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6103U - 出风格栅和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格栅和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6103U
CN210486103U CN201921251750.0U CN201921251750U CN210486103U CN 210486103 U CN210486103 U CN 210486103U CN 201921251750 U CN201921251750 U CN 201921251750U CN 210486103 U CN210486103 U CN 210486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grille
air outlet
air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17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庆
何振斌
杨鑫
陈汉飞
孙志平
杜文波
李名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17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6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6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6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出风格栅和具有该出风格栅的取暖器,其中,所述出风格栅包括格栅框架以及格栅组件,所述格栅组件设置于所述格栅框架上,所述格栅组件包括隔排布的多个格栅条,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相异。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出风格栅,通过使其中至少一个格栅条与另一个格栅条的厚度相异,使得产生的噪音频率分散,避免了同一频率过高而造成尖锐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Description

出风格栅和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风格栅和具有该出风格栅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器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格栅,出风格栅具有多个横格栅条和多个纵格栅条,多个横格栅条与多个纵格栅条交叉设置成网格状结构。通常,多个纵格栅条(横格栅条)的厚度一致,且任意相邻的两纵格栅条(横格栅条)之间的间距也一致,这样气流打在每个格栅条上产生的噪音频率也一致,因而会造成同一频率的强度过高而产生十分尖锐的噪音,影响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出风格栅,旨在解决现有的出风格栅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风格栅,包括:
格栅框架;以及
格栅组件,设置于所述格栅框架上,所述格栅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格栅条,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相异。
可选地,多个所述格栅条包括多个第一格栅条和多个第二格栅条,多个所述第一格栅条与多个所述第二格栅条呈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格栅条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格栅条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格栅条的厚度为2mm~4mm,所述第二格栅条的厚度为1mm~3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格栅条的横截面呈梭形;和/或,
所述第二格栅条的横截面呈梭形。
可选地,所述出风格栅具有与风轮位置对应的出风区,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一格栅条高于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一格栅条;和/或,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二格栅条高于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二格栅条。
可选地,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一格栅条的高度为H1,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一格栅条的高度为H2,其中0.5mm≤H1-H2≤5.0mm;和/或,
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二格栅条的高度为H3,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二格栅条的高度为H4,其中0.5mm≤H3-H4≤5.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格栅条的横截面呈梯形;和/或,
所述第二格栅条的横截面呈梯形。
可选地,相邻的所述第一格栅条与所述第二格栅条之间的间距沿出风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格栅条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呈圆角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格栅条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呈圆角设置。
可选地,相邻的两所述格栅条之间的间距为2.5mm~8.0mm。
可选地,所述出风格栅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格栅框架上,且沿所述格栅框架的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布,多个所述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格栅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取暖器,所述取暖器包括壳体及出风格栅,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出风格栅包括:
格栅框架;以及
格栅组件,设置于所述格栅框架上,所述格栅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格栅条,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相异。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格栅包括格栅框架以及格栅组件,所述格栅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格栅条,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相异,如此,使得气流打在每个格栅条上产生的噪音频率不一致,从而分散了气流打在格栅条上产生的噪音频率,避免了同一频率过高而造成尖锐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风格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出风格栅的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风格栅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风格栅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出风格栅 121a 第一格栅条
110 格栅框架 121b 第二格栅条
120 格栅组件 122 圆角
121 格栅条 123 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格栅,其中,该出风格栅主要用于取暖器,当然,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风格栅100包括格栅框架110以及格栅组件120,所述格栅组件120设置于所述格栅框架110上,所述格栅组件120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格栅条121,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相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框架大致呈长方形设置,当然,所述出风框也可以为正方形、多边形或者其它异形结构。所述出风框架具有供格栅条121安装的安装框口,多个所述格栅条121设置于所述安装框口内,并呈间隔排布,以形成供气流穿过的间隙。其中,为了方便成型加工,多个所述格栅条121可以是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当然,为了便于拆装更换,多个所述格栅条121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关于多个格栅条121中,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相异的情形有多种。例如,情形之一,其中一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与其它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相异;情形之二,多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均相异,但不限于此。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可以是指所述格栅条121的最大厚度,当然,也可以是指所述格栅条121的平均厚度。通过使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相异,可以分散气流打在格栅条121上产生的噪音频率,从而避免同一频率过高而造成尖锐的噪音。另外,为了减小气流穿过格栅组件120时受到的阻力,可以使所述格栅条121的截面呈梭形、梯形或者其它异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格栅10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123,多个所述连接件123设置于所述格栅框架110上,且沿所述格栅框架110的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布,多个所述连接件123连接多个所述格栅条121。