定连接在壳体上表面的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该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通过齿板、齿轮、螺纹筒、螺纹柱、第一夹板、打磨机、第一弹簧和风机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作人员对金属材料其他面的打磨更加方便,还避免了一些金属废屑粘连在金属材料上而影响对金属材料打磨质量的问题,提高了打磨装置的实用性,从而给工作人员对金属材料的多面打磨带来了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
背景技术
在人们对一些金属材料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到打磨装置,但是传统的打磨装置只能对金属材料的一面进行加工,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另一面进行打磨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将打磨装置停机之后再通过打开夹板来改变金属材料的方向,最后再用夹板固定,再次开始打磨,而且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金属废屑,使得一些金属废屑粘连在金属材料上,如果不进行清理就会影响对金属材料打磨的质量,降低了打磨装置的实用性,从而给工作人员对金属材料的多面打磨带来了麻烦,因此,急需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解决了传统的打磨装置只能对金属材料的一面进行加工,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另一面进行打磨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将打磨装置停机之后再通过打开夹板来改变金属材料的方向,最后再用夹板固定,再次开始打磨,而且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金属废屑,使得一些金属废屑粘连在金属材料上,如果不进行清理就会影响对金属材料打磨的质量,降低了打磨装置的实用性,从而给工作人员对金属材料的多面打磨带来了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卡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板啮合,所述齿板的左侧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与固定连接在壳体上表面的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两端分别与转把的下表面和第一夹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转把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卡槽,且其中一个卡槽内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杆与螺纹筒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第一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套的右侧面和拉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减震底座。
所述第一夹板的下表面通过金属材料与第二夹板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二夹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卡接在壳体内壁的下表面,所述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板与打磨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面通过电动推杆与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右侧面卡接有风机,所述壳体的正面铰接有透明门板。
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与第二夹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壳体内壁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打磨机,所述机箱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与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内设置有磁铁。
优选的,所述减震底座包括第二滑套,第二滑套内套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下表面和滑套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打磨机、电动推杆和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通过齿板、齿轮、螺纹筒、螺纹柱、第一夹板、打磨机、第一弹簧、风机和第三开关之间的相互配合,当工作人员需要对金属材料的其他面进行打磨时,工作人员先向左拉动齿板,使得齿板与齿轮分离,工作人员再通过齿轮转动螺纹筒,使得螺纹筒通过螺纹柱带动第一夹板旋转,使得第一夹板旋转带动金属材料旋转,当打磨机与需要打磨的一面相对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齿轮,再松开齿板,使得第一弹簧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齿板向右移动并与齿轮啮合,从而对齿轮的角度进行固定,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金属材料的另一面进行打磨,当需要清理金属材料上的废屑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开关控制风机工作,使得风机工作可以将金属材料上粘连的金属废屑吹落,使得金属废屑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穿过通孔落入收集箱,使得工作人员对金属材料其他面的打磨更加方便,还避免了一些金属废屑粘连在金属材料上而影响对金属材料打磨质量的问题,提高了打磨装置的实用性,从而给工作人员对金属材料的多面打磨带来了方便。
2、该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通过滑槽和滑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支撑板左右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滑块在滑槽内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带动打磨装置左右移动的更加稳定。
3、该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通过第二滑杆、第二滑套和支撑腿之间的相互配合,当打磨机工作产生振动,从而带动壳体和第二滑套在第二滑杆外向下移动,此时第三弹簧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第二滑套和壳体在第二滑杆外向上移动,从而对壳体进行减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轴承、3螺纹筒、4齿轮、5齿板、6第一弹簧、7固定板、8螺纹柱、9转把、10第一夹板、11减震底座、12第二夹板、13旋转装置、131转轴、132第二轴承、14滑槽、15滑块、16支撑板、17电动推杆、18风机、19打磨装置、191机箱、192打磨机、20透明门板、21电源、22第一开关、23第二开关、24第三开关、25支撑杆、26第一滑套、27第一滑杆、28卡槽、29拉板、3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包括壳体1,壳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21,电源21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和第三开关24,通过设置电源21,使得电源21可以为打磨机192、电动推杆17和风机18的工作供电,从而保障了打磨机192、电动推杆17和风机18的正常工作,电源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和第三开关24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和第三开关2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