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0590U - 吊具及起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吊具及起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0590U
CN210480590U CN201921328457.XU CN201921328457U CN210480590U CN 210480590 U CN210480590 U CN 210480590U CN 201921328457 U CN201921328457 U CN 201921328457U CN 210480590 U CN210480590 U CN 210480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hinged
link
boom
hanging scaf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84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进
窦连峰
王清刚
叶宝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ot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284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0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0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0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具及起重装置,涉及吊装设备的技术领域,该吊具包括吊杆和多个连杆组件;吊杆的一端用于与起重装置的吊索连接;多个连杆组件沿吊杆的周向依次环绕设置,每个连杆组件的背离吊杆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偏折的钩部,钩部用于从环形构件的内侧向外支撑环形构件;每个连杆组件与吊杆在吊杆上的上下分布的两个位置处铰接,且连杆组件的与吊杆铰接的两个铰接部能够沿吊杆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多个连杆组件的外端靠近或远离吊杆,以使多个连杆组件收拢或展开。在吊装多个环形构件或较高的环形构件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使得环形构件不会脱离吊具,保证了环形构件吊装过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吊具及起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具及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环形回转支承普遍用于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起重机械、坦克战车等领域。环形回转支承主要构造为内圈、外圈及连接内外圈滚动运动的轴承钢珠等环形零件,这些环形零件往往体积较大,需要借助于相应的吊装设备进行吊装。
现有的吊装设备采用绳索配合吊钩的形式,具体的操作过程为:将绳索下放并松弛,利用吊钩从外部向内勾住环形零件,拉紧绳索,通过绳索带动吊钩将环形零件吊起,吊装到位后将绳索松弛,然后吊钩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环形零件,完成吊装。
虽然现有的吊装设备能够完成环形零件的吊装,但是,为了方便吊钩与环形零件的吊装以及脱离,吊钩往往仅仅是略微向上的平板型构件,其仅能依靠环形零件与吊钩抵接的摩擦力将环形零件固定。这种固定形式,一方面,多件环形零件一起吊装时,环形零件之间的稳定性也只能依靠相互接触位置的摩擦力,稳定性较差,在吊装多件环形零件时,环形零件之间易活动且校正困难,导致后续安装到位后,无法保证多件环形零件的同轴度;另一方面,对于单件较高的环形零件的吊装,由于重心相对支撑点较高,也容易在吊装过程中不稳定,环形零件有掉落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具,以缓解了现有吊装设备对多件环形零件或高度较高的环形零件吊装时,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装置,以缓解了现有吊装设备对多件环形零件或高度较高的环形零件吊装时,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吊具,用于环形构件的吊装,包括:吊杆和多个连杆组件;
所述吊杆的一端用于与起重装置的吊索连接;
多个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吊杆的周向依次环绕设置,每个所述连杆组件的背离吊杆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偏折的钩部,所述钩部用于从所述环形构件的内侧向外支撑所述环形构件;
每个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吊杆在吊杆上的上下分布的两个位置处铰接,且所述连杆组件的与所述吊杆铰接的两个铰接部能够沿所述吊杆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多个所述连杆组件的外端靠近或远离所述吊杆,以使多个连杆组件收拢或展开。
进一步地,所述吊杆上套设有上下布置的上吊盘和下吊盘,所述上吊盘和所述下吊盘能够在所述吊杆的延伸方向上相对滑动;
多个所述连杆组件沿所述上吊盘的周向依次布置,每个所述连杆组件的两个铰接部中的上铰接部与所述上吊盘铰接,每个所述连杆组件的两个铰接部中的下铰接部与所述下吊盘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上吊盘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吊盘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吊盘上设置有上套设孔,所述下吊盘上设置有下套设孔,所述吊杆套设在所述上套设孔和所述下套设孔内;
