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8021B -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8021B
CN105658021B CN201410629897.4A CN201410629897A CN105658021B CN 105658021 B CN105658021 B CN 105658021B CN 201410629897 A CN201410629897 A CN 201410629897A CN 105658021 B CN105658021 B CN 105658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pace
conducting
frame body
heat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298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8021A (zh
Inventor
巫俊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298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8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8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8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8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8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包括一穿戴主体及一连接穿戴主体之穿戴带体,该穿戴主体包含一容设空间、一电路板及复数设于电路板上之电子元件,该等电子元件具有至少一发热源,该穿戴带体设有一导热部及一包覆该导热部外侧之保护部,该导热部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与对应电路板其上的发热源相触接,藉以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

Description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对穿戴式电子装置进行解热的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行动装置除了手机、平板外亦扩及至手表、项链、戒子亦成为具有多功能之智慧型穿戴电子装置,并随着功能日渐增加亦加入触控萤幕、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or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及卫星定位晶片等诸多元件,并智慧型手表除了可与其他行动装置透过蓝牙或网路连线使用外,亦可插入SIN卡进行3G或4G网路使用以及通话等功能。
而目前已知的智慧型手表(或称穿戴式手表)其内部的主要运算处理晶片(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进行运作或执行时会产生热量,但此热量并无法迅速向外进行散热,使该智慧型手表内部的热量会持续囤积(或积热)在中央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本身上及其周边处,而造成该智慧型手表产生作业延迟或严重者甚而当机之问题,且使用者穿戴智慧型手表时因会受到内部局部积热的关,而导致使用者手腕部位产生不舒适感的问题,故如何对该智慧型手表及各项穿戴式的型动装置进行解热为现行最优先解决之课题。
【发明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有效解决穿戴式电子装置内部积热问题的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让使用者穿戴可达到较佳舒适感的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包括:一穿戴主体,其包含一容设空间、一电路板及复数电子元件,该等电子元件设于该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且该等电子元件具有至少一发热源;及一穿戴带体,连接相对该穿戴主体,其设有一导热部及一保护部,该保护部包覆在该导热部之外侧,并该导热部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被该保护部包覆,且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与对应该发热源相触接。
该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与第三导热层之间,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该第一导热层外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
该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该第二导热层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
该导热部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该导热部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并该保护部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该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体与一第二导热体,该保护部设有一第一保护体与一第二保护体,该第一、二保护体分别包覆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外侧,该第一、二导热体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包覆,并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彼此相对应,且该容设空间内的电池件位于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的下方处。
该穿戴主体更包含一传导部,该传导部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位于该第一、二导热体上方,并该传导部的一侧上相邻两相对侧边的表面分别与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的一侧相触接,该传导部的另一侧与相对该电路板其上的发热源相贴设。
该第一、二导热体分别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一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之间,该第二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二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之间。
前述第一、二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该第一、二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并该第一、二保护体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
该传导部为一均温板,该传导部设有一腔室、一毛细结构及复数支撑柱,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该等支撑柱容设于该腔室内,其顶端与底端分别抵设相对该腔室内的上壁与下壁。
该第一、二导热体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该第一、二导热体各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第一、二导热体的毛细结构形成在各该腔室内壁上,并该第一、二保护体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该第一、二导热体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该第一、二导热体各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第一、二导热体的毛细结构形成在各该腔室内壁上,并该第一、二保护体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该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示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并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等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连通相邻该容设空间,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由该下框体的一凹部横跨该容设空间延伸至相对另一凹部内,并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
