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2285U -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2285U
CN210432285U CN201921118091.3U CN201921118091U CN210432285U CN 210432285 U CN210432285 U CN 210432285U CN 201921118091 U CN201921118091 U CN 201921118091U CN 210432285 U CN210432285 U CN 210432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ousing
mobile device
intelligent mobil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80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桂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180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2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2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2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智能移动设备散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壳体、电路板和热源元件,所述热源元件贴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热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包括管体和所述管体两端的管道口,所述管体靠近或贴置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热源元件,所述管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并形成所述管道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其散热结构散热效果佳,热量不易直达智能移动设备底部或与人体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移动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手表、手机或平板等小型智能移动设备都会发热,导致长时间使用时用户感受到设备发烫,用户体验非常不好。一般采用的散热方案都是在给设备增加散热材料,如铜管、点散热硅脂等,这些都是自身散热的处理方式,但散热效果不佳,热量还是会直达设备底部或与人体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其散热结构利用了对流的散热处理方式,替代了利用铜管、散热硅脂的自身性质来散热的处理方式,散热效果佳,热量不易直达智能移动设备底部或与人体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电路板和热源元件,所述热源元件贴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热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包括管体和所述管体两端的管道口,所述管体靠近或贴置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热源元件,所述管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并形成所述管道口。
可选地,所述管体呈直管状,所述管体贯穿所述壳体并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可选地,所述管体呈U字形,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内具有U字形折弯结构,且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可选地,所述管体呈折线状,所述管体贯穿所述壳体并于所述壳体内具有折弯结构,且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或相邻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可选地,所述管体呈直管状且并排设置有多个。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组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其中一组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另一组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相对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U字形的所述管体,且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呈直管状或呈折线状的所述管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呈直管状的所述管体,呈直管状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呈直管状的所述管体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且同侧的两个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分别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呈折线状的所述管体,呈折线状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呈折线状的所述管体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且上侧的U字形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一个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下侧的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个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包括如上述中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所述智能移动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手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其通风管使气流形成对流,该散热结构利用了对流的散热处理方式,替代了利用铜管、散热硅脂的自身性质来散热的处理方式,散热效果佳,热量不易直达智能移动设备底部或与人体接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中通风管布设方式之一及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中通风管布设方式之二及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中通风管布设方式之三及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中通风管布设方式之四及气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安装、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内”、“外”、“左”、“右”、“出”、“入”、“大”、“小”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常规放置状态或使用状态,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特征、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2、电路板3和热源元件4,热源元件4可贴置于电路板3上,电路板3和热源元件4可设置于壳体2内。壳体2内还可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管1,通风管1可使气流形成对流,使热源元件4和电路板3处吸收的热量被气流带走。通风管1可包括管体11和管体11两端的管道口12,管体11可从壳体2的内部延伸至壳体2的侧表面并形成于管道口12,即管体11的管道口12连通于壳体2外,可使外部的空气流通于通风管1的管体11内。管体11可靠近或贴置于电路板3和热源元件4,使散热结构直达热源中心,更快速、高效地散热。智能移动设备运行时,热源元件4及其他元器件5产生热量传递至电路板3处,使得电路板3发热,此时管体11的外壁吸收热源元件4、其他元器件5以及电路板3处的热量,热量从外壁向管体11内扩散,由于管体11内与壳体2外是连通的,会有外部气流通过管体11,使管体11内的热量能迅速被气流带走,热量不停地从热源元件4等处产生,又不停地传导至管体11处被气流带走,智能移动设备能够保持正常温度;并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手会不停活动,气流通过管体11的数量越多、流速越快,散热效果越好。该散热结构利用对流散热的方式,替代了利用铜管、散热硅脂的自身性质来散热的处理方式,散热效果佳,热量不易直达智能移动设备底部或与人体接触。
