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4079U -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4079U
CN210514079U CN201921240922.4U CN201921240922U CN210514079U CN 210514079 U CN210514079 U CN 210514079U CN 201921240922 U CN201921240922 U CN 201921240922U CN 210514079 U CN210514079 U CN 210514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cylinder
lead
modul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09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ngyuk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ngyuk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ngyuk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ngyuk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09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4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4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4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包括引线折弯模组和二极管旋转模组,该引线折弯模组用于对二极管顶部的引线折弯呈指定角度;该二极管旋转模组,用于对待折弯二极管进行位置预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领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背景技术
NDIR气体传感器即红外气体传感器,一般是由红外光源、光路、红外探测器、电路和软件算法组成的光学传感器,20世纪30年代,NDIR首先在德国发明并使用,电调制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即NDIR气体传感器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气体分析技术,特别连续污染物监测系统以及机动车尾气监测应用中十分普遍。而这种传感器的组装多以手动,半自动组装为主来实现;
通过手动,半自动组装传感器,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生产效率低,各工序人工组装,折弯采用手动折弯;2、品质稳定性差;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作环境,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制品占用量和运输工作量,这就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自动化组装生产NDIR气体传感器的设备。
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弯需采用手动折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包括引线折弯模组,用于对二极管顶部的引线折弯呈指定角度;
所述引线折弯模组,包括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双杆气缸、模具背板、左侧出力气缸、左侧固定板、上模板、上折弯刀、预压板、预压块、下折弯刀、下模板、导套、气缸浮动接头、右侧固定板、右侧出力气缸、滑台气缸、固定架和模具导柱;所述左侧固定板和右侧固定板分别固定在模具背板的两端;所述双杆气缸驱动模具背板进行上下运动;
所述左侧出力气缸固定在左侧固定板上,该左侧出力气缸的出力轴通过气缸浮动接头与上模板连接并驱动上模板向右运动,所述上模板的两端通过固定在预压板两端的导套与模具导柱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折弯刀通过一固定座固定在上模板的底端,所述预压板的底端对应设有可供上折弯刀穿过的空腔,所述预压块固定在预压板上,且该预压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空腔的下内表面齐平,所述下折弯刀固定在下模板上,下折弯刀在下模板的位置与预压块在预压板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预压块和下折弯刀配合工作夹紧位于二极管顶部的引线;所述右侧出力气缸固定在右侧固定板上,该右侧出力气缸出力轴通过气缸浮动接头与下模板连接并驱动下模板向左运动,所述下模板通过固定在两端的导套与模具导柱的另一端连接;
二极管通过产品定位治具固定在预压块和下折弯刀之间。
进一步的,上折弯刀作用于二极管引线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引线槽和第一间距凸起,所述第一间距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引线槽之间,该第一间距凸起的宽度与二极管相邻引线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预压板作用于二极管引线底部的一端上水平设有第二间距凸起和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二间距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引线槽之间,该第二间距凸起的宽度与二极管相邻引线底部之间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下折弯刀的上表面设有加工座,一个加工座对应一条引线,所述加工座上设