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4455U - 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4455U
CN210424455U CN201921470726.6U CN201921470726U CN210424455U CN 210424455 U CN210424455 U CN 210424455U CN 201921470726 U CN201921470726 U CN 201921470726U CN 210424455 U CN210424455 U CN 210424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aped steel
steel member
longitudinal rib
reinforc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07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07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4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4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4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属于H型钢构件领域,提供一种能够有在不改变原有“H”型钢构件的外轮廓尺寸的情况下有效提高“H”型钢构件结构强度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其包括H型钢构件,所述H型钢构件包括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和腹板,还包括在腹板的至少一侧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横向筋板和第一纵向筋板。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强度增强结构,能够有效地改变原有“H”型钢构件的结构强度;而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强结构,其加工简单易操作,可广泛推广应用于采用H型钢构件组装的装置中,以提高其装置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H型钢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北车集团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的KF-80t型矿石运输自翻车,该车底架全长12.2mm、宽2.87mm,由高300mm的工字钢作主要骨架支撑为主梁,分别由纵向、横向均衡分布为若干后,再用长1300mm高200mm的工字钢两端纵向与主梁两侧连接为辅助梁,辅助梁的上方用长1100mm高100mm的“H”型小横梁与主梁横相连接,使其呈“十”字交差网状结构具有均布载荷作用,这样的结构及强度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其中的“H”型小横梁采用的即为“H”型钢构件。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H”型钢构件变形的情况,其主要是因为在横向板式给矿机下方装矿石时,空车状态突遇大块矿石(如2.2吨/m3)从溜嘴口溢出,车辆底板距溜嘴口3.7m-4m,可直接破坏厚14mm的底板及下方的“H”型小横梁对应的“H”型钢构件,造成局部底板裂纹、“H”型小横梁塌腰变形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在不改变原有“H”型钢构件的外轮廓尺寸的情况下有效提高“H”型钢构件结构强度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包括H型钢构件,所述H型钢构件包括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以及连接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的腹板,还包括在腹板的至少一侧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横向筋板和第一纵向筋板,所述横向筋板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平行设置,横向筋板设置于位于同侧的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的口部边沿位置,且横向筋板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的口部边沿焊接连接,由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腹板和横向筋板四者围成管状结构;所述第一纵向筋板沿H型钢构件的纵向平行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并且第一纵向筋板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管状结构的内壁所对应的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腹板和横向筋板的壁面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纵向筋板设置有不少于两块,并且各第一纵向筋板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间隔分布设置。
进一步的是:在H型钢构件横向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块第一纵向筋板。
进一步的是:在腹板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在腹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在设置第二加强结构同侧的第一翼缘板和/或第二翼缘板上设置有连接孔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纵向筋板,所述第二纵向筋板沿H型钢构件的纵向平行设置于由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和腹板三者围成的凹形结构内部,并且第二纵向筋板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凹形结构的内壁所对应的第一翼缘板、第二翼缘板和腹板的壁面焊接连接,第二纵向筋板与连接孔结构错开设置。
进一步的是:第二纵向筋板设置有不少于两块,并且各第二纵向筋板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间隔分布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强度增强结构,能够有效地改变原有“H”型钢构件的结构强度。因此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KF-80t型矿石运输自翻车的情况,其无需更换或者拆卸KF-80t型矿石运输自翻车原有的“H”型钢构件,可直接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加装相应的加强结构即可有效提高其结构强度,减少发生“H”型小横梁塌腰变形等现象。另外,由于车辆底部的“H”型小横梁强度的增强,车辆底板损坏程度也随之减少,能够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减少车辆破损情况。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强结构,其加工简单易操作,可广泛推广应用于采用H型钢构件组装的装置中,以提高其装置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腹板3、横向筋板4、第一纵向筋板5、连接孔结构6、第二纵向筋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包括H型钢构件,所述H型钢构件包括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以及连接第一翼缘板1和第二翼缘板2的腹板3,还包括在腹板3的至少一侧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横向筋板4和第一纵向筋板5,所述横向筋板4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平行设置,横向筋板4设置于位于同侧的第一翼缘板1和第二翼缘板2的口部边沿位置,且横向筋板4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第一翼缘板1和第二翼缘板2的口部边沿焊接连接,由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腹板3和横向筋板4四者围成管状结构;所述第一纵向筋板5沿H型钢构件的纵向平行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并且第一纵向筋板5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管状结构的内壁所对应的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腹板3和横向筋板4的壁面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为在不改变H型钢构件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添附设置相应的第一加强结构,以提高H型钢构件的结构强度;具体的,通过设置相应的横向筋板4以及第一纵向筋板5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抗弯曲强度。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充分利用H型钢构件在其腹板3侧部且位于两个翼缘板之间的空间区域设置加强结构,不会增加H型钢构件的外形轮廓尺寸,因此可以在已安装好H型钢构件的装置上直接进行强度增强改进;例如可以针对背景技术中的KF-80t型矿石运输自翻车进行后期加强改造,其无需对原有结构进行拆卸,可直接加装相应的结构件即可;当然,不失一般性,也可在组装时进行加强改造。
