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0370U -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20370U CN210420370U CN201920619774.0U CN201920619774U CN210420370U CN 210420370 U CN210420370 U CN 210420370U CN 201920619774 U CN201920619774 U CN 201920619774U CN 210420370 U CN210420370 U CN 2104203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nker
- ring
- sedimentation
- knitting machine
- f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包括:沉降钢圈,所述沉降钢圈固定在编织机的落物筒(6)外侧,所述沉降钢圈具有起伏结构的沉降间隙(51),所述沉降间隙(51)用于容纳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下端;引导圈,所述引导圈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引导圈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上端穿过;升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升降以带动沉降片(1)升降;旋转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旋转以带动沉降片(1)摆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沉降间隙来内外扩张沉降片和沉降片进线口,以来回更换进线位置,可满足不同织物的编织任意编织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织机的零部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织机中,沉降片配置在每一枚针旁边,沉降片是帮助线圈成圈的重要组成部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沉降片,使其按压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对线圈产生压力,帮助成圈,但现有的圆机中,沉降片的可以完成的动作较为单一,极大地限制了织机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可以满足不同织物的编织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包括设置在各织针间隙中的沉降片,沉降片下端设置在沉降三角的走针轨迹中,沉降三角外侧设置有沉降片引导机构,沉降片从引导机构中穿设而过,沉降三角内侧设置有落物筒,落物筒底部通过控制机构实现升降和来回旋转,从而带动沉降片的升降和来回摆动。控制沉降片相对高度,可以满足不同织物的编织要求,控制沉降三角的转动,配合引导机构的限制,可以实现沉降片进行辅助成圈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包括:沉降钢圈,所述沉降钢圈固定在编织机的落物筒外侧,所述沉降钢圈具有起伏结构的沉降间隙,所述沉降间隙用于容纳编织机的沉降片的下端;引导圈,所述引导圈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引导圈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编织机的沉降片的上端穿过;升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的升降以带动沉降片升降;旋转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的旋转以带动沉降片摆动。
可选地,所述沉降钢圈包括:上沉降钢圈,所述上沉降钢圈设置在所述落物筒外侧;下沉降钢圈,所述下沉降钢圈设置在所述落物筒外侧,与所述上沉降钢圈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有起伏的沉降间隙,其中,沿着所述沉降间隙,在所述上沉降钢圈和所述下沉降钢圈相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沉降凸点和沉降凹陷。
可选地,所述引导圈包括:内引导圈,所述内引导圈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内引导圈上具有第二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沉降片;外引导圈,所述外引导圈设置在所述内引导圈的外侧,所述外引导圈上具有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沉降片;
可选地,所述落物筒上端具有落物筒喇叭口,所述沉降片设置在所述落物筒喇叭口外侧。
可选地,所述沉降片的下端具有沉降片凸起,所述沉降片的上端具有线钩,所述沉降片凸起位于沉降间隙中,所述线钩穿过所述引导圈上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升降控制单元包括:电机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连接到所述落物筒底部,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来升降所述落物筒。
可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耦合;齿轮座,所述齿轮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耦合,另一端与所述落物筒耦合。
可选地,所述旋转单元包括:气缸、第二传动装置和锁紧圈,第二传动装置连接在气缸和锁紧圈之间,锁紧圈连接在所述落物筒上,气缸驱动第二传动装置和锁紧圈来旋转所述落物筒。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旋转连杆与第二旋转连杆,第一旋转连杆还与气缸连接,第二旋转连杆还与伸缩式锁紧圈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升降控制单元升降所述落物筒到位后,所述锁紧圈和所述落物筒锁紧,气缸经由第二传动装置推动锁紧圈摆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沉降三角造成的阻力小,相关零件结构简单,方便对单个沉降片进行更换,且沉降片对纱线的作用力小,不会产生断线风险,通过控制落物筒升降引导,来实现沉降片内外扩,此动作配合主要针对纺织行业内编织物薄厚不同,纱线粗细不同时,对编物成圈与脱圈合理调整个到最佳合适位置,从而满足市场不同产品需求与高品质纺织品织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不应认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沉降三角和引导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显示了圆织机沉降片装置的上半部分的爆炸图;
