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5641U - 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5641U
CN210495641U CN201921051837.3U CN201921051837U CN210495641U CN 210495641 U CN210495641 U CN 210495641U CN 201921051837 U CN201921051837 U CN 201921051837U CN 210495641 U CN210495641 U CN 210495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opening
oil mist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18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怀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Jabil Circuit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518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5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5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56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所述清除装置适用于与鼓风装置连通,鼓风装置造成气流,清除装置用于清除气流中的油雾,清除装置包括机箱、密封件、遮挡板及过滤部件。机箱包括箱体和门板,箱体连通鼓风装置,并界定出容置空间、出风口及进风口,进风口用于供气流进入,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来自进风口的气流,出风口供位于容置空间且已清除油雾的气流排出。密封件设置于箱体或门板的其中一者,密封件的两相反侧分别紧抵于箱体与门板、密封箱体与门板间的间隙。遮挡板位于容置空间且相邻进风口,用于被来自进风口的油雾沾附。过滤部件位于容置空间,过滤部件包括滤网结构,滤网结构用于滤除气流中未沾附于遮挡板的油雾。

Description

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清除空气中的油雾的清除装置,以及一种油雾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CNC机台在操作过程中会使用切削液降低刀具与工件的温度,同时增加刀具与工件间的润滑度,借此提升加工精度及效率。然而,针对油性的切削液而言,此性质的切削液因刀具产生的摩擦热等因素影响会挥发成汽态,以及因刀具高转速地冲击之下会形成体积微小的液滴,以致于汽态的切削液、冷凝成液态的切削液以及液滴状态的切削液在加工场所形成油雾,并与空气混合充满于加工场所。为减缓加工场所内油雾弥漫的状况,一般可借由油雾处理设备来滤除空气中的油雾,让油雾集中在油雾处理设备中,借此维持加工场所内的空气品质。
现有的油雾处理设备包括清除装置及鼓风机。所述清除装置包括机箱及过滤板。所述鼓风机设于所述机箱内或所述机箱外,以产生气流,透过管线将气流导引通过设于所述机箱内的所述过滤板,借由所述过滤板滤除空气中的油雾。现有过滤板具有一层棉质的过滤层,由于棉质的过滤层孔隙小能有效滤出空气中的油雾,借此能对油雾进行净化处理以避免造成空气污染并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但是,由于沾满油雾的过滤层不容易洗净,因此,使用者必须频繁地更换新的过滤层来维持较佳的滤除效果,相对地,后续的维护成本将大幅增加。
所述清除装置的另一种类型举例为叶轮机,叶轮机具有鼓风机的功能能让形成气流并透过叶片阻挡及离心力作用滤除空气中的油雾,借此维持加工场所内的空气品质及避免空气污染扩散至加工场所之外的地方。但是,由于叶轮机的机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且后续亦不易清洁维护,以致于非一般业者所能接受。因此,如何在维持过滤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油雾处理设备的制造、使用成本,并利于后续维护是目前所需克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除装置,借此增强密封功能,防止油雾由门板与箱体间的缝隙漏出,以维护加工场所内的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清洗之油雾处理设备,借此相较于传统油雾处理设备不仅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且具有更佳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清除装置,适用于与鼓风装置连通,所述鼓风装置造成气流,所述清除装置用于清除所述气流中的油雾,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装置包括:机箱及密封件。所述机箱包括箱体及门板,所述箱体连通所述鼓风装置,并界定出容置空间、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并位于底侧的进风口,及连通于外部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容置空间,并且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门板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开口。