该导热部为石墨、金属箔或其组合所构成。
该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体与一第二导热体,该保护部设有一第一保护体与一第二保护体,该第一、二保护体分别包覆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外侧,该第一、二导热体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包覆,并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
该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示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内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并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等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与连通相邻该容设空间,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由该下框体的一凹部横跨该容设空间延伸至相对另一凹部内,并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
该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示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内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并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等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连通相邻该容设空间,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分别容设在该等凹部内并朝该容设空间之中心凸伸构成,并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
透过本发明此结构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式电子装置的散热效能,以有效解决已知穿戴式电子装置内部会积热之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达到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另一组合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另一组合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构件名称为: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1
穿戴主体…10
触控显示模组…101
触控显示面…1011
底面…1012
电池件…102
上框体…103
下框体…104
凹部…1041
容设空间…1042
电路板…105
电子元件…1051
发热源…10511
穿戴带体…20
导热部…201
第一导热体…202
第二导热体…203
第一导热层…2011、2021、2031
第二导热层…2012、2022、2032
第三导热层…2013、2023、2033
腔室…2014、2024、2034
毛细结构…2015、2025、2035
工作流体…2016、2026、2036
保护部…205
第一保护体…2051
第二保护体…2052
传导部…207
腔室…2071
毛细结构…2072
支撑柱…2073
工作流体…2074
套口…20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如图1、2、3所示,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与组合及剖面图示;该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1于该实施例以穿戴式手表(即智慧型手表)做说明,但不局限于此;该穿戴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穿戴主体10与一穿戴带体20,该穿戴主体10包含一容设空间1042、一电路板105、复数电子元件1051、一触控显示模组101、一电池件102、一上框体103及一下框体104,前述上框体103其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101,该触控显示模组101具有一触控显示面1011及一底面1012,该触控显示面1011用以供使用者于该触控显示面1011上触控操作与观看显示的资讯,该底面1012相对该电路板105,并于具体实施时,使用者可透过复数螺丝(图中未示)将电路板105锁固在相对该底面1012上。
而前述下框体104与对应该上框体103相盖设,且其设有前述容设空间1042与复数凹部1041,该容设空间1042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104的一侧之中央处上,其用以供容设该电路板105与该等电子元件1051及电池件102(如锂电池),该等凹部1041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104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连通相邻该容设空间1042,并该电池件102位于该容设空间1042之底部上。
前述电路板105于该实施例以印刷电路板105(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做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该电路板105上设有该等电子元件1051,所述复数电子元件1051具有至少一发热源10511,于该实施例之发热源10511主要是以2个发热源10511做说明,其中一个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另一个为图形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 Unit,GPU),而其余电子元件1051为记忆体(如快闪记忆体)及其他元件(如电容、电阻、电晶体或IC晶片等元件);但于本发明实际实施时,前述发热源10511并不局限于上述2个发热源10511,使用者可以根据想对散热的电子元件1051调整设计其余电子元件1051也可作为发热源10511,如IC晶片或电池等,合先陈明。
如图1、3所示,为前述穿戴带体20于该实施例以可挠性穿戴带体20(即软式的表带)做说明,且该穿戴带体20连接相对该穿戴主体10,且其设有一导热部201及一保护部205,该保护部205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其包覆(披覆)该导热部201之外侧,并该导热部201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1042内并未被该保护部205包覆,亦即所述导热部201之另一部分是被该保护部205整体包覆,此部分位于该穿戴主体10的两旁外面用以供使用者穿戴,于该容设空间1042内该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即导热部201之一部分)由该下框体104的一凹部1041横跨过该容设空间1042延伸至相对另一凹部1041内,且该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的一侧用以与对应该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触接(或贴设),透过该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将吸收到的发热源10511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到该导热部201的另一部分向外达到散热的效果。其中,该实施例以电路板105位在该导热部201的裸露部分上方处,该电池件102则位在该导热部201的裸露部分下方处做说明,但于具体实施时,电路板105与电池件102的排列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排列位置,也可将电路板改设计位在导热部201的下方处,且相邻该电池件102,同样该电路板其上发热源10511仍是与相对该导热部201 之裸露部分相贴设,合先陈明。
