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6890U - 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6890U
CN210416890U CN201921473133.5U CN201921473133U CN210416890U CN 210416890 U CN210416890 U CN 210416890U CN 201921473133 U CN201921473133 U CN 201921473133U CN 210416890 U CN210416890 U CN 210416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arbox
input end
power input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31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ok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ongwo Motorcy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ongwo Motorcyc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ongwo Motorcy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31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6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6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6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电机、变速箱及减速差速器,减速差速器安装在摩托车的后桥上,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形成动力连接,其特征在于:变速箱与减速差速器连接在一起,变速箱上设置有两个动力输入端,其中,第一动力输入端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动力输入端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离合器,第二动力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形成动力连接。本方案通过延伸轴连接混合动力部分和变速箱的设置,使混合动力装置与变速箱分离,使功能装置结构分散,节约了成本,同时避免了承重件容易损坏,或需要额外的加强结构来支撑局部过大的重量的问题,增加了三轮摩托车的行驶里程。

Description

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取力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四轮摩托车通常为燃油发动机摩托车,以燃油发动机为动力,动力性能好,承载能力较大,爬坡行驶能力强,较多的作为农村、山区的交通运输车使用,能够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但是,燃油摩托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大、废气排放量高,环境污染大,不环保。而纯电动摩托车虽然没有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因电机功率有限,动力小,行驶速度慢,续程能力较差,承载轻,在爬坡、重载等恶劣状态下行驶,电机容易损坏。现有技术利用油电混合动力装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的油电混合动力装置中通常发动机、电机和变速箱为一体状,如文件号为CN201410551394.X、CN200810120273.4、CN201010546377.9中的混合动力装置。一体状的动力混合装置,造成摩托车局部体积过大和局部重量过大,使承重件容易损坏,或需要额外的加强结构来支撑局部过大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承重件容易损坏,或需要额外的加强结构来支撑局部过大的重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电机、变速箱及减速差速器,减速差速器安装在摩托车的后桥上,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形成动力连接,变速箱与减速差速器连接在一起,变速箱上设置有两个动力输入端,其中,第一动力输入端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动力输入端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离合器,第二动力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形成动力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当使用其中一种动力源时可以切断另一动力源,增加行驶里程,比如,当只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时,电机停止工作(切断电机的电源),控制离合器离合(可以通过三轮摩托车车架上的拉杆及操作手柄实现),启动发动机,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第一动力输入端传递至变速箱的输入轴上,由变速箱变速后传递至减速差速器进行增扭,驱动三轮摩托的后桥上的车轮行驶。虽然在发动机过程中,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也与第二动力输入端处于长啮合状态,也只使电机的铁芯随动力输出端空转。
当需要切换电机作为动力源时,发动机停止工作(即发动机熄火),控制离合器分开(可以通过三轮摩托车车架上的拉杆及操作手柄实现),从而使发动机与第一动力输入端之间的动力连接彻底切断。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动力输入端转动,第二动力输入端将动力传递至变速箱的输入端,由变速箱变速后传递至减速差速器进行增扭,驱动三轮摩托的后桥上的车轮行驶。
由于混合动力装置,即发动机和电机,变速箱及减速差速器合为一体安装与后桥上,混合动力装置与变速箱分离,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使承载件承重分散。采用燃油及电能可以实现摩托车两种动力的提供,增加续航能力,方便使用。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通过延伸轴连接混合动力部分和变速箱的设置,使混合动力装置与变速箱分离,使功能装置结构分散,有利于简化承重件,节约了成本,同时避免了承重件容易损坏,或需要额外的加强结构来支撑局部过大的重量的问题。
2.本方案将取力轴设置在变速机构上,优化了结构承重方式。
3.本方案同时利用单个离合器切换油电动力源,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变速箱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变速箱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发动机1、电机2、变速箱3、减速差速器4、后桥5、第一动力输入端6、第二动力输入端7、离合器8、取力轴9。
如图1、2、3所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包含发动机1、电机2、变速箱3及减速差速器4,减速差速器4安装在摩托车的后桥5上,变速箱3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差速器4的动力输入端形成动力连接,变速箱3与减速差速器4连接在一起,变速箱3上设置有两个动力输入端,其中,第一动力输入端6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动力输入端6与发动机1的动力输出端11之间设置有离合器8,第二动力输入端7与电机2的输出端21形成动力连接。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当使用其中一种动力源时可以切断另一动力源,增加行驶里程,比如,当只使用发动机1作为动力源时,电机2停止工作(切断电机的电源),控制离合器8离合(可以通过三轮摩托车车架上的拉杆及操作手柄实现),启动发动机1,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8、第一动力输入端6传递至变速箱3的输入轴上,由变速箱3的变速机构变速后传递至减速差速器4进行增扭,驱动三轮摩托的后桥5上的车轮行驶。虽然在发动机过程中,电机2的动力输出端也与第二动力输入端处于长啮合状态,也只使电机的铁芯随动力输出端空转。
反之,当需要切换电机作为动力源时,发动机1停止工作(即发动机熄火),控制离合器8分开(可以通过三轮摩托车车架上的拉杆及操作手柄实现),从而使发动机2与第一动力输入端之间的动力连接彻底切断。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动力输入端转动,第二动力输入端将动力传递至变速箱的输入端,由变速箱变速后传递至减速差速器进行增扭,驱动三轮摩托的后桥上的车轮行驶。
