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2641U -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2641U
CN210512641U CN201920930312.0U CN201920930312U CN210512641U CN 210512641 U CN210512641 U CN 210512641U CN 201920930312 U CN201920930312 U CN 201920930312U CN 210512641 U CN210512641 U CN 210512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furnace door
door
electric melting
fl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03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王靖然
张银国
史鑫
张欣
张晓义
俞青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ya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ya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ya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ya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303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2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2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2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涉及电熔融炉领域,包括三组炉门组件,每组炉门组件均包括炉门本体、炉门框和炉门盖,炉门本体通过炉门法兰盘与炉门框连接,炉门本体上设置有流体出口,炉门盖可升降安装在炉门框上,炉门盖与流体出口的位置配合;三组炉门组件分别为第一炉门组件、第二炉门组件、第三炉门组件,第一炉门组件、第二炉门组件、第三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使三种产物分开出料,可通过调控出料口的开闭使工期可控,彻底放净炉内熔融液流体和铁渣,防止炉膛底部有剩余熔融液残渣,方便电熔融炉炉膛检修、缩短检修工期。通过设计炉门框和与流体出口位置匹配的可升降的炉门盖,使岩棉熔融液、铁熔融液和铁渣出料口流量可控。

Description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熔融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熔融炉炉门,特别是属于用赤泥生产岩棉过程中的熔融工段的电熔融炉炉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生产岩棉的高炉或电熔融炉的炉门熔融液出口中,存在以下问题:
1、现行的高炉或电熔融炉炉门的岩棉只有熔融液出口和出渣口,出铁渣时不能产棉,产棉时不能出铁渣,需要经常停产,严重影响了岩棉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2、传统生产岩棉冲天炉或电熔融炉炉门上没有设计出铁口,不能提铁,出渣口炉膛底部,只能用于放铁渣,造成浪费,而且产生二次尾渣;
3、传统生产岩棉炉的炉门上放渣口由于是用“泥块”封堵的,当封堵不好,由于放渣口“泥块”长期在熔融液化学应力的作用下或由于炉内压力过大,使放渣口冲开,造成跑孔,会造成高温熔融液泄露事故,轻者会造成岩棉无法连续生产、岩棉产品质量下降,重则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事故。
4、各熔融液流体口不可控,开通、堵塞各流体口,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炉眼寿命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熔融炉炉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熔融炉炉门,包括三组炉门组件,每组炉门组件均包括炉门本体、炉门框和炉门盖,所述炉门本体通过炉门法兰盘与炉门框连接,所述炉门本体上设置有流体出口,所述炉门盖可升降安装在炉门框上,所述炉门盖与流体出口的位置配合;三组炉门组件分别为第一炉门组件、第二炉门组件、第三炉门组件,所述第一炉门组件、第二炉门组件、第三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炉门盖与炉门框的配合,同时实现炉门盖对流体流量的控制功能,所述炉门框上设置有滑道,所述炉门盖通过滑道与炉门框滑动配合。
同时为了便于驱动炉门盖进行位移,所述炉门盖通过推拉杆与机械臂连接,所述机械臂的中部设置有支点,所述机械臂以支点为中心可转动安装在电熔融炉的炉壁上。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随时观察炉内运行情况,炉门本体上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上安装有耐热玻璃。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出料,第一炉门组件和第二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下方分别设置有带水冷结构的固定流槽。
