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7643U - 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7643U
CN210467643U CN201921762672.0U CN201921762672U CN210467643U CN 210467643 U CN210467643 U CN 210467643U CN 201921762672 U CN201921762672 U CN 201921762672U CN 210467643 U CN210467643 U CN 210467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key structure
rotat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626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军军
徐策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anggong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anggong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anggong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anggong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626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7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7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7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旋转支架的顶面沿周向设置相互间隔的导电组,导电弹片具有两个上导电部,旋转支架转动时,导电弹片的两上导电部与各导电组的两导电体接触或分离,从而输出间断性导通信号,电子设备根据间断性导通信号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PCB板上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导电区域,当锅仔片在下压力的作用下变形而接触两个导电区域时,将使两导电区域导通以输出按压导通信号,电子设备根据按压导通信号以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物理按键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能够避免用户误触而导致误操作;且其通过旋转和按压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产生不同的信号,功能更加丰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子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小型化。尤其是小尺寸显示屏电子设备,如移动通话手表等,由于其功能几乎与移动手机相当而可替代移动手机。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移动通话手表上往往安装有很多常规应用APP,然而由于移动通话手表本身尺寸较小,其显示屏尺寸也就受到了限制,导致了常规的触控交互操作变得困难,很容易因为用户误触而导致误操作,也容易遮挡显示屏而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以通过物理按键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避免用户误触而导致误操作,提高交互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按键结构通过物理按键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避免用户误触而导致误操作,提高交互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包括PCB板、支撑支架、旋转支架、导电弹片、旋转轴以及锅仔片,所述支撑支架设于所述PCB板之上,所述支撑支架为中空结构且上下贯穿;所述旋转支架设于所述支撑支架内,所述旋转支架的顶面沿周向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导电组,每一所述导电组包括两导通的导电体;所述导电弹片被定位于所述支撑支架,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位于所述旋转支架之上的两个上导电部;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旋转支架并在向上方向上限位于所述旋转支架,所述旋转轴可于旋转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旋转支架转动使所述导电弹片的两上导电部分别与所述导电组的两导电体接触或分离以输出间断性导通信号;所述PCB板的上表面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导电区域;所述锅仔片设于所述旋转轴的下方,所述锅仔片可于所述旋转轴的下压力的作用下变形而接触两个所述导电区域,以输出按压导通信号。
较佳地,所述导电弹片包括环设于所述支撑支架的外周的定位环以及连接于所述定位环的两所述上导电部和两下导电部,两所述下导电部用于电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支撑支架开设有贯穿其侧壁的两贯穿槽,两所述上导电部分别由两所述贯穿槽伸入所述支撑支架内。
更佳地,所述上导电部包括与所述定位环连接的连接段、连接在所述连接段的末端的第一弧形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的末端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向上拱起,所述第二弧形段向下拱起,所述第二弧形段可与所述导电体接触。
更佳地,所述支撑支架的上部向外凸设形成限位凸缘,所述定位环的上端缘止挡于所述限位凸缘,且所述定位环的外表面与所述限位凸缘的外表面齐平。
较佳地,所述PCB板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两通槽,两所述下导电部向下穿出两所述通槽以电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
较佳地,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上向外凸设形成有若干限位凸块,所述旋转支架的内壁向内凹设形成若干限位凹槽,所述旋转轴向上运动时所述限位凸块向上限位于所述限位凹槽。
较佳地,所述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还包括反馈环,所述反馈环套设于所述旋转支架的外周,所述反馈环的内壁上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凸肋,所述旋转支架的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旋转支架旋转时,所述凸起可与所述凸肋接触而相互挤压。
更佳地,所述反馈环由其外壁向内弯曲形成若干所述凸肋,所述支撑支架的内壁凸设有与所述反馈环的向内弯曲部位配合的若干配合肋条。
