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7843U -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57843U CN210457843U CN201921099339.6U CN201921099339U CN210457843U CN 210457843 U CN210457843 U CN 210457843U CN 201921099339 U CN201921099339 U CN 201921099339U CN 210457843 U CN210457843 U CN 210457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anaerobic
- pond
- sludge
- aerob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处理池本体,所述处理池本体由若干钢板围成,所述处理池本体通过隔离钢板分隔形成依次相连通的初沉池、厌氧池、厌氧污泥回流池、缺氧池、缺氧污泥回流池、好氧池、好氧污泥回流池、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池和出水池,所述初沉池设有供废水通入的进水通道,所述出水池设有供废水排出的出水通道。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该废水脱氮除磷系统能够保证废水处理效果良好,且其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从而使其便于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水体富营养化,随着国家环保执法日益严格,企业开始重视厂区生活污水的治理,污水除磷脱氮成为了研究热点,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
为了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小而不受排污监控的生产企业,在环保压力下均需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传统生活污水处理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由于造价高,施工周期长,阻碍了其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该废水脱氮除磷系统能够保证废水处理效果良好,且其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从而使其便于推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处理池本体,所述处理池本体由若干钢板围成,所述处理池本体通过隔离钢板分隔形成依次相连通的初沉池、厌氧池、厌氧污泥回流池、缺氧池、缺氧污泥回流池、好氧池、好氧污泥回流池、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池和出水池,所述初沉池设有供废水通入的进水通道,所述出水池设有供废水排出的出水通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沉池、厌氧池、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所述缺氧池、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所述好氧池、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和生化反应池的部分池壁均沿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外周设置,所述生化沉淀池和所述出水池设置于所述处理池本体的中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厌氧池和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相连接;
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流通道,所述第二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缺氧池相连接;
所述好氧池和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之间设置有第三回流通道,所述第三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相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好氧池相连接;
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之间设置有第四回流通道,所述第四回流通道设置有第四水泵,所述第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好氧池相连接,所述第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缺氧池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沉池的进水通道通过第五水泵与位于地下的调节池相连接,所述出水池的出水通道通过第六水泵与砂滤罐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沉池的进水通道通过第一进水堰与初沉池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水堰设置有挡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沉池、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所述缺氧池、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所述好氧池、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所述生化反应池、所述生化沉淀池和所述出水池的池底均为长方形,所述厌氧池通过隔离钢板隔开形成池底为长方形的厌氧一池和厌氧二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厌氧一池和所述厌氧二池之间通过第一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厌氧一池与所述初沉池相连通,所述厌氧二池与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生化反应池通过隔离钢板隔开形成生化反应一池和生化反应二池,所述生化反应一池和所述生化反应二池通过第二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一池与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二池与所述生化沉淀池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一池投加有PAC,所述生化反应二池投加有PA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处理池本体由若干钢板焊接而成,各所述隔离钢板焊接于所述钢板,且所述钢板和所述隔离钢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腐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沉池的池壁、所述厌氧池的池壁、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的池壁、所述缺氧池的池壁、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的池壁、所述好氧池的池壁、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的池壁、所述生化反应池的池壁、所述生化沉淀池的池壁和所述出水池的池壁依次相接壤。