所述吊杆的一端穿出所述上套设孔,且所述上吊盘与所述吊杆可上下滑动的套设连接;
所述吊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下套设孔的下方,以防止所述下吊盘脱离所述吊杆。
进一步地,所述吊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吊杆和所述上吊盘连接,以将所述吊杆与所述上吊盘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螺母,所述螺母螺接在所述吊杆上,所述螺母的外周能够与所述上套设孔抵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吊盘和下吊盘均包括一体构造的中心部和设置在中心部周向上的多个固定凸耳,所述固定凸耳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槽;
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上吊盘的通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下吊盘的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段和下支撑段,所述下支撑段相对所述上连接段面向所述吊杆向内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段与所述下支撑段的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连接;
且所述上连接段与所述下支撑段的连接部位不低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下吊盘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钩部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段的下端部并背离所述吊杆的外侧,所述钩部与所述下支撑段的外侧呈锐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的数量不少于3个。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的吊索可拆卸连接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吊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包括吊杆和多个连杆组件,每个连杆组件与吊杆在吊杆上的上下分布的两个位置处铰接,且连杆组件的与吊杆铰接的两个铰接部能够沿所述吊杆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相应的,在多个连杆组件的两个铰接部相对移动过程中,多个连杆组件的外端能够靠近或远离吊杆,以使多个连杆组件收拢或展开。具体使用时,连杆组件在收拢状态下,放入待吊装的环形构件的内部,然后通过连杆组件的两个铰接部的相对移动,将连杆组件的外端展开,此时,向外偏折的钩部将环形构件从内部向外钩住,而后通过提拉吊杆,将环形构件吊运至安装位置;吊运至安装位置后,连杆组件的两个铰接部再次相对移动(此次移动与吊装前的移动相反)动作,将连杆组件的外端收拢,此时,钩部从环形构件脱离,相应的可将吊具从环形构件内部拿出,完成环形构件的吊装。本实用新型吊具在吊装过程中,首先,连杆组件和吊杆的铰接连接,满足了吊具方便与环形构件连接以及脱离的基本需求,并且,由于吊具是从环形构件的内部进行吊装,相应的绕设在吊杆周向上的多个连杆组件在环形构件的内部,形成了环形构件的防掉落机构,在吊装多个环形构件或较高的环形构件的过程中,受多个连杆组件的限制作用,环形构件不会脱离吊具,保证了环形构件吊装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装置的吊索上可拆卸连接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相同的有益效果,通过上文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的效果的描述也能够直观的获得,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具在吊装环形构件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上吊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第一连杆的示意图。
图标:100-吊杆;110-第一吊件;120-阻挡件;200-连杆组件;210-第一连杆;2101-上连接段;2102-下支撑段;2103-连接部位;220-第二连杆; 230-钩部;240-销轴;300-上吊盘;301-上套设孔;400-下吊盘;401-第二吊件;341-固定凸耳;3411-通槽;342-中心部;500-螺母;600-环形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吊具,用于环形构件600的吊装。具体的,吊具包括吊杆100和多个连杆组件200。
其中,吊杆100的一端(一般是上端)用于与起重装置的吊索连接。多个连杆组件200沿吊杆100的周向依次环绕设置,每个连杆组件200的背离吊杆100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偏折的钩部230,钩部230用于从环形构件 600的内侧向外支撑环形构件600。每个连杆组件200与吊杆100在吊杆100 上的上下分布的两个位置处铰接,且连杆组件200的与吊杆100铰接的两个铰接部能够沿吊杆100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多个连杆组件200的外端靠近或远离吊杆100,以使多个连杆组件200收拢或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外和内都是相对吊杆100而言的,也即,吊杆100作为中心轴,在径向上靠近中心轴为内侧,远离中心轴为外侧。多个连杆组件200的收拢或展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即收拢时连杆组件 200不必移动到收拢状态的最紧状态,展开时也不必必须展开至最大状态,只需展开时比收拢时,展开角度大并满足使用需求即可。
