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2399U - 铸造模具 - Google Patents

铸造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2399U
CN210412399U CN201921311174.4U CN201921311174U CN210412399U CN 210412399 U CN210412399 U CN 210412399U CN 201921311174 U CN201921311174 U CN 201921311174U CN 210412399 U CN210412399 U CN 210412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plates
casting
rib
casting mold
connecting str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11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万宋
朱小生
楼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uanjie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CHAIN GENERAL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CHAIN GENERAL FACTORY filed Critical ZHUJI CHAIN GENERAL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9213111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2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2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2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模具,所述铸造模具包括多个筋板和多个连接条。每一个筋板为片状体,筋板自身形成一个凹槽,所有的筋板间隔排列。筋板和连接条均为金属材质,所有的筋板通过连接条焊接成一体,筋板的凹槽形成铸造型腔,筋板和连接条构成所述铸造模具的外部轮廓。铸造模具的制作可以采用金属自动化切割和焊接工艺完成,不再采用传统的木材,缩短生产周期,报废率降低,最终品质有保证,而且制作的铸造模具易保存不怕火,不怕潮湿、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铸造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替代传统木模的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砂型铸造都采用木模,用于砂型铸造的木模也叫木质笼廓模。制作木模需要选用优质木材,比如红松、白松、花旗松等。一副中等大小的木模需要一至两人配合,从考虑木模结构,分模分型,计算收缩量,放样,选定木材到下料胶合等工序,全程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制作木模时,如果是一次性生产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报废,木模就只能废弃用作烧火柴。而制作木模是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种,木模的制作在砂型铸造生产中是一道很重要的环节,是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但是传统的木模制作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报废率高、人工成本高,而且由于人工制作的精度和技术熟练度的差异,最终产品的品质难以统一和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造模具,解决现有的木模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报废率高、人工成本高,最终品质难以统一和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铸造模具,所述铸造模具包括多个筋板和多个连接条。每一个筋板为片状体,筋板自身形成一个凹槽,所有的筋板间隔排列。筋板和连接条均为金属材质,所有的筋板通过连接条焊接成一体,筋板的凹槽形成铸造型腔,筋板和连接条构成所述铸造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筋板和连接条均为钢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筋板呈“凹”字型,筋板形成的凹槽呈U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连接条的数量为三根,每一连接条依次连接所有的筋板,其中两根连接条分别连接于筋板的两侧位置,另外一根连接条连接于筋板形成的凹槽的内部中心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至少一部分筋板形成的凹槽呈V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连接条的数量不少于三根,其中两根连接条均依次连接所有的筋板并分别连接于筋板的两侧位置,其余的连接条连接于筋板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各个筋板的形状不完全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铸造模具的所有筋板和所有的连接条均采用金属材质,并且筋板和连接条焊接成一体,这样整个铸造模具的制作可以采用金属切割和金属焊接工艺完成,不再采用传统的木材,缩短生产周期,报废率降低,最终产品的品质有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铸造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铸造模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铸造模具的筋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铸造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铸造模具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铸造模具的其中一种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铸造模具的另外一种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铸造模具,所述铸造模具适用于砂型制造模具或者硬模铸造,以代替传统的木质模具,缩短制作周期,降低报废率和人工成本,稳定模具品质。所述铸造模具包括多个筋板10和多个连接条20。
每一个筋板10为片状体,筋板10自身形成一个凹槽101,凹槽101用于最终形成所述铸造模具的铸造型腔。所有的筋板10间隔排列。
筋板10的形状可以各种各样,根据实际要制作的模具形状合理设计。例如,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筋板10的呈“凹”字型,筋板10的一侧边形成凹槽101,并且筋板10形成的凹槽101呈U型。
筋板10的尺寸以及相邻筋板10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根据最终需要制作的模具形状合理设计。
筋板10和连接条20均为金属材质,所有的筋板10通过连接条20焊接成一体。也就是说,连接条20起到将所有筋板10连接成整体的作用。筋板10连接成整体后,筋板10的凹槽101形成铸造型腔,筋板10和连接条20构成所述铸造模具。这样制作成的所述铸造模具是一个由间隔排布的筋板10构成的镂空模具并且具有模具的外形。
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条20的数量为三根,每一条连接条20依次连接所有的筋板10。其中两根连接条20分别连接于筋板10的两侧位置,另外一根连接条20连接于筋板10形成的凹槽101的内部中心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铸造模具的不同筋板10的形状不完全相同。图3展示了一种筋板10的形状。多个不同形状的筋板10依次排列起来,使得所述铸造模具两侧的外部轮廓形成弧形。
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铸造模具同样地包括筋板10A和连接条20A。同样地,每一个筋板10A为片状体,筋板10A自身形成一个凹槽101A,凹槽101A用于最终形成所述铸造模具的铸造型腔。所有的筋板10A间隔排列。
其中一部分筋板10A形成的凹槽101A呈V型。另外一部分筋板10A包括一个底板11A和两个侧板12A,两个侧板12A分别一体地从底板11A的两端对应向两侧倾斜延伸,即两个侧板12A均向外倾斜,形成外扩的凹槽101A。
连接条20A的数量不少于三根,其中两根连接条20A均依次连接所有的筋板10A并分别连接于筋板10A的两侧位置,其余的连接条20A连接于筋板10A的中间位置。
可选地,于第二个实施例中,连接条20A的数量为四根,除了分别对应地连接于筋板10A两侧位置的两根连接条20A以外,还有两根连接条20A均连接于筋板10A的中间位置并且位于凹槽101A的外壁。连接于筋板10A中间位置的两根连接条20A交叉连接形成Y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铸造模具的所有筋板10(10A)和所有的连接条20(20A)均采用金属材质,并且筋板10(10A)和连接条20(20A)焊接成一体,这样整个铸造模具的制作过程采用金属切割和金属焊接自动化工艺完成,不再采用传统的木材,缩短生产周期,报废率降低,最终产品的品质有保证。
所述铸造模具在制作过程中,筋板10(10A)可以采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对金属片材进行切割以形成预定的形状。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具有切割精度高,变形量小,无氧化渣,切口光洁的优点,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将电子版数据输到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的控制中心就能实现自动排版和自动下料,这给转化取代木质铸造模具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然后各个筋板10(10A)和连接条20(20A)之间可以采用手动焊接也可以采用自动焊接的方式进行焊接。例如,若采用手动焊接方式,在进行组装时需要工艺人员的配合将各个筋板10(10A)组装起来。
所述铸造模具可以应用于硬模铸造和砂型铸造,例如铜溜槽、渣溜槽的制作。其中硬膜铸造也叫(金属型铸造),所述铸造模具用于硬模铸造时,可以采用石墨模块,将模块按要求贴附在所述铸造模具上并与砂箱固定。所述铸造模具应用于砂型铸造时,将所述铸造模具的筋板10(10A)间空隙用添料填满以形成实模造型的效果。
以铜溜槽为例,先将铜溜槽的结构部件图转化为铜溜槽的部件毛胚图;接着将铜溜槽的部件毛胚图转化为所述铸造模具的结构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在铜溜槽的部件毛胚图中点击收缩率得到所述铸造模具的轮廓图。结合考虑所述铸造模具的筋板10(10A)的厚度和间距,连接条20(20A)以及及起吊位置等结构因素,将设计电子版数据输入等离子切机的控制中心进行排版下料。一副所述铸造模具的下料时间约为半天时间。然后在钢平台上划线并组装焊接所述铸造模具,即将筋板10(10A)和连接条20(20A)焊接起来成为整体。组装焊接过程耗时约为半天。相比于传统的木质模具,采用金属材质特别是钢材质的所述铸造模具的制作时间仅为木质模具的五分之一,既快又好,并且生产出合格的铜溜槽毛胚,品质好且有保证,获得良好的效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铸造模具具有以下优点:1、制作周期短;2、替代木质取材,节约优质木材;3、改动方便;4,金属材质易保存不怕火,不怕潮湿;5,制作精度高;6、模具变形量小;8、制作成本低;9、金属材质的废弃模具还可以回收利用。所述铸造模具为砂型铸造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制造之路,有利于企业降本提效,对保护森林资源有积极意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Claims (7)