有第三引线槽,相邻的两个加工座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大小与第一间距凸起的宽度、第二间距凸起的宽度均对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同圆心设置的工位静止盘和工位旋转运动盘;所述工位旋转运动盘可相对工位静止盘旋转,所述支撑架沿竖向设置在工位静止盘上,所述产品定位治具固定在工位旋转运动盘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治具定位座、止推轴承座、旋转摩擦块、顶出杆、气缸固定座和滑台气缸;所述产品定位治具通过止推轴承座的上部与治具定位座固定,所述治具定位座设置在工位旋转运动盘上表面上,所述工位旋转运动盘上开设有放置止推轴承座的下部的圆孔;所述旋转摩擦块固定在工位旋转运动盘下表面上,该旋转摩擦块与产品定位治具的底端固连且该旋转摩擦块的上表面与止推轴承座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气缸固定座固定在滑台气缸的出力端上,所述顶出杆固定在气缸固定座上,在旋转摩擦块上设有可供顶出杆穿过的圆孔,该圆孔的位置与二极管在产品定位治具中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出杆依次穿过旋转摩擦块、止推轴承座、产品定位治具顶出二极管,完成二极管下线。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产品定位治具上端的仿形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通过止付螺丝固定在产品定位治具内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旋转摩擦块内镶嵌有磁铁。
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极管旋转模组,用于对待折弯二极管进行位置预调整;
所述二极管旋转模组包括用于读取二极管引线角位置的影像系统、用于夹持所述旋转摩擦块的夹爪块、带动夹爪块进行旋转的夹爪气缸、支撑块、联轴器和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设置在支撑块内部,且该伺服马达与联轴器连接;所述联轴器与夹爪气缸相连;
所述影像系统包括影像获取模块、位置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影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二极管引线角位移,所述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二极管引线角位移,计算得到相对原始坐标位置的偏移量;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得到的相对原始坐标位置的偏移量控制伺服马达带动夹爪气缸旋转。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二极管加工模组实现自动化折弯,大大降低劳动成本,提高良品率;
2、将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加工模组应用在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时,产率可相对提高尽5倍,设备综合效率达到95%。
附图说明
图1为红外气体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二极管旋转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二极管旋转模组爆炸示意图;
图4为产品定位剖视图;
图5为上折弯刀、预压块、下折弯刀配合示意图;
图6为二极管旋转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二极管旋转模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包括引线折弯模组1、二极管旋转模组2和同圆心设置的工位静止盘3、工位旋转运动盘4,工位旋转运动盘4可相对工位静止盘3旋转,该引线折弯模组1用于对二极管顶部的引线折弯呈指定角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将二极管顶部的引线折弯90°;该二极管旋转模组2,用于对待折弯二极管进行位置预调整。
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引线折弯模组1,包括支撑架11、固定在支撑架11上的双杆气缸12、模具背板13、左侧出力气缸14、左侧固定板15、上模板16、上折弯刀17、预压板18、预压块19、下折弯刀120、下模板121、导套122、气缸浮动接头123、右侧固定板124、右侧出力气缸125、滑台气缸126和模具导柱128;支撑架11沿竖向设置在工位静止盘3上,可通过调整脚座进行在工位静止盘3上的位置调整,左侧固定板15和右侧固定板124分别固定在模具背板13的两端;双杆气缸12驱动模具背板13进行上下运动;左侧出力气缸14固定在左侧固定板15上,该左侧出力气缸14的出力轴通过气缸浮动接头123与上模板16连接并驱动上模板16向右运动,上模板16的两端通过固定在预压板18两端的导套122与模具导柱128的一端连接,上折弯刀17通过一固定座固定在上模板16的底端,预压板18的底端对应设有可供上折弯刀17穿过的空腔,预压块19固定在预压板18上,且该预压块19的上表面与空腔的下内表面齐平,下折弯刀120固定在下模板121上,下折弯刀120在下模板121的位置与预压块19在预压板18上的位置相对应,预压块19和下折弯刀120配合工作夹紧位于二极管D顶部的引线;右侧出力气缸125固定在右侧固定板124上,该右侧出力气缸125出力轴通过气缸浮动接头123与下模板121连接并驱动下模板121向左运动,下模板121通过固定在两端的导套122与模具导柱12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通过产品定位治具5固定在预压块19和下折弯刀120之间,产品定位治具5固定在工位旋转运动盘4上。
右侧出力气缸顶出,下模板携带下折弯刀向左移动,左侧出力气缸顶出,预压板携带预压块向右移动到位为止,同时上模板携带上折弯刀向右大力移动,对产品引线完成折弯;左侧出力气缸,右侧出力气缸退回,滑台气缸上升,将产品顶出治具产品定位治具。