打磨机192、电动推杆17和风机18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开关22控制打磨机192、第二开关23控制电动推杆17和第三开关24控制风机18,使得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控制更加方便,壳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2,第一轴承2内套接有螺纹筒3,螺纹筒3的外表面卡接有齿轮4,齿轮4与齿板5啮合,通过设置齿轮4,从而当工作人员通过齿轮4转动螺纹筒3时,齿轮4上的齿牙可以增大工作人员手掌和齿轮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工作人员通过齿轮4转动螺纹筒3更加方便省力,齿板5的左侧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6与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表面的固定板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6和齿板5,使得当工作人员需要对一面进行打磨时,工作人员可以松开齿板5,使得第一弹簧6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齿板5向右移动并与齿轮4啮合,从而对齿轮4的角度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一面打磨的更加稳定,螺纹筒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8,螺纹柱8的两端分别与转把9的下表面和第一夹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转把9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卡槽28,且其中一个卡槽28内设置有第一滑杆27,通过设置卡槽28和第一滑杆27,使得当第一滑杆27卡入第一卡槽28可以避免螺纹柱8在螺纹帽内转动,从而使得螺纹筒3转动可以通过螺纹柱8带动第一夹板10和金属材料转动,从而可以对金属材料进行旋转,第一滑杆2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套26,第一滑套26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杆25与螺纹筒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滑杆2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板29,第一滑杆2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30,通过设置第二弹簧30,使得当工作人员松开拉板29时,第二弹簧30可以利用自身的拉力带动拉板29和第一滑杆27向左移动并卡入适当的卡槽28,从而对金属材料进行固定,第二弹簧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套26的右侧面和拉板2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壳体1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减震底座11,减震底座11包括第二滑套,第二滑套内套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下表面和滑套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滑杆、第二滑套和支撑腿之间的相互配合,当打磨机192工作产生振动,从而带动壳体1和第二滑套在第二滑杆外向下移动,此时第三弹簧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第二滑套和壳体1在第二滑杆外向上移动,从而对壳体1进行减震,壳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壳体1的下表面与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内设置有磁铁。
第一夹板10的下表面通过金属材料与第二夹板12的上表面搭接,第二夹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装置13,旋转装置13包括转轴131,转轴131的顶端与第二夹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转轴13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32,第二轴承132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通过设置旋转装置13,使得当第一夹板10带动金属材料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第二夹板12和转轴131在第二轴承132内转动,从而使得金属材料转动的更加稳定,旋转装置13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4,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5,通过滑槽14和滑块15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支撑板16左右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滑块15在滑槽14内左右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16带动打磨装置19左右移动的更加稳定,滑块15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板16与打磨装置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打磨装置19包括机箱191,通过设置机箱191,从而可以对打磨机192进行遮盖,避免了灰尘飘入打磨机192内而影响打磨机192使用寿命的问题,从而保障了打磨机192的正常使用寿命,机箱191内设置有打磨机192,机箱191的上表面与支撑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16的左侧面通过电动推杆17与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支撑板16的右侧面卡接有风机18,壳体1的正面铰接有透明门板20,通过设置透明门板20,使得透明门板20可以将壳体1进行封闭,从而避免了打磨过程中一些废屑飘散而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问题,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门板20进行观察打磨的情况,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当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夹持时,工作人员先将金属材料放置在第二夹板12上,再通过拉板29向右拉动第一滑杆27,使得第一滑杆27向右移动并脱离卡槽28,此时工作人员通过转把9正转螺纹柱8,使得螺纹柱8在与螺纹帽的螺纹连接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螺纹柱8带动第一夹板10向下移动,当第一夹板10与金属材料接触时,工作人员松开拉板29,使得第二弹簧30可以利用自身的拉力带动拉板29和第一滑杆27向左移动并卡入适当的卡槽28,从而对金属材料进行固定;
S2、当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打磨时,工作人员通过第一开关22控制打磨机192工作,再通过第二开关23控制电动推杆17工作,使得电动推杆17伸长通过支撑板16带动打磨装置19向右移动,从而对金属材料进行打磨,当需要清理金属材料上的废屑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开关24控制风机18工作,使得风机18工作可以将金属材料上粘连的金属废屑吹落,使得金属废屑在磁铁磁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穿过通孔落入收集箱;