1.一种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筋板,每一个所述筋板为片状体,所述筋板自身形成一个凹槽,所有的所述筋板间隔排列;
多个连接条,所述筋板和所述连接条均为金属材质,所有的所述筋板通过所述连接条焊接成一体,所有筋板的所述凹槽形成铸造型腔,所述筋板和所述连接条构成所述铸造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和所述连接条均为钢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呈“凹”字型,筋板形成的所述凹槽呈U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的数量为三根,每一所述连接条依次连接所有的所述筋板,其中两根所述连接条分别连接于所述筋板的两侧位置,另外一根所述连接条连接于筋板形成的所述凹槽的内部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筋板形成的所述凹槽呈V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的数量不少于三根,其中两根所述连接条均依次连接所有的所述筋板并分别连接于所述筋板的两侧位置,其余的所述连接条连接于所述筋板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筋板的形状不完全相同。
CN201921311174.4U 2019-08-13 2019-08-13 铸造模具 Active CN210412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1174.4U CN210412399U (zh) 2019-08-13 2019-08-13 铸造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1174.4U CN210412399U (zh) 2019-08-13 2019-08-13 铸造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2399U true CN210412399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1174.4U Active CN210412399U (zh) 2019-08-13 2019-08-13 铸造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23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8502A (zh) * 2019-08-13 2019-10-15 诸暨链条总厂 铸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8502A (zh) * 2019-08-13 2019-10-15 诸暨链条总厂 铸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12399U (zh) 铸造模具
CN104741526B (zh) 一种超大外型砂型及其生产工艺方法
CN110014105B (zh) 一种变形短t型坯件的锻造方法
CN208870387U (zh) 用于弧形梁柱的铝合金模板
JP5751402B2 (ja) プレス金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28085B1 (ko) 브이형상의 프리폼을 이용한 선박용 크랭크쓰로우의제조방법
CN104028695B (zh) 一种贴腔实型铸造方法
CN216553044U (zh) 一种中间龙骨结构
CN212652637U (zh) 一种船用增压器涡轮盘精密铸造三联叶片蜡模模具
CN214658758U (zh) 一体压铸式模板
CN209773089U (zh) 一种音响料用铝合金热挤压模具
CN107378613A (zh) 一种链板排屑器的新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CN209139816U (zh) 一种多工位粉末冶金成型模具
CN103551524B (zh) 多槽带轮的泥芯铸槽法及其使用的制芯模具和铸造模具
CN207314821U (zh) 一种新型铝模板
CN206882440U (zh) 一种u型异型排制造模具
CN110711836A (zh) 2014铝合金航空精密轮毂模锻件的终压件模具
CN110328502A (zh) 铸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363437A (zh) 挡铲板槽帮的铸造方法
CN219724503U (zh) 一种3d打印清砂砂芯结构
CN210817339U (zh) 一种用于制造y轴滑臂的金属型模具
CN215889356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l型叠合梁的卧式模具
CN211137568U (zh) 一种拼接式预制叠合楼板成型模具
CN214134737U (zh) 一种方通的腔内加强装置
CN213763725U (zh) 一种打凸包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3

Address after: 311800 No.26 Guangming Road, Pait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Tuanjie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800 No.1, Wuyi Road, Pait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JI CHAIN GENERAL FACTOR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