如图5所示,具体的,上折弯刀17作用于二极管引线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引线槽和第一间距凸起,第一间距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引线槽之间,该第一间距凸起的宽度与二极管相邻引线之间的间距相同。预压板18作用于二极管引线底部的一端上水平设有第二间距凸起和第二引线槽,第二间距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引线槽之间,该第二间距凸起的宽度与二极管相邻引线底部之间的间距相同。下折弯刀120的上表面设有加工座,一个加工座对应一条引线,加工座上设有第三引线槽,相邻的两个加工座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大小与第一间距凸起的宽度、第二间距凸起的宽度均对应。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还可包括治具定位座51、止推轴承座52、旋转摩擦块53、顶出杆54、气缸固定座55和滑台气缸56;产品定位治具5通过止推轴承座52的上部与治具定位座51固定,治具定位座51设置在工位旋转运动盘4上表面上,工位旋转运动盘4上开设有放置止推轴承座52的下部的圆孔;旋转摩擦块53固定在工位旋转运动盘4下表面上,该旋转摩擦块53与产品定位治具5的底端固连且该旋转摩擦块53的上表面与止推轴承座52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由此,产品定位治具的高度高于止推轴承座,气缸固定座55固定在滑台气缸56的出力端上,顶出杆54固定在气缸固定座55上,在旋转摩擦块53上设有可供顶出杆54穿过的圆孔,该圆孔的位置与二极管D在产品定位治具5中的位置相对应,顶出杆54依次穿过旋转摩擦块53、止推轴承座52、产品定位治具5顶出二极管D,完成二极管D下线。
本实施例还可包括设置在产品定位治具5上端的仿形定位块57,在旋转摩擦块53内镶嵌有磁铁,无外力状态下,能够保持治产品定位治具相对静止。具体的,二极管D通过止付螺丝59固定在产品定位治具5内部。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二极管旋转模组2包括用于读取二极管引线角位置的影像系统21、用于夹持旋转摩擦块53的夹爪块22、带动夹爪块22进行旋转的夹爪气缸23、支撑块24、联轴器25和伺服马达26;伺服马达26设置在支撑块24内部,且该伺服马达26与联轴器25连接;联轴器25与夹爪气缸23相连;影像系统21包括影像获取模块、位置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影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二极管引线角位移,所述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二极管引线角位移,计算得到相对绝对位置的便宜量;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得到的相对绝对位置的便宜量控制伺服马达带动夹爪气缸旋转。
本实施例的影像系统21还包括配套的工业相机211和光源212,本实施例采用的工业相机型号为:XF-MT05X110 600万1/1.8,分辨率:3072*2048,视野:12.2mm*8.1mm,精度:0.004mm/pixel,光源为:CST-HX6660-W。
依托伺服马达对二极管进行旋转,依靠工业相机对二极管引线的角度监控并反馈信号给伺服马达旋转产品至被旋转物料位置矫正OK;依托双杆气缸下降,左侧出力气缸向右运动,右侧出力气缸向左运动,实现预压板、上折弯刀、下折弯刀、的先后运动,实现二极管引线的折弯。

Claims (10)

1.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线折弯模组,用于对二极管顶部的引线折弯呈指定角度;
所述引线折弯模组,包括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架上的双杆气缸、模具背板、左侧出力气缸、左侧固定板、上模板、上折弯刀、预压板、预压块、下折弯刀、下模板、导套、气缸浮动接头、右侧固定板、右侧出力气缸、滑台气缸和模具导柱;所述左侧固定板和右侧固定板分别固定在模具背板的两端;所述双杆气缸驱动模具背板进行上下运动;
所述左侧出力气缸固定在左侧固定板上,该左侧出力气缸的出力轴通过气缸浮动接头与上模板连接并驱动上模板向右运动,所述上模板的两端通过固定在预压板两端的导套与模具导柱的一端连接,所述上折弯刀通过一固定座固定在上模板的底端,所述预压板的底端对应设有可供上折弯刀穿过的空腔,所述预压块固定在预压板上,且该预压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空腔的下内表面齐平,所述下折弯刀固定在下模板上,下折弯刀在下模板的位置与预压块在预压板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预压块和下折弯刀配合工作夹紧位于二极管顶部的引线;所述右侧出力气缸固定在右侧固定板上,该右侧出力气缸出力轴通过气缸浮动接头与下模板连接并驱动下模板向左运动,所述下模板通过固定在两端的导套与模具导柱的另一端连接;
二极管通过产品定位治具固定在预压块和下折弯刀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上折弯刀作用于二极管引线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引线槽和第一间距凸起,所述第一间距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一引线槽之间,该第一间距凸起的宽度与二极管相邻引线之间的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预压板作用于二极管引线底部的一端上水平设有第二间距凸起和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二间距凸起设置在相邻的第二引线槽之间,该第二间距凸起的宽度与二极管相邻引线底部之间的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下折弯刀的上表面设有加工座,一个加工座对应一条引线,所述加工座上设有第三引线槽,相邻的两