较佳地,所述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旋转轴的顶部中间位置向内凹设形成插接槽,所述操作件的连接轴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为了实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和装设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如上所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转支架的顶面沿周向设置若干相互间隔的导电组,而导电弹片具有位于旋转支架之上的两个上导电部,当旋转支架在旋转轴的带动下转动时,导电弹片的两个上导电部可与各个导电组的两个导电体接触而导通,或与导电组的两个导电体分离,从而输出间断性导通信号,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间断性导通信号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而PCB板的上表面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导电区域,当锅仔片在旋转轴的下压力的作用下变形而接触两个导电区域时,将使两个导电区域导通,从而输出按压导通信号使电子设备根据该按压导通信号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提供了一种物理按键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能够避免用户误触而导致误操作,提高了交互体验;而且,其通过旋转和按压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对应多种操作指令,按键结构的功能更加丰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按键结构在被按压时去掉按钮之后的剖视图。
图4是PCB板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按键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按键结构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去掉支撑支架和按钮后的按键结构在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8是去掉支撑支架和按钮后的按键结构在另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是支撑支架、导电弹片、反馈环组装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支撑支架、导电弹片、反馈环、旋转支架组装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支撑支架、导电弹片、反馈环、旋转支架、旋转轴组装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100,按键结构100用于装设在电子设备(例如移动通话手表、移动手机等)上,按键结构100在受到物理操作时可传输电信号至电子设备,从而控制电子设备执行返回、enter、切换应用程序以及切换应用程序内部的各个功能分区等操作。其中,按键结构100包括支撑支架1、导电弹片2、旋转支架3、旋转轴4、PCB板5以及锅仔片6,PCB板5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主控板电连接,支撑支架1设于PCB板5之上,支撑支架1为中空结构且上下贯穿;旋转支架3设于支撑支架1内,旋转支架3的顶面沿周向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导电组,每一导电组包括两导通的导电体31;导电弹片2被定位于支撑支架1,导电弹片2包括位于旋转支架3之上的两个上导电部21,当按键结构100装设在电子设备时,导电弹片2与电子设备的主控板电连接;旋转轴4穿设于旋转支架3并在向上方向上限位于旋转支架3,旋转轴4可于旋转力的作用下带动旋转支架3转动使导电弹片2的两个上导电部21分别与导电组的两个导电体31接触或分离,从而输出间断性导通信号至电子设备,此时电子设备可以依据该间断性导通信号输出第一操作指令以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切换图标等;PCB板5的上表面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导电区域51、52,锅仔片6设于旋转轴4的下方,锅仔片6可于旋转轴4的下压力的作用下变形而接触两个导电区域51、52,使得两个导电区域51、52导通,从而输出按压导通信号至电子设备,此时,电子设备可以依据该按压导通信号时输出第二操作指令以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返回操作等,又例如,当电子设备在预设时间内获得两个按压导通信号时输出第三操作指令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例如enter操作等。当锅仔片6上的按压力消失时,锅仔片6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形,而旋转轴4向上运动复原。
其中,电子设备预先设置有各个操作指令与其获得的导通信号之间、各个操作指令与显示屏所要执行的操作之间的映射关系。当然,各个操作指令与导通信号、显示屏所要执行的操作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任意设置,并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对应关系。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导电区域51、52均为覆在PCB板5的上表面的金属薄层,例如铜层等;当然,导电区域51、52可以为任何能够导电的形式。具体的,其中一个导电区域51为环状(以下称为外环),外环51围设在另一导电区域52(以下称为内区域)的外周,内区域52为圆形,锅仔片6为向上拱起的弧形结构,锅仔片6跨设外环51和内区域52之上,当锅仔片6未被压下时,锅仔片6与外环51接触而与内区域52不接触,此时,内区域52与外环51不导通;当锅仔片6被按压时,锅仔片6发生形变塌下而与内区域52接触,此时,内区域52与外环51在锅仔片6的作用下导通,从而输出按压导通信号至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导电体31为覆在旋转支架3的顶面的金属薄层,例如铜层等;当然,导电体31可以为任何能够导电的形式。具体的,旋转支架3的顶面沿其周向排布有若干导电体31,每两个导电体31组成一导电组,每个导电组中的两个导电体31导通,而各个导电组之间不导通。旋转支架3在旋转轴4的带动下转动的过程中,导电弹片2的两个上导电部21依次接触各个导电组接触或分离,从而输出间断性导通信号。更具体的,导电体31呈方片状,沿旋转支架3的中心对称的两个导电体31组成一导电组,但不应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导电弹片2包括环设于支撑支架1的外周的定位环22以及连接于定位环22的两个上导电部21和两个下导电部23,两个下导电部23为竖直设置的片状,两个下导电部23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主控板电连接;支撑支架1开设有贯穿其侧壁的两贯穿槽11,两个上导电部21分别由两贯穿槽11伸入支撑支架1内。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定位环22环设在支撑支架1的外周,实现了导电弹片2的稳定定位;当然,导电弹片2并不限于该具体形式,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弹片2也可以仅具有两个上导电部21和两个下导电部23,通过将两个上导电部21和两个下导电部23固定在支撑支架1的内壁来实现。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上导电部21包括由定位环22的上端缘向内弯折的连接段211、连接在连接段211的末端的第一弧形段212以及连接在第一弧形段212的末端的第二弧形段213,第一弧形段212向上拱起,第二弧形段213向下拱起,第二弧形段213可与导电体31接触。借此设计,实现了上导电部21与导电体31的稳定接触,从而确保可以输出间断性导通信号。
