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1163B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1163B
CN111831163B CN202010767324.3A CN202010767324A CN111831163B CN 111831163 B CN111831163 B CN 111831163B CN 202010767324 A CN202010767324 A CN 202010767324A CN 111831163 B CN111831163 B CN 111831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opening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73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1163A (zh
Inventor
赵勇
廖作敏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73595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489012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96502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837314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31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1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1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一触控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功能附加区;其中,所述功能附加区中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所述触控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功能附加区对应的开孔,所述触控层对应所述功能附加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触控层对应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率。通过在触控层上设置与功能附加区对应的开孔,同时根据功能附加区的面积确定是否在功能附加区处设置触控走线,功能附加区的面积较小时,触控层开孔处不设置触控走线,开孔的面积较大时,利用高透明的透明导体材料形成触控走线,使得开孔处具有触控功能,使得功能附加区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和安装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又具备触控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OLED显示面板的设计中,实现OLED显示面板屏下摄像头和透明显示,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要实现透明显示和屏下摄像头最主要的难题在于如何提高面板透光率。目前,由于触控层对于光的透过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屏下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拍照和成像,导致难以实现摄像头对应区域同时具备触控功能和透光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由于触控层对于光的透过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屏下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拍照和成像,导致难以实现摄像头对应区域同时具备触控功能和透光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功能附加区;
其中,所述功能附加区中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所述触控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功能附加区对应的开孔,所述触控层对应所述功能附加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触控层对应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率。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层的开孔中无触控走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金属层和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不同层别的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触控线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触控线,多条所述第一触控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相互绝缘,多条所述第二触控线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互绝缘;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线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电极,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线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互绝缘;
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电极跨桥;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线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电极跨桥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线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通过一电极连线电连接,所述电极跨桥位于所述开孔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开孔的最大宽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跨桥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开孔位于多个所述电极跨桥中的第一电极跨桥与第二电极跨桥、第三电极跨桥以及第四电极跨桥所围成的区域内;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跨桥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沿第一方向的侧部,所述第三电极跨桥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沿第二方向的侧部,所述第四电极跨桥同时与所述第二电极跨桥和所述第三电极跨桥相邻。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中,与所述开孔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有第一补偿电极,所述第一补偿电极沿所述开孔的外边缘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中,与所述开孔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有第二补偿电极,所述第二补偿电极沿所述开孔的外边缘设置;
其中,与所述开孔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至所述开孔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补偿电极的面积呈正相关,与所述开孔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中心至所述开孔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补偿电极的面积呈正相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层呈网格状,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呈网格状。
