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288U -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288U
CN210463288U CN201921218528.0U CN201921218528U CN210463288U CN 210463288 U CN210463288 U CN 210463288U CN 201921218528 U CN201921218528 U CN 201921218528U CN 210463288 U CN210463288 U CN 210463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ssembly
humidifying
shel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85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展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85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288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3660 priority patent/WO202101722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支架,加湿支架具有水槽;加湿组件,加湿组件设在水槽内,加湿组件包括湿膜组件;水箱,水箱设在加湿支架上;水泵组件,水泵组件包括水泵、出水管和分水盒,水泵设在加湿支架上,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和水槽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分水盒位于湿膜组件的顶部,分水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位于第二壳体的上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连接以限定出分水腔,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分水腔连通,第二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分水孔;用于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的加湿风机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能够提高湿膜组件的吸水量。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空调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功能也逐渐在更新,市场上部分空调产品带有加湿功能,一般采用静态湿帘即湿帘静止不动的方案,这种技术方案的缺点是湿帘只是底部浸泡在水槽中,通过湿帘材料的自吸水功能渗透上来加湿,由于湿帘的各个部位无法全部渗透到,导致其材料利用效率低,加湿量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能够提高湿膜组件的吸水量和加湿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加湿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包括:加湿支架,加湿支架具有水槽;加湿组件,加湿组件设在水槽内,加湿组件包括湿膜组件;水箱,水箱设在加湿支架上;水泵组件,水泵组件包括水泵、出水管和分水盒,水泵设在加湿支架上,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和水槽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分水盒位于湿膜组件的顶部,分水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位于第二壳体的上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卡接连接以限定出分水腔,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分水腔连通,第二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分水孔;及用于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的加湿风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将加湿组件设在水槽内,并经由水泵驱动水流从湿膜组件的顶部淋水,使得湿膜组件在从水槽中吸水的同时也在吸收顶部淋水,从而提高了湿膜组件吸水量,加湿风机组件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气流穿过湿膜组件可带走的水分更多,进而提升加湿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壳体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卡扣,第二壳体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卡槽,多个卡扣与多个卡槽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与分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出水管的另一端套设在进水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分水盒的延伸方向与湿膜组件的宽度方向一致,多个第一分水孔沿分水盒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加湿组件还包括:出水盒,出水盒设在湿膜组件的顶部且出水盒的顶部敞开,分水盒位于出水盒内,出水盒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水孔。
进一步地,加湿组件还包括:盒盖,盒盖盖设在出水盒的敞开端,分水盒位于出水盒和盒盖所限定的空间内,出水管穿设在盒盖和出水盒中的至少一个上。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的外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凸筋,凸筋的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与出水盒的内底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湿组件还包括:微孔导水材料层,微孔导水材料层设在湿膜组件的顶部,且位于分水盒的下方。