请参阅图1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支架1的上部向外凸设形成限位凸缘12,定位环22的上端缘止挡于限位凸缘12,且定位环22的外表面与限位凸缘12的外表面齐平。进一步的,支撑支架1还开设有分别位于两贯穿槽11的下方的两容置槽13,两个下导电部23分别部分容置于两容置槽13。借由限位凸缘12的设置,在将导电弹片2自下往上套在支撑支架1的外周到位时,定位环22恰好被限位凸缘12止挡,定位弹片的安装更加方便;借由限位凸缘12和容置槽13的设置,使得按键结构100的外表面更加平整。
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PCB板5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两通槽53,两个下导电部23向下穿出两通槽53以电连接至电子设备的主控板,从而使电子设备由两个下导电部23获得间断性导通信号,进而输出与该间断性导通信号对应的操作指令。例如,预设时间内(如3秒)间断性导通2次,输出内切换应用程序内部的功能分区操作指令,预设时间内(如3秒)间断性导通3次,输出切换应用程序操作指令。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导电部23可以电连接至PCB板5,借由PCB板5的连接来实现与电子设备的主控板电连接;当然,此时,还需对PCB板5进行相应的设置。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旋转轴4的外壁上向外凸设形成有若干限位凸块41,旋转支架3的内壁向内凹设形成若干限位凹槽32,旋转轴4向上运动时限位凸块41向上限位于限位凹槽32。通过限位凸块41与限位凹槽32的配合,使得旋转轴4能够在旋转支架3内作稳定的上下运动,同时,也使得旋转轴4能够给旋转支架3提供足够的轴向驱动力,从而更好地连动旋转支架3。
请参阅图5、图7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还包括反馈环7,反馈环7套设于旋转支架3的外周,反馈环7的内壁上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凸肋71,旋转支架3的外壁上设有凸起33,旋转支架3旋转时,凸起33可与凸肋71接触而相互挤压,从而形成旋转手感反馈,使得用户可以感受到旋转轴4的转动次数。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设置凸肋71和凸起33的凸出高度、宽度、表面形状等来调整旋转手感反馈的强弱。
具体的,反馈环7由其外壁向内弯曲形成凸肋71,支撑支架1的内壁凸设有与反馈环7的向内弯曲部位配合的若干配合肋条14,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使得支撑支架1紧密贴合在反馈环7的外壁上,从而使得按键结构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请参阅图1至图3,具体的,按键结构100还包括操作件8,旋转轴4的顶部中间位置向内凹设形成插接槽42,操作件8的连接轴81插接于插接槽42。当按键结构100装设在电子设备上时,操作件8暴露在电子设备的外部,当操作件8被按压时,将连动与其连接的旋转轴4下压,从而使锅仔片6变形;当操作件8被转动时,将连动与其连接的旋转轴4旋转,从而连动旋转支架3转动,使得旋转支架3上的导电体31间断性地与导电弹片2的导电部接触而导通。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为例描述按键结构100的组装过程。
首先,将导电弹片2从下往上套在支撑支架1的外周并使两个上导电部21伸入支撑支架1内,将反馈环7贴装在支撑支架1的内壁,得到图9所示的组件;将旋转支架3设置在反馈环7内,得到图10所示的组件;将旋转轴4从下往上设置在旋转支架3内,直至旋转轴4的限位凸块41被限位在旋转支架3的限位凹槽32内,得到图11所示的组件;将锅仔片6贴设在PCB板5的上表面,然后将图11所示的组件与装有锅仔片6的PCB板5组装,并使导电弹片2的两个下导电部23由PCB板5的两通槽53向下穿出PCB板5;最后,将操作件8的连接轴81插接在旋转轴4的插接槽42内,得到图1所示的按键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和装设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按键结构100;其中,按键结构100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旋转支架3的顶面沿周向设置若干相互间隔的导电组,而导电弹片2具有位于旋转支架3之上的两个上导电部21,当旋转支架3在旋转轴4的带动下转动时,导电弹片2的两个上导电部21可与各个导电组的两个导电体31接触而导通,或与导电组的两个导电体31分离,从而输出间断性导通信号,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该间断性导通信号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而PCB板5的上表面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导电区域51、52,当锅仔片6在旋转轴4的下压力的作用下变形而接触两个导电区域51、52时,将使两个导电区域51、52导通,从而输出按压导通信号使电子设备根据该按压导通信号控制其显示屏执行相应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100提供了一种物理按键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能够避免用户误触而导致误操作,提高了交互体验;而且,其通过旋转和按压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对应多种操作指令,按键结构100的功能更加丰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包括:
PCB板,所述PCB板的上表面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导电区域;
支撑支架,设于所述PCB板之上,所述支撑支架为中空结构且上下贯穿;
旋转支架,设于所述支撑支架内,所述旋转支架的顶面沿周向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导电组,每一所述导电组包括两导通的导电体;
导电弹片,被定位于所述支撑支架,所述导电弹片包括位于所述旋转支架之上的两个上导电部;
旋转轴,穿设于所述旋转支架并在向上方向上限位于所述旋转支架,所述旋转轴可于旋转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旋转支架转动使所述导电弹片的两上导电部分别与所述导电组的两导电体接触或分离以输出间断性导通信号;以及