具体而言,为了方便成型加工,多个所述连接件123与多个所述格栅条121为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格栅100包括格栅框架110以及格栅组件120,所述格栅组件120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格栅条121,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121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121的厚度相异,如此,使得气流打在每个格栅条121上产生的噪音频率不一致,从而分散了气流打在格栅条121上产生的噪音频率,避免了同一频率过高而造成尖锐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格栅条121包括多个第一格栅条121a和多个第二格栅条121b,多个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与多个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呈交替排布,其中,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厚度d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不同厚度的第一格栅条121a和第二格栅条121b交替分布,能够更有效地分散气流吹在第一格栅条121a和第二格栅条121b上产生的涡流,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分散气流吹在第一格栅条121a和第二格栅条121b上产生噪音的频率,从而更好地避免了同一频率过高而造成尖锐的噪音,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厚度d2,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厚度d1为2mm~4mm,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厚度d2为1mm~3mm。例如,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厚度d1为2mm,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厚度d2为1.5mm。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使不同厚度的第一格栅条121a与第二格栅条121b交替分布,还可以减小气流穿过格栅组件120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实现远距离送风。
关于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与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横截面呈梭形;和/或,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横截面呈梭形。
可以理解地,将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和/或第二格栅条121b的截面形状设计呈梭形,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格栅条121a和/或第二格栅条121b具有一定的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气流吹到第一格栅条121a和/或第二格栅条121b上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实现远距离送风。
请参阅图5和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横截面呈梯形;和/或,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横截面呈梯形。
同样,将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和/或第二格栅条121b的截面形状设计呈梯形,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格栅条121a和/或第二格栅条121b具有一定的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气流吹到第一格栅条121a和/或第二格栅条121b上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实现远距离送风。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升风速,增大送风距离,可以使相邻的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与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之间的间距沿出风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如图6所示)。这样,在气流穿过第一格栅条121a与第二格栅条121b之间的间隙时,由于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与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之间的间距沿出风方向逐渐减小,所以出风面积会逐渐减小,从而可有效地提升风速,增大送风距离。例如,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迎风端与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迎风端之间的间距为5.9mm,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出风端之间的间距为4.9mm。
再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出风格栅100具有与风轮位置对应的出风区,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一格栅条121a高于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一格栅条121a;和/或,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二格栅条121b高于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二格栅条121b。
具体而言,所述出风格栅100的左侧对应设置有风轮,也即所述出风格栅100的左侧为出风区。其中,位于所述出风区内是指位于所述出风格栅100的左侧;位于所述出风区外是指位于所述出风格栅100的右侧。需要指出的是,通过使位于所述出风格栅100右侧的第一格栅条121a高于位于所述出风格栅100左侧的第一格栅条121a,和/或,位于所述出风格栅100右侧的第二格栅条121b高于位于所述出风格栅100左侧的第二格栅条121b,可以防止风轮吹出的气流朝向出风格栅100的右侧流出,从而促使风轮吹出的气流更多地沿着第一格栅条121a与第二格栅条121b之间的间隙朝外流出,进而有利于增大出风气流的流量,提高供暖效率。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一格栅条121a的高度为H1,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一格栅条121a的高度为H2,其中0.5mm≤H1-H2≤5.0mm;和/或,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二格栅条121b的高度为H3,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二格栅条121b的高度为H4,其中0.5mm≤H3-H4≤5.0mm。
可以理解的是,若H1-H2>5.0mm,也即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一格栅条121a的高度太高,会增大气流吹至该第一格栅条121a时受到的阻力;若H1-H2<0.5mm,也即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一格栅条121a的高度太低,则该第一格栅条121a不能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不利于促使风轮吹出的气流沿着第一格栅条121a与第二格栅条121b之间的间隙朝外流出。所以,当0.5mm≤H1-H2≤5.0mm时,一方面可以减小气流吹至该第一格栅条121a时受到的阻力,另一方面该第一格栅条121a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能促使风轮吹出的气流更多地沿着第一格栅条121a与第二格栅条121b之间的间隙朝外流出,从而增大了出风气流的流量,提高了供暖效率。
同样,若H3-H4>5.0mm,也即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二格栅条121b的高度太高,会增大气流吹至该第二格栅条121b时受到的阻力;若H3-H4<0.5mm,也即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二格栅条121b的高度太低,则该第二格栅条121b不能很好地起到导流的作用,不利于促使风轮吹出的气流沿着第一格栅条121a与第二格栅条121b之间的间隙朝外流出。所以,当0.5mm≤H3-H4≤5.0mm时,一方面可以减小气流吹至该第二格栅条121b时受到的阻力,另一方面该第二格栅条121b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能促使风轮吹出的气流更多地沿着第一格栅条121a与第二格栅条121b之间的间隙朝外流出,从而增大了出风气流的流量,提高了供暖效率。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地减小阻力,提升风速,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呈圆角122设置;和/或,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呈圆角122设置。