此外,于本较佳实施之穿戴带体20为一体式长型表带做说明,其中间段(即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容设在该容设空间1042内将吸收到的热量,快速传导到该穿戴主体10至少一旁外的穿戴带体20之前段及或後段上,藉由该前端与後段内被包覆的导热部201将接收到的热量向外排热,以有解决该穿戴主体10的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的热量会囤积在内部造成积热的问题,让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能运作稳定与快速,进而还有效达到让使用者穿戴时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并前述导热部201为石墨、金属箔或其组合所构成,且于该实施例该导热部201以3层的导热层结构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本发明实际实施时,使用者可以根据导热效率或整体厚度外观等需求,调整设计所述导热部只有1层导热层(如石墨或金属箔)、2层导热层或4层导热层依此类推。并该导热部201设有一第一导热层2011、一第二导热层2012及一第三导热层2013,该第一、三导热层2011、2013为金属箔所构成,于该实施例之第一、三导热层2011、2013为铜箔所构成,以及该第二导热层2012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做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于具体实施时,该第一、二、三导热层2011、2012、2013可选择为石墨、金属箔(金箔、银箔、铜箔或铝箔)或石墨与金属箔组合所构成,如第一、二导热层2011、2012为石墨,第三导热层2013为铜箔,第一导热层2011为铜箔,第二、三导热层2012、2013为石墨,依此类推。
并该第二导热层2012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2011与第三导热层2013之间,该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之另一侧(即第三导热层2013外侧)与相对该电池件102相贴设,且该保护部205包覆该导热部201之另一部分的第一、三导热层2011、2013的外侧(即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後段内被包覆的导热部201),且于该容设空间1042其内的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的第一导热层2011外侧(即穿戴带体20之中间段裸露的导热部201)与相对该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贴设,使该第一导热层202会将吸收到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给第二、三导热层2012、2013上,并同时将前述热量与第三导热层2013吸收到电池件102的热量一并传递到该导热部201之另一部分(即该穿戴主体10两旁外的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後段)上向外进行散热,藉以对穿戴主体10达到快速解热的效果。
因此,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导热部201,使该导热部201之一部分为裸露与穿戴主体10的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2;该本实施例之结构及连结关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一实施例之导热部201改设计为可挠性热管,亦即所述导热部201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如铜材质)之可挠性热管、可挠性金属材质(如铜材质或铝材质)所构成的可挠性薄型热管,或可挠性非金属材质(如塑胶、橡胶或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所构成的可挠性薄型热管,并该保护部205可选择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于该实施例之保护部205以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做说明。
并于该实施例之导热部201以可挠性热管(即导热部201)做说明,且该导热部201具有一腔室2014及一毛细结构2015,该腔室2014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2016(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
前述毛细结构2015形成在该腔室2014内壁上,且于该容设空间1042其内该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的另一侧与相对该电池件102相贴设,该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的一侧(即可挠性热管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贴设,透过该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将发热源10511产生的热量与电池件102的热量一并传导到内部腔室2014内进行热交换,并令该腔室2014内部的工作流体2016蒸发後于该腔室2014内扩散,令该蒸发的工作流体(或称为汽态工作流体)会往所述导热部201之另一部分其内腔室2014(即该穿戴主体10两旁外的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後段其内腔室)方向流动,令蒸发的工作流体于该导热部201之另一部分其内腔室2014冷凝後,藉由该导热部201之另一部分其腔室2014内的毛细结构2016回流至该导热部201之一部分(即穿戴带体20之中间段裸露的导热部201)上持续进行汽液循环,以有效达到对该穿戴主体10的发热源10511达到快速解热的效果。
所以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导热部201为可挠性热管,使该导热部201之一部分为裸露与穿戴主体10的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5、6所示,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分解与组合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4;该本实施例之结构及连结关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导热部201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保护部205则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所以该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後段(即包覆有保护部205的导热部201之另一部分)是分别朝该下框体104之中心方向内弯曲固定形成一套口208,该套口208用以供使用者直接穿戴套入。
所以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导热部201为热管,使该导热部201之一部分为裸露与穿戴主体10的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7、8、9所示,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分解与组合及剖面示意图;该本实施例之结构及连结关与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穿戴带体20为一体式长型表带,改设计成为两件式长型表带以及将穿戴带体20之导热部201的裸露部分不贴设发热源10511,而是将导热部201之裸露部分与一贴设发热源10511之传导部207相贴设,但于本发明实际实施时,可以根据使用者对发热源10511数量的多寡或散热需求调整设计将导热部201的裸露部分除了与贴设发热源10511之传导部207相贴设外,还能与相对发热源10511相贴设。
前述导热部201设有一第一导热体202与一第二导热体203,该保护部205设有一第一保护体2051与一第二保护体2052,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分别包覆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外侧,并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1042内并未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包覆,亦即所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另一部分是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整体包覆,此部分位于该穿戴主体10的两旁外面用以供使用者穿戴。
