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9820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9820U
CN210429820U CN201921296087.6U CN201921296087U CN210429820U CN 210429820 U CN210429820 U CN 210429820U CN 201921296087 U CN201921296087 U CN 201921296087U CN 210429820 U CN210429820 U CN 210429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transparent
pixel
area
pixe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960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勇
廖作敏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960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9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9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9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主显示区以及至少一功能附加区,所述功能附加区中具有至少一显示透光区,通过在显示透光区外围设置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并设置多层透明导线电性连接第一像素阳极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使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驱动第一显示像素发光,有利于增加布线空间,提高了显示透光区的透光率,从而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拍照和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全面屏由于极高的屏占比,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感官冲击,成为显示面板厂商竞相追求的目标。
全面屏由于极高的屏占比,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感官冲击,目前屏下摄像头常用设计是对显示面板摄像头区域进行挖孔处理,摄像头透光区域不显示画面,这种方式面板穿透率会比较高,但用户显示体验不好,无法呈现全屏的效果;而另一种方式是显示面板上设置显示透光区,并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透光区对应的位置设置屏下摄像头,提高了用户体验,然而,采用此种方式,显示面板的显示透光区的透光率较低,以至于屏下摄像头的拍照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透光区的透光率较低,以至于屏下摄像头的拍照效果较差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主显示区以及至少一功能附加区,所述功能附加区中具有至少一显示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在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外围且在所述功能附加区内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至少两绝缘层,覆盖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透明走线,设置于所述至少两绝缘层之间;以及
多个第一显示像素,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内,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包括第一像素阳极;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阳极通过所述透明走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发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像素阳极通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外围且在所述功能附加区内的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像素阳极通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外围且在所述功能附加区内的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透明走线为至少两层,每一所述绝缘层内均设置有过孔,相邻两层所述透明走线之间通过所述过孔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一层所述透明走线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另一层所述透明走线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多层所述透明走线电性连接,其中,多层所述透明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显示像素,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包括第二像素阳极,在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以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发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于相同层的每相邻两条所述透明走线之间的距离大于2um,且所述透明走线的线宽大于1u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外围的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多条所述信号走线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用于传输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像素的信号至所述第一像素阳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信号走线以及所述第一像素阳极占所述功能附加区的面积小于或等于50%;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阳极占所述显示透光区的面积小于5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呈阵列排布形成像素驱动电路岛,所述第一像素阳极通过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像素距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的最远距离为300~5000u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两绝缘层之间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像素通过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发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以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对应所述功能附加区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透光区外围设置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并设置多层透明导线电性连接第一像素阳极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使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驱动第一显示像素发光,有利于增加布线空间,提高了显示透光区的透光率,从而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拍照和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能附加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能附加区中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排布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布线简化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布线简化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中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布线简化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B为图8A中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布线简化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B为图9A中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布线简化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中显示面板的透明走线布线简化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1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13A-1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14A-1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的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透光区的透光率较低,以至于屏下摄像头的拍照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为主动矩阵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主显示区100a以及至少一功能附加区100b,其中,所述主显示区100a为主要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用于放置感光元件,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中具有至少一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用于显示图像的同时,可以透过光线以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且对应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设置的所述感光元件接收到光信号,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可为摄像头、光学触控组件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等,以使所述显示面板100能够实现例如拍照功能、光学触控功能以及光学指纹识别等功能。
如图2所示,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中可以设置多个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圆角矩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每个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尺寸为0.36mm2-100mm2,以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对应设置摄像头时,摄像头能具有良好的拍照效果,并降低工艺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一个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具有一个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进行阐述说明。