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所述门板的其中一者,所述密封件环绕于所述开口的周侧,并在所述门板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密封件的两相反侧分别紧抵于所述箱体与所述门板,密封所述箱体与所述门板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遮挡板包括基板部、第一侧板部及第二侧板部,所述基板部具有朝向所述进风口的基板底面,及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板部自所述第一侧缘朝远离所述第二侧缘方向延伸且朝所述机箱的底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一侧板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板底面的第一侧板底面,所述第二侧板部自所述第二侧缘朝远离所述第一侧缘方向延伸且朝所述机箱的底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侧板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板底面的第二侧板底面,所述基板底面、所述第一侧板底面及所述第二侧板底面的面积总和大于所述进风口的开口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且相邻所述进风口并且位于所述气流的流路上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设置于所述箱体且底面朝向所述进风口,所述遮挡板的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开口面积,所述遮挡板用于被来自所述进风口的所述油雾沾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遮挡板包括基板部、第一侧板部及第二侧板部,所述基板部具有朝向所述进风口的基板底面,及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板部自所述第一侧缘朝远离所述第二侧缘方向延伸且朝所述机箱的底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一侧板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板底面的第一侧板底面,所述第二侧板部自所述第二侧缘朝远离所述第一侧缘方向延伸且朝所述机箱的底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侧板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板底面的第二侧板底面,所述基板底面、所述第一侧板底面及所述第二侧板底面的面积总和大于所述进风口的开口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清除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包括遮蔽所述出风口的滤网结构,所述滤网结构用于滤除所述气流中未沾附于所述遮挡板的所述油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义通过所述出风口的中心且沿不平行于径向方向延伸的假想线,所述滤网结构以所述假想线为轴线环绕,且所述滤网结构自相邻于所述出风口的侧缘朝远离所述出风口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结构具有第一过滤层,及沿着所述第一过滤层的表面延伸的第二过滤层,且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孔目数彼此相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具有外箱体、内箱体,所述门板具有外门板及内门板,所述外箱体形成外容置空间、连通于外部与所述外容置空间的外开口、外进风口及外出风口,所述内箱体位于所述外容置空间,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于所述外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开口、连通于所述外进风口的内进风口,及连通于所述外出风口的内出风口,所述外进风口与所述内进风口共同形成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外出风口与所述内出风口共同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箱体相邻于所述内开口的周侧的部分供所述密封件设置,所述外门板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外开口且在密封所述外开口时能紧迫地压抵所述密封件,所述内门板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内开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具有内开口及外开口,所述门板具有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内开口的内门板及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外开口的外门板,所述箱体相邻于所述内开口的周侧的部分供所述密封件设置,所述外门板在密封所述外开口时能够紧迫地压抵所述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处理设备,所述油雾处理设备包括鼓风装置及多个清除装置,且每个清除装置连接所述鼓风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鼓风机及连通所述鼓风机的风管;每个清除装置还包括两相反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箱体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管的排风管,及设置于所述排风管的安全阀,所述安全阀能受驱动而关闭所述排风管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油雾处理设备系将加工室内的油雾排放至加工厂房外的过程中,能借由密封件防止油雾经由门缝外泄,并透过所述遮挡板第一时间清除油雾,再透过所述过滤部件再次过滤油雾,使未被所述遮挡板清除的油雾被滤除,借此不仅提升加工室内的空气品质,有效避免危害到员工的健康,且因大部分的油雾皆残留于所述机箱内不会造成加工厂房外的空气污染。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遮挡板与所述过滤部件均为简单结构,不仅相对于叶轮机或者是棉质过滤层更易于进行清洁维护,且还能降低整体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油雾处理设备的示意图,说明所述油雾处理设备与多个加工室的连接关系;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立体透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机箱的结构;
图3是沿图2线III-III所截取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清除装置的结构;及