进一步的,当所述触控层的开孔的面积小于或等于4平方毫米时,所述触控层的开孔中无触控走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层的开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毫米时,所述触控层的开孔中无触控走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层的开孔的形状呈圆形、大半圆形或小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层的开孔中设置有由透明导体材料形成的触控走线。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层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附加区的周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所述功能附加区中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像素的第一阳极,所述第一驱动电路通过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一阳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附加区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岛,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中的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所述信号走线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线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和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均与多个第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迂回段,每个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迂回段,所述第一迂回段和所述第二迂回段位于不同层,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迂回段设置于所述功能附加区的边缘,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迂回段设置于所述功能附加区的边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和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功能附加区对应设置的功能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去除触控层与附加功能区处对应的部分,避免触控层影响到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拍照和成像,同时根据功能附加区的面积确定是否在功能附加区处设置触控走线,功能附加区的面积较大时,利用高透明的透明导体材料形成触控走线,使得功能附加区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和安装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又具备触控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触控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触控层和触控走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功能附加区呈大半圆形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功能附加区呈小半圆形时的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8和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触控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与第一补偿电极的连接关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与第二补偿电极的连接关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面板;11、主显示区;111、第二像素;1111、第二阳极;1112、第二驱动电路;12、功能附加区;121、第一像素;1211、第一驱动电路;1212、第一阳极;21、第一扇形区;22、第二扇形区;30、像素驱动电路岛;41、第一信号线;411、第一直线段;412、第一过渡段;413、第一迂回段;42、第二信号线;421、第二直线段;422、第二过渡段;423、第二迂回段;50、基板;61、第一绝缘层;62、第二绝缘层;63、第三绝缘层;64、第四绝缘层;71、第一搭接走线;72、第二搭接走线;73、第三搭接走线;80、像素定义层;81、像素开口;90、触控层;91、开孔;92、缓冲层;93、第一金属层;931、第一电极;932、第二电极;933、电极连线;934、第一边缘电极;935、第一间隔区;936、第二边缘电极;937、第二间隔区;94、钝化层;95、第二金属层;951、电极跨桥;96、平坦层;97、第一补偿电极;98、第二补偿电极;101、触控走线;103、功能器件;104、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中,由于触控层对于光的透过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屏下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拍照和成像,导致难以实现摄像头对应区域同时具备触控功能和透光功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主显示区11和功能附加区12,所述功能附加区12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主显示区11围绕。
其中,显示面板10可以为全面屏显示面板10,所述功能附加区12中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121,主显示区11中排布有多个第二像素111,主显示区11可以显示图像,功能附加区12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任意位置。
功能附加区12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0可以呈现全屏显示的效果,又可以用于安装摄像头、光学触控组件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等感光元件,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附加区12中的像素密度可以与主显示区11中的像素密度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功能附加区12的像素密度小于主显示区11中的像素密度,以增加功能附加区12的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附加区12处的显示亮度可以与主显示区11处的显示亮度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通过调节驱动电流大小来调整功能附加区12处的显示亮度与主显示区11处的显示亮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像素121包括一个第一红色子像素、一个第一蓝色子像素和一个第一绿色子像素;每个第二像素111包括一个第二红色子像素、一个第二蓝色子像素和一个第二绿色子像素。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一触控层90,所述触控层90上设置有与所述功能附加区12对应的开孔91,所述触控层90对应所述功能附加区12的透光率大于所述触控层90对应所述主显示区11的透光率。
通过在触控层90上与功能附加区1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开孔91,去除掉触控层90与功能附加区12对应的部分,从而防止触控层90影响到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拍照和成像,功能附加区12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使得显示面板10可以呈现全屏显示的效果,又可以用于安装摄像头等感光元件,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该触控层90在显示面板10中的位置设计不做限定,可以是外挂式(即触控层90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盖板玻璃上),可以是on-cell式(即触控层90设置在封装层上),还可以是in-cell式(即触控层90设置在封装层和薄膜晶体管层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孔91的面积可以与功能附加区12的面积相等,所述开孔91的面积也可以小于或大于功能附加区12的面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中无触控走线101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一般人体手指和通用的触控笔尖的大小为4平方毫米左右,当开孔91的面积小于一般人体手指和通用的触控笔尖的大小,此时开孔91处即使不具有触控层,对用户的使用体验的影响也很小,因此,可选择在开孔91处设置触控功能或不设置触控功能。
进一步的,当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4平方毫米时,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中无触控走线101设置。