此外,于本较佳实施之穿戴带体20为两件式长型表带所构成做说明,其後段(即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容设在该容设空间1042内将间接吸收到的热量(即透过传导部207将接收到热量传给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快速传导到该穿戴主体10两旁外的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上,藉由该前端与中段内被包覆的第一、二导热体202、203将接收到的热量向外排热,以有解决该穿戴主体10的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的热量会囤积在内部造成积热的问题,让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能运作稳定与快速,进而还有效达到让使用者穿戴时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并前述导热部201的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分别容设在该等凹部1041内并朝该容设空间1042之中心凸伸构成,且于该等凹部1041内的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彼此相对应,且所述电池件102位于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下方处。并前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分别设有一第一导热层2021、2031、一第二导热层2022、2032及一第三导热层2023、2033,前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第一、三导热层2021、2031、2023、2033为金属箔(如金箔、银箔、铜箔或铝箔)所构成,于该实施例之第一、二导热体202、203的第一、三导热层2021、2031、2023、2033以铜箔做说明,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第二导热层2022、2032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并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
而所述第一导热体202之第二导热层2022夹设在该第一导热体202之第一、三导热层2021、2023之间,该第二导热体203之第二导热层2032夹设在该第二导热体203之第一、三导热层2031、2033之间,且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分别包覆在相对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另一部分的第一、三导热层2021、2031、2023、2033的外侧(即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内被包覆的导热部201)。前述穿戴主体10更包含一传导部207,该传导部207容设于该容设空间1042内,且位于该电路板105的正下方处,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则位于该传导部207的下方(即传导部207设于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上方),且于该实施例之传导部207为均温板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亦可选择为热管或其他可传导的元件;并该均温板(即传导部207)设有一腔室2071、一毛细结构2072及复数支撑柱2073,该腔室2071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2074(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该毛细结构2072形成在该腔室2071内壁上,该等支撑柱2073容设于该腔室2071内,其顶端与底端分别抵设相对该腔室2071内的上壁与下壁。
前述传导部207的一侧上相邻两相对侧边的表面分别与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一侧相触接,该传导部207的一侧上其余部分的表面则与相对该电池件102相贴设,而该传导部207的另一侧与电路板105其上的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贴设,并该传导部207的另一侧对应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1之底面1012,所以透过该传导部207将吸收到该发热源10511与电池件102产生的热量分别传导给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第一导热层2021、2031外侧上,令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第一导热层2021、2031会迅速传导给各自的第二、三导热层2022、2023、2032、2033上,并同时将前述热量传递到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另一部分(即该穿戴主体10两旁外的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 上向外进行散热,藉以对穿戴主体10达到快速解热的效果。
因此,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使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为裸露是与对应该传导部207相贴设,该传导部207则与相对穿戴主体10之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7、8;该本实施例之结构及连结关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四实施例之导热部201改设计为可挠性热管,亦即前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如铜材质)之热管,且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各具有一腔室2024、2034及一毛细结构2025、2035,该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腔室2024、2034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2026、2036(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并前述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毛细结构2025、2035形成在各该腔室2024、2034内壁上,并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于该较实施例之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以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做说明。
所以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可挠性热管,使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为裸露是与对应该传导部207相贴设,该传导部207则与相对穿戴主体10之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11、12所示,为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0;该本实施例之结构及连结关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则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所以该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即包覆有第一保护体2051的第一导热体202之另一部分与包覆有第二保护体2052的第二导热体203之另一部分)是分别朝该下框体104之中心方向内弯曲固定形成一套口208,该套口208用以供使用者直接穿戴套入,并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所以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热管,使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为裸露是与对应该传导部207相贴设,该传导部207则与相对穿戴主体10之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13、14所示,为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分解与组合示意图;该实施例之结构及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穿戴带体20为一体式长型表带,改设计成为两件式长型表带以及将穿戴带体20之导热部201的裸露部分贴设对应的发热源上,亦即前述导热部201设有一第一导热体202与一第二导热体203,该保护部205设有一第一保护体2051与一第二保护体2052,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分别包覆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外侧,并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1042内并未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包覆,亦即所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另一部分是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整体2051、2052包覆,此部分位于该穿戴主体10的两旁外面用以供使用者穿戴,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一侧(即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于容设空间1042内用以分别与对应前述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触接(或贴设),透过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将吸收到的发热源10511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到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的另一部分向外达到散热的效果。