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废水由进水通道进入至初沉池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接着废水进入厌氧池中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池出水进入厌氧污泥回流池,厌氧污泥回流池将部分厌氧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以保证生化污泥浓度,此后废水出水进入缺氧池,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同时将污水中的硝化氮还原为氮气,实现废水的脱氮,缺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污泥回流池,缺氧污泥回流池内进行污泥回流,接着出水进入好氧池,将剩余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同时在好氧状态下生物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去除废水中的磷,同时将水中氨氮、有机氮等氧化为硝态氮,好氧池出水好氧污泥回流池并进行污泥回流,此后出水进入生化反应池,而生化反应池内投加有除磷药剂,由此进一步对废水除磷,废水中的磷与除磷药剂反应后生成沉淀物,此后废水进入至出水池,废水待进一步通过排水通道排放。上述系统使得废水实现脱氮除磷,且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同时上述系统在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之后增设污泥回流池,从而维持生化池各自的环境稳定,利于生化反应顺利进行;此外,由于该系统将各个水池集成化设置在一个处理池内,一体化设置的该系统占地空间小,且由于处理池本体采用钢板围成,各个池子之间采用隔离钢板分隔,从而使得该系统的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从而使其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废水脱氮除磷系统的俯视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处理池本体;1、初沉池;2、厌氧池;2a、厌氧一池;2b、厌氧二池;3、厌氧污泥回流池;4、缺氧池;5、缺氧污泥回流池;6、好氧池;7、好氧污泥回流池;8、生化反应池;8a、生化反应一池;8b、生化反应二池;9、生化沉淀池;10、出水池;11、第一水泵;12、第二水泵;13、第三水泵;14、第四水泵;15、第一进水堰;16、第一出水堰;17、第一导流管;18、第二导流管;19、第二出水堰;20、第二进水堰;21、第三出水堰;22、第三导流管;23、第三进水堰;24、第四出水堰;25、第四导流管;26、第四进水堰;27、第五出水堰;28、第五进水堰;29、挡板;30、第五水泵;31、第六水泵;32、调节池;33、砂滤罐;34、第五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2所示,图中箭头的指向为废水流动方向或回流时混合液流动方向,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处理池本体100,所述处理池本体100由若干钢板围成,所述处理池本体100通过隔离钢板分隔形成依次相连通的初沉池1、厌氧池2、厌氧污泥回流池3、缺氧池4、缺氧污泥回流池5、好氧池6、好氧污泥回流池7、生化反应池8、生化沉淀池9和出水池10,所述初沉池1设有供废水通入的进水通道,所述出水池10设有供废水排出的出水通道,废水由进水通道进入至初沉池1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接着废水进入厌氧池2中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池2出水进入厌氧污泥回流池3,厌氧污泥回流池3将部分厌氧污泥回流至厌氧池2,以保证生化污泥浓度,此后废水出水进入缺氧池4,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同时将污水中的硝化氮还原为氮气,实现废水的脱氮,缺氧池4出水进入缺氧污泥回流池5,缺氧污泥回流池5内进行污泥回流,接着出水进入好氧池6,将剩余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同时在好氧状态下生物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去除废水中的磷,好氧池6出水好氧污泥回流池7并进行污泥回流,此后出水进入生化反应池8,而生化反应池8内投加有除磷药剂,由此进一步对废水除磷,废水中的磷与除磷药剂反应后生成沉淀物,此后废水进入至出水池10,废水待进一步通过排水通道排放,上述系统使得废水实现脱氮除磷,且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可投加PAC、PAM与剩余总磷反应生成沉淀物,在生化沉淀池9中经沉淀去除总磷;出水进入中间水池。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了中的污泥是指生化污泥,其能够在不同氧气条件下较多地发生好氧反应与厌氧反应,从而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处理。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废水由进水通道进入至初沉池1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接着废水进入厌氧池2中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池2出水进入厌氧污泥回流池3,厌氧污泥回流池3将部分厌氧污泥回流至厌氧池2,以保证生化污泥浓度,此后废水出水进入缺氧池4,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同时将污水中的硝化氮还原为氮气,实现废水的脱氮,缺氧池4出水进入缺氧污泥回流池5,缺氧污泥回流池5内进行污泥回流,接着出水进入好氧池6,将剩余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同时在好氧状态下生物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去除废水中的磷,同时将水中氨氮、有机氮等氧化为硝态氮,好氧池6出水好氧污泥回流池7并进行污泥回流,此后出水进入生化反应池8,而生化反应池8内投加有除磷药剂,由此进一步对废水除磷,废水中的磷与除磷药剂反应后生成沉淀物,此后废水进入至出水池10,废水待进一步通过排水通道排放,上述系统使得废水实现脱氮除磷,且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同时上述系统在厌氧池2、缺氧池4和好氧池6之后污泥回流池,从而维持生化池各自的环境稳定,利于生化反应顺利进行;此外,由于该系统将各个水池集成化设置在一个处理池内,一体化设置的该系统占地空间小,且由于处理池本体100采用钢板围成,各个池子之间采用隔离钢板分隔,从而使得该系统的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从而使其便于推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初沉池1、厌氧池2、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3、所述缺氧池4、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5、所述好氧池6、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7和生化反应池8的部分池壁均沿所述处理池本体100的外周设置,所述生化沉淀池9和所述出水池10设置于所述处理池本体100的中部,由此使得各个池子间结构紧凑,使得该处理池本体100占用空间进一步缩小,且多个沿处理池本体100外周设置的池子使得该钢板的利用率高,且各个池子之间间距小,使得各个池子的连通更加方便,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池子之间采用进水堰、出水堰或者导流管的形式进行连通,从而实现废水的在该处理池本体100内流通。