开孔91处不进行触控走线101的设计,减少光的干涉和衍射,从而可以提高功能附加区12的光穿透率,提升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拍照和成像的品质,同时可以减少制程工艺,节约成本。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中设置有由透明导体材料形成的触控走线10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开孔91的面积大于一般人体手指和通用的触控笔尖的大小时,用户在使用产品进行游戏等活动时,若开孔91处无触控功能,容易降低用户体验。而在开孔91处利用高透明的材料形成触控走线101,高透明的材料可以减少触控走线101对光的干涉和衍射,从而使得开孔91处也具有触控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防止触控走线101影响功能附加区12处的显示功能和透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实施中,是否在开孔91处设置触控走线101与开孔91的面积有关,也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积有关,当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积较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中开孔91与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积的比例确定是否在开孔91处设置触控走线101。
需要说明的是,透明导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铟锡金属氧化物、铟锌金属氧化物、氟锡金属氧化物或纳米银线。
其中,在所述开孔91处设置有触控走线101的情况下,可将所述触控走线101与所述触控层90电性连接,利用控制触控层90的控制电路同时控制触控走线101和触控层90,无需增加额外的控制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开孔91处设置有触控走线101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设置控制触控走线101的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通过透明导线与所述触控走线101电性连接,从而对位于开孔91处的触控走线101进行更加细腻的控制,防止触控走线101与触控层90相互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层90可以为红外式触控层、电容式触控层、纳米式触控层或电阻式触控层,在所述功能附加区12处设置有触控走线101的情况下,触控走线101可以与触控层90采用相同工艺形成,也可以采用不同工艺形成;触控走线101可以与触控层90同层设置,也可以与触控层90位于不同层别,以避免触控层90与触控走线101相互干扰。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的形状呈圆形、大半圆形(如图4)或小半圆形(如图5)。
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毫米时,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中无触控走线101设置。
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的直径大于2毫米时,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中设置有由透明导体材料形成的触控走线101。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实施中,开孔91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如椭圆形、矩形、圆角矩形、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在此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功能附加区12的透光率能够满足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采光需求,除了在触控层90进行上述设计外,还可以对功能附加区12中具有一定遮光效果的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进行特定设计。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功能附加区12中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像素121的第一阳极1212,所述功能附加区12的周侧设置有多个第一驱动电路1211和信号走线,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211通过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一阳极1212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功能附加区12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岛30,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30中的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30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1211,所述信号走线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线41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42,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41和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42均与多个第一驱动电路1211电性连接。
通过将驱动第一像素121的第一驱动电路1211和信号走线设置在功能附加区12的周侧,以保证功能附加区12中不需要设置像素驱动电路岛30,从而防止第一驱动电路1211和信号走线对功能附加区12的显示和透光造成影响,并且,第一驱动电路1211呈岛状集中分布,可以进一步增加功能附加区12的尺寸和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驱动电路岛30除了可以对功能附加区12中的第一像素121进行驱动,也可以负责对主显示区11中的靠近功能附加区12的部分第二像素111进行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像素驱动电路岛30是将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呈岛状集中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而集中聚集在一起是相对于传统技术中像素驱动电路较分散而言的,即相对于传统技术中一个像素对应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元件、电容器以及信号线等,开关元件可以为薄膜晶体管、二极管或者其他器件。
具体的,所述第一信号线41和第二信号线42均与像素驱动电路岛30电性连接,以向像素驱动电路岛30输入各种电信号;像素驱动电路岛30通过透明导线与第一阳极1212电性连接,以将电信号传输给第一阳极1212。
其中,第一信号线41可以包括扫描线、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发光信号线、控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复位的复位线中的至少一种。每个第一信号线41包括第一直线段411、第一迂回段413以及第一过渡段412。
具体的,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第一扇形区21和多个第二扇形区22,所述第一扇形区21是由多个第一过渡段412呈扇形排布定义出的区域,所述第二扇形区22是由多个第二过渡段422呈扇形排布定义出的区域。
其中,多个第一直线段411水平平行设置,第一过渡段412位于第一扇形区21,多个第一过渡段412在第一扇形区21呈扇形分布。第一直线段411延伸至第一扇形区21与第一过渡段412电性连接,以使多个第一信号线41集成多组第一信号线41,改变多组第一信号线41的延伸路径以避开功能附加区12。第一扇形区21中相邻两个第一过渡段412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一直线段411之间的间距。为了避免相邻两个第一过渡段412之间间距较小而出现短路,可以使得第一扇形区21的多个第一过渡段412分成至少两层设置。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41的所述第一迂回段413设置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2的边缘,第一迂回段413依次电性连接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30中的所有像素驱动电路岛30,第一迂回段413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形,或者包括多个折线段。
具体的,第二信号线42可以包括数据线;每个第二信号线42包括第二直线段421、第二迂回段423以及第二过渡段422。
其中,多个第二信号线42的多个第二直线段421竖直平行设置。多个第一信号线41的多个第一直线段411在显示面板10上的垂直投影与多个第二信号线42的多个第二直线段421在显示面板10上的垂直投影互相垂直相交。第二过渡段422位于第二扇形区22,多个第二过渡段422在第二扇形区22呈扇形分布。第二直线段421延伸至第二扇形区22与第二过渡段422电性连接连接,以使多个第二信号线42集成多簇第二信号线42,改变多簇第二信号线42的延伸方向以避开功能附加区12。第二扇形区22中相邻两个第二过渡段422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个第二直线段421之间的间距。