进一步地,微孔导水材料层的部分向下凸出以形成接水槽,接水槽沿湿膜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在微孔导水材料层的垂直于湿膜组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上,微孔导水材料层的轮廓线为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湿风机组件驱动气流沿湿膜组件的厚度方向穿过湿膜组件,加湿风机组件的出风端与水泵组件分别位于湿膜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进一步地,水箱与水泵组件位于湿膜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且沿湿膜组件的宽度方向排布。
进一步地,湿膜组件的远离加湿风机组件的出风端的一侧设有微孔材料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泵组件的出水口处设有开度可调的控制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湿膜组件包括湿膜本体和湿膜支架,湿膜本体设在湿膜支架上,在湿膜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湿膜本体呈折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设在机壳内,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并与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及加湿装置,加湿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加湿装置设在机壳内,加湿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并经加湿组件加湿后从出风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加湿装置,从而提高了湿膜组件吸水量,加湿风机组件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气流穿过湿膜组件可带走的水分更多,进而提升加湿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沿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右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第一壳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第二壳体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右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主视图;
图14是沿图13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加湿装置1,
加湿支架10,水槽11,
加湿组件20,湿膜组件21,湿膜本体212,湿膜支架214,第一进风口22,第二进风口24,
水箱30,
水泵41,出水管42,分水盒43,第一壳体44,第二壳体45,凸筋451,第一分水孔46,卡扣47,卡槽48,进水管49,
加湿风机组件50,出水盒60,盒盖70,微孔导水材料80,
机壳2,换热器部件3,风机部件4,第一安装腔2a,第二安装腔2b,空调器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
如图1、图2和图3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包括:加湿支架10、加湿组件20、水箱30、水泵组件以及加湿风机组件50。
具体而言,加湿支架10具有水槽11,加湿组件20设在水槽11内,加湿组件20包括湿膜组件21,湿膜组件21的下端可以设在水槽11内,水槽11内的水可以由下向上蔓延并渗入至湿膜组件21上。
水箱30设在加湿支架10上,水箱30内可以设置水位检测器,例如水位检测器可以为浮子开关,在水位检测器检测到水位较低时,可以提醒用户加水或者通过控制实现自动加水。水箱30具有储水的功能,水箱30可以与水槽11连通,水箱30可以向水槽11内供水。
水泵组件包括水泵41、出水管42和分水盒43,水泵41设在加湿支架10上,水泵41的进水口与水箱30和水槽11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出水管42的一端与水泵41的出水口连接,分水盒43位于湿膜组件21的顶部,分水盒43包括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第一壳体44位于第二壳体45的上方,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卡接连接以限定出分水腔,出水管42的另一端与分水腔连通,第二壳体45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分水孔46,通过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连接限定出分水腔,能够使得分水盒43可以拆卸,一方面方便生产,另一方面长期使用后沉积在第二壳体45上的污垢可以方便拆卸清理。加湿风机组件50用于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
当水泵41的进水口与水箱30连通而与水槽11不连通时,水泵41驱动水箱30中的水流由水泵41的进水口流入并由水泵41的出水口流出进入出水管42中,之后流出出水管42流入分水腔中,之后经由第二壳体45底壁的第一分水孔46流出并流入湿膜组件21的顶部,从而实现对湿膜组件21的顶部淋水,此时,水槽11内的水由下向上蔓延并渗入至湿膜组件21上,从而提高了湿膜组件21吸水量,加湿风机组件50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可带走的水分更多,进而提升加湿效率。
当水泵41的进水口与水槽11连通而与水箱30不连通时,水箱30中的水进入水槽11中,水泵41驱动水槽11中的水流由水泵41的进水口流入并由水泵41的出水口流出进入出水管42中,之后流出出水管42流入分水腔中,之后经由第二壳体45底壁的第一分水孔46流出并流入湿膜组件21的顶部,从顶部淋下的水流一部分被湿膜组件21吸收,一部分未被湿膜组件21吸收而是顺着湿膜组件21流回到水槽11中,此时,水槽11内的水由下向上蔓延并渗入至湿膜组件21上,从而提高了湿膜组件21吸水量,加湿风机组件50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可带走的水分更多,进而提升加湿效率。