其中,每个连杆组件200与吊杆100在吊杆100上的上下分布的两个位置处铰接,可理解为,连杆组件200在不同高度设置有两个铰接部,该两个铰接部铰接在吊杆100的高度不同的位置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两个铰接部在吊杆100上的移动,可带动连杆组件200外端的开合。其中,连杆组件200的外端可以是上端也可以是下端,也即,外端指的是在使用时,连杆组件200经常处于远离吊杆100的一端,例如,本实施例如图1 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下端即为外端。
可以理解的是,连杆组件200的两个铰接部的相对移动过程,实质上是两个可逆且相反移动的过程,以实现多个连杆组件200的外端靠近或远离吊杆100的动作。例如,根据连杆组件200的具体设置,两个铰接部可相互靠近时,实现连杆组件200的外端远离吊杆100的动作;相应的,两个铰接部相互远离时,实现连杆组件200的外端靠近吊杆100的动作。反之,根据连杆组件200的合理范围内的另一种形式的设置,动作也可相反执行,也即,两个铰接部相互远离时,实现连杆组件200的外端远离吊杆 100的动作;两个铰接部相互靠近时,实现连杆组件200的外端靠近吊杆 100的动作。本实施例以两个铰接部相互靠近时,实现连杆组件200的外端远离吊杆100的动作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本实施例中,限定的“钩部230用于从环形构件600的内侧向外支撑环形构件600”,所要表述的含义是,钩部230是从环形构件600的内部向外进行移动,以支撑环形构件600的,也即使用时,吊具是设置在环形构件600的内部的,相应的钩部230从内部向外延伸。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连杆组件200的数量为多个,也即可以是2个、3 个以及更多个。其中,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在连杆组件200为两个时,受稳定性的影响,两个连杆组件200首选相对设置在环形构件600的一条直径的两端(以环形构件600为圆环进行的说明,方形或不规则形,可以是相对两侧连线最长的位置),并且,为了保证稳定性,每个连杆组件200的钩部230应当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可为宽板等;优选地,可以是与待吊装的环形构件600的环形弯曲走向一致的弧形板。
本实施例以连杆组件200的数量为3个进行具体说明,至于更多个,由于3个时即可保证稳定的吊装状态,更多个可参照3个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吊杆100上设置有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均套设在吊杆100上,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上下布置,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能够在吊杆 10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滑动。3个连杆组件200沿上吊盘300的周向依次布置,每个连杆组件200的两个铰接部中的上铰接部与上吊盘300铰接,每个连杆组件200的两个铰接部中的下铰接部与下吊盘400铰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在吊杆100上上下布置,也即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套设在吊杆100上的上下分布的两个位置处。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在吊杆10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滑动,是为了实现连杆组件200的两个铰接部相对吊杆100的移动。具体的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的相对滑动,可以是下吊盘400相对吊杆100在吊杆的延伸方向上固定,上吊盘300沿吊杆100滑动,也可以是上吊盘300相对吊杆100 在吊杆的延伸方向上固定,下吊盘400相对吊杆100滑动,自然还可以是两个共同滑动。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何种相对滑动形式,都应当保证移动到位后的稳定性,通常在移动到位后需要配合固定件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以下吊盘400与吊杆100在轴向(吊杆的延伸方向)上固定进行说明。如图1或图3~图4所示,吊杆100为圆柱形,上吊盘300 上设置有上套设孔301,下吊盘400上设置有下套设孔,吊杆100套设在上套设孔301和下套设孔内,吊杆100的另一端(也即下端)设置有阻挡件 120,阻挡件120位于下套设孔的下方,以防止下吊盘400脱离吊杆100;上吊盘300与吊杆100可上下滑动的套设连接;吊具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用于与吊杆100和上吊盘300连接,以将吊杆100与上吊盘300相对固定。具体的,阻挡件120可为法兰,法兰的外径大于下套设孔的外径;固定件可为螺母500,螺母500螺接在吊杆100上,螺母500的外周能够与上套设孔301抵接固定。