由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金属膜层,例如多晶硅层、栅极层以及源漏极金属层等,而金属膜层具有遮光作用,故显示面板100对应设置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的区域不具有透光性,而且多个金属膜层对光线存在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因此将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外围,使得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内由于未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而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如图3所示,在对应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且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内;在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设置有多个显示像素,其中在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设置有多个第一显示像素106,每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包括至少三个子像素,包括一个第一红色子像素、一个第一蓝色子像素以及一个第一绿色子像素,每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还可以包括第一白色子像素,组成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的子像素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微型发光二极管或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地,组成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的子像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如图4所示,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设置有多条透明走线105,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通过所述透明走线105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电性连接,多条所述透明走线105包括位于不同层的至少两层所述透明走线10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走线105为三层,所述透明走线105包括第一透明走线1051、第二透明走线1052以及第三透明走线1053,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以及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分别位于不同层;具体地,设置于相同层的每相邻两条所述透明走线105之间的距离大于2um,以避免同一层相邻两条所述透明走线105之间发生短路;所述透明走线105的线宽大于1um,以避免所述透明走线105由于线宽过小而发生断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通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a外围且在功能附加区100b内的所述透明走线105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主要在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设置所述透明走线10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可以通过一层所述透明走线105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多层所述透明走线105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
在一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可以通过一层所述透明走线105电性连接,例如,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5A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主显示区100a、功能附加区100b以及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内的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基板101、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至少三层绝缘层104、像素定义层108、多条透明走线105、多个第一显示像素106以及多个第二显示像素107。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显示区100b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显示像素103以及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7,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7包括第二像素阳极1071,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7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3发光。
其中,所述基板101可包括透明绝缘基板,例如所述基板101可包括玻璃基板、石英基板、透明树脂基板中的任意一种,透明树脂基板可包括聚酰亚胺类树脂;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外围且在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内的所述基板101上,在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所述基板101上还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2;至少两所述绝缘层104覆盖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所述透明走线105设置于所述至少两绝缘层104之间;所述绝缘层104远离所述基板10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显示像素106,每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包括第一像素阳极1061;所述绝缘层104远离所述基板10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显示像素107,每个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7包括第二像素阳极1071,每个组成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7的子像素下方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所述像素定义层108覆盖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所述第二像素阳极1071以及所述绝缘层10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104为四层,具体包括第一绝缘层1041、第二绝缘层1042、第三绝缘层1043以及第四绝缘层1044;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覆盖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上设置有第一透明走线1051,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以及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041上设置有第二透明走线1052,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1041以及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在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上设置有第三透明走线1053,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以及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上;多个所述第二像素阳极1071,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上;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和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之间依次通过位于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以及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上相互连通的过孔实现连接,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上的过孔实现连接。
如图5B所示为图5A中的所述透明走线的布线简化示意图,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
再如,继续参考图4,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另一层所述透明走线10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电性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6A所示,图6A与图5A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和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上的过孔实现连接,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依次通过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以及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上相互连通的过孔实现连接。
如图6B所示为图6A中的所述透明走线的布线简化示意图,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电性连接。
又如,继续参考图4,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另一层所述透明走线10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电性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7A所示,图7A与图5A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和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之间依次通过位于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以及第三绝缘层1043上相互连通的过孔实现连接,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依次通过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以及第一绝缘层1041上相互连通的过孔实现连接。