其中,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3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一水泵11,所述第一水泵11的进水口与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3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泵11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2相连接,由此第一水泵11将厌氧污泥回流池3的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2中,从而能够保证生化污泥的浓度,使得厌氧池2内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效果良好;
所述缺氧池4和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5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流通道,所述第二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二水泵12,所述第二水泵12的进水口与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5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2的出水口与所述缺氧池4相连接,由此第二水泵12将缺氧污泥回流池5的部分污泥回流至缺氧池4中,从而使得缺氧池4内能够更好地对废水中有机物充分降解;
所述好氧池6和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7之间设置有第三回流通道,所述第三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三水泵13,所述第三水泵13的进水口与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7相连接,所述第三水泵13的出水口与所述好氧池6相连接,由此第三水泵13将好氧污泥回流池7的部分污泥回流至好氧池6中,从而保证好氧池6中能够保持在好氧状态下,生物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去除废水中的磷;
所述缺氧池4和所述好氧池6之间设置有第四回流通道,所述第四回流通道设置有第四水泵14,所述第四水泵14的进水口与所述好氧池6相连接,所述第四水泵14的出水口与所述缺氧池4相连接,由此第四水泵14将好氧池6中的混合废水部分回流至缺氧池4中,从而保证缺氧池4的缺氧条件,即该池含有部分氧气,同时好氧池6能够给将废水中氨氮、有机氮等氧化为硝态氮,利用第四水泵14,抽取部分混合废水到缺氧池4进行脱氮反硝化反应,进而使得废水中的总氮能够被进一步去除,部分好氧池6出水由提升泵抽至缺氧池4进行反硝化反应,以去除总氮污染。上述结构使得污泥以及混合废水的回流通过水泵实现,结构简单且回流操作方便。
此外,所述初沉池1的进水通道通过第五水泵30与位于地下的调节池32相连接,所述出水池10的出水通道通过第六水泵31与砂滤罐33相连接,即生活废水等流入至调节池32后通过第五水泵30抽取至初沉池1内进行沉淀,而该系统处理后的水通过第六水泵31输送至砂滤罐33中进行过滤,最终保证出水悬浮物达标排放。进一步地,所述初沉池1的进水通道通过第一进水堰15与初沉池1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水堰15设置有挡板29,由此使得废水能够更好进入至初沉池1,而挡板29具有导流和缓冲作用,则使得水流能够稳定流过初沉池1,而本实施例中生化沉淀池9通过第一出水堰16与出水池10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初沉池1、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3、所述缺氧池4、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5、所述好氧池6、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7、所述生化反应池8、所述生化沉淀池9和所述出水池10的池底均为长方形,所述厌氧池2通过隔离钢板隔开形成池底为长方形的厌氧一池2a和厌氧二池2b,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池子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建设,采用长方形的池子能够避免废水在流动时造成短流,若发生短流则会导致废水在各个池子停留时间过短,使得废水不能充分反应,故上述设置能够确保废水充分反应,使得废水处理效果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厌氧一池2a和所述厌氧二池2b之间通过第一导流管17相连通,所述厌氧一池2a与所述初沉池1相连通,所述厌氧二池2b与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3相连通,由此废水由初沉池1进入至厌氧一池2a,此后由第一导流管17进入至厌氧二池2b并进入至厌氧污泥回流池3。
优选地,所述生化反应池8通过隔离钢板隔开形成生化反应一池8a和生化反应二池8b,所述生化反应一池8a和所述生化反应二池8b通过第二导流管18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一池8a与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7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二池8b与所述生化沉淀池9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一池8a投加有PAC,聚合氯化铝(PAC)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使水中细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离子脱稳,聚集、絮凝、混凝、沉淀,所述生化反应二池8b投加有PAM,聚丙烯酰胺(PAM)的分子能与分散于溶液中的悬浮粒子架桥吸附,有着极强的絮凝作用,在生化反应一池8a和生化反应二池8b分别投加有上述絮凝剂则能够使得废水在完成除磷时能够逐渐沉淀,此后生化反应池8的废水在生化沉淀池9能够进行沉淀,从而将使得废水中的磷沉淀去除,上述结构使得两者絮凝剂分开设置,从而使得沉淀作业稳定进行。