如图3所示,变速箱3包括横轴31,横轴31一端伸出变速箱3外壳以形成第一动力输入端,发动机1上的动力输出端11为动力传动轴,动力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动力输入端形成动力连接,离合器8安装在动力传动轴的另一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离合器形成动力连接,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在横轴31上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32,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有设置在变速箱内的第二锥形齿轮33,第二锥形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轴以形成所述第二动力输入端;横轴31上设置有与变速箱内首端的变速齿轮相啮合的变速齿轮34。通过该结构的可以将变速箱与减速差速器4连接在一起的同时,还能进行动力的传递。
本技术中的第一动力输入端6、第二动力输入端7可以为动力传递用的轴,其轴端可以是设置花键孔或花键轴,其与对应的发动机或电机动力输出轴的花键轴或花键孔配合来实现动力的传递,当然也可以采用齿轮传递。
上述使用过程中涉及的离合器分离及接合的控制结构虽未给出示意图,但该控制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手段实现,或设计相应的控制结构来实现,比如,可在摩托车龙骨架上设置铰接的拉手或脚踏,拉手或脚踏上连接拉杆,拉杆与离合器上的拨动块连接,通过拉杆控制拨动块动作,来实现离合器中的压块移动实现分离或接合,拉杆相当于现有离合器脚踏的支杆。以方便动力的切换。另外,电机的电源切断控制,可以通过操作手柄上的按钮来实现电瓶与电机之间电源接线的通或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实现,或直接采用摩托车的现有控制技术就可以完成。离合器具有分离及接合的功能,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知晓,但要结合运用在三轮摩托车实现油、电两种动力的使用上还属于首次。离合器的安装位置可以在发动机上,在发动机上安装壳体或与发动机一体的壳体内安装离合器,也可以在变速箱上,同样可以实现发动机与第一动力输入端的动力分、合。
由于混合动力装置,即发动机和电机,通过延伸轴1与变速箱2分开连接使混合动力装置与变速箱分离,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使承载件承重分散。
如图4所示,在变速箱3上预设有取力轴9。取力轴9在该图中变速机构的过渡轴的下方,其传动的齿轮被遮挡,取力轴9的实施方案可以方便为翻斗三轮车的液压缸提供动力预设接口,方便使用,无需改装,在未使用时,取力轴9的传动齿轮不传递动力,当然在需要使用取力器时,需在变速箱3与减速差速器4之间的动力连接处设置第二拨叉离合器图中未示意出(当然也可以采用拨动的轴套来实现传动齿轮与取力轴的动力连接),通过第二拨叉离合器来切断变速箱与减速差速器4之间的动力,以方便取力器为液压缸的泵提供唯一的动力,第二拨叉离合器同样可以由三轮摩托车车架上的拉杆及操作手柄实现,只是该手柄应为升降标识的手柄。第一动力输入端与第二动力输入端的轴线相垂直,方便布置在三轮摩托车车架上,使其结构紧凑。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箱或摩托车的车架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电机、变速箱及减速差速器,减速差速器安装在摩托车的后桥上,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形成动力连接,其特征在于:变速箱与减速差速器连接在一起,变速箱上设置有两个动力输入端,其中,第一动力输入端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动力输入端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离合器,第二动力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形成动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包括横轴,横轴一端伸出变速箱外壳以形成第一动力输入端,发动机上的动力输出端为动力传动轴,动力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动力输入端形成动力连接,离合器安装在动力传动轴的另一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离合器形成动力连接,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在横轴上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有设置在变速箱内的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轴以形成所述第二动力输入端;横轴上设置有与变速箱内首端的变速齿轮相啮合的变速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变速箱上预设有取力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动力输入端与第二动力输入端的轴线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箱或摩托车的车架上。
CN201921473133.5U 2019-09-05 2019-09-05 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Active CN210416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3133.5U CN210416890U (zh) 2019-09-05 2019-09-05 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3133.5U CN210416890U (zh) 2019-09-05 2019-09-05 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6890U true CN210416890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6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3133.5U Active CN210416890U (zh) 2019-09-05 2019-09-05 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6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5085C (zh) 插电式集成起动发电机混合动力轿车驱动系统
CN102463886B (zh) 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641356U (zh) 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四轮驱动系统
CN109457744A (zh) 一种应用于纯电动装载机的驱动控制系统
CN210454447U (zh) 一种双离合器控制的平行轴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09904516U (zh) 实现多动力源耦合的车用混合动力系统
CN210416890U (zh) 摩托车混合动力装置
CN204355255U (zh) 前置安装油电混合动力变速器的三轮摩托车
CN201033532Y (zh) 新型双电机混联混合动力总成
CN109835167B (zh) 一种p3结构的两档差速耦合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CN112757890A (zh) 混合动力专用车底盘
CN210526760U (zh) 摩托动力转换装置
CN206493833U (zh) 具备变速电驱动的混合动力系统总成
CN201158299Y (zh) 气动电动汽车混合驱动装置
CN202297052U (zh) 高空作业车液压升降系统油电双动力合成驱动装置
CN201816720U (zh) 一体化电动三轮摩托车多挡变速动力装置
CN201245082Y (zh) 一种自充电、双动力驱动三轮车
CN201703241U (zh) 一种油电四轮摩托车底盘
CN203078671U (zh) 双驱动三轮车
CN210941329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集成系统
CN101462483A (zh) 新型双电机混联混合动力总成及系统
CN217135313U (zh) 一种比例控制传动效率装置
CN211195830U (zh) 一种用于油电混合动力叉车传动装置
CN212979843U (zh) 一种车用双电机驱动装置
CN204605502U (zh) 载重量<2吨的小型机动车的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2

Address after: 402260 No. 15, Manan Avenue, Zone B, Luohuang Industrial Park,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Pok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79 Building 2, Plot 2-7, Yahegou Anjufang Community, Guoba Village, Luohuang Town,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DONGWO MOTORCYCLE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