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1037U - 袜子 - Google Patents

袜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71037U
CN210471037U CN201920677968.6U CN201920677968U CN210471037U CN 210471037 U CN210471037 U CN 210471037U CN 201920677968 U CN201920677968 U CN 201920677968U CN 210471037 U CN210471037 U CN 210471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
edge
socks
sewing
side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79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有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shubashi Knitwear And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shubashi Knitwear And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shubashi Knitwear And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shubashi Knitwear And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779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71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71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710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袜子,包括袜底,袜底的上部设置有袜面,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袜面本体重叠设置,形成重叠层,以加强袜面边缘的支撑力;袜底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袜子可预先设置在鞋体内部,随穿鞋一同穿脱,既能够达到传统袜子吸汗、防磨的效果,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袜子易脱落或勒脚的问题;袜子放置在鞋体内部可稳定的保持挺立状态,袜口始终保持敞开,方便穿脱;由于袜子不会紧绷在脚部,所以袜子的磨损程度大大减轻,不易破损,延长了袜子的使用寿命,环保且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袜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袜子,尤其涉及一种免脱隐形袜子。
背景技术
袜子作为一种常见的衣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传统的袜子穿套在脚上,使足部与鞋相隔离,防止鞋磨损足跟、脚趾等足部的皮肤,同时能够起到吸汗的作用,提高足部的舒适度。
但是,现有的袜子为了提高防脱性,袜体通常制作的比较紧绷,袜子紧裹住脚部,使脚部产生明显的束缚感;如果降低袜体的紧绷度,又会导致行走时袜子从脚部脱落。
此外,由于传统的袜子穿着时紧裹在脚部,如趾尖这样的突出部位易顶破袜体,使袜子容易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袜子,可隐藏设置在鞋内,既能够保护足部,吸湿吸汗,又具有宽松舒适的穿着效果。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袜子,包括袜底,袜底的上部设置有袜面,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袜面本体重叠设置,形成重叠层,以加强袜面边缘的支撑力;袜底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相连。
进一步,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至少翻折一次。
进一步,袜面边缘处设置有缝纫线,缝纫线将袜面边缘翻折形成的重叠层缝制在一起。
进一步,重叠层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件。
进一步,缝纫线包括第一缝纫线和第二缝纫线,第一缝纫线与第二缝纫线均沿袜面边缘延伸设置,且分别靠近重叠层的两侧边,以将重叠层的两侧边缝制固定。
进一步,第一缝纫线与第二缝纫线之间设置有加固缝纫带,加固缝纫带将重叠层缝制在一起。
进一步,袜底的足跟位置处竖向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为袜底的足跟部位翻折而成。
进一步,防护板上设置有缝纫线,缝纫线将防护板整体缝制成向后凸出的弧面形结构。
进一步,袜底的边缘环绕设置有竖向侧壁,侧壁的上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侧壁本体重叠设置,形成侧壁重叠层,以加强侧壁的支撑力。