如图7B所示为图7A中的所述透明走线的布线简化示意图,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多层所述透明走线105电性连接,例如,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两层所述透明走线105电性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8A所示,图6A与图5A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和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之间依次通过位于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以及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上相互连通的过孔实现连接,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与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上的过孔实现连接,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上的过孔实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和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在所述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采用此种叠层布线的方式,有利于增加所述透明走线105的数量,从而增大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面积,以提高其透光率。
如图8B所示为图8A中的所述透明走线的布线简化示意图,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和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也可以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和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和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电性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再如,继续参考图4,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三层所述透明走线105电性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9A所示,图9A与图5A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以及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的过孔实现连接,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与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上的过孔实现连接,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与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之间通过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上的过孔实现连接,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通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上的过孔实现连接。
如图9B所示为图9A中的所述透明走线的布线简化示意图,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以及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通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以及部分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的所述透明走线105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也可以同时在所述主显示区100a设置所述透明走线105,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和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可进一步地增加所述透明走线105的布线空间,避免出现位于同一层且相邻的所述透明走线105之间的间距较窄而出现短路的问题。
如图10A所示,图10A与图5A的区别在于,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上设置有第一透明走线1051,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另一部分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延伸至所述主显示区100a;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1041以及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上设置有第二透明走线1052,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1042以及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2从所述主显示区100a经过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延伸至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所述第四绝缘层1044覆盖所述第三绝缘层1043以及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以及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靠近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的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通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外围且在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内的所述透明走线105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连接;远离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的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通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外围且在功能附加区100b内的所述透明走线105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电性连接,以减少所述透明走线105需要的整体布线空间,且可进一步增加所述透明走线105的数量。
如图10B所示为图10A中的所述透明走线的布线简化示意图,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之间通过依次通过位于部分位于所述功能附件区100b,部分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所述第三透明走线1053、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所述第二透明走线1052以及部分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部分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的所述第一透明走线1051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绝缘层104的材料为可以为透明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氮化硅、聚酰亚胺或光阻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透明走线105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导体材料,包括氧化铟、氧化铟锌或银纳米线的任意一种,由于所述透明走线105的透光性能较好,其透光率一般可达到90%以上,故可减少透过所述透明走线105的光线损失,以提高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透光率。
进一步地,参考图5A、图6A、图7A、图8A、图9A、图10A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两绝缘层104之间的导电层109,所述导电层109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7的所述第二像素阳极1071通过所述导电层109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7发光,能够增强导电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电层109的布线方式和材料、所述第二像素阳极1071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电性连接方式可以与所述透明走线105相同,且与所述透明走线105采用同一制程制得,有利于节省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所述透明走线105为三层,但不应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走线105可以为四层、五层甚至更多层,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透明走线105的层数越多,用于所述透明走线105的布线空间越大,有利于增加所述透明走线105的数量以增加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面积;然而由于工艺制程难度,且所述透明走线105层数过多则会增加出现相邻两层所述透明走线105之间电性接触不良的风险,故所述透明走线105的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之内且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外围的所述基板101上还设置有多条所述信号走线,多条所述信号走线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电性连接,用于传输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的信号至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由于所述信号走线也具有遮光作用,故将所述信号走线设置于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外围,使得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内由于未设置有所述信号走线而进一步提升其透光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所述信号走线以及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占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的面积小于或等于50%,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占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面积小于50%,以保证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具有足够的透光面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尺寸为600~10000um;每个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的尺寸小于每个所述第二像素阳极1071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的子像素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7的子像素的尺寸,且使得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具有更高的透光率。