不失一般性,上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筋板4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平行设置,其中,H型钢构件的横向指的是H型钢构件的长度方向,即横向筋板4为与H型钢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而第一纵向筋板5沿H型钢构件的纵向平行设置,其中,H型钢构件的纵向指的是垂直于H型钢构件的长度的方向,即第一纵向筋板5与垂直于H型钢构件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平行设置。具体,上述对于横向筋板4以及第一纵向筋板5的设置方向可参照附图中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另外,对于下文中提到的第二纵向筋板7,其设置方向与第一纵向筋板5类似,下文不再赘述。
更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纵向筋板5有不少于两块,并且各第一纵向筋板5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间隔分布设置。通过设置多块第一纵向筋板5,可由第一各纵向筋板5将管状结构内部分割成多个封闭空间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其整体的结构强度。另外,还可优选在H型钢构件横向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块第一纵向筋板5,即为在H型钢构件横向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块第一纵向筋板5,并在管状结构内部形成一封闭的空间结构,如附图2中所示的结构。
另外,考虑到H型钢构件中的位于腹板3的另一侧对应的第一翼缘板1和/或第二翼缘板2上可能需要设置有连接孔结构6,以将H型钢构件进行安装连接,如附图2中所示的结构;此时如果在腹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会造成对连接孔结构6的干涉,导致连接孔结构6不能有效使用;因此,参照附图2中所示,此时优选在腹板3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在腹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其中为在设置第二加强结构同侧的第一翼缘板1和/或第二翼缘板2上设置有连接孔结构6;而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纵向筋板7,所述第二纵向筋板7沿H型钢构件的纵向平行设置于由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和腹板3三者围成的凹形结构内部,并且第二纵向筋板7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凹形结构的内壁所对应的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和腹板3的壁面焊接连接,第二纵向筋板7与连接孔结构6错开设置。即第二加强结构为第一加强结构的手段中不包括横向筋板4,以此为连接孔结构6提供操作空间,避免发生对连接孔结构6的干涉情况。
同理,针对第二纵向筋板7,其可参照第一纵向筋板5进行设置;如第二纵向筋板7设置有不少于两块,并且各第二纵向筋板7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间隔分布设置。当然,更优选的方案是,当同时设置有第一纵向筋板5和第二纵向筋板7时,在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方向上,可将第一纵向筋板5和第二纵向筋板7错开设置,如附图2中所示的情况,在两块第一纵向筋板5的中间设置一块第二纵向筋板7。
另外,对于横向筋板4、第一纵向筋板5以及第二纵向筋板7,均可采用与H型钢构件相同的材质,并且横向筋板4、第一纵向筋板5以及第二纵向筋板7的厚度可与H型钢构件中腹板3的厚度一致。

Claims (6)

1.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包括H型钢构件,所述H型钢构件包括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以及连接第一翼缘板(1)和第二翼缘板(2)的腹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腹板(3)的至少一侧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横向筋板(4)和第一纵向筋板(5),所述横向筋板(4)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平行设置,横向筋板(4)设置于位于同侧的第一翼缘板(1)和第二翼缘板(2)的口部边沿位置,且横向筋板(4)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第一翼缘板(1)和第二翼缘板(2)的口部边沿焊接连接,由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腹板(3)和横向筋板(4)四者围成管状结构;所述第一纵向筋板(5)沿H型钢构件的纵向平行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并且第一纵向筋板(5)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管状结构的内壁所对应的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腹板(3)和横向筋板(4)的壁面焊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纵向筋板(5)设置有不少于两块,并且各第一纵向筋板(5)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间隔分布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H型钢构件横向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一块第一纵向筋板(5)。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腹板(3)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加强结构,在腹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在设置第二加强结构同侧的第一翼缘板(1)和/或第二翼缘板(2)上设置有连接孔结构(6);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第二纵向筋板(7),所述第二纵向筋板(7)沿H型钢构件的纵向平行设置于由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和腹板(3)三者围成的凹形结构内部,并且第二纵向筋板(7)上相应的边沿分别与凹形结构的内壁所对应的第一翼缘板(1)、第二翼缘板(2)和腹板(3)的壁面焊接连接,第二纵向筋板(7)与连接孔结构(6)错开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纵向筋板(7)设置有不少于两块,并且各第二纵向筋板(7)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间隔分布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沿H型钢构件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一纵向筋板(5)与所述第二纵向筋板(7)错开设置。
CN201921470726.6U 2019-09-03 2019-09-03 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Active CN210424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0726.6U CN210424455U (zh) 2019-09-03 2019-09-03 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0726.6U CN210424455U (zh) 2019-09-03 2019-09-03 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4455U true CN210424455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6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0726.6U Active CN210424455U (zh) 2019-09-03 2019-09-03 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4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65957A1 (en) Load carrying dump body for a machine
US10442467B2 (en) Central part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6978720B2 (en) Gondola railcar construction
CN102985291B (zh) 用于自卸车的车体
CN104228858A (zh) 一种运输车辆及其车体
CN210424455U (zh) H型钢构件强度增强结构
CN105857396A (zh) 一种横梁贯通式车底架
CN112154107B (zh) 开顶集装箱
CN106275901A (zh) 一种集装箱及其制作方法
CN202072183U (zh) 一种集装箱
CN204453425U (zh) 一种集装箱钢地板底架及集装箱
CN204846947U (zh) 集装箱底架
CN106516482B (zh) 罐式集装箱
CN102116087B (zh) 混凝土泵车吸料量的提升方法和底盘专用车架
RU184141U1 (ru) Рама съёмного кузова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груза
CN112061609A (zh) 一种能够实现快速装卸货的敞顶集装箱
CN217048842U (zh) 一种履带运输机用底架
CN204623465U (zh) 一种铁路车辆的车架及其端板
CN220032069U (zh) 一种车厢底部框架结构及使用其的矿用车车厢
CN212000630U (zh) 一种钢桥纵向加强肋与横向加强肋连接结构
EP4091876A1 (en) Subframe for box floor of dump truck and box of dump truck
CN102040058B (zh) 集装箱底架
CN102785858B (zh) 一种集装箱
KR20150000508U (ko) 리프팅 빔 장치
CN216805236U (zh) 一种自卸车箱体的底板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