进一步的,为了将熔融液转运到下一工序或地坑,第一炉门组件的固定流槽与转运流槽连通,所述固定流槽高于转运流槽,所述转运流槽与摆动机构连接。
具体的,第一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20-50cm,所述第二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4-10cm,所述第三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1-5cm。
进一步的,为避免流体出料时相互影响,三组炉门组件环绕电熔融炉的炉体外壁设置。
进一步的,为保证结构强度,所述流体出口用高碳质异型耐火砖与电熔融炉的内部炉膛连通。
进一步的,为降低炉门组件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炉门本体、炉门框和炉门盖均设置有水冷结构并通过管路与水冷供回水系统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熔融炉炉门,通过设计炉门框和与流体出口位置匹配的可升降的炉门盖,使岩棉熔融液出料口流量可控,从而能够保持炉内熔融液面降幅控制在能保持连续岩棉生产的合理高度范围内,使岩棉熔融液缓缓流出,岩棉熔融液可使岩棉长期稳定生产。
2、在对赤泥进行电熔融时,由于岩棉、铁液和残渣的密度依次增大,生成的熔融液也从高到低依次分布,因此岩棉熔融液位于最上方,铁液位于中部,残渣位于底层,与三组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高低依次降低的设计相对应。因此,第一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作为岩棉熔融液出料口,第二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作为铁液出料口,第三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作为残渣的出渣口。
由于三种产物分开出料,可通过调控出料口的开闭使工期可控,彻底放净炉内熔融液流体和铁渣,防止炉膛底部有剩余熔融液残渣,方便电熔融炉炉膛检修,并可缩短检修工期。
3、由于,铁液位于无机纤维熔融液下,铁液出料口放铁可控,从而实现“出铁时能产棉,产棉时能出铁”,无须停产,可使电熔融炉三相电极均匀电弧放电功率保持不变,维持恒温发热,以保证电网不受负荷变化的影响和在放铁过程中电熔融炉稳定运行。
4、各炉门流体口各司其职,可很好的降低热损、降低了事故率,稳定产品质量,稳定炉温、提高了溶体流口(炉眼)的使用寿命,提高产量和安全运行水平。
5、通过炉门框和炉门盖的配合对放渣口进行二次封堵,以避免跑孔现象导致熔融液外泄的现象出现。
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熔融炉炉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炉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炉门组件,11、固定流槽,12、转运流槽,2、第二炉门组件,3、第三炉门组件,4、炉门本体,41、观察口,5、炉门框,6、炉门盖,7、流体出口,8、机械臂,81、支点,82、推拉杆,9、炉门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熔融炉炉门,主要用于生产岩棉过程中的熔融工段,由于赤泥中含铁成分较高,用赤泥生产岩棉过程中的熔融工段电熔融炉炉门需特殊设计,如图1所示,用赤泥生产岩棉所用的电熔融炉设有第一炉门组件1、第二炉门组件2、第三炉门组件3,每组炉门组件均包括炉门本体4、炉门框5和炉门盖6,所述炉门本体4通过炉门法兰盘9与炉门框5连接,所述炉门本体4上设置有流体出口7,所述炉门盖6可升降安装在炉门框5上,所述炉门盖6与流体出口7的位置配合。
通过设计炉门框5和与流体出口7位置匹配的可升降的炉门盖6,使岩棉熔融液出料口流量可控,从而能够保持炉内熔融液面降幅控制在能保持连续岩棉生产的合理范围内,使岩棉熔融液缓缓流出,岩棉熔融液可使岩棉长期稳定生产。
为避免高温熔融液泄漏,流体出口7,在不使用时进行可靠封堵,并关闭炉门盖6,使用时首先开启炉门盖再通过开眼机或其他设备打通流体出口7。
在对赤泥进行电熔融时,由于岩棉熔融液、铁液和铁渣的密度依次增大,生成的熔融液也从高到低依次分布,因此岩棉熔融液位于最上方,铁液位于中部,铁渣位于底层。与此对应的,所述第一炉门组件1、第二炉门组件2、第三炉门组件3的流体出口7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与三组炉门组件的流体出口7高低依次降低的设计相对应。
因此,第一炉门组件1的流体出口7作为岩棉熔融液出料口,第二炉门组件2的流体出口7作为铁液出料口,第三炉门组件3的流体出口7作为铁残渣的出渣口。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出料,岩棉熔融液出料口和铁液出料口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带水冷结构的固定流槽11。
具体的,岩棉熔融液出料口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20-50cm,优选的40cm,岩棉熔融液出料口的直径4-10cm,优选6cm,在正常运行时炉内岩棉熔融液在炉内始终保持留有30cm的岩棉熔融液位的高度(约5吨左右的熔融液)水平,以确保流入离心机的流体均匀。
