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1921U - 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31921U CN210431921U CN201920990213.1U CN201920990213U CN210431921U CN 210431921 U CN210431921 U CN 210431921U CN 201920990213 U CN201920990213 U CN 201920990213U CN 210431921 U CN210431921 U CN 2104319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tc
- electrode
- copper
- copper busbar
- neg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解决了现有PTC加热器中利用PCB板连接载流低,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其设有PTC加热组件和控制电源板,PTC加热组件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和加热管,加热管设有铝管,铝管内设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有加热芯片,铝管的上方设有胶塞,正电极片与负电极片均从胶塞中伸出,胶塞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PTC加热组件通过三个铜母排连接控制电源板。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加热器PTC结构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加热器PTC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PTC是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里使用的一种制热设备。主要由加热管、散热条、电极片、ECU、外壳等部件组成。其中加热管与ECU的连接过去主要通过PCB板进行电流汇集,通过导线连接到ECU,由于PCB本身载流低、稳定性差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PCB烧损,影响整个PTC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影响整车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本较低、提高PCB板连接载流和可靠性的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设有PTC加热组件和控制电源板,PTC加热组件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和加热管,加热管设有铝管,铝管内设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设有加热芯片,其特征是,铝管的上方设有胶塞,正电极片与负电极片均从胶塞中伸出,胶塞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PTC加热组件通过三个铜母排连接控制电源板。
优选地,正极铜母排与负极铜母排上均设有电极孔,正极铜母排通过电极孔连接八个正电极片,负电极铜母排通过电极孔分别连接四个负电极片。
优选地,正极铜母排和负极铜母排均设有折弯引脚,折弯引脚呈“L”状,折弯引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焊接于铜母排上且与铜母排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折弯部,另一部分为垂直于折弯部且与折弯部为一体式结构的引脚部。
优选地,控制电源板上设有三个引脚孔,正极铜母排和负极铜母排的折弯引脚的引脚部分别通过穿过电源板上的引脚孔。
优选地,正极铜母排上设有两个凹槽,分别与负极铜母排上的折弯引脚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三个铜母排,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正极铜母排与铝管内的正极片连接,两个负极铜母排与铝管的负极片连接,正极铜母排和负极铜母排还均设有折弯引脚,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对应的引脚孔,折弯引脚穿过引脚孔,使得PTC加热组件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代替了原有装置中PCB板连接PTC组件和控制电路板,不仅简化了结构,还克服了PCB板载流低、占用空间大的缺点,提高了PTC加热组件在复杂工况下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PTC加热组件;2.控制电路板;3.散热条;4.加热管;5.铝管;6.正电极片;7.负电极片;8.正极铜母排;9.负极铜母排;10.折弯引脚;11.引脚孔;12.折弯部;13.引脚部;14.凹槽;15.胶塞;16.电极孔;17.正电极槽;18.负电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于限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如图1-2所示,其设有PTC加热组件1和控制电路板2,控制电路板2设PTC加热组件1的上方,控制电路板2与PTC加热组件1之间通过铜母排连接。
PTC加热组件1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3和加热管4,散热条3采用矩形的散热翅片,材质为铝合金,为了保证更好的散热效果,散热条3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散热翅片,材质可以为铝或者其他易导热的材质;加热管4设有铝管5,铝管5内设有正电极片6和负电极片7,正电极片6和负电极片7之间设有加热芯片(图中未示出),加热芯片用于产生热量。
铝管5的上方设有胶塞15,胶塞15用于将铝管5内的正电极片6和负电极片7隔离并固定,胶塞15上设有两个电极槽,分别为正电极槽17和负电极槽18,正电极片6从正电极槽17伸出,负电极片7从负电极槽18伸出。
胶塞15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8和两个负极铜母排9,一个正极铜母排8连接正电极片6伸出的部分,负极铜母排9连接负电极片7伸出的部分,正极铜母排8和负极铜母排9上均设有折弯引脚10,正极铜母排8与负极铜母排9通过折弯引脚10分别连接控制电路板2。
具体地,正极铜母排8与负极铜母排9上均设有电极孔16,从胶塞15的正电极槽17延伸出来的正电极片6通过电极孔16共同连接一个正极铜母排8,相邻四个从胶塞15的负电极槽18中延伸出来的负电极片7通过电极孔16连接一个负电极铜母排9。
