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8198U -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8198U
CN210468198U CN201921342374.6U CN201921342374U CN210468198U CN 210468198 U CN210468198 U CN 210468198U CN 201921342374 U CN201921342374 U CN 201921342374U CN 210468198 U CN210468198 U CN 210468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operating device
connector
release mechanism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23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利达
卢迪
马晓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P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P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P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P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23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8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8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8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所述锁紧释放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接插件(1)上的转轴(11)、第二限位柱(13)和与所述转轴(11)铰接的操作装置(2);所述第二限位柱(13)上设有限位槽(131);所述操作装置(2)设有限位部(23)和第一连接部(24),所述限位部(23)可在所述限位槽(131)内活动,所述第一连接部(24)用于与第二接插件(3)连接;所述电接线端子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本实用新型的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装配牢靠,锁紧释放机构不易脱落,不需要安装螺钉,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电接线端子是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重要配件。现有的接线端子有插拔式的,即,通过将接线端子的端子插头插入针座实现导线的方便连接。
实际上,很多情况下,要调整电气线路或者对连接好的接线端子进行维修,因此就需要端子插头和针座之间的连接结构是方便拆卸的,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已出现一类用于接线端子的锁紧释放机构,这类锁紧释放机构能够实现端子插头和针座的锁紧,需要拆卸端子插头和针座时,只需要操作锁紧机构即可。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类锁紧释放机构存在较多弊端:1、在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锁紧释放机构极易从端子插头上脱落;2、锁紧释放机构一般通过螺钉与端子插头固定连接,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接插件上的转轴、第二限位柱和与所述转轴铰接的操作装置;
所述第二限位柱上设有限位槽;
所述操作装置设有限位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部可在所述限位槽内活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二接插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插件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操作装置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伸入所述限位孔中。
可选地,所述转轴、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呈三角形分布。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侧壁上,且所述限位槽的开口朝向所述操作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柱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操作装置边沿设有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四定位部分置在所述限位部两边,所述第三定位部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抵触,所述第四定位部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抵触。
可选地,所述操作装置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伸入所述轴孔内,用于实现所述操作装置与所述转轴的铰接。
可选地,所述转轴包括头部和腰部,所述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腰部的外径,所述轴孔内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套装在所述腰部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插件上设有固定部,所述转轴、所述第一限位柱和所述第二限位柱均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可选地,所述操作装置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用于转动所述操作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锁紧释放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锁紧释放机构通过设置限位槽,将操作装置的边缘限位在限位槽中,可有效保障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操作装置不易从第一接插件上脱落;2、在转轴上设置腰部和头部,轴孔设置凸起部,通过转轴和轴孔的配合实现操作装置与转轴的铰接,不需要安装螺钉,节省成本;3、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和转轴呈三角形分布,进一步保障操作装置的安装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接线端子,包括上述锁紧释放机构,所述第一接插件为端子插头,所述第二接插件为针座,所述端子插头与所述针座插接。
本实用新型电接线端子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锁紧释放机构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锁紧释放机构在锁紧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2为锁紧释放机构在释放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3为第一接插件的结构图;
图4为转轴、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的结构图;
图5为操作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第二接插件的结构图;