进一步,袜底的边缘环绕设置有竖向侧壁,侧壁由袜底的边缘部位向上翻折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袜子可预先设置在鞋体内部,随穿鞋一同穿脱,既能够达到传统袜子吸汗、防磨的效果,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袜子易脱落或勒脚的问题;袜子放置在鞋体内部可稳定的保持挺立状态,袜口始终保持敞开,方便穿脱;由于袜子不会紧绷在脚部,所以袜子的磨损程度大大减轻,不易破损,延长了袜子的使用寿命,环保且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袜子的实施例一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袜子的实施例一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袜面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袜面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袜面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袜面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袜子的实施例二的正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袜子的实施例二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袜子的实施例三的正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袜子的实施例三的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袜子的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袜子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袜子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袜子包括袜面和袜底,袜面设置在袜底的上部,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脚部可通过袜口穿入袜子中;袜底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固定设置,使袜底和袜面能够预先设置在鞋体内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袜子100包括袜底101和袜面102,袜面102设置在袜底101的上部,袜底101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
具体的,袜面102呈半圆形,设置在袜底101的前脚掌及足尖处,袜面102的前边缘与袜底101的边缘固定连接,袜面102的后边缘与袜底101之间形成袜口103,脚部可通过袜口103伸入袜面102与袜底101之间,以穿着袜子100。
袜面102可根据不同款式的鞋子设置为多种不同的长度。例如,袜面102的长度可设置为仅能覆盖住脚趾的长度,以配合脚背较短的半凉鞋一同穿着,使袜面102不会露出鞋外;袜面102的长度也可设置为能够覆盖住前半个脚背的长度,以搭配脚背较长的鞋拖一同穿着,既能够防止袜面102外露,又能够增加袜子100与脚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穿着的稳定性,防止鞋子磨脚。使用者可根据鞋子脚背的长度选择相应长度的袜面102进行穿着,以提高穿着的舒适性与美观性。
进一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袜子预设在鞋体内,为了保证袜子100穿脱的方便性,必须使袜面102在鞋体内部保持挺立的状态,使袜口103在鞋体内部始终敞开,以便在穿鞋或脱鞋时能够一同完成袜子100的穿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袜面102的后边缘向袜面102的外表面一侧翻折,使袜面102边缘处折叠为双层,这种外翻及双层的结构能够使袜面102边缘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支撑力,进而使袜面102挺立,使袜口103保持敞开的状态。
优选的,为了提高支撑力,可以将袜面102的后边缘向袜面102的外表面一侧连续翻折两次或多次,使袜面102边缘处折叠为三层或多层,进一步加强袜面102边缘的强度和稳定性。当然,还可以将袜面102的后边缘向袜面102的内表面一侧翻折,使袜面102边缘向内折叠为两层、三层或多层的结构,同样能够达到支撑袜面102挺立,保持袜口103敞开的效果。
优选的,如图3所示,在由袜面102边缘翻折形成的带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缝纫边104,第一缝纫边104沿袜面102边缘延伸设置,将袜面102边缘翻折形成的双层或多层布料缝制在一起,以增加袜面102边缘的强度,提高袜口103形状的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4所示,在由袜面102边缘翻折形成的带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缝纫边104和第二缝纫边105,第一缝纫边104与第二缝纫边105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该带状结构的两侧侧边处;第一缝纫边104和第二缝纫边105分别将袜面102边缘带状结构的两侧侧边缝制固定,进一步加强了袜面102边缘的强度和袜口103形状的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缝纫边104和第二缝纫边105之间设置有加固缝纫带106,加固缝纫带106可为弯曲或弯折的缝纫线,也可为多条并排布设或交叉布设的直线缝纫线。加固缝纫带106将袜面102翻折形成的双层或多层布料缝制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袜面102边缘的强度和袜口103形状的稳定性。
优选的,上述第一缝纫边104、第二缝纫边105和加固缝纫带106所缝制连接的多层布料不包括位于袜面边缘最内侧的一层布料,即袜面边缘与人体脚部直接接触的一层布料上不带有缝制的针脚,这样可防止针脚凹凸不平摩擦脚背皮肤,引起脚部不适。