一个正极铜母排8和两个负极铜母排9均设有折弯引脚10,折弯引脚10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焊接于铜母排上且与铜母排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折弯部12,另一部分为垂直于折弯部12且与折弯部12为一体式结构的引脚部13,对应的,控制电路板2上设有三个引脚孔11,正极铜母排8和负极铜母排9的折弯引脚10的引脚部13穿过控制电路板2上的引脚孔11,使得PTC加热组件1与控制电路板2相连接。利用三个铜母排将控制电路板2与PTC加热组件1相连接,代替了原有的PCB板连接,避免了使用PCB板连接造成载流低和占用空间大的缺点,简化了结构,增强了电路载流效果,且保证了PTC加热器在复杂工况下工作的可靠性。
正极铜母排8上还设有两个凹槽14,分别与负极铜母排9上的折弯引脚10相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设有PTC加热组件和控制电源板,所述PTC加热组件设有交替排放的散热条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设有铝管,所述铝管内设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设有加热芯片,其特征是,所述铝管的上方设有胶塞,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均从所述胶塞中伸出,所述胶塞的上方设有三个铜母排,分别为一个正极铜母排和两个负极铜母排,所述PTC加热组件通过三个铜母排连接所述控制电源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母排与所述负极铜母排上均设有电极孔,所述正极铜母排通过所述电极孔连接八个正电极片,所述负极铜母排通过所述电极孔分别连接四个负电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母排和所述负极铜母排均设有折弯引脚,所述折弯引脚呈“L”状,所述折弯引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焊接于所述铜母排上且与所述铜母排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折弯部,另一部分为垂直于所述折弯部且与所述折弯部为一体式结构的引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源板上设有三个引脚孔,所述正极铜母排和所述负极铜母排的折弯引脚的引脚部分别通过穿过所述电源板上的引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母排上设有两个凹槽,分别与所述负极铜母排上的折弯引脚相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0213.1U CN210431921U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0213.1U CN210431921U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31921U true CN210431921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90213.1U Active CN210431921U (zh) | 2019-06-27 | 2019-06-27 | 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31921U (zh) |
-
2019
- 2019-06-27 CN CN201920990213.1U patent/CN2104319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74055C (zh) | 车用散热器风扇电机电刷架组件 | |
CN103687303B (zh) | 功率半导体器件和pcb 的联接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0138238B (zh) | 一种功率模块 | |
CN210431921U (zh) | 一种ptc电极引出方式结构 | |
CN201927619U (zh) | 用于光伏组件的接线盒 | |
CN203941199U (zh) | 电能表 | |
CN207893957U (zh) | 一种空调ptc加热器 | |
CN103390671A (zh) | 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 | |
CN208939063U (zh) | 单面焊接的电池模块 | |
CN211429640U (zh) | 一种利用导热金属传导电流的电动车驱动器 | |
CN209896505U (zh) | 一种用于飞机发动机试验台的配电断路器盒 | |
CN203434471U (zh) | 一种光伏防雷汇流箱 | |
CN113747753A (zh) | 一种车载驱动模块总成 | |
CN209516953U (zh) | 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系统 | |
CN203288622U (zh) | 一种盒体结构改进的光伏接线盒 | |
CN203536450U (zh) | 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 | |
CN109273652A (zh) | 单面焊接的电池模块 | |
CN2548060Y (zh) | 空调机的ptc发热器及固定支架 | |
CN204721630U (zh) | 一种板式发热器 | |
CN219976558U (zh) | 一种发热装置及电暖器 | |
CN211981826U (zh) | 一种电阻焊光伏接线盒 | |
CN216819796U (zh) | 轴向二极管以及包含其的光伏接线盒以及光伏组件 | |
CN215268175U (zh) | 一种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
CN218071839U (zh) | 电加热模块及空气处理机组 | |
CN203785065U (zh) | 一种用插脚连接的超导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TC electrode lead-out structur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 Pledgee: Longquan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Ltd. Pledgor: WEIHAI KEBOL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1955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