电熔融炉启用前,岩棉熔融液出料口可用白云石泥块堵塞,对岩棉熔融液出料口用白云石泥块堵塞不必过深,当电熔融炉内岩棉融液面达到一定高度能维持岩棉正常生产时,通过机械臂开启炉门盖露出第一出料口,可人工通过钢钎戳透岩棉熔融液出料口,使岩棉熔融液缓缓流出,通过控制炉门盖的高低控制流股,可使岩棉长期稳定生产。
进一步的,为了将熔融液转运到下一工序或应急时运到地坑,第一炉门组件1的固定流槽11与转运流槽12连通,所述固定流槽11整体高于转运流槽12,所述转运流槽12与摆动机构连接。作为优选,第一炉门组件1固定流槽11为带水冷结构由不锈钢制作的流槽。转运流槽12是承接固定流槽11流出的岩棉熔融液,可通过摆动机构将岩棉熔融液流体准确的送至离心机辊轮上,也可以通过摆动机构将岩棉熔融液流体准确的送至地坑。
所述铁液出料口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4-10cm,优选6cm,铁液出料口直径3-6cm,优选4cm,在正常运行放铁时炉内应留有2cm高度的铁液位的高度(约0.6-1吨左右的铁液)水平。炉内留有2cm高度的铁液位的高度,一是可使电熔融炉三相电极均匀电弧放电功率保持不变,维持恒温发热;二是尽量保持炉内熔融液面降幅控制在能保持连续岩棉生产的合理范围内;三是可保证电网不受负荷变化的影响和在放铁过程中电熔融炉稳定运行。
同时,铁液出料口不出铁液时通过堵眼机用白云石泥块可靠堵塞,并通过机械臂8关闭第二炉门组件2的炉门盖6。出铁时可通过机械臂8开启炉门盖6,再用开眼机钻开白云石泥块封堵的铁液出料口,铁液从铁液出料口流出,通过下端的固定溜槽送入接铁车。
所述出渣口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1-5cm,优选4cm,清炉出渣口直径3-5cm,优选4cm,清炉出渣口底面与炉膛底平齐。在需要停炉放渣检修时,可彻底放净炉内熔融液流体和铁渣,防止炉底有剩余熔融液残渣,方便电熔融炉的炉膛检修。
由于三种产物分开出料,可通过调控出料口的开闭使工期可控,彻底放净炉内熔融液流体和铁渣,防止炉膛底部有剩余熔融液残渣,方便电熔融炉炉膛检修,并可缩短检修工期。
同时,因铁液位于岩棉熔融液下,铁液出料口放铁可控,从而实现“出铁时能产棉,产棉时能出铁”,无须停产,可使电熔融炉三相电极均匀电弧放电功率保持不变,维持恒温发热,以保证电网不受负荷变化的影响和在放铁过程中电熔融炉熔融液液面稳定,使岩棉生产运行稳定。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炉门盖6与炉门框5的配合,同时实现炉门盖6对流体流量的控制功能,所述炉门框5上设置有滑道,所述炉门盖6通过滑道与炉门框5滑动配合。
同时为了便于驱动炉门盖6进行位移,所述炉门盖6通过推拉杆82与机械臂8连接,所述机械臂8的中部设置有支点81,所述机械臂8以支点81为中心可转动安装在电熔融炉的炉壁上,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动或通过液压设备或气动设备驱动机械臂8旋转,开启和关闭流体出口7上的炉门盖6。
进一步的,为避免流体出料时相互影响,三组炉门组件环绕电熔融炉的炉体外壁设置。作为优选,第一炉门组件1的炉门本体4与第二炉门组件2的炉门本体4存在90°的偏差,第一炉门组件1的炉门本体4与第三炉门组件3的炉门本体4存在180°的偏差。
进一步的,为保证结构强度,所述流体出口7用高碳质异型耐火砖与电熔融炉的内部炉膛连通,在流体出口7由烧结层过渡。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随时观察炉内运行情况,炉门本体4上设置有观察口41,所述观察口41上安装有耐热玻璃。由于一般是外眼较高内眼较低,用高碳质异型耐火砖与内部炉膛相通,与炉门的结合处由烧结层过渡,内外相通孔与水平面形成约15-45°的夹角,优选30°的夹角,观察口41直径3-6cm,优选4cm,炉门观察口41分别使用耐热玻璃做屏障,优选为可拆卸结构,以便拆卸清洁或更换。
进一步的,为降低炉门组件的热量,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炉门本体4、炉门框5和炉门盖6均设置有水冷结构并通过管路与水冷供回水系统连通。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赤泥的特性,再通过借鉴高炉生产岩棉和电弧炉炼钢的先进经验,用赤泥为主料生产岩棉而特殊设计一种电熔融炉炉门。设有三个炉门组件:用于岩棉熔融液出料的第一炉门组件1,用于铁液出料的第二炉门组件2,用于清炉出渣口的第三炉门组件3。本实用新型的合理设计配置,解决了“出铁时不能产棉,产棉时不能出铁”的难题,提高了流体出口7(炉眼)的使用寿命和可控性,降低了事故率,达到各炉门流体口各司其职,这对提高炉温、降低热损、稳定产量、提高质量都有很大好处,可很好的提高电熔融炉的产品质量和安全运行水平。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组炉门组件,每组炉门组件均包括炉门本体(4)、炉门框(5)和炉门盖(6),所述炉门本体(4)通过炉门法兰盘(9)与炉门框(5)连接,所述炉门本体(4)上设置有流体出口(7),所述炉门盖(6)可升降安装在炉门框(5)上,所述炉门盖(6)与流体出口(7)的位置配合;