当水泵41的进水口与水槽11连通且与水箱30连通时,水泵41驱动水箱30和水槽11中的水流由水泵41的进水口流入并由水泵41的出水口流出进入出水管42中,之后流出出水管42流入分水腔中,之后经由第二壳体45底壁的第一分水孔46流出并流入湿膜组件21的顶部,从顶部淋下的水流一部分被湿膜组件21吸收,一部分未被湿膜组件21吸收而是顺着湿膜组件21流回到水槽11中,此时,水槽11内的水由下向上蔓延并渗入至湿膜组件21上,从而提高了湿膜组件21吸水量,加湿风机组件50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可带走的水分更多,进而提升加湿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水孔46在第二壳体45的底壁上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第一分水孔46的直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如靠近第二壳体45底壁中间的位置可以设置第一分水孔46的直径大一些,湿膜组件21靠近中间的位置风量大一些,水流流出较快,能够提升加湿效率;在远离第二壳体45底壁中间的位置开口小一些,湿膜组件21远离中间的位置风量小一些,水流流出较慢,降低了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时吹水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通过将加湿组件20设在水槽11内,并经由水泵41驱动水流从湿膜组件21的顶部淋水,使得湿膜组件21在从水槽11中吸水的同时也在吸收顶部淋水,从而提高了湿膜组件21吸水量,加湿风机组件50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可带走的水分更多,进而提升加湿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壳体44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卡扣47,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壳体45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卡槽48,多个卡扣47与多个卡槽48一一对应,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通过卡扣47与卡槽48的配合,从而卡接在一起,使得进入分水盒43的水可以直接从第一分水孔46中流出,从而降低水流从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之间安装缝隙流出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卡扣47与卡槽48的数量以及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如图8-图11中所示实例,在第二壳体45上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各设置有三个凸出部,在凸出部上设置有一个凹槽为卡槽48,在第一壳体44上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各设置有三个缺口,在缺口处设置有一L型翻边为卡扣47,卡扣47和卡扣48一一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1所示,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与分水腔连通的进水管49,出水管42的另一端套设在进水管49上,从而实现将出水管42管中的水流通过进水管49引入到分水腔中。
当第一壳体44上设有与分水腔连通的进水管49而第二壳体45上没有设有与分水腔连通的进水管49时,出水管42与设在第一壳体44上的进水管49套设。当第一壳体44上没有设有与分水腔连通的进水管49而第二壳体45上设有与分水腔连通的进水管49时,出水管42与设在第二壳体45上的进水管49套设。当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上均设有与分水腔连通的进水管49时,此时,第一壳体44与第二壳体45上可以是分别设有进水管49的一部分,当第一壳体44和第二壳体45卡接在一起时,两个进水管49的部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进水管49,出水管42套设在第一壳体44上的进水管49的部分和第二壳体45上的进水管49的部分上;也可以是第一壳体44与第二壳体45上分别设有进水管49,出水管42同时套设在第一壳体44上的进水管49与第二壳体45上的进水管49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分水盒43的延伸方向与湿膜组件21的宽度方向一致,多个第一分水孔46沿分水盒43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第一分水孔46可以是沿分水盒43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也可以是根据湿膜组件21各部位对水的吸收速度不同而分区设置,由此使得进入分水盒43中的水可以从第一分水孔46中流入到湿膜组件21时,进一步提高湿膜组件21对顶部淋水的吸收率。
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加湿组件20还包括:出水盒60,出水盒60设在湿膜组件21的顶部且出水盒60的顶部敞开,分水盒43位于出水盒60内,出水盒60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水孔,能够使得分水盒43中的水从第一分水孔46中流入出水盒60中后能够通过第二分水孔流出出水盒60,出水盒60一方面对分水盒43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对对水流有进一步的分散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分水孔在出水盒60底部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加湿组件20还包括:盒盖70,盒盖70盖设在出水盒60的敞开端,分水盒43位于出水盒60和盒盖70所限定的空间内,盒盖70与出水盒60配合可以将分水盒43固定在湿膜组件21的顶部,一方面实现分水盒43与其他零部件的装配,另一方面使得分水盒43与湿膜组件21的顶部间隔开,使得水流能够更好地从分水盒43中流出淋湿湿膜组件21。
出水管42穿设在盒盖70和出水盒60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当出水管42穿设在盒盖70上时,盒盖70上限定出容纳出水管42穿过的通孔,出水管42穿过通孔套设在进水管49上;当出水管42穿设在出水盒60上时,出水盒60上限定出容纳出水管42穿过的通孔,出水管42穿过通孔套设在进水管49上;当出水管42穿设在盒盖70和出水盒60上时,盒盖70和出水盒60共同限定出容纳出水管42穿过的通孔,出水盒60穿过通孔套设在进水管49上。