在此,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包括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横截面的迎风端和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横截面的出风端。通过将所述第一格栅条121a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设计为圆角122,一方面可起到很好的导风作用,减小了气流吹至第一格栅条121a的迎风端和出风端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风速;另一方面也可避免气流吹至尖角位置而产生尖锐的噪音。同样,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包括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横截面的迎风端和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横截面的出风端。通过将所述第二格栅条121b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设计为圆角122,一方面可起到很好的导风作用,减小了气流吹至第二格栅条121b的迎风端和出风端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风速;另一方面也可避免气流吹至尖角位置而产生尖锐的噪音。
另外,为了防止儿童的手指从相邻的两所述格栅条121之间的间隙插入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时,也为了避免相邻的两所述格栅条121之间的间隙太小而导致气流穿过时受到的阻力太大,可使相邻的两所述格栅条121之间的间距为2.5mm~8.0mm。具体地,相邻的两所述格栅条121之间的间距为2.5mm、5.0mm、6.0mm、8.0mm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取暖器,该取暖器包括壳体和出风格栅100,该出风格栅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取暖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格栅100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
格栅框架;以及
格栅组件,设置于所述格栅框架上,所述格栅组件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格栅条,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与另一个所述格栅条的厚度相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格栅条包括多个第一格栅条和多个第二格栅条,多个所述第一格栅条与多个所述第二格栅条呈交替排布,所述第一格栅条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格栅条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条的厚度为2mm~4mm,所述第二格栅条的厚度为1mm~3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条的横截面呈梭形;和/或,
所述第二格栅条的横截面呈梭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格栅具有与风轮位置对应的出风区,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一格栅条高于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一格栅条;和/或,
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二格栅条高于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二格栅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一格栅条的高度为H1,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一格栅条的高度为H2,其中0.5mm≤H1-H2≤5.0mm;和/或,
位于所述出风区外的第二格栅条的高度为H3,位于所述出风区内的第二格栅条的高度为H4,其中0.5mm≤H3-H4≤5.0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条的横截面呈梯形;和/或,
所述第二格栅条的横截面呈梯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格栅条与所述第二格栅条之间的间距沿出风方向呈逐渐减小设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条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呈圆角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格栅条的横截面沿出风方向的两端呈圆角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格栅条之间的间距为2.5mm~8.0mm。
11.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格栅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格栅框架上,且沿所述格栅框架的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布,多个所述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格栅条。
12.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格栅,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格栅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CN201921251750.0U 2019-08-01 2019-08-01 出风格栅和取暖器 Active CN210486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1750.0U CN210486103U (zh) 2019-08-01 2019-08-01 出风格栅和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1750.0U CN210486103U (zh) 2019-08-01 2019-08-01 出风格栅和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6103U true CN210486103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4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1750.0U Active CN210486103U (zh) 2019-08-01 2019-08-01 出风格栅和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61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4200A (zh) * 2020-10-28 2021-01-22 楼兰英 一种基于空气引流降温、暖吹一体式浴霸
CN113091288A (zh) * 2021-03-22 2021-07-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进风栅、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13614302A (zh) * 2020-06-17 2021-11-05 浙江煜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熔喷布生产线用纤维收集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4302A (zh) * 2020-06-17 2021-11-05 浙江煜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熔喷布生产线用纤维收集器
CN113614302B (zh) * 2020-06-17 2022-11-18 浙江煜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熔喷布生产线用纤维收集器
CN112254200A (zh) * 2020-10-28 2021-01-22 楼兰英 一种基于空气引流降温、暖吹一体式浴霸
CN113091288A (zh) * 2021-03-22 2021-07-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进风栅、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13091288B (zh) * 2021-03-22 2022-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进风栅、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86103U (zh) 出风格栅和取暖器
CN107524636B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风扇
CN201259295Y (zh) 一种新型空调室外机出风格栅
CN207262677U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CN209819738U (zh) 出风网罩和空调室外机
CN210686433U (zh) 一种蜗壳进风口加强结构及空调器
KR20200100035A (ko) 실외기, 공기 조화기, 팬 가드 및 팬 가드 제조 방법
CN201589347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09974087B (zh) 出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470336U (zh) 扫风叶片及空调
CN112378069A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JP336346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用前面グリル
CN210363707U (zh) 一种前格栅
CN219775974U (zh) 装饰条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541335U (zh) 一种适用于立式空调柜机的出风格栅
CN209819737U (zh) 出风网罩和空调室外机
CN217876394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和空调器
CN217408505U (zh) 一种风道格栅及风道组件
CN2108322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446817U (zh) 风道组件和送风设备
CN204828031U (zh) 一种灌流式风叶
CN210861641U (zh) 空调器、后箱体以及进风格栅
CN212252854U (zh) 进风格栅和空调器
CN210107671U (zh) 一种进风格栅及空调器
CN211177362U (zh) 空调百叶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