于具体实施时,使用者可以事先根据电路板105其上发热源10511摆设位置的需求,调整设计两件式长型表带的其中一件长型表带上设有导热体,另一件长型表带上则没有导热体,就是该第一导热体202或第二导热体203的一部分接触发热源10511,而未接触发热源10511的第一保护体2051或第二保护体2052内则没有包覆前述第一导热体202或第二导热体203,如图15、16所示,所述第一保护体2051内未设有该第一导热体202,其一端容设在相对的凹部1041内,该第二保护体内则设有被包覆的第二导热体202,并于容设空间1042内前述第二导热体203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对应前述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触接(或贴设),该第二导热体203之裸露部分的另一侧与相对该电池件102相贴设。
此外,于本较佳实施之穿戴带体20为两件式长型表带所构成做说明,其後段(即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容设在该容设空间1042内将直接将吸收到的热量,快速传导到该穿戴主体10两旁外的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上,藉由该前端与中段内被包覆的第一、二导热体202、203将接收到的热量向外排热,以有解决该穿戴主体10的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的热量会囤积在内部造成积热的问题,让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能运作稳定与快速,进而还有效达到让使用者穿戴时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13、14所示,前述导热部201的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分别容设在该等凹部1041内并朝该容设空间1042之中心凸伸构成,并前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分别设有一第一导热层2021、2031、一第二导热层2022、2032及一第三导热层2023、2033,前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第一、三导热层2021、2031、2023、2033为金属箔(金箔、银箔、铜箔或铝箔)所构成,于该实施例之第一、二导热体202、203的第一、三导热层2021、2031、2023、2033以铜箔做说明,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第二导热层2022、2032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并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
而所述第一导热体202之第二导热层2022夹设在该第一导热体202之第一、三导热层2021、2023之间,该第二导热体203之第二导热层2032夹设在该第二导热体203之第一、三导热层2031、2033之间,且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分别包覆在相对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另一部分的第一、三导热层2021、2031、2023、2033的外侧(即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内被包覆的导热部201)。并于该容设空间1042其内的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第一导热层2021、2031外侧(即穿戴带体20之後段裸露的导热部201)与相对该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贴设,而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第三导热层2023、2033外侧贴设相对该电池件102,所以使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第一导热层2021、203会将吸收到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给各自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第二、三导热层2022、2023、2032、2033上,并同时将前述热量与第三导热层2023、2033吸收到电池件102的热量一并传递到各自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另一部分(即该穿戴主体10两旁外的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上向外进行散热,藉以对穿戴主体10达到快速解热的效果。
因此,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使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为裸露与相对穿戴主体10之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3;该本实施例之结构及连结关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七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四实施例之导热部201改设计为可挠性热管,亦即前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如铜材质)之可挠性热管,且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各具有一腔室2024、2034及一毛细结构2025、2035,该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腔室2024、2034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2026、2036(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并前述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毛细结构2025、2035形成在各该腔室2024、2034内壁上,且于该容设空间1042其内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另一侧相对电池件102相贴设,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裸露部分的一侧(即可挠性热管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贴设,并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于该较实施例之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以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做说明。
于具体实施时,使用者可以事先根据电路板105其上发热源10511摆设位置的需求,调整设计两件式长型表带的其中一件长型表带上设有导热体,另一件长型表带上则没有导热体,就是该第一导热体202(即第一可挠性热管)或第二导热体203(即第二可挠性热管))的一部分接触发热源10511,而未接触发热源10511的第一保护体2051或第二保护体2052内则没有包覆前述第一导热体202或第二导热体203,如图18所示,并辅以参阅图15,所述第一保护体2051内未设有第一导热体202 (即第一可挠性热管),其一端容设在相对的凹部1041内,该第二保护体内则设有被包覆的第二导热体202 (即第二可挠性热管),并于容设空间1042内前述第二导热体203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对应前述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触接(或贴设),该第二导热体203之裸露部分的另一侧贴设相对该电池件102。