具体使用时,向上拧动螺母500,此时螺母500脱离上套设孔301,拉动吊杆100相对上吊盘300移动,也即吊杆100带动下吊盘400靠近或远离上吊盘300移动,或者可通过拉动上吊盘300实现相对移动。移动到位时,向下拧动螺母500,将螺母500限位在上套设孔301中,在阻挡件120 的配合作用下,相应的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不能再相对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下吊盘400从下端阻挡限位,上吊盘300在吊杆100上滑动的形式,吊具可通过吊杆100的往复运动,调整连杆组件200的外端的张合程度。
其中,吊杆100优选可转动的与上套设孔301和下套设孔连接,以使起重装置的吊索与吊杆100连接时,在不同吊装角度的情况下,吊杆100 能够在吊索的拉紧力的作用下自适应并转动至最佳吊装角度。
继续参照图1、图3、图4或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连杆组件200 的一种具体形式,连杆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杆210和第二连杆220,第一连杆210的上端与上吊盘300铰接,第二连杆22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210 铰接,第二连杆220的第二端与下吊盘400铰接。
具体的,如图2或图5所示,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均包括一体构造的中心部342和设置在中心部342周向上的多个固定凸耳341,固定凸耳341的数量与连杆组件200的数量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对应3个连杆组件 200,固定凸耳341的数量也为3个。每个固定凸耳34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槽3411,也即U型槽。固定凸耳341的通槽3411与第一连杆210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连杆210的上端通过销轴240间隙连接在所述上吊盘300 的通槽3411内,第二连杆220的第二端通过销轴240间隙连接在下吊盘400 的通槽3411内。为了保证销轴240的连接稳定性,每个销轴240的侧面可通过插销过盈配合进行锁紧。
通槽3411也即U型槽可通过铣的形式加工而成。可以理解的是,下吊盘400的通槽3411可确保连杆组件200在受力旋转过程中的旋转角度,上吊盘300的通槽3411可确保连杆组件200在受力旋转过程中的收缩运动。
作为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吊具的第一连杆210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段2101和下支撑段2102,下支撑段 2102相对上连接段2101面向吊杆100向内倾斜设置,也即下支撑段2102 相对上连接段2101具有向内的倾角α,该倾角α可为15°~25°,具体可以是2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该形式的第一连杆210在展开状态下,下支撑段2102与吊杆100的倾斜角度小于上连接段2101与吊杆100的倾斜角度。相应的,第一连杆210在展开状态下:上连接段2101采用较大的倾角,可保证与吊杆100较低的连接点,以保证吊具在吊装环形构件600 时的稳定省力连接;下支撑段2102更加接近于竖直设置,下支撑段2102 的侧面可定位环形构件600的内沿,下支撑段2102的侧面在吊装时接触环形构件600的内孔,可实现一次性多件吊装,且吊装过程环形构件600不产生松动,提高了环形构件600的吊装精度,且可一次性吊装多件,解决了吊钩、吊环、吊带等需要多次缠绕且单次单件吊装费时费力的困难。
第二连杆220可以是变径杆,第二连杆220的第一端(上端)截面大于第二连杆220的第二端(下端)的截面,第二连杆220的第一端也设置有开槽,上连接段2101与下支撑段2102的连接部位2103通过销轴240连接在开槽内。上连接段2101与下支撑段2102的连接部位2103不低于第二连杆220与下吊盘400的连接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连接段2101与下支撑段2102的连接部位2103不低于第二连杆220与下吊盘400的连接位置,也即,第二连杆220的上端与第二连杆220铰接。如此,在使用时,吊杆100的上端向上受力,第一连杆210的下端(钩部230)展开,上吊盘300向上受力时,第一连杆210的下端(钩部230)收拢。该种形式,在吊装过程中,由于吊杆100持续受向上的力,所以,在环形构件600支撑在钩部230上时,第一连杆210始终具有向外的运动趋势,相应的下支撑段2102能够稳定的抵靠在环形构件600 的内沿,实现稳定转运并保证转运多件环形构件600时其相互之间对齐。
对应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杆210的具体形式,钩部230设置在下支撑段2102的下端部并背离吊杆100的外侧,钩部230与下支撑段2102的外侧的夹角β呈锐角设置。其中,钩部230与下支撑段2102的外侧的夹角β不宜太小,一般为不下于60度且不大于90度为宜,本实施例中为83°。
可以理解的是,钩部230与下支撑段2102成锐角设置,在第一连杆210 为展开状态时,下支撑段2102接近竖直展开时,钩部230向上倾斜一定角度,以实现钩部230对环形构件600的下沿的稳定支撑。优选的,钩部230 在第一连杆210为展开状态时,钩部23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左右,以使钩部230相对吊杆100有向上15°方向的张力,实现多件零件的稳定吊装及悬停。
在本实施例中,吊杆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起重装置的吊索连接的第一吊件110,第一吊件110可为吊环、吊钩等。
可选的,上吊盘300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与起重装置的吊索连接的第二吊件401,第二吊件401可为吊环、吊钩,第二吊件401可为2个、3个以及更多个,优选的,第二吊件401可为均布在吊杆100周向上的3个,3 个第二吊件401具有三点稳定性,既保证了稳定性,且数量较少。
