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4797U -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4797U
CN210404797U CN201921719377.7U CN201921719377U CN210404797U CN 210404797 U CN210404797 U CN 210404797U CN 201921719377 U CN201921719377 U CN 201921719377U CN 210404797 U CN210404797 U CN 210404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ircuit board
main body
post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193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卫宁
段圣梅
杨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CL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CL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CL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CL Softwa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193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4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4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47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该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容纳腔;两根充电柱,均嵌设于所述壳体中,且每根所述充电柱的一端均外露于所述壳体外;充电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充电柱的另一端电接触;以及弹性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壳体连接、并抵设于所述充电电路板底部,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充电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在狭小的空间中布局充电端子,还可降低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TWS(True Wireless Stereo,即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充电端子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POGO PIN(一种标准化的弹簧针,是一种由针头和针管以及弹簧三个基本部件通过精密仪器铆压之后形成的弹簧式探针)。但是,部分TWS耳机受结构限制,传统充电端子所应用的弹簧针结构,已不能在狭小的空间中布局,而且使用弹簧针本身的制造成本也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可在狭小的空间中布局充电端子,还可降低制作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容纳腔;
两根充电柱,均嵌设于所述壳体中,且每根所述充电柱的一端均外露于所述壳体外;
充电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充电柱的另一端电接触;以及
弹性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壳体连接、并抵设于所述充电电路板底部,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充电柱。
可选地,所述充电柱包括充电柱主体,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充电柱主体两端的电路连接端和充电端,所述电路连接端与所述充电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外。
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支撑底座,以及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的弹性支撑臂,所述弹性支撑臂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电路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两端均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的支撑臂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撑臂主体中部的抵紧部,所述抵紧部与所述电路连接端对应、并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电路连接端;
或者,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而另一端悬设的支撑臂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撑臂主体悬设端的抵紧部,所述抵紧部与所述电路连接端对应、并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电路连接端。
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突出设于所述抵紧部上的凸出块,所述凸出块与所述电路连接端对应。
可选地,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凸起;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起一一对应;
或者,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起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充电电路板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中的电路板主体,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主体上的两个露铜部,两个所述充电柱的电路连接端分别与一个所述露铜部对应接触。
可选地,所述充电柱主体和所述充电端均设为圆柱体,且所述充电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充电柱主体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为塑胶壳体,两根所述充电柱均通过热熔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中。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的容纳腔中设置充电电路板,以及在壳体上设置的外露并与充电电路板电连接的充电柱,可以实现充电功能。而且,通过在容纳腔中设置弹性支撑结构对充电电路板进行支撑,还可使充电电路板与充电柱接触紧密,保证电路连接良好,从而具有良好的充电性能。而且,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与充电电路板电接触的两根充电柱(正充电柱和负充电柱),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弹簧针,可以将充电柱的体积做得足够小,便于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布局,可以解决传统充电端子使用POGO PIN(弹簧针)因体积大的局限性无法布局的缺陷问题。此外,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弹簧针,将充电柱的体积做的更小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解决传统充电端子使用更小体积的弹簧针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端子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端子连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端子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端子连接结构的弹性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端子连接结构的弹性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102 容纳腔
110 底板 120 顶板
200 充电柱 300 充电电路板
400 弹性支撑结构 410 支撑底座
420 弹性支撑臂 422 抵紧部