多个第二信号线42的多个第二直线段421分成多簇分别延伸至多个第二扇形区22以与多个第二过渡段422电性连接。每簇第一直线段411对应延伸至一个第二扇形区22中。多个第二过渡段422分为多簇,每簇第二过渡段422位于同一个第二扇形区22中。多个第二扇形区22对称设置于功能附加区12相对两侧且靠近第一迂回线设置。多个第二信号线42的第二迂回段423设置于功能附加区12的边缘。第二过渡段422与第二迂回段423一对一地电性连接。第一迂回段413与第二迂回段423位于不同层。
其中,所述第一迂回段413和所述第二迂回段423位于不同层,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42的所述第二迂回段423设置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2的边缘;每簇第二迂回段423的两端分别与一簇第二过渡段422电性连接,即第二迂回段423与第二过渡段422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功能附加区12对应于第一迂回段413的边缘处的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30的边缘凸出或凹陷,以增加功能附加区12的透光面积。
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连接线104,连接线104与第二迂回段423位于不同层,每组第二迂回段423包括至少两簇长度不同的第二迂回段423,每簇第二迂回段423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线104与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30中的两个互相镜像设置的像素驱动电路岛30电性连接,以避免同一组相邻两簇第二迂回段423为了实现与像素驱动电路岛30电性连接,在延伸的过程中相交而出现短路。
如图8和图9所示,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10与图6所示显示面板10的结构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42的第二迂回段423呈弧形排布。
具体的,所述第二信号线42的第二迂回段423呈圆弧线设置,此时功能附加区12的整体形状呈圆形;所述第二信号线42的第二迂回段423呈椭圆弧线设置,此时功能附加区12的整体形状呈椭圆形。
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10与图6所示显示面板10的结构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信号线42的第二迂回段423环绕整个功能附加区12设置。
部分像素驱动电路岛30呈环形均匀排列设置于功能附加区12的边缘。多个第二信号线42的第二迂回段423环绕功能附加区12设置且与至少部分像素驱动电路岛30依次电性连接。多个第一信号线41的第一迂回段413依次电性连接像素驱动电路岛30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像素驱动电路岛30。
传统技术中,每个显示子像素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使得多个显示像素对应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分散地分布。通过在功能附加区12的外围设置多个由像素驱动电路相对集中形成的像素驱动电路岛30,像素驱动电路岛30中的第一驱动电路1211用于驱动功能附加区12中的多个第一像素121,以使得功能附加区12不设置像素驱动电路,从而使功能附加区12的透光率提高。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岛30的设置也使功能附加区12的尺寸增加。
如图12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50和设置于所述基板50上的至少两绝缘层,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211设置于所述基板50上且被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211与所述第一阳极1212通过位于绝缘层中的透明导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导线包括至少两层位于不同层别的连接走线。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50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1中的第二驱动电路1112,所述第二像素111通过位于绝缘层中的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1112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50上的第一驱动电路1211、覆盖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211的第一绝缘层61、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61上的第一搭接走线71、覆盖所述第一搭接走线71的第二绝缘层62、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62上的第二搭接走线72、覆盖所述第二搭接走线72的第三绝缘层63、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层63上的第三搭接走线73、覆盖所述第二搭接走线72的第四绝缘层64、设置于所述第四绝缘层64上的像素阳极以及像素定义层80,所述像素定义层80上具有对应于像素阳极的像素开口81。
位于所述功能附加区12的搭接走线为透明导线;位于不同层别的搭接走线通过过孔电性连接,通过位于不同层别的所述搭接走线的电性连接,实现第一阳极1212与第一驱动电路1211的电性连接,从而便于布线排布。
具体的,位于同一层别的相邻两条搭接走线之间的间距大于2微米,以避免位于同一层别的相邻两条搭接走线之间发生短路;每条搭接走线的线宽大于1微米。
其中,所述像素阳极包括第一阳极1212和用于驱动第二像素111的第二阳极1111,所述第二阳极1111位于所述主显示区11,所述导电层可以与所述透明导线的结构和制程相同,所述第二阳极1111通过多层搭接走线与第二驱动电路1112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实施中,导电层也可以为位于主显示区11中的多层不透明的导电走线形成,即位于主显示区11中的搭接走线为不透明的导电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仅示意了第一阳极1212通过位于功能附加区12的搭接走线与第一驱动电路1211电性连接的情况,实际实施中,第一阳极1212还可以通过主显示区11中的搭接走线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1211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仅示意了具有三层搭接走线的情况,实际实施中,还可以设置成两层、四层、五层或更多层搭接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透明导线的制备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铟锡金属氧化物、铟锌金属氧化物、氟锡金属氧化物或纳米银线;绝缘层由透明材料制备,绝缘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或氮化硅。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所述触控层90的开孔91中无触控走线101设置时,所述触控层90包括第一金属层93和与所述第一金属层93位于不同层别的第二金属层95。
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属层93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触控线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触控线,多条所述第一触控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相互绝缘,多条所述第二触控线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互绝缘。
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线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电极931,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线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电极932,所述第一电极931与所述第二电极932相互绝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横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纵向,即所述触控层90包括多个沿横向排列的第一电极931以及多个沿纵向排列的第二电极932。