三组炉门组件分别为第一炉门组件(1)、第二炉门组件(2)、第三炉门组件(3),所述第一炉门组件(1)、第二炉门组件(2)、第三炉门组件(3)的流体出口(7)的设置高度依次降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框(5)上设置有滑道,所述炉门盖(6)通过滑道与炉门框(5)滑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盖(6)通过推拉杆(82)与机械臂(8)连接,所述机械臂(8)的中部设置有支点(81),所述机械臂(8)以支点(81)为中心可转动安装在电熔融炉的炉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炉门本体(4)上设置有观察口(41),所述观察口(41)上安装有耐热玻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第一炉门组件(1)和第二炉门组件(2)的流体出口(7)下方分别设置有带水冷结构的固定流槽(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第一炉门组件(1)的固定流槽(11)与转运流槽(12)连通,所述固定流槽(11)高于转运流槽(12),所述转运流槽(12)与摆动机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第一炉门组件(1)的流体出口(7)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20-50cm,所述第二炉门组件(2)的流体出口(7)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4-10cm,所述第三炉门组件(3)的流体出口(7)与炉膛底部的高度差为1-5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三组炉门组件环绕电熔融炉的炉体外壁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出口(7)用高碳质异型耐火砖与电熔融炉的内部炉膛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熔融炉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门本体(4)、炉门框(5)和炉门盖(6)均设置有水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通过管路与水冷供回水系统连通。
CN201920930312.0U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 Active CN210512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0312.0U CN210512641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0312.0U CN210512641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2641U true CN210512641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9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0312.0U Active CN210512641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26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4432A (zh) * 2020-08-11 2020-11-20 中卫市茂烨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阻热、隔烟多功能电弧炉炉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4432A (zh) * 2020-08-11 2020-11-20 中卫市茂烨冶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阻热、隔烟多功能电弧炉炉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46887C (en) A melting and holding furnace for aluminum blocks
CN108642237A (zh) 一种炼钢设备
CN108754053B (zh) 一种产蒸汽压力釜
CN108866270A (zh) 一种炼钢设备
CN211367630U (zh) 炼钢设备
CN210512641U (zh) 一种电熔融炉炉门
CN108624739B (zh) 一种用废钢炼钢的炼钢设备和冶炼方法
CN103063030B (zh) 一种熔渣调质复合炉窑及其操作工艺
CN110342782A (zh) 一种电熔融炉、电熔融方法及电熔融赤泥生产岩棉的方法
CN208472142U (zh) 一种炼钢设备
WO2019201182A1 (zh) 等离子体熔炼冲天炉及其熔铁方法
CN114891952A (zh) 一种氧燃电联合预熔废钢的方法
CN218349210U (zh) 再生铝熔炼装置
CN210635886U (zh) 一种电熔融炉
US4389724A (en) Atmosphere controlled electric melting
CN202420180U (zh) 一种熔渣调质复合炉窑
CN204923835U (zh) 一种可连续投料的燃气回转熔炼炉
CN207831945U (zh) 一种用于冶炼熔渣成分调整的工业炉
CN209957634U (zh) 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
CN111574026A (zh) 一种用于微晶玻璃生产的调质保温炉
WO2019201183A1 (zh) 无焦冲天炉及利用该装置熔铁的方法
CN106242247B (zh) 一种用于玻璃瓶罐制造中的供料机料盆的更换方法
CN204125355U (zh) 一种矿棉生产设备
CN212538733U (zh) 一种新型电弧炉
CN215676372U (zh) 一种便于更换炉体的综合电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