所以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可挠性热管,使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为裸露与穿戴主体10的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7;该本实施例之结构及连结关及其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七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则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所以该穿戴带体20之前段与中间段(即包覆有第一保护体2051的第一导热体202之另一部分与包覆有第二保护体2052的第二导热体203之另一部分)是分别朝该下框体104之中心方向内弯曲固定形成一套口208,该套口208用以供使用者直接穿戴套入,并该第一、二保护体2051、2052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于具体实施时,使用者可以事先根据电路板105其上发热源10511摆设位置的需求,调整设计两件式长型表带的其中一件长型表带上设有导热体,另一件长型表带上则没有导热体,就是该第一导热体202(即第一热管)或第二导热体203(即第二热管))的一部分接触发热源10511,而未接触发热源10511的第一保护体2051或第二保护体2052内则没有包覆前述第一导热体202或第二导热体203,如图20所示,并辅以参阅图18,所述第一保护体2051内未设有第一导热体202 (即第一热管),其一端容设在相对的凹部1041内,该第二保护体内则设有被包覆的第二导热体202 (即第二热管),并于容设空间1042内前述第二导热体203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对应前述发热源10511(即中央处理器与图形处理器)相触接(或贴设),该第二导热体203之裸露部分的另一侧贴设相对电池件102。
所以透过本发明之穿戴带体20内包覆有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为热管,使该第一、二导热体202、203之一部分为裸露与穿戴主体10的发热源10511相贴设的结构设计,得有效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10内产生积热的问题,进而还有效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以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已知具有下列之优点:
1. 具有大幅增加穿戴电子装置之散热效能,以避免穿戴主体内产生积热的问题;
2. 让使用者穿戴时能获得较佳的舒适感的效果。
以上所述者,仅本发明之较佳可行之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发明上述之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之变化,皆应包含于本案之权利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穿戴主体,其包含一容设空间、一电路板及复数电子元件,该复数电子元件设于该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容设在该容设空间内,且该复数电子元件具有至少一发热源 ;及
一穿戴带体,连接相对该穿戴主体,其设有一导热部及一保护部,该保护部包覆在该导热部之外侧,并该导热部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被该保护部包覆,且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与对应该发热源相触接;
所述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体与一第二导热体,该保护部设有一第一保护体与一第二保护体,该第一、二保护体分别包覆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外侧,该第一、二导热体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包覆,并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彼此相对应,且该容设空间内的电池件位于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的下方处。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与第三导热层之间,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该第一导热层外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该第二导热层为石墨材质所构成,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于该容设空间其内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该保护部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更包含一传导部,该传导部容设于该容设空间内,且位于该第一、二导热体上方,并该传导部的一侧上相邻两相对侧边的表面分别与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的一侧相触接,该传导部的另一侧与相对该电路板其上的发热源相贴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导热体分别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一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之间,该第二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二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中前述第一、二导热体之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该第一、二导热体之第二导热层为石墨材质所构成,该第一、二保护体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部为一均温板,该传导部设有一腔室、一毛细结构及复数支撑柱,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该复数支撑柱容设于该腔室内,其顶端与底端分别抵设相对该腔室内的上壁与下壁。
10.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导热体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该第一、二导热体各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第一、二导热体的毛细结构形成在各该腔室内壁上,该第一、二保护体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导热体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该第一、二导热体各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第一、二导热体的毛细结构形成在各该腔室内壁上,该第一、二保护体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示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复数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连通相邻该容设空间,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由该下框体的一凹部横跨该容设空间延伸至相对另一凹部内,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石墨、金属箔或其组合所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体与一第二导热体,该保护部设有一第一保护体与一第二保护体,该第一、二保护体分别包覆对应该第一、二导热体之外侧,该第一、二导热体之一部分裸露于该容设空间内并未分别被该第一、二保护体包覆,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的一侧与相对该发热源相贴设。
15.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示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内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并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复数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与相邻该容设空间连通,该导热部之裸露部分由该下框体的一凹部横跨该容设空间延伸至相对另一凹部内,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6或 14所述之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具有一触控显示模组、一电池件、一上框体及一下框体,该上框体盖设于相对该下框体上,且其内容设有该触控显示模组,该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触控显示面及一底面,该底面相对该电路板,并该下框体设有前述容设空间与复数凹部,该容设空间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之中央处上,该复数凹部则凹设形成在该下框体的一侧两相对侧边上,且与相邻该容设空间连通,该第一、二导热体之裸露部分分别容设在该复数凹部内并朝该容设空间之中心凸伸构成,该电池件容设在该容设空间之底部上。