作为管体11的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管体11可呈直管状,管体11可贯穿壳体2并于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使得管体11处的热量能够随管内的气流带出至壳体2外。
当然,作为管体11的其它可能实现的方式,管体11也可以呈弧状、波浪形等其它适合的形状。具体应用中,可以选用相同或不同的管体11组合设置于壳体2内部。
管体11可呈直管状且并排设置有多个,其呈直管状的管体11a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来确定。气流均从壳体2一侧的管道口12a流入,直线地从另一侧的管道口12b流出;或者,也可以从管道口12b流入,直线地从管道口12a流出。本实施例中,呈直管状的管体11a设置有九个。
可选地,管体11内壁面积可为管体11横截面积的两倍或以上,即管体11的侧面只是小孔,而管体11的内部面积则是该小孔面积的两倍或以上,散热面积增加,散热效率更高、更快;且体积小、不占空间。
可选地,管体11可通过注塑结构或卡扣固定于壳体2内,增加强度。
可选地,管体11为钢管、铝管或铜管,便于冲洗,冲水便可清洗干净,无需其他清洗剂或复杂的清洗手法,并且成本低,价格更有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包括如上述中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智能移动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手环等,其散热结构中管体11形状、尺寸和材料等的选用,管体11的布设方式、数量多少都可根据智能移动设备具体的型号、尺寸来决定,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其通风管1使气流形成对流,结构简单,有效地增加热对流,使智能移动设备内部的热量直接从通风管1处散热,有效地利用空气对流。增加空气对流,利用空气的热扩散排热量,替代了利用铜管、散热硅脂的自身性质来散热的处理方式,散热效果佳;并且,热源元件4、电路板3及散热结构均与人体接触面分离,使热量不至于直达智能移动设备底部或与人体接触。
实施例二:
仅与实施例一的管体11的结构布设方式不同,作为管体11的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如图4所示,管体11可呈U字形,管体11于壳体2内可具有U字形折弯结构,并且管体11可于壳体2的同一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使得管体11处的热量能够随管内的气流带出至壳体2外,U字形折弯结构可以靠近于壳体2的中心处。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2内可设置有两组呈U字形的管体11b(11c),其中一组呈U字形的管体11b可于壳体2的一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c和管道口12d,另一侧呈U字形的管体11c可与壳体2的另一相对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e和管道口12f,其每组呈U字形的管体11b(11c)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来确定。本实施例中,管道口12c和管道口12d位于壳体2左边的侧表面,管道口12e和管道口12f位于壳体2右边的侧表面,则部分气流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c流入,再迂回地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d流出;部分气流从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e流入,再迂回地从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f流出。本实施例中,每组呈U字形的管体11设置有两个。
可选地,壳体2内还可设置有U字形的管体11,并且壳体2内还可设置有呈直管状或呈折线状的管体11,如以下实施例三、四所示。
实施例三:
仅与实施例一、二的管体11的布设结构方式不同,如图5所示,壳体2内可设置有呈直管状的管体11d,呈直管状的管体11d可于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g和管道口12h;呈直管状的管体11d上下两侧均可设置有两个呈U字形的管体11e和管体11f,并且同侧的两个呈U字形的管体11e和管体11f可分别于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i、管道口12j和管道口12k、管道口12l。本实施例中,管道口12g、管道口12i和管道口12j位于壳体2左边的侧表面,管道口12h、管道口12k和管道口12l位于壳体2右边的侧表面,则部分气流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i流入,再迂回地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j流出;部分气流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g流入,直线地从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h流出,或者是从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h流入,直线地从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g流出;部分气流从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k流入,再迂回地从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l流出。本实施例中,呈直管状的管体11d设置有一个。
实施例四:
仅与实施例一、二、三的管体11的结构布设方式不同,如图6所示,作为管体11的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管体11还可呈折线状,例如直角状或阶梯状等,例如管体11大致呈“Z”字形等,管体11可贯穿壳体2并于壳体2内具有折弯结构,并且管体11可于壳体2的两个相对或相邻的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使得管体11处的热量能够随管内的气流带出至壳体2外。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壳体2内可设置有呈折线状的管体11g,呈折线状的管体11g可于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m和管道口12n,呈折线状的管体11上下两侧均可设置有呈U字形的管体11h和管体11i,并且上侧的U字形的管体11h可于壳体2的一个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o和管道口12p,下侧的呈U字形的管体11i可于壳体2的另一个侧表面形成管道口12q和管道口12r。本实施例中,管道口12m、管道口12o和管道口12p位于壳体2左边的侧表面,管道口12n、管道口12q和管道口12r位于壳体2右边的侧表面,则部分气流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o流入,再迂回地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p流出;部分气流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m流入,折线地从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n流出,或者是从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n流入,折线地从壳体2左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m流出;部分气流从壳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q流入,再迂回地从壳体2右边侧表面的管道口12r流出。本实施例中,呈U字形的管体11h和管体11i分别设置有一个,呈折线状的管体11g设置有两个。