424 凸出块 426 抵接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00,两根充电柱200(即充电端子),充电电路板300,以及弹性支撑结构400。上述壳体100中设有容纳腔102,两根充电柱200均嵌设于壳体100中,且每根充电柱200的一端均外露于壳体100外;充电电路板300设于容纳腔102中、且与充电柱200的另一端电接触;而弹性支撑结构400设于容纳腔102中、与壳体100连接、并抵设于充电电路板300底部,用于抵紧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通过在壳体100的容纳腔102中设置充电电路板300,以及在壳体100上设置外露并与充电电路板300电连接的充电柱200,可以实现充电功能。而且,通过在容纳腔102中设置弹性支撑结构400对充电电路板300进行支撑,还可使充电电路板300与充电柱200接触紧密,保证电路连接良好,从而实现完整的电路连接效果。而且,通过在壳体100上设置与充电电路板300电接触的两根充电柱200(可分别为正充电柱和负充电柱),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弹簧针,可以将充电柱200的体积做得足够小,便于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布局充电柱200(即充电端子),可以解决传统充电端子使用弹簧针因体积大的局限性无法布局的缺陷问题。此外,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弹簧针,将充电柱的体积做的更小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解决传统充电端子使用更小体积的弹簧针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的问题。
而且,如图2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00可设为分体式结构。该壳体100可包括底板110,以及设于底板110上的顶板120。该底板110可直接与顶板120连接在一起,并围设为筒状结构,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上述的容纳腔;该底板110也可通过其他结构与顶板120间接连接在一起,并形成筒状结构。而上述的充电柱200可嵌设于顶板120上,且充电柱200的一端外露于顶板120外、另一端可伸入容纳腔102中。此外,上述的弹性支撑结构400可设于底板110上,并位于容纳腔102中。而且,上述的充电电路板300也位于容纳腔102中,而弹性支撑结构400支撑设于充电电路板300底部,使得充电电路板300的顶部与充电柱200抵紧,以使得二者紧密电接触。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壳体100也可设为整体式结构。即该壳体100可设为整体的筒状结构,上述充电柱200嵌设于壳体100上,上述充电电路板300及弹性支撑结构400设于容纳腔102中,弹性支撑结构400可固设于壳体100的内壁上,将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抵紧,以使得二者紧密电接触。
而且,上述壳体100可设为塑胶壳体,两根充电柱200均可通过热熔连接方式固定于壳体100中。通过热熔连接方式将充电柱200嵌设于壳体100上,连接牢固可靠,不易松脱,而且美观大方。此外,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将充电柱200嵌设于壳体100上,例如直接在壳体100上开设充电孔,并将充电柱200穿设在充电孔处,同时还可利用胶水将充电柱200粘固于充电孔中。此外,上述壳体100也可设为其他材料的绝缘壳体结构(如陶瓷,玻璃,或其他复合绝缘材料)。而且,上述充电柱200可设为铜柱,导电性能好,体积也能做得很小。此外,充电柱200也可设为其他的导电金属柱,如银柱,金柱,铁柱等。
此外,上述充电柱200可包括嵌设于壳体100上的充电柱主体,以及分别设于充电柱主体两端的电路连接端和充电端,电路连接端与充电电路板300电连接,充电端外露于壳体100外。即使得充电柱200的主体结构嵌设于壳体100中;并使得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突出于壳体100的容纳腔102中,便于与充电电路板300接触;还使得充电柱200的充电端外露于壳体100外,便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进行充电。而且,壳体100上可设有充电孔,充电柱主体可穿设在充电孔处,以使得充电柱200穿过壳体100而嵌设在壳体100上。而且,该充电孔的形状与充电柱200的形状对应,便于将充电柱200牢固地嵌设在壳体100上。
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充电柱主体和充电端均可设为圆柱体,且充电端的直径可大于充电柱主体的直径。这样,使得充电柱200形成一种大头结构(使得充电柱200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形),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端与外部电源的接触面积更大,充电效果更好。此外,将充电柱200设为这种结构时,也便于将其与壳体100熔接在一起。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充电柱主体和充电端均可设为圆柱体,且充电端的直径不大于充电柱主体的直径,并将充电柱主体设为阶梯轴结构,且充电柱主体的直径由电路连接端向充电端方向逐渐减小,且充电孔的形状与充电柱的形状对应。这样可以从壳体100内部对充电柱200进行安装,可直接将充电柱200卡设在充电孔处,然后利用充电电路板300及弹性支撑结构400将充电柱200抵紧。
此外,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弹性支撑结构400可包括设于容纳腔102中、并与壳体100连接的支撑底座410,以及设于支撑底座410上的弹性支撑臂420,弹性支撑臂420用于抵紧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的电路连接端。通过将弹性支撑结构400的支撑底座410连接于壳体100上,可对整个弹性支撑结构400进行固定和定位;而且,利用弹性支撑臂420的自身弹性,可以使弹性支撑臂420将充电电路板300抵紧,以使得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紧密电接触,从而使得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保持良好的电连接性能。同时,弹性支撑结构400还可对整个充电电路板300进行支撑。此外,弹性支撑结构400还可作为其他结构的安装基础。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弹性支撑臂420可包括两端均与支撑底座410连接的支撑臂主体,以及位于支撑臂主体中部的抵紧部422,抵紧部422与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对应、并用于抵紧充电电路板300和电路连接端。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弹性支撑臂420的两端均固定设于支撑底座410上,可使得弹性支撑臂420的稳定性较好,对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的抵紧效果更为稳定。具体,可通过支撑臂主体弹性最好的中部位置(即抵紧部)对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进行抵紧;此外,也可通过支撑臂主体中部附近的位置对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进行抵紧。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弹性支撑臂420可包括一端与支撑底座410连接、而另一端悬设的支撑臂主体,以及位于支撑臂主体悬设的一端(可称为悬臂端)上的抵紧部422,抵紧部422与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对应、并用于抵紧充电电路板300和电路连接端。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弹性支撑臂420的一端固定设于支撑底座410上、而另一端悬设于支撑底座410上方,使得弹性支撑臂420形成悬臂结构,这样可使得弹性支撑臂420的弹性效果更佳,可使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抵接更紧密。此外,上述弹性支撑臂420可突出于支撑底座410的外侧,即弹性支撑臂420一端固设于支撑底座410上,另一端伸出到支撑底座410外;此外,上述弹性支撑臂420也可位于支撑底座410上方,即弹性支撑臂420一端固设于支撑底座410上、另一端也位于支撑底座410上方(未伸出到支撑底座410外),可节约弹性支撑臂420的占用空间。
而且,上述弹性支撑臂420还可包括突出设于抵紧部422上的凸出块424,凸出块424与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对应。通过在弹性支撑臂420上设置凸出块424,可以更好地对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进行抵紧。而且,为了使对充电电路板300和充电柱200的抵紧作用更加稳定可靠,还可以在凸出块424上设置抵接限位槽426,使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对应于该抵接限位槽426处,从而使得充电柱200不易与充电电路板300松脱。此外,还可使得充电电路板300与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对应的位置处的结构外形与抵接限位槽426的形状对应或接近,便于使充电电路板300与充电柱200接触紧密可靠。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充电电路板300可设为柔性电路板,便于使其与凸出块424及抵接限位槽426的外形贴合。此外,也可将充电电路板300设为普通的硬电路板。