S3、当工作人员需要对金属材料的其他面进行打磨时,工作人员先向左拉动齿板5,使得齿板5与齿轮4分离,工作人员再通过齿轮4转动螺纹筒3,使得螺纹筒3通过螺纹柱8带动第一夹板10旋转,使得第一夹板10旋转带动金属材料旋转,当打磨机192与需要打磨的一面相对时,工作人员停止转动齿轮4,再松开齿板5,使得第一弹簧6可以利用自身的弹力带动齿板5向右移动并与齿轮4啮合,从而对齿轮4的角度进行固定,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金属材料的另一面进行打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2)内套接有螺纹筒(3),所述螺纹筒(3)的外表面卡接有齿轮(4),所述齿轮(4)与齿板(5)啮合,所述齿板(5)的左侧面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6)与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表面的固定板(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3)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8),所述螺纹柱(8)的两端分别与转把(9)的下表面和第一夹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转把(9)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卡槽(28),且其中一个卡槽(28)内设置有第一滑杆(27),所述第一滑杆(2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套(26),所述第一滑套(26)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杆(25)与螺纹筒(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2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拉板(29),所述第一滑杆(2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30),所述第二弹簧(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套(26)的右侧面和拉板(2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减震底座(11);
所述第一夹板(10)的下表面通过金属材料与第二夹板(12)的上表面搭接,所述第二夹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装置(13),所述旋转装置(13)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所述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下表面通过支撑板(16)与打磨装置(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6)的左侧面通过电动推杆(17)与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6)的右侧面卡接有风机(18),所述壳体(1)的正面铰接有透明门板(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13)包括转轴(131),所述转轴(131)的顶端与第二夹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32),所述第二轴承(132)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19)包括机箱(191),所述机箱(191)内设置有打磨机(192),所述机箱(191)的上表面与支撑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与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内设置有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底座(11)包括第二滑套,第二滑套内套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的下表面和滑套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21),所述电源(21)的右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和第三开关(24),所述电源(2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和第三开关(24)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和第三开关(2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打磨机(192)、电动推杆(17)和风机(18)的输入端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36990.9U CN210524808U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36990.9U CN210524808U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524808U true CN210524808U (zh) | 2020-05-15 |
Family
ID=70596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3699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24808U (zh) | 2019-07-05 | 2019-07-05 |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524808U (zh) |
-
2019
- 2019-07-05 CN CN201921036990.9U patent/CN2105248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61655U (zh) | 一种内芯用快速自动打磨装置 | |
CN110732373B (zh) | 一种稀土研磨设备 | |
CN210731904U (zh) | 一种燃气灶垫环加工用打磨装置 | |
CN108214304B (zh) | 一种打磨块可竖直移动的打磨装置 | |
CN107900825A (zh) | 一种锁体加工设备 | |
CN113635183A (zh) | 一种发电机防护板打磨装置 | |
CN213315354U (zh) | 一种具有抗粉尘功能的无害化磨料处理球磨机 | |
CN210550202U (zh) | 一种能够清理碎屑的封头生产用焊缝磨平机 | |
CN211029491U (zh) | 一种五金管加工用打磨除锈装置 | |
CN210524808U (zh) |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功能的磨料磨具 | |
CN209348790U (zh) | 一种药学研究用研磨器 | |
CN208528676U (zh) | 一种轮胎用剪毛刀打磨装置 | |
CN108145568A (zh) | 一种机床用打磨装置 | |
CN210360646U (zh) | 一种手表生产用打磨装置 | |
CN209850553U (zh) | 一种玻璃深加工磨边除尘机构 | |
CN110405553A (zh) | 一种轴承加工用抛光机 | |
CN216463846U (zh) | 一种便于双面加工的零件抛光装置 | |
CN214603652U (zh) | 一种副箱主动减速齿轮打磨装置 | |
CN210549949U (zh) | 一种五金配件打磨机构 | |
CN210147772U (zh) | 一种改进的铝管抛光装置 | |
CN208067969U (zh) | 一种机床用打磨装置 | |
CN214393583U (zh) | 一种电器柜加工用钢板毛刺打磨装置 | |
CN210678275U (zh) | 一种可精确调节研磨程度的磨料磨具 | |
CN214264914U (zh) | 一种双向智能自动磨刀片机 | |
CN218312603U (zh) | 一种数控机械加工用零件表面打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4 Address after: 430000 plant 2205-2207, Fenghuangshan market next to Fenglian Avenue, Caiwang village, Binhu street,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Shangyi precision mould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200 No.105, Xujia village, Jiangxiang village, Jiangxiang Town, Nanchang County,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u Yonghua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