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壳体45的外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凸筋451,凸筋451在第二壳体45上可以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凸筋451的远离第二壳体45的一端与出水盒60的内底壁抵接,能够使得第二壳体45的外底壁与出水盒60的内底壁有一定的间隙,降低第一分水孔46被出水盒60内底壁封堵的可能性,使得进入分水盒43中的水能够从第二壳体45底壁上的第一分水孔46中流出流入到出水盒60的内底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加湿组件20还包括:微孔导水材料层80,微孔导水材料层80设在湿膜组件21的顶部,且位于分水盒43的下方,使得从第二壳体45底壁的第一分水孔46流出的水在淋在湿膜组件21顶部之前先经过微孔导水材料层80,先储存在微孔导水材料层80,之后通过微孔导水材料层80的分散和导水作用,使得水向下均匀地穿过微孔导水材料层80淋到湿膜组件21顶部,使得湿膜组件21由上向下均可以得到较为均匀的湿润,使得湿膜组件21的整体均处在湿润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微孔导水材料层80从组织构造上可以选取堆聚、纤维、层状、散粒等多种形式。例如,微孔导水材料层80可以为海绵层或PU海绵层时,淋到微孔导水材料层80的水可以通过本身的渗透性渗出;也可以是塑料或者硅胶等成型,此时需要在上面设置一些微通孔使得水流能够穿过微孔导水材料层80淋入到湿膜组件21中,微通孔的孔径范围可以在0.5mm~5mm之间,微通孔之间的间距范围可以在2mm~15mm,优选地,设为5mm,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微孔导水材料层80的部分向下凸出以形成接水槽,接水槽沿湿膜组件21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得穿过第一分水孔46淋出的水先储存在接水槽中,能够更好地起到分散和导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微孔导水材料层80设置成半圆形或小于半圆形,或者是半椭圆形或小于半椭圆形,再或者是U形等形状。
进一步地,如图3-图6所示,在微孔导水材料层80的垂直于湿膜组件21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上,微孔导水材料层80的轮廓线为弧形,使得微孔导水材料层80与湿膜顶部隔开一定间隙,能够更好地使接水槽11中的水渗出淋入到湿膜组件21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湿风机组件50驱动气流沿湿膜组件21的厚度方向穿过湿膜组件21,加湿风机组件50的出风端与水泵组件分别位于湿膜组件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能够实现在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时,可带走的水分更多,从而提升加湿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水箱30与水泵组件位于湿膜组件21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且沿湿膜组件21的宽度方向排布,能够使得水箱30、水泵组件的排布合理,能够减小加湿装置1的整体尺寸。
进一步地,湿膜组件21的远离加湿风机组件50的出风端的一侧设有微孔材料层,可以在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时降低吹水的可能性。微孔材料层可以是海绵等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泵组件的出水口处设有开度可调的控制阀,由此,在水泵组件工作时,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的开度,从而调节水泵组件单位时间的出水量,控制阀的开度越大,水泵组件单位时间的出水量越大,控制阀的开度越小,水泵组件单位时间的出水量越小,从而可以调节加湿效率和加湿量。其中,控制阀的开度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湿度值进行控制,环境湿度值相对较大时,可以控制控制阀的开度较小,环境湿度值相对较小时,可以控制控制阀的开度较大,从而可以使得环境湿度始终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湿膜组件21包括湿膜本体212和湿膜支架214,湿膜本体212设在湿膜支架214上,湿膜支架214起到对湿膜本体212的固定作用,同时将湿膜本体212设置在湿膜支架214上,方便湿膜本体212与其他零部件装配在一起。在湿膜本体212的宽度方向上,湿膜本体212呈折线延伸,能够增加湿膜本体212在湿膜支架214中的面积,从而提高湿膜本体212对水流的吸收量。
需要说明的是,湿膜本体212可以是针织布等,在湿膜本体212上可以设置一些风孔,来降低气流穿过湿膜本体212时的风阻,能够提升加湿效率同时降低气流穿过湿膜本体212时产生的噪音,风孔的直径可以在0.5mm~3mm之间选择。
如图3-图6所示,湿膜本体212由片状湿膜层层折叠而成,其中,片状湿膜平行于水平面,任意相邻的两个片状湿膜夹角相同,夹角α满足:0°<α<50°,优选地,α为15°。湿膜本体212的周向可以固定连接一些硬质材料如硬质棉或纸质边框等,使得相邻片状湿膜夹角固定,保持湿膜本体212的形状,方便将湿膜本体212安装到湿膜支架214上。
微孔导水材料80和湿膜本体212可以同时设置在湿膜支架214上,微孔导水材料80设置在湿膜本体212的顶部,微孔导水材料80可以通过粘贴方式固定在湿膜本体212上例如微孔导水材料层80是海绵层或PU海绵层时;或者卡接等方式固定在湿膜支架214上例如微孔导水材料80是塑料或者硅胶等。微孔导水材料80形成的接水槽11两端敞开,可以在安装到湿膜支架214上时通过湿膜支架214进行两端封闭,防止水流从接水槽11两端敞开处流出,也可以是在微孔导水材料80形成的接触槽两端连接堵水片,将接水槽11两端敞开处封堵,再安装到湿膜支架214上。
下面根据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机壳2、换热器部件3和风机部件4以及加湿装置1,其中,加湿装置1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1,此外,空调器1000可以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也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具体地,机壳2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3和风机部件4以及加湿装置1设在机壳2内。风机部件4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2内并与换热器部件3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加湿风机组件50用于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2内,并经加湿组件20加湿后从出风口排出。
如图12-图14所示,空调器1000为分体落地式空调器的室内机,机壳2内限定出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腔2a和第二安装腔2b,进风口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进风口22和第二进风口24,出风口包括上下排布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安装腔2a连通第一进风口22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安装腔2b连通第二进风口24和第二出风口,换热器部件3和风机部件4安装在第一安装腔2a内,加湿装置1安装在第二安装腔2b内。
