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9694U -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9694U
CN210419694U CN201921334609.7U CN201921334609U CN210419694U CN 210419694 U CN210419694 U CN 210419694U CN 201921334609 U CN201921334609 U CN 201921334609U CN 210419694 U CN210419694 U CN 210419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edium
bin
main body
thin layer
drye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46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荣锁
朱庆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uf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46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9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9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9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涉及物料干燥设备技术领域,该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干燥器主体仓和加热仓;干燥器主体仓用于容置待干化处理的污泥;加热仓位于干燥器主体仓的外侧;加热仓包括至少一个预加热仓以及至少一个普通加热仓,普通加热仓设有第一热媒介进口端以及热媒介回收端,预加热仓设有第二热媒介进口端以及热媒介排放端,第一热媒介进口端与热媒介源连通,热媒介回收端与第二热媒介进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将加热仓分为预加热仓和普通加热仓,将普通加热仓内经过热交换的热媒介部分回用到预加热仓用于污泥的预加热,在不影响薄层污泥干化的同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了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水处理技术日益成熟,已经得到了规模化的应用,水处理市场广泛。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通常含有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卵、有害重金属和大量难降解物质,如果处置不彻底,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处理技术分为污泥处理和污泥处置两个环节,其中污泥处理包括浓缩(含水率95%-98%)、脱水(80%)、干化(40%)等。污泥处置是污泥处理的后续环节,有填埋、焚烧、资源化等多种手段。
薄层干化机是新兴的污泥干化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干化效率高等特点,薄层污泥干化机是通过使用转子将物料摊敷为薄层装,并通过位于处理室外的加热套对物料进行加热,从而将反应室中的物料干化的设备,加热套中通常使用热油或蒸汽作为热媒介。
目前我国部分污泥干化厂设于发电站旁边,以便利用发电站产生的余热,这部分污泥干化机通常采用蒸汽作为热媒介,热媒介与污泥进行热交换后,通常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但是目前的此部分热媒介用于干燥后,通过疏水阀变成热水后直接排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和热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薄层干化设备,由于热媒介直接排放,造成的资源和热量浪费的问题。
为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包括:
干燥器主体仓,所述干燥器主体仓用于容置待干化处理的污泥;
加热仓,所述加热仓位于干燥器主体仓的外侧;所述加热仓包括至少一个预加热仓以及至少一个普通加热仓,所述普通加热仓设有第一热媒介进口端以及热媒介回收端,所述预加热仓设有第二热媒介进口端以及热媒介排放端,所述第一热媒介进口端与热媒介源连通,所述热媒介回收端与第二热媒介进口端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器主体仓设有污泥进料端以及污泥出料端,所述预加热仓位于所述干燥器主体仓的污泥进料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器主体仓和加热仓构成双层筒状结构,内筒为干燥器主体仓,外筒为加热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热媒介源产生蒸汽,所述第一热媒介进口端通过输送管道与热媒介源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变压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热媒介回收端通过收集管道与第二热媒介进口端连通,所述收集管道上设有疏水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将加热仓分为预加热仓和普通加热仓,将普通加热仓内经过热交换的热媒介部分回用到预加热仓用于污泥的预加热,在不影响薄层污泥干化的同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干燥器主体仓;2-加热仓;3-输送管道;4-收集管道;5-变压阀;6-疏水阀;7-转子;8-驱动机构;21-普通加热仓;22-预加热仓;211-第一热媒介进口端;212-热媒介回收端;221-第二热媒介进口端;222-热媒介排放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技术中的薄层干化设备,热媒介与污泥进行热交换后,通常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温度,直接排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和热量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干燥器主体仓和加热仓;所述干燥器主体仓用于容置待干化处理的污泥;所述加热仓位于干燥器主体仓的外侧;所述加热仓包括至少一个预加热仓以及至少一个普通加热仓,所述普通加热仓设有第一热媒介进口端以及热媒介回收端,所述预加热仓设有第二热媒介进口端以及热媒介排放端,所述第一热媒介进口端与热媒介源连通,所述热媒介回收端与第二热媒介进口端连通。
进一步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将加热仓分为预加热仓和普通加热仓,将普通加热仓内经过热交换的热媒介部分回用到预加热仓用于污泥的预加热,在不影响薄层污泥干化的同时,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了资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工程项目中,为了充分利用资源,部分污泥干化厂会设置在电厂周围,利用电厂出口饱和蒸汽作为原始热媒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即可应用于上述污泥干化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干燥器主体仓1以及加热仓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干燥器主体仓1和加热仓2构成双层筒状结构,内筒为干燥器主体仓1,外筒与内筒共同构成加热仓2。
干燥器主体仓1的一端为污泥进料端,另一端为污泥出料端。干燥器主体仓1内安装有转子7,转子7上设有刮板;在驱动机构8的驱动下,转子7在干燥器主体仓1内绕自身轴线旋转,刮板将由污泥进料端进入的污泥摊铺在干燥器主体仓1的内表面,经过充分热交换后,将干化的污泥由污泥出料端排出。