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的像素密度可以小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7的像素密度以使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的尺寸可以小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中的所述第二显示像素107的尺寸以使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呈阵列排布可形成像素驱动电路岛10,所述第一像素阳极1061之间通过所述透明走线105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10电性连接,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10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10是将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呈岛状集中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而集中聚集在一起是相对于像素驱动电路较分散而言的,具体地,所述第一显示像素106距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10的最远距离为300~5000um。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岛10的结构示意图,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10包括m×n个阵列排布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其中,m表示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行数,n表示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列数,m和n均为正整数,m和n中至少之一为大于1;其中,m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128,n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128。进一步地,m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64,n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64。
如图12A、图12B所示,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周侧设置有由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聚集而形成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岛10和信号走线,其中,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电性连接,以向像素驱动电路岛10输入各种电信号;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中未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岛10和信号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设置需要占据一定的区域面积,通过将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相对聚集形成像素驱动电路岛10,可以增加显示透光区100c的面积尺寸;而通过将驱动第一显示像素106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和信号走线设置在显示透光区100c的周侧,以保证显示透光区100c中不需要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岛10,从而防止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和信号走线对显示透光区100c的显示和透光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可以用于驱动显示透光区100c中的多个第一显示像素106,以保证显示透光区100c中不需要设置像素驱动电路,从而使得显示透光区100c具有高透光率;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还可以用于驱动功能附加区100b中除显示透光区100c外其他区域中的第一显示像素10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和信号走线可以设置于功能附加区100b中,也可以设置于主显示区100a中;像素驱动电路岛10除了可以对功能附加区100b中的第一显示像素106进行驱动,也可以负责对主显示区100a中的靠近功能附加区100b的部分第二显示像素107进行驱动。
具体的,信号走线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线31和多个第二信号线32,第一信号线31和第二信号线32均与像素驱动电路岛10电性连接,以向像素驱动电路岛10输入各种电信号;像素驱动电路岛10通过透明导线105与第一像素阳极1061电性连接,以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一像素阳极1061。
其中,第一信号线31可以包括扫描线、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发光信号线、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复位的复位线中的至少一种。每个第一信号线31包括第一直线段311、第一迂回段313以及第一过渡段312。
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第一扇形区21和多个第二扇形区22,所述第一扇形区21是由多个第一过渡段312呈扇形排布定义出的区域,所述第二扇形区22是由多个第二过渡段322呈扇形排布定义出的区域。
其中,多个第一直线段311水平平行设置,第一过渡段312位于第一扇形区21,多个第一过渡段312在第一扇形区21呈扇形分布。第一直线段311延伸至第一扇形区21与第一过渡段312电性连接,以使多个第一信号线31集成多组第一信号线31,改变多组第一信号线31的延伸路径以避开显示透光区100c。第一扇形区21中相邻两个第一过渡段312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一直线段311之间的间距。为了避免相邻两个第一过渡段312之间间距较小而出现短路,可以使得第一扇形区21的多个第一过渡段312分成至少两层设置。
其中,第一迂回段313依次电性连接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10中的所有像素驱动电路岛10,第一迂回段313也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形,或者包括多个折线段。
具体的,第二信号线32可以包括数据线;每个第二信号线32包括第二直线段321、第二迂回段323以及第二过渡段322。
其中,多个第二信号线32的多个第二直线段321竖直平行设置。多个第一信号线31的多个第一直线段311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垂直投影与多个第二信号线32的多个第二直线段321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垂直投影互相垂直相交。第二过渡段322位于第二扇形区22,多个第二过渡段322在第二扇形区22呈扇形分布。第二直线段421延伸至第二扇形区22与第二过渡段322电性连接连接,以使多个第二信号线32集成多簇第二信号线32,改变多簇第二信号线42的延伸方向以避开显示透光区100c。第二扇形区22中相邻两个第二过渡段322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直线段321之间的间距。
多个第二信号线32的多个第二直线段321分成多簇分别延伸至多个第二扇形区22以与多个第二过渡段322电性连接。每簇第一直线段311对应延伸至一个第二扇形区22中。多个第二过渡段322分为多簇,每簇第二过渡段322位于同一个第二扇形区22中。多个第二扇形区22对称设置于功能附加区12相对两侧且靠近第一迂回线设置。多个第二信号线32的第二迂回段323设置于显示透光区100c的边缘。第二过渡段322与第二迂回段323一对一地电性连接。第一迂回段313与第二迂回段323位于不同层。
其中,每簇第二迂回段323的两端分别与一簇第二过渡段322电性连接,即第二迂回段323与第二过渡段322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迂回段313、多个第二迂回段323以及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岛10围合成的区域即为显示透光区100c。
进一步地,显示透光区100c对应于第一迂回段313的边缘处的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10的边缘凸出或凹陷,以增加功能附加区100b中显示透光区100c的透光面积。
如图12B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连接线40,连接线40与第二迂回段323位于不同层,每组第二迂回段323包括至少两簇长度不同的第二迂回段323,每簇第二迂回段323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线40与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10中的两个互相镜像设置的像素驱动电路岛10电性连接,以避免同一组相邻两簇第二迂回段323为了实现与像素驱动电路岛10电性连接,在延伸的过程中相交而出现短路。
如图13A、图13B所示,图13A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与图12A所示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32的第二迂回段323呈弧形排布。
具体的,所述第二信号线32的第二迂回段323呈圆弧线设置,此时显示透光区100c的整体形状呈圆形;所述第二信号线32的第二迂回段323呈椭圆弧线设置,此时显示透光区100c的整体形状呈椭圆形。
如图14A、图14B所示,图14A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与图12A所示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32的第二迂回段323环绕整个显示透光区100c设置。
部分像素驱动电路岛10呈环形均匀排列设置于显示透光区100c的边缘。多个第二信号线32的第二迂回段323环绕透光区121设置且与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岛10依次电性连接。多个第一信号线31的第一迂回段313依次电性连接像素驱动电路岛10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驱动电路岛10。
进一步地,通过将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和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采用不同的电路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占据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占据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的面积,从而增大所述显示透光区100c的尺寸。
例如,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器件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的器件面积,所述器件面积主要由器件数量以及器件尺寸决定。具体地,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采用7T1C电路结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可以采用2T1C、4T1C以及6T1C电路结构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器件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的器件尺寸,此时,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也可以采用7T1C电路结构。
再如,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布线空间小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的布线空间,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采用2T1C、4T1C以及7T1C电路结构时,可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共用一条所述信号走线且沿所述信号走线对称设置,所述信号走线可为电源信号走线,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102的布线空间相比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103的布线空间减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以及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一侧且对应所述功能附加区100b设置,其中,所述感光元件可为摄像头以及光学触控组件。