图4是类似图1视角的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阀门关闭管道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油雾处理设备的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例如CNC加工的加工厂房,加工厂房具有多数个容置CNC机台的加工室9,油雾处理设备包括鼓风装置1及多数个分别连通加工室9的清除装置2。鼓风装置1包括鼓风机11及连通清除装置2的风管12。鼓风机11能使加工室9内及清除装置2内产生朝向鼓风机11方向流动的气流,意即每个加工室9的气流是流向相对应的清除装置2,并再由相对应的清除装置2流向风管12,接着经由鼓风机11排出于加工厂房之外。其中,气流中的油雾在通过相对应的清除装置2时,能被相对应的清除装置2清除。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加工室9的顶侧形成连接口91,并具有一个一端连通连接口91的连接管92。
参阅图2与图3,每个清除装置2包括机箱21、密封件27、排风管23、遮挡板24、过滤部件25及安全阀26。
机箱21包括箱体210及门板220。箱体210连通鼓风装置1,并具有外箱体211、内箱体212。门板220具有外门板213及内门板214。外箱体211形成外容置空间215、外开口216、外进风口217及外出风口218。内箱体212形成容置空间219、内开口221、内进风口222及内出风口223。在本实施例中,外箱体211呈正方体,外开口216朝向前侧且连通于外容置空间215与外部(即加工厂房内),外进风口217与外出风口218分别位于底侧及顶侧。内箱体212亦呈正方体,其位于外容置空间215内且沿着外箱体211的内壁延伸,内开口221连通外开口216与容置空间219,且内开口221与外开口216共同形成连通于外部与容置空间219的开口。内进风口222与内出风口223分别位于底侧及顶侧,且内进风口222连通外进风口217,内出风口223连通外出风口218,为便于后续说明,外进风口217与内进风口222共同形成的开口命名为进风口224,将外出风口218与内出风口223共同形成的开口命名为出风口225,进风口224连通于连接管92的另一端,即位于加工室9内的油雾能经由连接管92流动至容置空间219。外门板213可打开地密封外开口216,内门板214可打开地密封内开口221,通过外门板213与内门板214的双层密封结构的配置,提升密封容置空间219之效果,减少位于容置空间219内的油雾经由内开口221及外开口216外泄。
密封件27设置于箱体210和门板220的其中一者。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27呈条状且环绕于内开口221的周侧,并黏固于箱体210界定出开口的前侧面,且密封件27的材质可以是硅胶。当外门板213封闭外开口216时,密封件27的两相反侧分别紧抵于箱体210的前侧面与外门板213的内表面,借此增强密封效果,以确保油雾不会外泄。另一方面,透过内门板214密封内开口221,还能避免油雾腐蚀密封件27,借此延长密封件27的使用寿命。当然,密封件27并不以设置于箱体210为限,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件27也可以黏固于外门板213的内表面,且对应于内开口221的周侧排列,最终在关门时同样能达到压抵密封件27之目的,进一步达成防止油雾外泄之功效。
排风管23的两相反端分别连通于箱体210的出风口225与鼓风装置1。具体而言,排风管23的其中一端是连通于风管12,且经由上述结构接合,使得当鼓风机11运转时,使每个加工室9、相对应的清除装置2、排风管23及风管12内的空气形成气流流动,其中,进风口224用于供加工室9内的气流进入,容置空间219用于容置来自进风口224的气流,出风口225供位于容置空间219且已清除油雾的气流排出,清除油雾步骤将于稍后说明。特别要说明的是,进风口224与出风口225的位置能视实际安装环境而对应调整,并不以底侧与顶侧为限。
遮挡板24位于容置空间219且相邻进风口224,遮挡板24设置于箱体210且底面朝向进风口224,遮挡板24的底面的面积大于进风口224的开口面积。在本实施例中,遮挡板24举例由金属材质制成,遮挡板24远离内开口221的后侧缘固接于内箱体212的后侧壁,遮挡板24邻近内开口221的前侧缘与内门板214形成间隙,进一步来说,遮挡板24包括基板部241、第一侧板部242及第二侧板部243。基板部241呈矩形且水平地安装于容置空间219,基板部241具有朝向进风口224的基板底面244,及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缘245及第二侧缘246。第一侧板部242与第二侧板部243分别位于基板部241的左右两侧,第一侧板部242自第一侧缘245朝远离第二侧缘246方向延伸且朝内箱体212的底侧壁方向倾斜,且第一侧板部242远离第一侧缘245的一侧缘与内箱体212的右侧壁形成另一间隙,第二侧板部243自第二侧缘246朝远离第一侧缘245方向延伸且朝内箱体212的底侧壁方向倾斜,且第二侧板部243远离第二侧缘246的一侧缘与内箱体212的左侧壁形成有间隙,第一侧板部242具有连接于基板底面244的第一侧板底面247,第二侧板部243具有连接于基板底面244的第二侧板底面248,借由上述倾斜方向,使得第一侧板底面247与第二侧板底面248皆朝向进风口224,与基板底面244能在第一时间接触气流。此外,基板底面244、第一侧板底面247及第二侧板底面248的面积总和大于进风口224的开口面积,其中,由基板部241位于进风口224上方并正对于进风口224,借此导引接触到基板底面244的气流沿水平方向流动,使部分气流能流向第一侧板部242与第二侧板部243,以增加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单个基板部241的基板底面244的面积已大于进风口224的开口面积,因此,基板底面244还能增加与来自进风口224的部分气流的接触面积,随着遮挡板24与气流接触后,油雾中液态的切削液,以及液滴状态的切削液沾附于遮挡板24上,借此达到初步清除油雾之功效,而且沾附在第一侧板部242与第二侧板部243上的切削液能沿着第一侧板底面247与第二侧板底面248向下滴落,借此集中在内箱体212的底壁,以便于操作人员的后续清理步骤。然而,但是,遮挡板24并不以基板底面244大于进风口224的开口面积为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基板底面244的面积小于进风口224的开口面积,但第一侧板底面247及第二侧板底面248的面积大于进风口224的开口面积。此外,遮挡板24的形状亦不以上述为限,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遮挡板24也可以省略基板部241,改由第一侧板部242及第二侧板部243相连接且倾斜延伸如屋顶状,而且第一侧板底面247第二侧板底面248的面积总和大于进风口224的开口面积。