由此,在空调器1000工作时,风机部件4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22进入机壳2内并与换热器部件3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在空调器1000开启加湿功能时,加湿风机组件50工作,驱动气流从第二进风口24进入机壳2内并通过加湿组件20加湿后从第二出风口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环境湿度。
另外,可以通过控制水泵41是否工作来调节空调器1000的加湿量,使得环境湿度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例如,在空调器1000开启加湿功能时,若检查到环境湿度值较大时,可以仅开启加湿风机组件50,关闭水泵4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上述的加湿装置1,从而提高了湿膜组件21吸水量,加湿风机组件50驱动气流流向湿膜组件21,气流穿过湿膜组件21可带走的水分更多,进而提升加湿效率。
下面根据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的加湿控制方法。
如图15所示,空调器1000的加湿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定检测的环境湿度值S0与第一预设值S1、第二预设值S2的关系,其中S1<S2,
若S0<S1,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湿度较低,需要快速加湿,此时开启水泵41向湿膜组件21顶部淋水,同时控制加湿风机组件50开启,使得室内环境湿度快速达到舒适范围内。
若S1≤S0≤S2,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湿度在舒适范围内,控制加湿风机组件50开启且控制水泵41关闭,使得加湿装置1保持在较小的加湿效率和加湿量,以使得室内环境湿度维持在舒适范围内。
若S0>S2,说明此时室内环境湿度较大,不需要加湿,控制加湿风机组件50和水泵41均关闭。
在预设时间内重复检测环境湿度,并判断环境湿度值S0与第一预设值S1、第二预设值S2的关系,重复上述过程。
可选地,S1为40%,S2为60%,由此通过控制加湿装置1,可以使得室内环境湿度保持在40%-60%的范围内,使得室内环境湿度保持在体感舒适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湿支架,所述加湿支架具有水槽;
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在所述水槽内,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湿膜组件;
水箱,所述水箱设在所述加湿支架上;
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包括水泵、出水管和分水盒,所述水泵设在所述加湿支架上,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和所述水槽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分水盒位于所述湿膜组件的顶部,所述分水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接连接以限定出分水腔,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水腔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一分水孔;及
用于驱动气流流向所述湿膜组件的加湿风机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卡槽,多个所述卡扣与多个所述卡槽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分水腔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进水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盒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湿膜组件的宽度方向一致,多个所述第一分水孔沿所述分水盒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
出水盒,所述出水盒设在所述湿膜组件的顶部且所述出水盒的顶部敞开,所述分水盒位于所述出水盒内,所述出水盒的底部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分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
盒盖,所述盒盖盖设在所述出水盒的敞开端,所述分水盒位于所述出水盒和所述盒盖所限定的空间内,所述出水管穿设在所述盒盖和所述出水盒中的至少一个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底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凸筋,所述凸筋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盒的内底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还包括:
微孔导水材料层,所述微孔导水材料层设在所述湿膜组件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分水盒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导水材料层的部分向下凸出以形成接水槽,所述接水槽沿所述湿膜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孔导水材料层的垂直于所述湿膜组件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上,所述微孔导水材料层的轮廓线为弧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风机组件驱动气流沿所述湿膜组件的厚度方向穿过所述湿膜组件,所述加湿风机组件的出风端与所述水泵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湿膜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泵组件位于所述湿膜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且沿所述湿膜组件的宽度方向排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组件的远离所述加湿风机组件的出风端的一侧设有微孔材料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组件的出水口处设有开度可调的控制阀。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组件包括湿膜本体和湿膜支架,所述湿膜本体设在所述湿膜支架上,在所述湿膜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湿膜本体呈折线延伸。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部件和风机部件,所述换热器部件和所述风机部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机壳内并与所述换热器部件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及