图7为接线端子爆炸图;
图8为第一接插件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A-A处剖面图;
图10为第一接插件拿掉插脚的壳体后其内部导电片的结构;
图11为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插接后内部导电片和导电针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接插件;11-转轴;111-头部;112-腰部;12-第一限位柱;13-第二限位柱;131-限位槽;132-第一定位部;133-第二定位部;14-固定部;15-插脚;151-导电片;16-接线孔;17-按压钮;171-第二抵触部;18-弹簧片;19-第一抵触部;
2-操作装置;21-轴孔;211-凸起部;22-限位孔;23-限位部;231-第三定位部;232-第四定位部;24-第一连接部;25-手持部;
3-第二接插件;31-第二连接部;32-插孔;33-导电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接插件1可与第二接插件3插接连接。为了保障第一接插件1与第二接插件3连接可靠,又方便拆卸,在第一接插件1与第二接插件3之间设置了锁紧释放机构。
锁紧释放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接插件1侧壁上的转轴11、第一限位柱12和第二限位柱13。转轴11、第一限位柱12和第二限位柱13的轴心均垂直于第一接插件1的侧壁。
转轴11与操作装置2铰接,即操作装置2能够绕转轴11转动。
如图5所示,操作装置2包括功能区和手持部25,功能区和手持部25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操作装置2的功能区底部设有第一连接部24,第一连接部24为勾状结构。如图6所示,第二接插件3上设有凹槽状的第二连接部31。转动操作装置2,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24的勾状结构勾进第二连接部31的凹槽内,实现第一接插件1与第二接插件3的锁紧固定(参见图1)。需要拆卸第一接插件1和第二接插件3时,只需稍用力转动操作装置2就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4与第二连接部31脱开,使得第一接插件1和第二接插件3处于释放状态(参见图2),之后就可以将第一接插件1与第二接插件3拔开分离。
操作装置2的手持部25,便于施工人员的抓握,从而转动操作装置2。手持部25的两侧边沿均设有锯齿结构,用于增加抓握时的摩擦力,使得在转动操作装置2时更省力。
结合图3-图5所示,操作装置2的功能区边沿设有限位部23,限位部23的厚度小于功能区的厚度,限位部23边沿为弧形。
第二限位柱13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131。限位槽131设置在第二限位柱13的侧壁上,且限位槽131的开口朝向操作装置2。即,第二限位柱13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所述某部件的顶部或者头部,均指远离该部件固定部位的端部)相对于限位槽131的槽底向操作装置2的方向凸出。限位槽131的槽底面为弧面。操作装置2的限位部23的边沿被限位在限位槽131中,即,当转动操作装置2时,限位部23的只能在限位槽131内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锁紧释放机构通过设置限位槽131,将操作装置2的边缘限位在限位槽131中,可有效保障在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操作装置2不易从第一接插件1上脱落。
另外,本实施例中,从第二限位柱13顶部俯视,看到的为一个不规则的弧形面,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节省物料。一般情况下,第二限位柱13与第一接插件1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第二限位柱13这样的形状可有效节省注塑材料。当然,第二限位柱13还可以为圆柱形、长方体或其他不规则的立体形状,只要满足限位槽131的开设要求即可。
另一方面,限位槽131的设置目的在于给操作装置2提供限位,避免其从第一接插件1上轻易脱落。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构思,限位槽131的形状也可以进行多种变换,甚至槽底中心也可以开孔,只需保障第二限位柱13的顶部盖住操作装置2的部分边沿即可。
可选地,操作装置2上设有限位孔22,限位孔22为长圆弧形孔,该长圆形孔为一个圆形孔沿一段弧线运动形成,所述弧线的圆心与转轴11的圆心一致,弧线的圆心角根据操作装置2转动的角度确定。第一接插件1上的第一限位柱12能够伸入限位孔中。当转动操作装置2,限位孔22相对于第一限位柱12运动。可见,限位孔22和第一限位柱12配合,可以实现操作装置2转动行程的限位。
较佳的,转轴11、第一限位柱12和第二限位柱13呈三角形分布,或者,转轴11、第一限位柱12和限位槽131呈三角形分布。这样,对操作装置2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支撑状态,使得操作装置2与第一接插件1连接更可靠。
可选地,第一接插件1的侧壁上设有固定部14,固定部14与第一接插件1的侧壁固定连接或者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固定部14具有一定厚度。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4边沿上还设有固定支撑加强筋,用于加强固定部14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支撑及平衡操作装置2的功能区。转轴11、第一限位柱12和第二限位柱13均设置在固定部14上。由于操作装置2要与第二接插件3配合连接,必须保障操作装置2在转轴11轴向上的位置满足要求,因此设置固定部14。并且,由于固定部14的存在,可以尽量缩短转轴11、第一限位柱12和第二限位柱13的长度,保障其强度。
较佳的,参考图4和图5所示,第二限位柱13设有第一定位部132和第二定位部133。第一定位部132和第二定位部133分别设置在限位槽133延伸方向的两边。操作装置2的边沿设有第三定位部231和第四定位部232,第三定位部231和第四定位部232分别设置在限位部23在转动方向上的两边。当操作装置2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定位部132能够与第三定位部231抵触,当操作装置2处于释放状态时,第二定位部133能够与第四定位部232抵触,保障操作装置2不会过渡转动越位。上述实施例中均设置了一个第二限位柱13,采用此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围绕操作装置2设置两个甚至多个第二限位柱13,而省略第一限位柱12。
如图4所示,操作装置上设有轴孔21,转轴11伸入轴孔21内,用于实现所述操作装置2与转轴11的铰接。转轴11包括头部111和腰部112,头部111的外径大于腰部112的外径,其中腰部112更靠近转轴11的固定连接部位。
轴孔21的内壁上设有相对于内壁凸起的凸起部211。凸起部211为环状,凸起部211的内径略小于转轴11头部111的外径,且凸起部211能够与转轴11的腰部112匹配。当操作装置2与第一接插件1装配完成后,凸起部211套装在腰部112外壁上,头部111将操作装置2限制在转轴11上。安装时,只需稍用力,就可以将操作装置2塞入转轴11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轴孔21的凸起部211和转轴11的腰部112及头部111的配合实现操作装置2与转轴11的连接,不需要安装螺钉,有效的节省了成本。
参考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接线端子,该电接线端子包括上述锁紧释放机构。其中,第一接插件1为电接线端子的端子插头,第二接插件3为电接线端子的针座。端子插头底部设有插脚15,针座上设有插孔32,插脚15可插入插孔32内,实现端子插头与针座的插接。操作装置2设置在端子插口的侧壁上,转轴11、第一限位柱12和第二限位柱13均与端子插头的侧壁固定连接。
端子插头顶部设有接线孔16和按压钮17,每个接线孔16对应一个按压钮17。端子插头内部设有弹簧片18,当按压某个按压钮17时,对应的接线孔16内的弹簧片18端部打开,可向接线孔16内插入导线,松开按压钮17,弹簧片18复位,夹住导线。