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透光区外围设置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并设置多层透明导线电性连接第一像素阳极和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使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驱动第一显示像素发光,有利于增加布线空间,提高了显示透光区的透光率,从而提升了屏下摄像头的拍照和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主显示区以及至少一功能附加区,所述功能附加区中具有至少一显示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在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外围且在所述功能附加区内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至少两绝缘层,覆盖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透明走线,设置于所述至少两绝缘层之间;以及
多个第一显示像素,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内,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包括第一像素阳极;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阳极通过所述透明走线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阳极通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外围且在所述功能附加区内的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阳极通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显示区,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外围且在所述功能附加区内的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走线为至少两层,每一所述绝缘层内均设置有过孔,相邻两层所述透明走线之间通过所述过孔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一层所述透明走线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另一层所述透明走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像素中的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像素和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多层所述透明走线电性连接,其中,多层所述透明走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主显示区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二显示像素,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包括第二像素阳极,在所述主显示区的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以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相同层的每相邻两条所述透明走线之间的距离大于2um,且所述透明走线的线宽大于1u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透光区的外围的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多条所述信号走线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用于传输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像素的信号至所述第一像素阳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信号走线以及所述第一像素阳极占所述功能附加区的面积小于或等于50%;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阳极占所述显示透光区的面积小于5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呈阵列排布形成像素驱动电路岛,所述第一像素阳极通过所述透明走线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像素距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的最远距离为300~5000u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至少两绝缘层之间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主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像素通过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像素发光。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显示面板;以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对应所述功能附加区设置。
CN201921296087.6U 2019-08-09 2019-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429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6087.6U CN210429820U (zh) 2019-08-09 2019-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96087.6U CN210429820U (zh) 2019-08-09 2019-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9820U true CN210429820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5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96087.6U Active CN210429820U (zh) 2019-08-09 2019-08-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982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1918A (zh) * 2019-08-09 2019-11-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5276A (zh) * 2020-06-11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2103329A (zh) * 2020-11-05 2020-1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70036A (zh) * 2021-05-13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2110055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27806A (zh) * 2020-12-08 2022-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1918A (zh) * 2019-08-09 2019-11-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5276A (zh) * 2020-06-11 2020-09-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1725276B (zh) * 2020-06-11 2024-01-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2103329A (zh) * 2020-11-05 2020-1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095236A1 (zh) * 2020-11-05 2022-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10055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220726A4 (en) * 2020-11-27 2023-11-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627806A (zh) * 2020-12-08 2022-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3270036A (zh) * 2021-05-13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270036B (zh) * 2021-05-13 2023-0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634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49201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042982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229359B2 (ja) 表示基板、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2075673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data line including sub-data lines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504287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1326560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67720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610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662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27110A1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WO202102710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57503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141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27104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13145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182387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2021004196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8311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88225B2 (en) Display device
TWI747216B (zh) 附檢測裝置之顯示機器
CN210182388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21042988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78800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19972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