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加湿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并经所述加湿组件加湿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CN201921218528.0U 2019-07-30 2019-07-30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0463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528.0U CN210463288U (zh) 2019-07-30 2019-07-30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CT/CN2019/113660 WO2021017221A1 (zh) 2019-07-30 2019-10-28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528.0U CN210463288U (zh) 2019-07-30 2019-07-30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288U true CN210463288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8528.0U Active CN210463288U (zh) 2019-07-30 2019-07-30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2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421A (zh) * 2021-07-15 2021-10-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湿帘组件、回水结构及冷风扇
CN114803159A (zh) * 2022-04-12 2022-07-29 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用于航天器包装储运期间的加湿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421A (zh) * 2021-07-15 2021-10-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湿帘组件、回水结构及冷风扇
CN113483421B (zh) * 2021-07-15 2023-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湿帘组件、回水结构及冷风扇
CN114803159A (zh) * 2022-04-12 2022-07-29 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一种用于航天器包装储运期间的加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63288U (zh)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496U (zh) 湿膜组件、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108548220B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09763393U (zh) 加湿组件、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09763394U (zh)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110715419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6152465B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JP6615080B2 (ja) 加湿装置、換気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0701688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854017A (zh) 加湿组件、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JP4770621B2 (ja) 加湿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CN210688493U (zh) 湿膜支架、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WO2021017221A1 (zh) 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593525A (ja) 冷風扇の導水装置
JP5904819B2 (ja) フィルタ及び加湿装置
KR100467665B1 (ko) 자연증발식 가습기
CN111854018A (zh) 加湿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JP2004275924A (ja) 除湿機
JP7186648B2 (ja) 加湿素子、加湿装置、換気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2064844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624198U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末端装置及空调器
CN218033660U (zh) 空气处理设备的面框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WO2020220614A1 (zh) 加湿组件、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17303003U (zh) 加湿装置、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8033491U (zh) 空气处理设备的加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