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废水具体流动情况为,厂区或生活污水由第一进水堰15进入至初沉池1,此后由第二出水堰19流至厌氧一池2a,厌氧一池2a水流通过第一导流管17进入厌氧二池2b,此后由第二进水堰20进入至厌氧污泥回流池3,接着水流由第三进水堰23进入至缺氧池4,缺氧池4的水流由第三导流管22进入至缺氧污泥回流池5的第三进水堰23,此后由第四出水堰24流至好氧池6,好氧池6的水流由第四导流管25流到好氧污泥回流池7的第四进水堰26中,此后由第五出水堰27流出至生化反应一池8a中,生化反应一池8a的水流由第二导流管18流至生化反应二池8b,生化反应二池8b通过第五导流管34流至生化沉淀池9的第五进水堰28,此后水流由第一出水堰16流至出水池10中,而出水池10的出水通道通过第六水泵31连接砂滤罐33,由此使得水流流至砂滤罐33过滤后最终排放。需要指出的是,每个进水堰处均对应设置有挡板29,挡板29具有缓冲和导流的作用,从而保证水流稳定流动,而各个水池之间通过进水堰、出水堰以及导流管的形式实现连通,从而使得各个水池之间连通方便稳定,此外,厌氧池2和厌氧污泥回流池3之间存在污泥回流,缺氧池4和缺氧污泥回流池5之间存在污泥回流,好氧池6和好氧污泥回流池7之间存在污泥回流,缺氧池4和好氧池6之间存在混合废水回流,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述,在此不予以再次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池本体100由若干钢板焊接而成,各所述隔离钢板焊接于所述钢板,焊接作业使得该系统的建设更加方便,且结构强度大,且所述钢板和所述隔离钢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腐层,由此使得处理池本体100及各个池子的使用寿命长,减少维护成本。
优选地,所述初沉池1的池壁、所述厌氧池2的池壁、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3的池壁、所述缺氧池4的池壁、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5的池壁、所述好氧池6的池壁、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7的池壁、所述生化反应池8的池壁、所述生化沉淀池9的池壁和所述出水池10的池壁依次相接壤,由于各需要连通的池子间均接壤,则可以减少各个池子间的连通所需的管道,从而使得该系统结构紧凑且进一步减少该系统的投资成本。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废水由进水通道进入至初沉池1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接着废水进入厌氧池2中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池2出水进入厌氧污泥回流池3,厌氧污泥回流池3将部分厌氧污泥回流至厌氧池2,以保证生化污泥浓度,此后废水出水进入缺氧池4,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同时将污水中的硝化氮还原为氮气,实现废水的脱氮,缺氧池4出水进入缺氧污泥回流池5,缺氧污泥回流池5内进行污泥回流,接着出水进入好氧池6,将剩余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同时在好氧状态下生物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去除废水中的磷,同时将水中氨氮、有机氮等氧化为硝态氮,好氧池6出水好氧污泥回流池7并进行污泥回流,此后出水进入生化反应池8,而生化反应池8内投加有除磷药剂,由此进一步对废水除磷,废水中的磷与除磷药剂反应后生成沉淀物,此后废水进入至出水池10,废水待进一步通过排水通道排放,上述系统使得废水实现脱氮除磷,且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同时上述系统在厌氧池2、缺氧池4和好氧池6之后增设污泥回流池,从而维持生化池各自的环境稳定,利于生化反应顺利进行;此外,由于该系统将各个水池集成化设置在一个处理池内,一体化设置的该系统占地空间小,且由于处理池本体100采用钢板围成,各个池子之间采用隔离钢板分隔,从而使得该系统的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从而使其便于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本体,所述处理池本体由若干钢板围成,所述处理池本体通过隔离钢板分隔形成依次相连通的初沉池、厌氧池、厌氧污泥回流池、缺氧池、缺氧污泥回流池、好氧池、好氧污泥回流池、生化反应池、生化沉淀池和出水池,所述初沉池设有供废水通入的进水通道,所述出水池设有供废水排出的出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厌氧池、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所述缺氧池、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所述好氧池、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和生化反应池的部分池壁均沿所述处理池本体的外周设置,所述生化沉淀池和所述出水池设置于所述处理池本体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相连接;
所述缺氧池和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回流通道,所述第二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缺氧池相连接;
所述好氧池和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之间设置有第三回流通道,所述第三回流通道设置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相连接,所述第三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好氧池相连接;
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之间设置有第四回流通道,所述第四回流通道设置有第四水泵,所述第四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好氧池相连接,所述第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缺氧池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进水通道通过第五水泵与位于地下的调节池相连接,所述出水池的出水通道通过第六水泵与砂滤罐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进水通道通过第一进水堰与初沉池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水堰设置有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所述缺氧池、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所述好氧池、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所述生化反应池、所述生化沉淀池和所述出水池的池底均为长方形,所述厌氧池通过隔离钢板隔开形成池底为长方形的厌氧一池和厌氧二