加热仓2包覆于干燥器主体仓1的外表面。加热仓2包括一预加热仓22以及若干普通加热仓21,所述普通加热仓21设有第一热媒介进口端211以及热媒介回收端212,所述预加热仓22位于干燥器主体仓1的污泥进料端,预加热仓22设有第二热媒介进口端221以及热媒介排放端222。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有一预加热仓22以及若干普通加热仓21,在其他实施例中预加热仓22可以设置若干个,普通加热仓21可设置一个,具体可根据普通加热仓21内热量释放和可回收的比例设置预加热仓22和普通加热仓21的数量。
热媒介流动通道为:
电厂出口饱和蒸汽通过输送管道3由第一热媒介进口端211进入普通加热仓21,在普通加热仓21内与干燥器主体仓1内表面的污泥层进行热交换,之后由热媒介回收端212进入收集管道4;收集管道4将仍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回收,经第二热媒介进口端221进入预加热仓22,对干燥器主体仓1进料端的污泥进行预加热,进一步利用热媒介的热量,再次释放热量之后的热媒介由热媒介排放端222排放掉。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管道3上设有变压阀5。电厂出口产出的热媒介运送至污泥干化厂后,需要通过输送管道3上的变压阀5,使其具有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以便适应薄层污泥干化机的运行工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集管道4上设有疏水阀6。当蒸汽在普通加热仓21内与干燥器主体仓1内表面的污泥层进行热交换之后,仍然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直接使用或排放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危险,疏水阀6能够将蒸汽其转化为液体,以更安全、更易控制的回收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采用蒸汽作为热媒介,但适用本申请的热媒介并不局限于此,即可为气体也可为液体。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燥器主体仓,所述干燥器主体仓用于容置待干化处理的污泥;
加热仓,所述加热仓位于干燥器主体仓的外侧;所述加热仓包括至少一个预加热仓以及至少一个普通加热仓,所述普通加热仓设有第一热媒介进口端以及热媒介回收端,所述预加热仓设有第二热媒介进口端以及热媒介排放端,所述第一热媒介进口端与热媒介源连通,所述热媒介回收端与第二热媒介进口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主体仓设有污泥进料端以及污泥出料端,所述预加热仓位于所述干燥器主体仓的污泥进料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主体仓和加热仓构成双层筒状结构,内筒为干燥器主体仓,外筒为加热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介源产生蒸汽,所述第一热媒介进口端通过输送管道与热媒介源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上设有变压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媒介回收端通过收集管道与第二热媒介进口端连通,所述收集管道上设有疏水阀。
CN201921334609.7U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419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4609.7U CN210419694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4609.7U CN210419694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9694U true CN210419694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4609.7U Active CN210419694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96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9463A (zh) * 2020-06-10 2020-08-07 黑龙江实力农业肥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烘干的肥料制备方法
CN113648728A (zh) * 2021-07-22 2021-11-16 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尾气净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9463A (zh) * 2020-06-10 2020-08-07 黑龙江实力农业肥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烘干的肥料制备方法
CN113648728A (zh) * 2021-07-22 2021-11-16 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尾气净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3648728B (zh) * 2021-07-22 2022-07-15 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尾气净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07484B (zh) 物料干燥蒸发气体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10419694U (zh) 一种薄层干化设备能量回收装置
CN201288115Y (zh) 多能源干化污泥设备
CN102992575A (zh) 蒸汽热循环污泥干化的方法及系统
US20210246059A1 (en) Energy-saving sludge drying disposal system
CN103145307A (zh) 污泥高温碳化系统及碳化工艺
CN108947200A (zh) 一种污泥调理改性深度脱水及干化炭化处理工艺
CN110513704A (zh) 一种垃圾和污泥协同焚烧综合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73087A (zh) 土壤修复系统及土壤修复方法
CN105417923A (zh)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CN113493293A (zh) 一种余热型闭式全循环带式干化系统
CN105402999A (zh) 机械蒸汽再压缩式真空管束干燥系统
CN104529124A (zh) 一种并行桨叶污泥干燥系统及干燥工艺
CN203048755U (zh) 蒸汽热循环污泥干化系统
CN102417287A (zh) 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7468458U (zh) 高效节能型污泥干化装置
CN107906531A (zh) 一种环保型垃圾处理系统
CN205175060U (zh) 一种垃圾烘干设备
CN212127574U (zh) 一种渣系统废热处置脱硫废水的系统
CN201850208U (zh) 一种新型给水污泥脱水处理设备
JP6047340B2 (ja) 含水被処理物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含水被処理物処理方法
CN202054720U (zh) 一种立式三厢型的利用余热的污泥混合干化装置
CN217351155U (zh) 污泥干化及尾气处理系统
CN219058807U (zh) 一种利用污泥干化机尾气预热污泥的设备
CN216890604U (zh) 一种活性污泥低温余热干化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