过滤部件25位于容置空间219并设置于箱体210,过滤部件25包括可拆卸地螺锁于出风口225的上固定板251、间隔上固定板251的下固定板252,及遮蔽出风口225的滤网结构253。在本实施例中,定义通过出风口225的中心且沿垂直于径向方向延伸的假想线L,上固定板251呈环形且中心位于假想线L上并覆盖出风口225,上固定板251的其中一端面凸伸形成周缘具有螺纹的固定部256,借由固定部256的螺纹表面与出风口225的内壁相互接合。下固定板252的中心位于假想线L上。滤网结构253以假想线L为轴线环绕,并形成顶侧面积大而底侧面积小的圆锥截头体状的构造,借此增加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过滤的气流量,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形成顶侧面积小而底侧面积大的圆锥截头体状的构造。滤网结构253的顶侧缘卡合于上固定板251的下表面,滤网结构253的底侧缘卡合于下固定板252的上表面。进一步而言,滤网结构253具有第一过滤层254,及沿着第一过滤层254的表面延伸的第二过滤层2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层255位于第一过滤层254的内侧,第一过滤层254是由钢丝网制成,且较佳的孔目数为40,借此能让气流稳定的通过并维持与气流较佳的接触面积,进一步达到较佳的过滤效果,第二过滤层255是由不锈钢制成,且孔目数为6,借此同样能让气流稳定的通过并维持较佳的过滤效果,此外,第二过滤层255因孔目数少以及材质特性的关系具备较第一过滤层254更好的支撑强度,进而保护第一过滤层254不受外力变形,再者,当然,第一过滤层254与第二过滤层255的材质并不以钢丝与不锈钢为限。据此,除了透过滤网结构253倾斜延伸的设计增加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外,第一过滤层254与第二过滤层255双层的结构亦能达到增加接触面积之效果,以利于大量滤除气流中未沾附于遮挡板24的油雾,进而使气流的纯净度上升。
参阅图2至图4,安全阀26安装于排风管23,并具有安装于排风管23内的阀门261,阀门261能在温度过高(例如摄氏75度以上)时受驱动打开或关闭排风管23的管道231,即阀门261打开时,出风口225连通于风管12,阀门261关闭时,出风口225与风管12隔绝。当清除装置2的其中一者发生火灾时,相对应的安全阀26能被驱动而关闭阀门261,借此确保火苗不会经由风管12延伸至其余清除装置2,借以控制住火苗的燃烧范围。
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清除装置也可以只包括遮挡板24,借此同样能达到去除油雾之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油雾处理设备系将加工室9内的油雾排放至加工厂房外的过程中,能借由密封件27防止油雾经由门缝外泄,并通过遮挡板24第一时间清除油雾,再通过过滤部件25再次过滤油雾,使未被遮挡板24清除的油雾被滤除,借此不仅提升加工室9内的空气品质,有效避免危害到员工的健康,且因大部分的油雾皆残留于机箱21内不会造成加工厂房外的空气污染。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遮挡板24与过滤部件25均为易于拆装、清洗的结构,不仅相对于叶轮机或者是棉质过滤层更易于进行清洁维护,且还能降低整体制造成本。

Claims (10)

1.一种清除装置,适用于与鼓风装置连通,所述鼓风装置造成气流,所述清除装置用于清除所述气流中的油雾,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装置包括:
机箱,包括箱体及门板,所述箱体连通所述鼓风装置,并界定出容置空间、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容置空间并位于底侧的进风口,及连通于外部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并且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门板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开口;及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和所述门板的其中一者,所述密封件环绕于所述开口的周侧,并在所述门板封闭所述开口时,所述密封件的两相反侧分别紧抵于所述箱体与所述门板,以密封所述箱体与所述门板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装置还包括:
遮挡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且相邻所述进风口并且位于所述气流的流路上,所述遮挡板设置于所述箱体且底面朝向所述进风口,所述遮挡板的底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开口面积,所述遮挡板用于被来自所述进风口的所述油雾沾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包括基板部、第一侧板部及第二侧板部,所述基板部具有朝向所述进风口的基板底面,及位于两相反侧的第一侧缘及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板部自所述第一侧缘朝远离所述第二侧缘方向延伸且朝所述机箱的底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一侧板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板底面的第一侧板底面,所述第二侧板部自所述第二侧缘朝远离所述第一侧缘方向延伸且朝所述机箱的底侧方向倾斜,所述第二侧板部具有连接于所述基板底面的第二侧板底面,所述基板底面、所述第一侧板底面及所述第二侧板底面的面积总和大于所述进风口的开口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装置包括:
过滤部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并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过滤部件包括遮蔽所述出风口的滤网结构,所述滤网结构用于滤除所述气流中未沾附于所述遮挡板的所述油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通过所述出风口的中心且沿不平行于径向方向延伸的假想线,所述滤网结构以所述假想线为轴线环绕,且所述滤网结构自相邻于所述出风口的侧缘朝远离所述出风口方向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结构具有第一过滤层,及沿着所述第一过滤层的表面延伸的第二过滤层,且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孔目数彼此相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外箱体、内箱体,所述门板具有外门板及内门板,所述外箱体形成外容置空间、连通于外部与所述外容置空间的外开口、外进风口及外出风口,所述内箱体位于所述外容置空间,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连通于所述外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开口、连通于所述外进风口的内进风口,及连通于所述外出风口的内出风口,所述外进风口与所述内进风口共同形成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外出风口与所述内出风口共同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箱体相邻于所述内开口的周侧的部分供所述密封件设置,所述外门板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外开口且在密封所述外开口时能够紧迫地压抵所述密封件,所述内门板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内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内开口及外开口,所述门板具有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内开口的内门板及可打开地密封所述外开口的外门板,所述箱体相邻于所述内开口的周侧的部分供所述密封件设置,所述外门板在密封所述外开口时能够紧迫地压抵所述密封件。
9.一种油雾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处理设备包括:
鼓风装置;及
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清除装置,且每个清除装置连接所述鼓风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雾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鼓风机及连通所述鼓风机的风管;每个清除装置还包括两相反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箱体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管的排风管,及设置于所述排风管的安全阀,所述安全阀能够受驱动而关闭所述排风管的管道。
CN201921051837.3U 2019-07-08 2019-07-08 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95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1837.3U CN210495641U (zh) 2019-07-08 2019-07-08 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1837.3U CN210495641U (zh) 2019-07-08 2019-07-08 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5641U true CN210495641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1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183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95641U (zh) 2019-07-08 2019-07-08 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5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18851B2 (ja) ミスト及び粉塵の捕集装置
US2014035313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oving dust and cooling for active coke regeneration apparatus
TW201712225A (zh) 風扇洗滌器及真空泵裝置
CN210495641U (zh) 清除装置及油雾处理设备
KR20100109762A (ko) 입자 관성을 이용한 반도체 공정에서의 잔류 케미칼 및 부산물 포집장치
KR101913409B1 (ko) 스트립 연삭장치의 스와프 처리설비
CN219002487U (zh) 一种氧化铝焙烧烟气处理塔
CN209865641U (zh) 切削打磨台
CN210543968U (zh) 一种内部杂质便于清理的流体过滤装置
KR102083354B1 (ko) 다기능 집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봉인식 터널 환기방법
CN108057292A (zh) 车间粉尘处理设备
CN201659454U (zh) 油雾处理装置
JPH06213593A (ja) ボイラーの洗浄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使用する除塵装置
CN212420807U (zh) 具有除尘功能的金属板材表面移动打磨机
CN212635154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油雾吸收装置
WO2023272823A1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作业用净化除尘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CN112673213B (zh) 抽油烟机和风机的污染防止技术
JP2006289272A (ja) ミスト捕集装置
JP2007205606A (ja) 発塵抑制装置
CN107608180B (zh) 一种多个匀胶单元的排废系统
CN217015909U (zh) 一种防倒流风管喷淋器
CN203108368U (zh) 废气处理装置
CN217312607U (zh) 一种氮化炉废气处理装置
CN220760218U (zh) 一种罩淋除尘渣箱盖板
CN218556655U (zh) 一种齿轮轴抛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