本实施例中,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且上吊盘 300和下吊盘400上下对齐设置。自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设计成不等大、不对齐的构造。
本实施例吊具可对多件环形构件600进行吊装转运,具体使用时,先用木块等垫高环形构件600的下端面,吊具伸入环形构件600 的内部环形空间内,而后,吊杆100的阻挡件120接触地面,上吊盘 300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吊杆100向下移动,第一连杆210的下支撑段2102松动展开,钩部230勾住环形零件的下端面;吊索起吊吊杆100,钩部230端面及侧面受力收紧,环形构件600实现吊装。吊装过程中,第一连杆210与上吊盘300可通过销轴240实现±20°(仅仅是实际应用中的一种情况,也可以是更大角度)旋转,吊杆100下端的法兰与下吊盘400的下套设孔间隙配合(抹黄油),吊杆100上端可采用螺母500进行固定行程,实现吊杆100吊拉,钩部230张松。吊装到安装位置需放置环形构件的过程中,吊装的环形构件600接触安装位置的工装端面时,环形构件600的重力开始作用在工装端面上,相应的吊具的张力减少,连杆组件200带动钩部230收缩至零件内孔下端,吊装完成。
本实施例吊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实现大中型回转支承等环形构件600从内孔进行吊装,解决了现有整体式外圆吊装会干涉工装内孔,导致在该种工况下,回转支承等环形构件600吊装转运困难的问题;可实现多件环形构件600的吊装,且吊装过程中,多件环形构件 600不易松动,以其稳定性实现吊装精度并降低校正难度;结构简单,采用杠杆原理配合活动销(销轴240),能够实现重负载环形构件600 的一次性吊装,比现有吊带、吊钩等吊装形式,效率大幅提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起重装置,起重装置的吊索可拆卸连接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具。
具体的,吊索可以是钩子配合链条等形式,具体使用时,吊索可以与第一吊件110连接,也可以与第二吊件401连接,通常采用吊索与吊杆100 上的第一吊件110使用的形式。
本实施例起重装置的使用过程可参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起重装置具有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具相同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见吊具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也不再详细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吊具,用于环形构件(600)的吊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杆(100)和多个连杆组件(200);
所述吊杆(100)的一端用于与起重装置的吊索连接;
多个所述连杆组件(200)沿所述吊杆(100)的周向依次环绕设置,每个所述连杆组件(200)的背离吊杆(100)的外侧设置有向外偏折的钩部(230),所述钩部(230)用于从所述环形构件(600)的内侧向外支撑所述环形构件(600);
每个所述连杆组件(200)与所述吊杆(100)在吊杆(100)上的上下分布的两个位置处铰接,且所述连杆组件(200)的与所述吊杆(100)铰接的两个铰接部能够沿所述吊杆(100)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多个所述连杆组件(200)的外端靠近或远离所述吊杆(100),以使多个连杆组件(200)收拢或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100)上套设有上下布置的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所述上吊盘(300)和所述下吊盘(400)能够在所述吊杆(10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滑动;
多个所述连杆组件(200)沿所述上吊盘(300)的周向依次布置,每个所述连杆组件(200)的两个铰接部中的上铰接部与所述上吊盘(300)铰接,每个所述连杆组件(200)的两个铰接部中的下铰接部与所述下吊盘(400)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杆(210)和第二连杆(220),所述第一连杆(210)的上端与所述上吊盘(300)铰接,所述第二连杆(2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10)铰接,所述第二连杆(22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吊盘(400)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盘(300)上设置有上套设孔(301),所述下吊盘(400)上设置有下套设孔,所述吊杆(100)套设在所述上套设孔(301)和所述下套设孔内;
所述吊杆(100)的一端穿出所述上套设孔(301),且所述上吊盘(300)与所述吊杆(100)可上下滑动的套设连接;
所述吊杆(100)的另一端设置有阻挡件(120),所述阻挡件(120)位于所述下套设孔的下方,以防止所述下吊盘(400)脱离所述吊杆(1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吊杆(100)和所述上吊盘(300)连接,以将所述吊杆(100)与所述上吊盘(300)相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螺母(500),所述螺母(500)螺接在所述吊杆(100)上,所述螺母(500)的外周能够与所述上套设孔(301)抵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盘(300)和下吊盘(400)均包括一体构造的中心部(342)和设置在中心部(342)周向上的多个固定凸耳(341),所述固定凸耳(34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通槽(3411);