此外,除采用上述缝制的方法使袜面翻折形成的双层或多层布料固定连接外,还可以采用黏胶、点胶等粘合的方式使双层或多层布料固定连接,以加强袜面边缘的稳定性和支撑效果。当然,也可以将粘合与缝制的方法相结合,用来固定袜面边缘处的双层或多层布料。
此外,除采用上述第一缝纫边104、第二缝纫边105或加固缝纫带106等缝纫的方式提高袜面与袜口的稳定性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袜面102的后边缘向袜面102的外表面一侧翻折,形成双层或多层的重叠层;在重叠层内设置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件,如金属丝、硅胶片、塑料片等,这样既可以使支撑件包裹在重叠层内,不摩擦皮肤,又能够对袜面与袜口起到支撑和稳定形状的作用。支撑件可仅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多个支撑件可分散在重叠层的多个层与层之间。
进一步,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设置在袜底101的下底面上,包括位于袜底101前端的第一固定带107、位于袜底101后端的第二固定带108、以及连接第一固定带107和第二固定带108的紧固带109。其中,第一固定带107、第二固定带108和紧固带109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经过缝合、粘合或压合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第一固定带107沿袜底10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与袜底101前端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带107与袜底10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固定带108也沿袜底10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与袜底101后端的边缘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108与袜底10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由此,鞋垫的前端可插接到第一容置腔中,鞋垫的后端可插接到第二容置腔中,从而使鞋垫与袜底101的下底面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都仅具有一个开口,且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开口相对设置,鞋垫的两端分别插接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中,以保证鞋垫和袜底101在长度方向上位置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紧固带109沿袜底10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位于袜底101的中间位置;紧固带109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带107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带108相连。紧固带109与袜底10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容置间隙,该容置间隙与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相连通,以形成完整的鞋垫容置空间,鞋垫可放置在该鞋垫容置空间中。
优选的,如图2所示,紧固带109与第一固定带107、第二固定带108的连接处采用平滑的弧形过渡结构进行连接。弧形过渡结构不仅更加美观,且增大了紧固带109与第一固定带107、第二固定带108连接处的连接宽度和过渡面积,提高了连接强度以及布料的抗拉伸度,使连接组件整体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上述连接组件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连接组件仅包括位于袜底101前端的第一固定带107和位于袜底101后端的第二固定带108。为了保证连接组件的固定效果,第一固定带107和第二固定带108的长度较长,第一固定带107与第二固定带108的开口延伸至靠近足心的位置。此外,第一固定带107与第二固定带108的开口边缘可为直线,也可为曲线、折线等其他形状。
如图15和图16所示,连接组件的紧固带109为平行或交叉设置的两条带状结构,当然,紧固带109也可为多条平行或交叉设置的带状结构。
如图17和图18所示,连接组件整体为环形结构,连接组件的外边缘与袜底101的边缘相连接,连接组件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结构110,镂空结构110可为圆形、方形等任意几何图形,这里不做限定,鞋垫可通过镂空结构110放入袜底101与连接组件之间,使鞋垫与袜底101相固定。
如图17和图19所示,在连接组件上还可开设多个小孔111,多个小孔111也可替换为其他形状的镂空花纹。小孔111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鞋垫的透气性,同时也可以增大鞋垫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使鞋垫不易打滑。
此外,在连接组件的下表面上还可设置防滑颗粒,以使袜子100连同鞋垫能够更加稳定的设置在鞋内,行走时不易发生鞋垫或袜子100在鞋体内打滑的现象。