CN201410629897.4A 2014-11-10 2014-11-10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Active CN105658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9897.4A CN105658021B (zh) 2014-11-10 2014-11-10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9897.4A CN105658021B (zh) 2014-11-10 2014-11-10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8021A CN105658021A (zh) 2016-06-08
CN105658021B true CN105658021B (zh) 2018-08-10

Family

ID=5648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29897.4A Active CN105658021B (zh) 2014-11-10 2014-11-10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8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023B (zh) * 2014-11-13 2018-05-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穿戴装置散热结构
CN106993396A (zh) * 2017-05-16 2017-07-2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手机主板的防屏蔽结构
CN108566771B (zh) * 2018-06-27 2024-02-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及其绑带
CN110691494A (zh) * 2019-09-30 2020-0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2739154A (zh) * 2020-12-09 2021-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US11781816B2 (en) * 2021-12-24 2023-10-10 Asia Vital Components (China) Co., Ltd. Hetero-material floating heat pipe structur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6706U (zh) * 2009-11-19 2010-08-04 张菁华 散热手表
US20120194976A1 (en) * 2011-01-31 2012-08-02 Golko Albert J Wrist-Wor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for
CN203327471U (zh) * 2013-07-23 2013-12-0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CN103546181A (zh) * 2012-07-17 2014-01-29 高寿谦 可拆卸并可自由组合功能的穿戴式无线智能电子装置
CN203490474U (zh) * 2013-08-28 2014-03-19 深圳市云家端关爱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机芯组件及其应用的智能手表
CN104053344A (zh) * 2014-07-08 2014-09-17 苏州佳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型遮光散热片
CN203912443U (zh) * 2014-06-17 2014-10-2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装置散热结构
CN204244627U (zh) * 2014-11-10 2015-04-0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4933B2 (ja) * 1996-10-04 2000-06-19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熱発電腕時計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36706U (zh) * 2009-11-19 2010-08-04 张菁华 散热手表
US20120194976A1 (en) * 2011-01-31 2012-08-02 Golko Albert J Wrist-Wor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3546181A (zh) * 2012-07-17 2014-01-29 高寿谦 可拆卸并可自由组合功能的穿戴式无线智能电子装置
CN203327471U (zh) * 2013-07-23 2013-12-04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CN203490474U (zh) * 2013-08-28 2014-03-19 深圳市云家端关爱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机芯组件及其应用的智能手表
CN203912443U (zh) * 2014-06-17 2014-10-2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装置散热结构
CN104053344A (zh) * 2014-07-08 2014-09-17 苏州佳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型遮光散热片
CN204244627U (zh) * 2014-11-10 2015-04-01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8021A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8021B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CN203327471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TWI584110B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散熱結構
CN105338783B (zh)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装置
CN107850871A (zh)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通过使用腕带作为散热片的热解决方案
CN105188302B (zh) 手持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CN203912443U (zh) 手持装置散热结构
TW201617747A (zh)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CN101566869A (zh) 具有散热装置的笔记本电脑
CN104349637A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CN204244627U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TWM487609U (zh) 手持電子裝置散熱結構
CN103231554B (zh) 层叠型高导热石墨膜结构
CN203185770U (zh) 层叠型高导热石墨膜结构
CN106455422B (zh) 手持装置散热结构
CN204335244U (zh) 具散热结构之穿戴式主机装置
CN203912442U (zh) 手持电子装置散热结构
CN105658020B (zh) 具散热结构之穿戴式主机装置
CN206165060U (zh) 手持装置散热结构
CN210432285U (zh)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移动设备
CN204244628U (zh) 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
CN105658023B (zh) 智能型穿戴装置散热结构
CN204217306U (zh) 智能型穿戴装置散热结构
CN204377301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载体
CN107318236A (zh) 可携式电子产品以及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散热式外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