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一池和所述厌氧二池之间通过第一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厌氧一池与所述初沉池相连通,所述厌氧二池与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应池通过隔离钢板隔开形成生化反应一池和生化反应二池,所述生化反应一池和所述生化反应二池通过第二导流管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一池与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二池与所述生化沉淀池相连通,所述生化反应一池投加有PAC,所述生化反应二池投加有PA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本体由若干钢板焊接而成,各所述隔离钢板焊接于所述钢板,且所述钢板和所述隔离钢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腐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的池壁、所述厌氧池的池壁、所述厌氧污泥回流池的池壁、所述缺氧池的池壁、所述缺氧污泥回流池的池壁、所述好氧池的池壁、所述好氧污泥回流池的池壁、所述生化反应池的池壁、所述生化沉淀池的池壁和所述出水池的池壁依次相接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99339.6U CN210457843U (zh) | 2019-07-11 | 2019-07-11 |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99339.6U CN210457843U (zh) | 2019-07-11 | 2019-07-11 |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57843U true CN210457843U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4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99339.6U Active CN210457843U (zh) | 2019-07-11 | 2019-07-11 |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5784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4794A (zh) * | 2019-07-11 | 2019-10-08 | 广州益方田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
CN112830624A (zh) * | 2020-12-22 | 2021-05-25 | 海宁豪之杰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生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 |
-
2019
- 2019-07-11 CN CN201921099339.6U patent/CN2104578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04794A (zh) * | 2019-07-11 | 2019-10-08 | 广州益方田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
CN112830624A (zh) * | 2020-12-22 | 2021-05-25 | 海宁豪之杰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生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02073B (zh) | 电镀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 |
CN206767868U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 |
CN103496787A (zh) | 一种生活污水的生化同步脱氮除磷方法 | |
CN108455768A (zh) | 一种以水回用为核心的有机无机污染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方法 | |
CN210457843U (zh) |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 |
CN110104873A (zh) | 市政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211570398U (zh) | 一种nmp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 |
CN113860638A (zh) | 一种化学-电化学-生物三段式组合废水处理装置及应用 | |
CN202881052U (zh) | 基于a2o-膜分离-滤布滤池过滤的化学强化除磷装置 | |
CN102616893A (zh) | 废水处理系统 | |
CN113880318A (zh) | 一种用于处理化工废水的两段高级氧化工艺、系统及应用 | |
CN210795996U (zh) | 基于膜芬顿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mbr出水的一体化集成设备 | |
CN205011584U (zh) | 一种基于mbr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6191773U (zh) | 一种强化除磷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 | |
CN216303560U (zh) | 基于倒置aao—mbbr—mbr工艺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5712455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2655601U (zh) | 可移动的污水应急处理设备 | |
CN101250007A (zh) | 反硝化脱氮除磷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210340626U (zh) | 蓝藻深度脱水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8218511U (zh) | 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 | |
CN210103706U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 |
CN113307402A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207891216U (zh) | 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的处理系统 | |
CN110304794A (zh) |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 |
CN111762921A (zh) | 可移动的污水应急处理设备及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