可以理解地,每两个通风管1的管体11形成两两对流方式;气流从管体11左侧的管道口12流入,经过管体11从管体11右侧的管道口12流出形成左右对流方式;气流从左侧的管道口12流入,经过管体11再从管体11左侧的管道口12流出形成左左对流方式;气流从右侧的管道口12进入,经过管体11从管体11左侧的管道口12流出形成右左对流方式;气流从右侧的管道口12流入,经过管体11再从管体11右侧的管道口12流出形成右右对流方式。
当然,管体11的布设方式包括以上实施例一至四记载的四种但也不仅限于以上四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电路板和热源元件,所述热源元件贴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热源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包括管体和所述管体两端的管道口,所述管体靠近或贴置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热源元件,所述管体从所述壳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侧表面并形成所述管道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呈直管状,所述管体贯穿所述壳体并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呈U字形,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内具有U字形折弯结构,且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呈折线状,所述管体贯穿所述壳体并于所述壳体内具有折弯结构,且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或相邻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呈直管状且并排设置有多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组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其中一组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另一组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相对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U字形的所述管体,且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呈直管状或呈折线状的所述管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呈直管状的所述管体,呈直管状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呈直管状的所述管体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两个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且同侧的两个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分别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呈折线状的所述管体,呈折线状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呈折线状的所述管体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且上侧的U字形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一个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下侧的呈U字形的所述管体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个侧表面形成所述管道口。
10.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所述智能移动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手环。
CN201921118091.3U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Active CN210432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8091.3U CN210432285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8091.3U CN210432285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2285U true CN210432285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2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8091.3U Active CN210432285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22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676A (zh) * 2021-09-22 2021-12-21 南阳理工学院 可穿戴设备无感散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9676A (zh) * 2021-09-22 2021-12-21 南阳理工学院 可穿戴设备无感散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81514U (zh) 移动式电子设备外壳
CN107431120B (zh) 用于传递储存在相变材料中的热能的技术
CN104596334A (zh) 移动终端
CN104735956A (zh) 片型热管体
CN210432285U (zh)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WO2017063285A1 (zh) 屏蔽罩、pcb板和终端设备
CN213094736U (zh) 均温板结构
JP3197757U (ja) モバイル機器と結合し、起伏表面を有する放熱モジュール
CN203912443U (zh) 手持装置散热结构
CN105188302A (zh) 手持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CN105658021B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CN203722977U (zh) 行动装置散热结构
CN204948613U (zh) 侧向环绕的热管及其散热结构
CN204377305U (zh) 一种散热装置、电路板及终端
TWI454651B (zh) The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of capillary structure of hot plate
CN10522841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7966814A (zh) 带散热功能的vr头显
CN205161020U (zh) 散热模块组合结构
US20170118867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iddle frame thereof
JP6263841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CN204085275U (zh) 薄型热管结构
CN108601286B (zh) 电子设备
CN203912442U (zh) 手持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CN204244627U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CN204335244U (zh) 具散热结构之穿戴式主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