图4显示了沉降片的结构。
标号说明
沉降片1,沉降片凸起111,线钩112,外引导圈2,第一凹槽21,内引导圈 3,第二凹槽31,内引导圈边沿32,上沉降钢圈4,下沉降钢圈5,沉降间隙51,沉降凸点52,沉降凹陷53,落物筒6,落物筒喇叭口61,齿轮座7,螺纹外圈8,第一旋转连杆9,第二旋转连杆10,气缸11,电机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锁紧圈15,电机固定板16,定位杆17,连杆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是,将沉降片下端设置在沉降三角的走针轨迹中,沉降三角外侧设置有沉降片引导机构,沉降片从引导机构中穿设而过,沉降三角内侧设置有落物筒,落物筒底部通过控制机构实现升降和来回旋转,从而带动沉降三角的升降和沉降三角两凸点的来摆动来牵制沉降片进行内外扩张和沉降片进线口来回更换进线位置。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圆织机沉降片装置的立体图。图2显示了局部放大图。图3显示了上半部分的爆炸图。
如图2-图3所示,落物筒喇叭口61外侧包裹有上沉降钢圈4,上沉降钢圈 4下方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下沉降钢圈5。上沉降钢圈4和下沉降钢圈5组成沉降三角,两者之间留有沉降间隙51作为走针轨迹(见图3)。多个沉降片1均匀设置在落物筒6的上端的落物筒喇叭口61的外侧,沉降片1的凸起111位于沉降间隙51内。当落物筒6转动,带动上沉降钢圈4和下沉降钢圈5转动时,沉降间隙51高低起伏,因此使得沉降间隙51内的沉降片1被顶起或落下。沉降间隙51高低起伏的形状可以由此形成:上沉降钢圈4和下沉降钢圈5相对处分别设置有沉降凸点52和沉降凹陷53。
上沉降钢圈4和下沉降钢圈5的外侧设置有内引导圈3,内引导圈3的外侧设置有外引导圈2。内引导圈3下端向外延伸有边沿32,从而能够托起位于外侧的外引导圈2,优选地,内引导圈边沿32的宽度与外引导圈2的厚度相同。内引导圈3上开设有与沉降片1对应的第二凹槽31,外引导圈2上圈边开设有与沉降片1对应的第一凹槽21。可选地,内引导圈3和外引导圈2可以一体成形。
图4显示了沉降片的结构,沉降片1整体为弧形结构,沉降片1下端设置有一沉降片凸起111,凸起111位于走针轨迹,即沉降间隙51中。沉降片1上端设置有线钩112。装载后,沉降片1位于沉降三角和内引导圈3之间,沉降片1从内引导圈3的第二凹槽31穿过后,沉降片1的线钩112设置于外引导圈2的第一凹槽21中。
当落物筒6旋转来带动上沉降钢圈4和下沉降钢圈5组成的沉降三角转动或摆动时,沉降片1在高低起伏的走针轨迹(沉降间隙51)的驱使下,在外引导圈 2的第一凹槽21和内引导圈3的第二凹槽31的限制下,做弧形的来回摆动,沉降片1进行内外扩张,沉降片进线口来回更换进线位置,可满足不同织物的任意编织要求。
再次参考图1,本发明的圆织机沉降片装置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位于落物筒6底部,用于控制落物筒6的升降和来回旋转。控制机构包括升降控制单元和旋转单元。升降控制单元包括:第一传动装置和电机12,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和齿轮座7。电机12位于电机固定板16下方,固定在电机固定板16上。
齿轮座7套在落物筒6外侧,两者耦合在一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落物筒 6底部外侧设置有螺纹外圈8,齿轮座7具有螺纹内圈,齿轮座7和落物筒6通过螺纹方式结合在一起。
齿轮座7外圈设置有第二齿轮14,电机12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啮合,且第一齿轮13的直径远小于第二齿轮14的直径,电机12通过第一齿轮13旋转,带动第二齿轮14旋转,带动齿轮座7旋转,最终带动落物筒6旋转。齿轮座7的螺纹内圈与落物筒6的螺纹外圈8啮合,齿轮座7旋转时可带动落物筒6进行升降,从而改变沉降片1的内外扩张程度。
所述控制机构的旋转单元包括:气缸11和第二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连杆9和第二旋转连杆10。气缸11的活塞杆连接到第一旋转连杆9,第一旋转连杆9与第二旋转连杆10连接,第二旋转连杆10通过连杆18与落物筒6下端的锁紧圈15连接。
当通过电机12调整落物筒6的升降后,如此调整好了沉降片1的相对位置,锁紧圈15锁紧,再通过气缸11的推动带动落物筒6转动,从而使沉降三角进行转动。
优选地,气缸11推动锁紧圈15的幅度大小由定位杆17来调整,定位杆17 安装在电机固定板16下方,在锁紧圈15旋转到一定幅度时,阻挡住锁紧圈15,使得锁紧圈15来回摆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降钢圈,所述沉降钢圈固定在编织机的落物筒(6)外侧,所述沉降钢圈具有起伏结构的沉降间隙(51),所述沉降间隙(51)用于容纳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下端;
引导圈,所述引导圈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引导圈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编织机的沉降片(1)的上端穿过;
升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升降以带动沉降片(1)升降;
旋转单元,用于控制所述落物筒(6)的旋转以带动沉降片(1)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钢圈包括:
上沉降钢圈(4),所述上沉降钢圈(4)固定在所述落物筒(6)外侧;
下沉降钢圈(5),所述下沉降钢圈(5)固定在所述落物筒(6)外侧,与所述上沉降钢圈(4)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有起伏的沉降间隙(51),
其中,沿着所述沉降间隙(51),在所述上沉降钢圈(4)和所述下沉降钢圈(5)相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沉降凸点(52)和沉降凹陷(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圈包括:
内引导圈(3),所述内引导圈(3)设置在所述沉降钢圈的外侧,所述内引导圈(3)上具有第二凹槽(31),用于容纳所述沉降片(1);