如图8和图9所示,较佳的,按压钮17上设有第二抵触部171,在按压钮17运动的通道内设有第一抵触部19。当按压钮17被按压到最大行程时,弹簧片18打开到可允许的最大程度,此时第一抵触部19抵触第二抵触部171,使按压钮17不能继续向第一插接件1内部运动,从而实现对按压钮17的有效限位,保障按压钮17不会因行程过大而卡死。
如图10和图11所示,端子插头的插脚15内部设有导电片151,导电片151顶部与连接端子插头的导线连接。导电片151底部包括两片相对的夹片,两个夹片用于夹持针座内的导电针33,从而实现导电片151与导电针33之间的导电。
导电片151中部设有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针座的侧壁。U形结构的两个长臂分别纵向连接一个夹片。当端子插头和针座插接后,导电片151夹持针头33,导电片151的两个夹片的侧向(该侧向指的是朝向针座侧壁的方向,下同)开口方向与导电针33的排布方向平行,这样,导电针33在其排布的方向上具有活动范围,即使端子插头和针座内塑件累计公差过大或者因热胀冷缩变形后,也不会影响导电件151与导电针33的配合。现有技术中,导电片151两夹片的侧向开口方向与导电针33排布方向垂直的结构存在如下弊端:因塑件变形使得导电片151与导电针33出现错位,则插拔所需力度过大,甚至导电针33无法插入导电片151内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仅给出了一种具有本实用新型锁紧释放机构的电接线端子的示例,实际上,任何相似或同类电接线端子均可以使用本锁紧释放机构,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非常容易实现;对于其他技术领域,任何插接件均可以借鉴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进行挪用,技术上没有任何门槛。因此,任何采用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构思的技术方案,都将构成侵权。
另外,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第一接插件(1)上的转轴(11)、第二限位柱(13)和与所述转轴(11)铰接的操作装置(2);
所述第二限位柱(13)上设有限位槽(131);
所述操作装置(2)设有限位部(23)和第一连接部(24),所述限位部(23)可在所述限位槽(131)内活动,所述第一连接部(24)用于与第二接插件(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插件(1)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柱(12),所述操作装置(2)上设有限位孔(22),所述第一限位柱(12)伸入所述限位孔(2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所述第一限位柱(12)和所述第二限位柱(13)呈三角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31)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柱(13)的侧壁上,且所述限位槽(131)的开口朝向所述操作装置(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柱(13)设有第一定位部(132)和第二定位部(133),所述操作装置(2)边沿设有第三定位部(231)和第四定位部(232),所述第三定位部(231)和所述第四定位部(232)分置在所述限位部(23)两边,所述第三定位部(231)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32)抵触,所述第四定位部(232)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33)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上设有轴孔(21),所述转轴(11)伸入所述轴孔(21)内,用于实现所述操作装置(2)与所述转轴(11)的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1)包括头部(111)和腰部(112),所述头部(111)的外径大于所述腰部(112)的外径,所述轴孔(21)内设有凸起部(211),所述凸起部(211)套装在所述腰部(112)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插件(1)上设有固定部(14),所述转轴(11)、所述第一限位柱(12)和所述第二限位柱(13)均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2)还包括手持部(25),所述手持部(25)用于转动所述操作装置(2)。
10.一种电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锁紧释放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接插件(1)为端子插头,所述第二接插件(3)为针座,所述端子插头与所述针座插接。
CN201921342374.6U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Active CN210468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2374.6U CN210468198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2374.6U CN210468198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8198U true CN210468198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52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2374.6U Active CN210468198U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81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95763B1 (ko) 상이한 각도 위치에서 유연한, 플러그 커넥터 모듈용 파지 프레임
US6261109B1 (en) Fastener for all-purpose power supply sockets
EP2149938A1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CN107949958B (zh) 用于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的具有恢复力的保持框架
CN108028491B (zh) 用于插拔式连接器模块的保持框架
JP423603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M340603U (en) Power adapter
JP3938669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210468198U (zh) 一种锁紧释放机构及电接线端子
EP2240983B1 (en) Lock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
US8105101B2 (en) Lamp socket and luminaire with same
CN209448032U (zh) 尾部拨盖式连接器
CN115275695A (zh) 免扎线网络模块、压线盖
JP201613646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860865B2 (ja) コネクタの端子固定装置
CN215764963U (zh) 灯管端盖和照明装置
CN217934294U (zh) 电源适配器
KR101702430B1 (ko) 플렉시블 케이블용 커넥터
CN219163755U (zh) 插塞连接器
CN110611226A (zh) 连接器及其插头
KR102011012B1 (ko) 기능성 콘센트 커버
US11658429B1 (en) Bus device of terminal block
CN219040998U (zh) 免工具接线端子台
EP0643877B1 (en) Extension plug-in unit
JP2596895Y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