锅仔片,设于所述旋转轴的下方,所述锅仔片可于所述旋转轴的下压力的作用下变形而接触两个所述导电区域,以输出按压导通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包括环设于所述支撑支架的外周的定位环以及连接于所述定位环的两所述上导电部和两下导电部,两所述下导电部用于电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支撑支架开设有贯穿其侧壁的两贯穿槽,两所述上导电部分别由两所述贯穿槽伸入所述支撑支架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电部包括与所述定位环连接的连接段、连接在所述连接段的末端的第一弧形段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段的末端的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向上拱起,所述第二弧形段向下拱起,所述第二弧形段可与所述导电体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的上部向外凸设形成限位凸缘,所述定位环的上端缘止挡于所述限位凸缘,且所述定位环的外表面与所述限位凸缘的外表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的两通槽,两所述下导电部向下穿出两所述通槽以电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上向外凸设形成有若干限位凸块,所述旋转支架的内壁向内凹设形成若干限位凹槽,所述旋转轴向上运动时所述限位凸块向上限位于所述限位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环,所述反馈环套设于所述旋转支架的外周,所述反馈环的内壁上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凸肋,所述旋转支架的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旋转支架旋转时,所述凸起可与所述凸肋接触而相互挤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环由其外壁向内弯曲形成若干所述凸肋,所述支撑支架的内壁凸设有与所述反馈环的向内弯曲部位配合的若干配合肋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旋转轴的顶部中间位置向内凹设形成插接槽,所述操作件的连接轴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和装设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按键结构,所以按键结构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
CN201921762672.0U 2019-10-18 2019-10-18 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467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2672.0U CN210467643U (zh) 2019-10-18 2019-10-18 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62672.0U CN210467643U (zh) 2019-10-18 2019-10-18 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7643U true CN210467643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4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62672.0U Active CN210467643U (zh) 2019-10-18 2019-10-18 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76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8214A (zh) * 2020-07-31 2022-02-1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旋钮显示控制器、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8214A (zh) * 2020-07-31 2022-02-1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旋钮显示控制器、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CN114068214B (zh) * 2020-07-31 2023-09-19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冰箱的旋钮显示控制器、冰箱及冰箱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85546B1 (en) Push and rotary operating type electronic component
US6700565B2 (en) Slide switch
US7652217B2 (en) Rotary type pulse switch
KR20070078058A (ko) 슬라이드 조작식 스위치
CN210467643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US9343852B2 (en) Connector
CN212907522U (zh) 一种旋转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80080151A (ko) 탈착식 물리키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기
TWI814397B (zh) 控制裝置
JP3996144B2 (ja) 2段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CN212625228U (zh) 具有按钮的后装智能开关
JP3936852B2 (ja)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JP4375381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5914214U (zh) 具有显示功能的旋钮装置和包括该旋钮装置的烹饪电器
JP4651587B2 (ja) 多機能型電子部品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3652234B2 (ja)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CN209844110U (zh) 用电隐患感知插座
JP4937994B2 (ja) 多方向スライド式スイッチ
JP2001265527A (ja) トラックボール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0217175A (ja) 複合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リモ―トコントロ―ル送信器
JP3798323B2 (ja) 入力装置
JPH0538500Y2 (zh)
JPH05174672A (ja) 多接点スイッチ
JP4381238B2 (ja) 電子機器の静電気侵入防止機構
JPH0334022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