具体的,所述第二金属层95包括电极跨桥951;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线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通过所述电极跨桥951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线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通过一电极连线933电连接。
也可以理解为,在同一直线上的所有第一电极931依次通过电极跨桥951电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线;在同一直线上的所有第二电极932通过同层的电极连线933依次电连接,形成所述第二触控线。在图13中,横向用X轴方向表示,纵向用Y轴方向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极连线933与所述电极跨桥951位于不同层别,以避免电极连线933与所述电极跨桥951之间发生短接;所述电极连线933可以与所述第二电极932同层设置且由所述第一金属层93图样化形成,所述电极连线933也可以与所述第二电极932位于不同层别,如电极连线933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93的上方或下方。
具体的,所述电极跨桥951位于所述开孔的外侧,以避免在所述触控层90上形成所述开孔91时导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之间或/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之间断开,以保证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线和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线均处于贯通状态,从而保证触控层90的触控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形成所述触控层90后,在所述触控层90上形成所述开孔91,触控层90上形成开孔91的预设区域与任一所述电极跨桥951均无重叠。
其中,所述开孔91的的最大宽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跨桥951的间距,以防止开孔91过大导致开孔91延伸至电极跨桥951处。
可以理解的是,在开孔91为圆形时,所述开孔91的直径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跨桥951的间距;在开孔91为椭圆形时,所述开孔91的长轴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跨桥951的间距;在开孔91为方形时,所述开孔91的最长边侧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跨桥951的间距。
具体的,所述电极连线933与所述电极跨桥951的交叉处形成一跨桥节点,即所述电极连线933与所述电极跨桥951的重叠部分形成一跨桥节点,也可以将所述开孔91的直径设置为小于相邻两个所述跨桥节点的间距。
具体的,所述开孔91位于多个所述电极跨桥951中的第一电极跨桥、第二电极跨桥、第三电极跨桥以及第四电极跨桥所围成的区域内。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跨桥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沿第一方向的侧部,所述第三电极跨桥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沿第二方向的侧部,所述第四电极跨桥同时与所述第二电极跨桥和第三电极跨桥相邻。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极跨桥、所述第二电极跨桥、所述第三电极跨桥和所述第四电极跨桥可以为所述触控层90中任意位置处的4个电极跨桥951,这4个电极跨桥951相邻设置且分别位于上下左右四个方位;通过对开孔91的位置进行设置,以避免形成所述开孔91时导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之间或/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之间断开。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90还包括缓冲层92、钝化层94以及平坦层96。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93设于所述缓冲层92上;所述钝化层94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93上,所述钝化层94的材质为无机材料,以起到绝缘介质的作用,无机材料可以是但不仅限于SiN和SiON等柔性材料。所述第二金属层95设于所述钝化层94上;所述平坦层96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95上,所述平坦层96的材质为有机材料,可以起到绝缘介质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有机材料可以是但不仅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等。
图14中仅示意了所述第一金属层93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95的上方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金属层93也可以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95的下方。
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第一电极931的边缘位置设有均匀排布的多个呈凸字形的第一边缘电极934,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边缘电极934之间设有第一间隔区935,所述第二电极932的边缘位置设有均匀排布的多个呈凸字形的第二边缘电极936,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边缘电极936之间设有第二间隔区937,所述第一边缘电极934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区937,所述第二边缘电极936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区935。
具体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931中,与所述开孔91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931电连接有第一补偿电极97,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沿所述开孔91的外边缘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电极932中,与所述开孔91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932电连接有第二补偿电极98,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沿所述开孔91的外边缘设置。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相互绝缘,以避免相邻两条第一触控线短接;两个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相互绝缘,以避免相邻两条第二触控线短接;第一补偿电极97与第二补偿电极98相互绝缘,以避免第一电极931与第二电极932短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触控层90上形成所述开孔91时,与开孔91相邻的第一电极931和第二电极932的部分被去除掉,第一电极931和第二电极932的面积越小,其对应的触控电容越小,即触控灵敏度越低,而通过设置第一补偿电极97增加第一电极931的面积,设置第二补偿电极98增加第二电极932的面积,从而可以增加与开孔91相邻的第一电极931和第二电极932的触控灵敏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与所述开孔9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均有部分被所述开孔91去除掉,此时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上均电连接有第一补偿电极97,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上均电连接有第二补偿电极98,以在保证开孔91不会影响触控层90的触控功能的同时,增大所述开孔91的面积,以保障功能附加区12的透光率能够满足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采光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上述设置方式,与开孔9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中,可以仅有一个所述第一电极931或/和所述第二电极932的部分被所述开孔91去除掉,也可以仅有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或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的部分被所述开孔91去除掉,还可以仅有一个所述第一电极931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的部分被所述开孔91去除掉,同样可以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和一个所述第二电极932的部分被所述开孔91去除掉;被去掉部分的第一电极931上电连接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被去掉部分的第二电极932上电连接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