个加工座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大小与第一间距凸起的宽度、第二间距凸起的宽度均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圆心设置的工位静止盘和工位旋转运动盘;所述工位旋转运动盘可相对工位静止盘旋转,所述支撑架沿竖向设置在工位静止盘上,所述产品定位治具固定在工位旋转运动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治具定位座、止推轴承座、旋转摩擦块、顶出杆、气缸固定座和滑台气缸;所述产品定位治具通过止推轴承座的上部与治具定位座固定,所述治具定位座设置在工位旋转运动盘上表面上,所述工位旋转运动盘上开设有放置止推轴承座的下部的圆孔;所述旋转摩擦块固定在工位旋转运动盘下表面上,该旋转摩擦块与产品定位治具的底端固连且该旋转摩擦块的上表面与止推轴承座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气缸固定座固定在滑台气缸的出力端上,所述顶出杆固定在气缸固定座上,在旋转摩擦块上设有可供顶出杆穿过的圆孔,该圆孔的位置与二极管在产品定位治具中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顶出杆依次穿过旋转摩擦块、止推轴承座、产品定位治具顶出二极管,完成二极管下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产品定位治具上端的仿形定位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通过止付螺丝固定在产品定位治具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摩擦块内镶嵌有磁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旋转模组,用于对待折弯二极管进行位置预调整;
所述二极管旋转模组包括用于读取二极管引线角位置的影像系统、用于夹持所述旋转摩擦块的夹爪块、带动夹爪块进行旋转的夹爪气缸、支撑块、联轴器和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设置在支撑块内部,且该伺服马达与联轴器连接;所述联轴器与夹爪气缸相连;
所述影像系统包括影像获取模块、位置计算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影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二极管引线角位移,所述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二极管引线角位移,计算得到相对原始坐标位置的偏移量;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得到的相对原始坐标位置的偏移量控制伺服马达带动夹爪气缸旋转。
CN201921240922.4U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Active CN210514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0922.4U CN210514079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0922.4U CN210514079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4079U true CN210514079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7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0922.4U Active CN210514079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4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635B (zh) 带件注塑的自动控制方法及机器人搬运系统
CN108401153B (zh) 一种双摄像头模组修正装置及其修正方法
US20100064907A1 (en) Die changing method of press machine and press machine
CN204504222U (zh) 一种热压烧结装置
CN102581999A (zh) 一种智能双模液压轮胎硫化机及其调模方法
CN210514079U (zh) 一种红外气体传感器组装用二极管加工模组
JP2008087408A (ja) 型締め装置
CN109341586B (zh) 非接触式三维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A3203667A1 (en) Press-fitting method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press-fit product
CN213003625U (zh) 一种螺钉压装机构
CN109655032B (zh) 一种框架轴齿轮间隙检测装置
CN106771382B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模组自动测试装置的升降机构
CN109318138B (zh) 一种气动压合治具
CN214294494U (zh) 高精度3d打印机
CN211565031U (zh) 自动压装设备
CN211028109U (zh) 一种装配高速电主轴的装置
CN107814186B (zh) 一种用于气密性检测设备的送样机构
CN112736622A (zh) 端子插针装置
CN213080659U (zh) 一种螺丝机
KR101711745B1 (ko) 프레스기기의 정밀도 측정장치
CN112275911B (zh) 一种带整形压力检测功能的汽车零件侧整形模具及方法
CN220515221U (zh) 一种模具的对接机构
CN110773983A (zh) 自动压装设备
CN213455413U (zh) 一种开关金属接触片的厚度检测用高精度设备
CN218612674U (zh) 一种高精度装配用的直线电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