所述第一连杆(210)的上端通过销轴(240)铰接在所述上吊盘(300)的通槽(3411)内,所述第二连杆(220)的第二端通过销轴(240)铰接在所述下吊盘(400)的通槽(34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10)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段(2101)和下支撑段(2102),所述下支撑段(2102)相对所述上连接段(2101)面向所述吊杆(100)向内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段(2101)与所述下支撑段(2102)的连接部位(2103)与所述第二连杆(220)的第一端铰接连接;
且所述上连接段(2101)与所述下支撑段(2102)的连接部位(2103)不低于所述第二连杆(220)与所述下吊盘(400)的连接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230)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段(2102)的下端部并背离所述吊杆(100)的外侧,所述钩部(230)与所述下支撑段(2102)的外侧呈锐角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200)的数量不少于3个。
12.一种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装置的吊索可拆卸连接有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吊具。
CN201921328457.XU 2019-08-15 2019-08-15 吊具及起重装置 Active CN210480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8457.XU CN210480590U (zh) 2019-08-15 2019-08-15 吊具及起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8457.XU CN210480590U (zh) 2019-08-15 2019-08-15 吊具及起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0590U true CN210480590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7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8457.XU Active CN210480590U (zh) 2019-08-15 2019-08-15 吊具及起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05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899A (zh) * 2019-08-15 2019-10-15 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吊具及起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899A (zh) * 2019-08-15 2019-10-15 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 吊具及起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3330B2 (en) Rais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be connected to a tower segment
CN110329899A (zh) 吊具及起重装置
US1161865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lifting and handling of a load
CN210480590U (zh) 吊具及起重装置
CN208071727U (zh) 一种高炉用吊盘
CN116829831A (zh) 用于在提升设备的端件与机舱之间提供可调节连接的适配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50539B (zh) 一种改进的框架式起吊装置
CN210735978U (zh) 电抗器抓取装置
CN213738221U (zh) 一种电机定子的连杆式伸缩吊具
CN219689087U (zh) 一种核电蒸汽发生器用具有自平衡调节功能的起吊装置
CN212655353U (zh) 吊运机构和吊机
CN215101438U (zh) 一种卫星吊具
CN109534182B (zh) 移动式快速组装新型起重机
CN209493242U (zh) 一种双臂平行起重机
CN211034856U (zh) 一种大型可变径可旋转式吊梁
CN211426812U (zh) 一种探测器悬臂吊装置
KR20230049399A (ko) 반자동 록킹 및 언록킹 기능을 갖는 중량물 인양장치
CN109629815B (zh) 施工平台以及施工设备
CN221370254U (zh) 一种吊车连接装置
KR101826166B1 (ko) 로프 수평 확장 유닛
CN110436326B (zh) 一种大型可变径可旋转式吊梁
CN113772528B (zh) 发电机翻转吊具
CN219990945U (zh) 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偏航电机的拆装工装
CN214692986U (zh) 一种吊装装置
CN220432007U (zh) 一种受限空间内吊装设备的可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