可以理解的是,与所述开孔91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931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电极931的中心或中位点至所述开孔91的圆心的距离呈负相关;与所述开孔91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932的面积与所述第二电极932的中心或中位点至所述开孔91的圆心的距离呈负相关。
与所述开孔91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931和所述第二电极932中,所述第一电极931电连接有第一补偿电极97时,所述第一电极931的中心或中位点至所述开孔91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的面积呈正相关;所述第二电极932电连接有第二补偿电极98时,所述第二电极932的中心或中位点至所述开孔91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的面积呈正相关;可以避免所述第一电极931与所述第二电极932的互电容值相差较大,从而使得整体的互电容值较均匀。
以与所述开孔9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均有部分被所述开孔91去除掉,并且所述第一电极跨桥与所述第二电极跨桥、所述第三电极跨桥以及所述第四电极跨桥所围成的区域的中心P点与所述开孔91的圆心O点不重合为例。
参见图15,O点相对于P点向右下方偏移,则下侧的所述第一电极931被切除的面积大于上侧的所述第一电极931被切除的面积,此时与下侧的所述第一电极931相连接的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的面积大于与上侧的所述第一电极931相连接的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的面积,以此来尽量补偿下侧的所述第一电极931的面积,避免上下两侧的第一电极931的面积相差较大,有效提高开孔91边缘处的触摸灵敏度。
参见图16,在右侧的所述第二电极932被切除的面积大于左侧的所述第二电极932被切除的面积,则与右侧的所述第二电极932相连接的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的面积大于与左侧的所述第二电极932相连接的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的面积,以此来尽量补偿右侧的所述第二电极932的面积,避免左右两侧的第二电极932的面积相差较大,有效提高开孔91边缘处的触摸灵敏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跨桥与第二电极跨桥、第三电极跨桥以及第四电极跨桥所围成的区域的中心与所述开孔91的圆心重合,则与开孔9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931以及两个所述第二电极932的去除面积均相同,从而使得整体的互电容值较均匀。
具体的,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可以呈圆弧形环绕所述开孔91设置,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也可以呈圆弧形环绕所述开孔91设置,以增大第一补偿电极97和第二补偿电极98的面积。
具体的,所述第一金属层93呈网格状,所述第一电极931和所述第二电极932也可以为网格状。
其中,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可以均呈网格状,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也可以呈网格状,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也可以呈实心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可以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层93同层设置且通过同一道蚀刻工艺形成,所述第一补偿电极97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98也可以与所述第一金属层93位于不同层别。
基于上述显示面板1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和与所述显示面板10的功能附加区12对应设置的功能器件103。
其中,功能器件103可以为摄像头、光学触控组件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等感光元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去除触控层90与附加功能区处对应的部分,避免触控层90影响到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拍照和成像,同时根据开孔91的面积确定是否在开孔91处设置触控走线101,开孔91面积较小时,触控层90开孔91处不设置触控走线,开孔91的面积较大时,利用高透明的透明导体材料形成触控走线101,使得开孔91处具有触控功能,并且功能附加区12也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和安装摄像头等感光元件,提高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和功能附加区;
其中,所述功能附加区中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所述触控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功能附加区对应的开孔,所述触控层对应所述功能附加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触控层对应所述主显示区的透光率;
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金属层和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不同层别的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触控线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触控线,多条所述第一触控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且相互绝缘,多条所述第二触控线沿第一方向排布且相互绝缘;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线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电极,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线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互绝缘;
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电极跨桥;每一所述第一触控线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电极跨桥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触控线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通过一电极连线电连接,所述电极跨桥位于所述开孔的外侧
与所述开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均有部分被所述开孔去除掉,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有第一补偿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有第二补偿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的中心或中位点至所述开孔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补偿电极的面积呈正相关,所述第二电极的中心或中位点至所述开孔的圆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补偿电极的面积呈正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的开孔中无触控走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最大宽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跨桥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位于多个所述电极跨桥中的第一电极跨桥、第二电极跨桥、第三电极跨桥以及第四电极跨桥所围成的区域内;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跨桥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沿第一方向的侧部,所述第三电极跨桥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跨桥沿第