而且,上述充电电路板300可包括设于容纳腔102中的电路板主体,以及设于电路板主体上的两个露铜部(未图示),两个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分别与一个露铜部对应接触。即在充电电路板300顶部设置露铜部位,便于充电柱200的电路连接端与露铜部位处直接电接触。两个露铜部分别与两个充电柱200对应接触,以实现充电电路板300与正极充电柱和负极充电柱的电连接,从而实现完整的电路连接。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露铜部是指电路板主体的某些部位没有覆盖阻焊剂、而在电路板主体上露出了铜皮,露出的铜皮就形成了与充电柱电性连接的导电连接部。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底座410可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设于底座主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凸起;而上述壳体100上可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连接孔与连接凸起一一对应。即可在支撑底座410上设置连接凸起,与壳体100上设置的连接孔进行对接,以实现对弹性支撑结构400的定位和连接。而且,还可在连接凸起和连接孔之间设置卡扣结构,将支撑底座410与壳体100进行卡扣连接。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底座410可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设于底座主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孔;而上述壳体100上可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凸起,连接孔与连接凸起一一对应。即可在支撑底座410上设置连接孔,与壳体100上设置的连接凸起进行对接,以实现对弹性支撑结构400的定位和连接。而且,还可在连接凸起和连接孔之间设置卡扣结构,将支撑底座410与壳体100进行卡扣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该充电端子连接结构的充电端子(充电柱)能布局更小的结构空间;可避免使用体积更小的POGOPIN(弹簧针)所带来的成本上升;精简了弹簧针在电路板上贴片、焊接等工艺带来的制造成本。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产品可设为可通过充电端子连接结构进行充电的耳机。此外,上述电子产品也可设为其他可通过充电端子连接结构进行充电的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设有容纳腔;
两根充电柱,均嵌设于所述壳体中,且每根所述充电柱的一端均外露于所述壳体外;
充电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与所述充电柱的另一端电接触;以及
弹性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容纳腔中、与所述壳体连接、并抵设于所述充电电路板底部,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充电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柱包括充电柱主体,以及分别设于所述充电柱主体两端的电路连接端和充电端,所述电路连接端与所述充电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支撑底座,以及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的弹性支撑臂,所述弹性支撑臂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电路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两端均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的支撑臂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撑臂主体中部的抵紧部,所述抵紧部与所述电路连接端对应、并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电路连接端;
或者,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而另一端悬设的支撑臂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撑臂主体悬设端的抵紧部,所述抵紧部与所述电路连接端对应、并用于抵紧所述充电电路板和所述电路连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臂包括突出设于所述抵紧部上的凸出块,所述凸出块与所述电路连接端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凸起;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起一一对应;
或者,所述支撑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主体上的至少两个连接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起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板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中的电路板主体,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主体上的两个露铜部,两个所述充电柱的电路连接端分别与一个所述露铜部对应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柱主体和所述充电端均设为圆柱体,且所述充电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充电柱主体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为塑胶壳体,两根所述充电柱均通过热熔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中。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端子连接结构。
CN201921719377.7U 2019-10-14 2019-10-14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04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9377.7U CN210404797U (zh) 2019-10-14 2019-10-14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19377.7U CN210404797U (zh) 2019-10-14 2019-10-14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4797U true CN210404797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3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1937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04797U (zh) 2019-10-14 2019-10-14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4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0844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8696782B (zh) 一种线控组件及线控式蓝牙耳机
CN210404797U (zh) 充电端子连接结构及电子产品
TW201707286A (zh) 電連接器
CN210539306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21121146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0891115U (zh) 一种磁吸充电器、灯尾结构及手电筒
CN219436182U (zh) Tws耳机充电连接结构及tws耳机
CN217063991U (zh) Tws耳机
CN219843442U (zh) 一种异形充电结构
CN212783892U (zh) 磁铁吸附连接装置及tws耳机
CN218161875U (zh) 一种带转接功能的手机便携充电装置
CN218867588U (zh) 一种磁吸式充电转接头
CN213151084U (zh)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13636339U (zh) 充电针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649826U (zh) 电子设备
CN216312146U (zh) 防水型Type-C连接器
CN113534984B (zh) 手写笔
CN219086275U (zh) 一种终端
CN219781570U (zh) 雾化器、雾化主机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03868U (zh) 一种镜腿电路板结构、镜腿及蓝牙眼镜
CN219833171U (zh) 异形磁吸结构
CN215071742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214661987U (zh) 一种小家电通用防水结构及理发器
CN216961518U (zh) 一种免焊接易装配式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