在实施例一中,袜面102、袜底101和连接组件可为独立的三个部分,通过缝制或粘合固定连接;或者,袜面102与袜底101为一体成型设置,再与连接组件缝制或粘合固定连接;或者,袜底101与连接组件为一体成型设置,再与袜面102缝制或粘合固定连接;或者,袜面102与连接组件为一体成型设置,再与袜底101缝制或粘合固定连接;或者,袜底101、袜面102与连接组件为一体成型设置。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实施例二中,袜底201的足跟位置还设置有防护板202,防护板202为片状结构,沿竖直方向设置,可将人体的足跟部位与鞋体的足跟部位隔离开来,保护人体足跟不受鞋的磨损。
进一步,防护板202为袜底201的足跟部位向上翻折而成。与实施例一中的袜口边缘的形成方式相类似,将袜底201足跟处的布料向内或向外翻折成双层或多层,并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缝制和/或粘合的方式使双层或多层布料固定在一起,形成较厚的具有一定支撑力的片状结构;将片状结构向上翻折,使其竖直设置在袜底201的足跟处,即可形成防护板202。
优选地,防护板202的顶边为圆弧形,穿着时足跟处更加舒适;通过在防护板202的边缘及中间部位设置缝纫线(或通过粘合的方式),使防护板202整体呈向后凸出的弧面结构,进而能够全包裹或半包裹在人体足跟的后侧,使防护板202更加贴合人体足部的轮廓形状,穿着更加舒适。
此外,还可以在防护板202的双层或多层的重叠层内设置金属丝、硅胶片、塑料片等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件,既可以使支撑件包裹在重叠层内,不摩擦足跟处的皮肤,又能够对防护板202起到支撑和稳定形状的作用。
实施例三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实施例三中,袜底301的边缘环绕设置有侧壁304,侧壁304沿竖直方向设置,可使人体脚部的内侧、外侧和足跟部位与鞋体相隔离;侧壁304的端部延伸至袜面302边缘处,并与袜面302边缘相连接,侧壁304上边缘与袜面302后边缘共同形成袜口303。
为了使侧壁304能够在鞋内保持挺立的状态,使袜口303始终保持敞开,方便袜子300的穿脱,采用实施例一中袜面102边缘的设置方案:将侧壁304的上边缘向内或向外翻折成双层或多层,并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缝制和/或粘合的方式使双层或多层布料相互固定在一起,以使侧壁304的上边缘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保持袜口303的敞开状态。
此外,侧壁304还可以直接采用实施例二中防护板202的形成方式:通过向内或向外翻折袜底301的边缘部位,使袜底301边缘形成双层或多层结构,并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缝制和/或粘合的方式使双层或多层布料相互固定在一起,形成较厚的具有一定支撑力的半环形结构;将半环形结构向上翻折,使其竖直环绕设置在袜底301的边缘,以形成实施例三中的侧壁304。
此外,还可以在上述侧壁304的双层或多层的重叠层内设置金属丝、硅胶片、塑料片等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件,既可以使支撑件包裹在重叠层内,不摩擦脚两侧的皮肤,又能够对侧壁304起到支撑和稳定形状的作用。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四中,袜子包括袜底和袜面,袜面设置在袜底的上部,袜底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袜面呈半圆形,设置在袜底的前脚掌及足尖处,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袜口,脚部可通过袜口伸入袜面与袜底之间,以穿着袜子;连接组件可与鞋垫固定设置,使袜底和袜面能够预先设置在鞋体内部。
具体的,袜面采用一体编织技术编织而成。为了使袜面能够在鞋体内部保持挺立的状态,编织袜面时,袜面本体部位采用第一纺织线,袜面的袜口边缘处加入第二纺织线。其中,第一纺织线为纱线、棉线等柔软亲肤的纺织线,使编织成型的袜面更加舒适;第二纺织线为玻璃线、金属线、纤维丝等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纺织线,在编织袜面的袜口边缘处时混入第二纺织线,或完全采用第二纺织线编织袜面的袜口边缘,以使袜面的袜口边缘具有一定的强度,使袜口在鞋体内保持敞开的状态。
进一步,袜底下部的连接组件的具体形状及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组件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重复描述。
进一步,袜面、袜底、连接组件为分离的三部分,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组成袜子;或者,袜面与袜底可为一体编织成型,连接组件缝制在袜底的下表面上,组成袜子;或者,袜底与连接组件可为一体编织成型,袜面缝制在袜底的上表面上,组成袜子;或着,袜面、袜底和连接组件为一体编织成型。
此外,除上述半圆形袜面外,袜底的上表面还可设置如实施例三中所述的侧壁,侧壁环绕设置在袜底的边缘,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可使人体脚部的内侧、外侧和足跟部位与鞋体相隔离;侧壁上边缘与袜面边缘共同形成袜口。