二方向的侧部,所述第四电极跨桥同时与所述第二电极跨桥和所述第三电极跨桥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中,与所述开孔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有第一补偿电极,所述第一补偿电极沿所述开孔的外边缘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中,与所述开孔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有第二补偿电极,所述第二补偿电极沿所述开孔的外边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层呈网格状,所述第一补偿电极和所述第二补偿电极呈网格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层的开孔的面积小于或等于4平方毫米时,所述触控层的开孔中无触控走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的开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毫米时,所述触控层的开孔中无触控走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的开孔的形状呈圆形、大半圆形或小半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的开孔中设置有由透明导体材料形成的触控走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层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附加区的周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路和信号走线,所述功能附加区中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像素的第一阳极,所述第一驱动电路通过透明导线与所述第一阳极电性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附加区的周侧设置有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岛,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岛中的第一组像素驱动电路岛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路,所述信号走线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线以及多个第二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和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均与多个第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迂回段,每个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迂回段,所述第一迂回段和所述第二迂回段位于不同层,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所述第一迂回段设置于所述功能附加区的边缘,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所述第二迂回段设置于所述功能附加区的边缘。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和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功能附加区对应设置的功能器件。
CN202010767324.3A 2019-08-09 2020-08-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831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59588 2019-08-09
CN201910735958.8A CN110489012A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910965020.5A CN110837314A (zh) 2019-10-11 2019-10-11 触控感应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
CN2019109650205 2019-10-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163A CN111831163A (zh) 2020-10-27
CN111831163B true CN111831163B (zh) 2021-09-03

Family

ID=7291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7324.3A Active CN111831163B (zh) 2019-08-09 2020-08-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31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7645A (zh) * 2021-01-22 2021-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451385B (zh) * 2021-08-30 2021-11-12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975555A (zh) * 2022-05-27 2022-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2941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376696B (zh) * 2017-09-30 2020-08-2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及显示屏
CN109004004A (zh) * 2018-07-19 2018-12-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8288B (zh) * 2018-09-30 2021-10-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60089B (zh) * 2018-12-24 2020-11-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1163A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201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8311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5634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504287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WO2021027104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42982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2432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19218866A1 (zh) 触控结构及触控屏
CN21057503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182387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11782558B2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048816B2 (en) Touch window
KR102518333B1 (ko) 스트레쳐블 터치 표시 장치
CN114096939B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122169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90019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182388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JP2023542444A (ja) タッチ構造及びタッチ表示パネル
CN21019972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893759A (zh) 电子装置
CN21042988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196082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1301106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uilt-in components to sense input through electromagnetic pen
KR102510942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2105905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