外引导圈(2),所述外引导圈(2)设置在所述内引导圈(3)的外侧,所述外引导圈(2)上具有第一凹槽(21),用于容纳所述沉降片(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物筒(6)上端具有落物筒喇叭口(61),所述沉降片(1)设置在所述落物筒喇叭口(61)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降片(1)的下端具有沉降片凸起(111),所述沉降片(1)的上端具有线钩(112),所述沉降片凸起(111)位于沉降间隙(51)中,所述线钩(112)穿过所述引导圈上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单元包括:电机(12)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连接到所述落物筒(6)底部,所述电机(12)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来升降所述落物筒(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3)连接到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
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与所述第一齿轮(13)耦合;
齿轮座(7),所述齿轮座(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14)耦合,另一端与所述落物筒(6)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单元包括:气缸(11)、第二传动装置和锁紧圈(15),第二传动装置连接在气缸(11)和锁紧圈(15)之间,锁紧圈(15)连接在所述落物筒(6)上,气缸(11)驱动第二传动装置和锁紧圈(15)来旋转所述落物筒(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
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旋转连杆(9)与第二旋转连杆(10),第一旋转连杆(9)还与气缸(11)连接,第二旋转连杆(10)还与伸缩式锁紧圈(1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机沉降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升降控制单元升降所述落物筒(6)到位后,所述锁紧圈(15)和所述落物筒(6)锁紧,气缸(11)经由第二传动装置推动锁紧圈(15)摆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19774.0U CN210420370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19774.0U CN210420370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20370U true CN210420370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19774.0U Active CN210420370U (zh) | 2019-04-30 | 2019-04-30 |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203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0788A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诸暨艾尔马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
-
2019
- 2019-04-30 CN CN201920619774.0U patent/CN2104203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0788A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诸暨艾尔马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20370U (zh) |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 |
CN108588947A (zh) | 一种高效的针纺织品上蜡装置 | |
CN111850788A (zh) | 一种编织机沉降片装置 | |
CN201287176Y (zh) | 一种金属丝网编织机构 | |
CN1024575C (zh) | 用于同时织成多件筒状针织物的圆形纺织机 | |
TWI683044B (zh) | 圓針織機 | |
JP3864275B2 (ja) | 丸編機 | |
WO2020134629A1 (zh) | 一种內编式绳带编织机用转盘结构 | |
CN206768362U (zh) | 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同步带轮 | |
US4099389A (en)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
CN108396455B (zh) | 带子圈圈纱勾编装置 | |
US3479841A (en) | Circular tricot knitting machine | |
CN101435124B (zh) | 整经机经轴支撑连接装置 | |
CN211471751U (zh) | 一种压纱片 | |
CN2503085Y (zh) | 圆形经编机 | |
CN210229152U (zh) | 一种玩具编织机 | |
KR101928518B1 (ko) | 환편기 | |
CN208791898U (zh) | 一种多色带子纱装置 | |
KR20110068012A (ko) | 환편기 | |
CN205711243U (zh) | 一种电脑提花机的防尘装置 | |
EP0036195A2 (en) | Single-cylinder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two needle beds for knitting plain and purl stitches | |
CN108532122A (zh) | 一种渔网自动穿线装置和织网机 | |
CN219218309U (zh) | 圆筒转动型编织器 | |
US1942322A (en) | Knitting machine | |
CN211057363U (zh) | 一种双针筒织机张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Busila abdelkling Inventor after: Su Jianfeng Inventor after: Yao Xianjun Inventor before: Su Jianfeng Inventor before: Yao Xianj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