侧壁也可采用编织方法成型,为了使侧壁能够在鞋体内部保持挺立的状态,编织侧壁时,侧壁本体采用第一纺织线,侧壁的袜口边缘处加入第二纺织线。其中,第一纺织线为纱线、棉线等柔软亲肤的纺织线,使编织成型的侧壁更加舒适;第二纺织线为玻璃线、金属线、纤维丝等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纺织线,在编织侧壁的袜口边缘处时混入第二纺织线,或完全采用第二纺织线编织侧壁的袜口边缘,以使侧壁的袜口边缘具有一定的强度,使侧壁在鞋体内保持挺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袜子可预先设置在鞋体内部,随穿鞋一同穿脱,既能够达到传统袜子吸汗、防磨的效果,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袜子易脱落或勒脚的问题;袜子放置在鞋体内部可稳定的保持挺立状态,袜口始终保持敞开,方便穿脱;由于袜子不会紧绷在脚部,所以袜子的磨损程度大大减轻,不易破损,延长了袜子的使用寿命,环保且节约资源。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袜底,袜底的上部设置有袜面,袜面与袜底之间形成有袜口,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袜面本体重叠设置,形成重叠层,以加强袜面边缘的支撑力;袜底的下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与鞋垫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靠近袜口处的袜面边缘至少翻折一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重叠层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袜面边缘处设置有缝纫线,缝纫线将袜面边缘翻折形成的重叠层缝制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缝纫线包括第一缝纫线和第二缝纫线,第一缝纫线与第二缝纫线均沿袜面边缘延伸设置,且分别靠近重叠层的两侧边,以将重叠层的两侧边缝制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缝纫线与第二缝纫线之间设置有加固缝纫带,加固缝纫带将重叠层缝制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袜底的足跟位置处竖向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为袜底的足跟部位翻折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防护板上设置有缝纫线,缝纫线将防护板整体缝制成向后凸出的弧面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袜底的边缘环绕设置有竖向侧壁,侧壁的上边缘翻折,翻折部位与侧壁本体重叠设置,形成侧壁重叠层,以加强侧壁的支撑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袜底的边缘环绕设置有竖向侧壁,侧壁由袜底的边缘部位向上翻折而成。
CN201920677968.6U 2019-05-13 2019-05-13 袜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71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7968.6U CN210471037U (zh) 2019-05-13 2019-05-13 袜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7968.6U CN210471037U (zh) 2019-05-13 2019-05-13 袜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71037U true CN210471037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8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796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71037U (zh) 2019-05-13 2019-05-13 袜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71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1360B2 (en) Impression footwear
JPH01195804A (ja)
RU2419365C2 (ru) Предмет обуви
KR200474152Y1 (ko) 벗겨짐 방지용 덧버선
CN210130430U (zh) 免拉链高统透湿防水鞋
KR102416454B1 (ko) 샌들이나 슬리퍼로 변환되는 신발
TW202025934A (zh) 具有直立絨內套的透濕防水鞋
CN210901624U (zh) 可多样式变化的透湿防水鞋
CN210929871U (zh) 可多样式变化的舒适鞋
JP3225930U (ja) フットカバー
KR200442594Y1 (ko) 덧버선
CN210471037U (zh) 袜子
JP6944676B2 (ja) フットカバー
WO2021193888A1 (ja) フットカバー
EP3884799A1 (en) Footwear having covered midsol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227574U (ja) 二重編地の履物
US20040143886A1 (en) Nude socks in shoes
KR101929758B1 (ko) 실리콘 밴드가 부착된 남성용 덧버선 제조방법
JP3224804U (ja) 踵抜きフットカバー
JP3231101U (ja) スリッパ
CN106263228B (zh) 可松紧脚背周围舒适穿着的靴子
TWM630173U (zh) 具有異彈性鞋面的透濕防水鞋
JP7069462B2 (ja) フット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KR101929759B1 (ko) 착용감이 편한 남성용 덧버선 제조방법
JP7159521B2 (ja) 靴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